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及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及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一、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自我教育论是研究自我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自我教育的规律,就要研究自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自我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教育。而个体的自我教育,则是各种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

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及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

一、自我教育论的研究对象

自我教育论是研究自我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

规律是指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发展趋势。自我教育的规律,是自我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发展趋势。

自我教育包含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在此三者当中,教育环境属非能动因素,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同属能动因素。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属于非本质的关系。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属于本质关系。研究自我教育的规律,就要研究自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自我教育是人对自身的教育,主体、客体同一性和主体客体化,是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自我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教育。人由于有了自我意识,能超脱自己认识自己,由此形成两个“自我”,即现实的“自我”和对象的“自我”。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现实中的“自我”和对象的“自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现实中的“自我”是教育的主体,它决定教育的实施;对象的“自我”是教育的客体,即教育主体追求的对象,决定自我教育的方向。自我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主体所确立的对象中的“自我”形象和改变的决心。如果这一形象是先进和高尚的,那么,人们就会振作、进取。相反,如果这一形象是落后、颓废的,那么,人们必然会消极、退步。自我改变的动机越强烈,行为越果断,转化的效果越明显。反之,效果则不明显。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是个体完善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作为自我教育基础的自我意识,有一个从萌发到成熟的过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清晰的,不能自觉地将自己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客体化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另外,初始,人们对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也认识不清,需要他人的提醒和约束;接受社会的要求,也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规范过程。总括起来,自我教育的基本趋势是:由主要追求物质自我向同时追求精神自我的方向发展;由对外部世界的评判到对自我世界的教育;由受他教为主到以自教为主;由适应环境到创造自我;自我教育的意识从模糊到清晰;自我教育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而发展。

二、自我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传授给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增强人们体质的有目的的活动。

从广义分析,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们都会产生影响。社会环境是人们认识的源泉,自然环境对人们也有陶冶作用。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但它是一种有目的的环境影响,目的性是区别一般环境影响与教育的根本标志。

教育,由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体的自我教育,则是各种教育发挥作用的基础。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忽视个体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作为个体的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影响活动。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它们转化为教育因素,都要经过作为教育主体的人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自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认为,一切教育都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过去研究教育,一般只重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从国家制订教育计划大纲,编写教材,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实施,侧重于研究教育者主动传授、施加影响的过程,忽视研究学生主动接受、自我构建的过程。至于促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问题,长期以来未进入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而没有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它必然要影响教育的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