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毒时,现场急救是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临场急救主要是使患者脱离有毒现场,防止毒物继续作用于人体,并给予紧急处理,为下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1.撤离染毒现场,根据现场情况、中毒种类、途径等采取相应救援方式。
(1)现场环境中含有较高浓度硫化物、氯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物质,或任何原因所致的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正常为21%,氮气78%),尤其低于10%时,接触者可立即丧失意识,甚至发生电击式死亡。现场急救时要迅速,立即撤离染毒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患者撤到安全的上风向的地方。并根据中毒性质进行院前处理,如对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心脏停搏的进行心肺复苏术、保温等。在抢救受害者时,虽然需要分秒必争,但必须注意自身防护,以免造成更多的伤亡。
(2)现场急救应有人进行监督、指挥,及时地处理紧急事故。
2.急救方法。
(1)如有刺激性化学气体弥散时,常会引起多人中毒。如果无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掩住鼻孔保护自己,进行互救。
(2)临场处理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最好送往专科医院,并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对吸入刺激性气体的患者,不论当时有无症状,都要加强观察、安静休息,以防迟发性肺水肿发生。
(3)强酸、强碱造成的眼部灼伤,根据毒物不同对症处理。如立即冲洗,特别是结膜的穹隆部位更要注意清洗至毒物干净。
(4)有些刺激性、腐蚀性化学物易损伤皮肤、黏膜。出现这些化学物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自救,尽快脱掉污染的衣服、手套、鞋袜等,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以达到清除和稀释化学毒物的目的。冲洗时可用自来水,切记不可以用热水冲洗,一般要冲洗20~30分钟,对碱性物质或强刺激性物质,还应延长冲洗时间。临场处理后,应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进行院内处理。
(5)对吸湿性强、遇水产生更强刺激作用或释放出较多热量的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氧化钙(生石灰)等,要先用软布、软纸等擦掉,再进行清洗。
(6)要注意对手、腋下等皮肤褶皱的地方进行清洗。
(7)黄磷灼伤要采用清水浸泡,湿布覆盖伤处,隔绝空气,避免起火。汞、有机锡、甲醇等中毒发病较慢。发病后有头疼、逐渐发展成持续的弥漫性头痛,服用镇痛药无效。可因颅内压升高,而伴有恶心、呕吐。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意识障碍、嗜睡,如果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可造成脑衰竭,则进入昏迷状态。还有的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如三甲基锡中毒,会出现狂妄、兴奋、幻觉、定向障碍等症状。有的还表现为全身性或双侧肢体抽搐。早期有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慢而深,晚期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不规则等。颅内压升高,可伴有恶心、呕吐。可引起眼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小静脉曲张,可有渗出和出血。
(8)中枢神经系统局限性损害。急性化学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一般为弥漫性病变。少数也表现为局限性大脑皮质和小脑、锥体外系、脊髓的损伤,多为双侧病变。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苍白球变性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有的也可能出现单侧损害,出现偏瘫体征。
3.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
(1)常见的中毒性化学物质:如敌百虫、乐果、稻瘟净、甲氟磷等。
(2)临床主征:①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末梢麻木、刺痛、感觉异常、痛觉、温觉、触觉等减退或消失。典型病例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②运动障碍。早期双下肢沉重感、乏力、行程缩短、膝软、支持自身体重困难,有时会摔倒。上肢也会感到无力、手的精确动作受影响,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足下垂、腕下垂、痉挛等症状。四肢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脑神经病变。一些人被某些有毒化学物质感染中毒后,可伴有脑神经障碍或脑神经受损,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甲醇中毒时多见视神经损害;三氯乙烯中毒常损害三叉神经的感觉支,出现面部感觉减退。④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端发冷发紫,手足多汗,手掌足跖皮肤干燥、皲裂、过敏角化、脱屑,指(趾)甲松脆、无光泽,两侧肢体末梢皮肤温度不对称。⑤砷中毒。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常发生在急性砷中毒后3日至3周,以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痛觉过敏,接触衣物或触摸足底均可引起剧烈疼痛,有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有自发性放射性疼痛,有少数患者可出现类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综合征,还有的表现为脑神经受累症状,如视、听神经损害等。⑥铊中毒。铊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常在接触铊1~2日后发病。数日内病情加重。感觉障碍是出现的早期明显症状,以足部疼痛、过敏为突出症状。另外,脑神经受累,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病,视神经萎缩、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周围性病瘫,发音、吞咽困难。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某些有机磷酸酯类所引起的急性有机磷中毒在病情恢复后,经过2~3周的时间,有的可出现以下肢远端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周围神经病,严重的可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足下垂、腕下垂,还有的出现肢体发硬、下肢肌张力增高、肌腱反射亢进、阵发性肌肉痉挛等。除临场急救外主要是院内治疗,如对病因的治疗、对症治疗和体育疗法。
4.常见的化学毒物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有硝酸、盐酸、硫酸等,还有氯的化合物和酯类。
(1)急性中毒性上呼吸道炎症的主要症状为起病急,咽喉、气管、支气管发炎,有流涕、咽干、咽痛、咽喉黏膜灼热感,吞咽困难,声带受累时声音出现嘶哑。咳嗽、咳痰,接触毒物后即刻可出现持续性呛咳,离开中毒现场会减轻,过几天咳嗽时可有少量的黏性痰,因剧烈咳嗽有时痰内可伴有血丝。胸闷气促,胸部紧束感,胸痛,呼吸困难等。查体时,可见鼻咽黏膜充血,重者可有黏膜糜烂、水肿,肺部听诊无改变。也有呼吸音粗糙的现象,肺部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偶尔有肺纹理增强等。
(2)急性喉阻塞。多是由于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引起咽喉部严重充血、肿胀、渗出所致阻塞或喉头痉挛,或因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所致咽喉部机械性阻塞,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向内凹陷),出现咳鸣、紫绀、烦躁不安、脉快弱进而因缺乏氧气昏迷,可危及生命,必须迅速处理。
(3)急性中毒性肺水肿。刺激性气体能否引起中毒性肺水肿,要看毒物作用的强弱、剂量、接触时间长短、吸入毒剂的剂型,如吸入的是水溶性的,其溶解度小,进入肺内剂量相对大,患肺水肿的机会就多。本病初期有全身不适、咳嗽、胸痛、胸闷。达到肺泡水肿期,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心跳加快、发烧,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晚期二氧化碳潴留,并有酸中毒(代谢性和呼吸性),进一步缺氧,酸中毒导致神经、循环系统功能衰竭,并发气胸,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等。现场急救后,立即送入医院,本病的抢救主要是在医院进行,如吸氧、气管切开,合理氧疗等。
5.常见化学中毒性猝死的中毒性化学物质有氰化物、钡化合物、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氮气、甲烷、谷仓气体等,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均可引起接触者瞬间死亡。主要是因为反射性呼吸中枢麻痹或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脏骤停,或因喉头痉挛和缺氧而窒息。
对接触以上毒物者,突然昏倒在现场,应立即撤离现场,要进行自救,如心肺复苏术,或使用特效解毒剂。(www.xing528.com)
6.常见对心脏损害的化学毒物: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汞、砷、铅、锑等。
(1)中毒性心脏病。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急促、心前区疼痛,有窒息感,查体可见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音减弱。
(2)心源性休克。因心肌损伤,心律失常,使心脏每搏输出量下降,供血不足,出现休克,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肢体末梢厥冷、血压下降、紫绀等症状。
(3)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因心肌受损伤而出现心肌收缩无力或心律失常,心搏输出量下降,使左心室舒张期压力增高,引起心脏功能障碍而出现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急性中毒时,往往会发生心律失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心房扑动或颤动、心室扑动或颤动、心脏停搏。病人开始常有头晕无力、气促、心悸昏厥等严重临床症状。
7.化学中毒物对肾脏的损伤主要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这种病理改变后,肾小球对许多毒物及体内代谢产物无法过滤和排除,并在肾小管浓缩后,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毒物又造成血管内溶血,使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淀或形成结晶,堵塞管腔,肾脏对缺氧耐受能力差,毒物作用使肾脏缺血、缺氧,更加剧了肾脏的损伤。同时,毒物能干扰很多肾酶,影响肾脏功能。
(1)常见的化学毒物:有汞、砷、黄磷、镉、铬、钡、甲硫醇、苯酚、有机氯农药、萘、氯酸钾等。
(2)轻度肾脏损伤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和颗粒管型、尿素氮、肌酐。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化学性中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进而造成的肾功能衰竭。如果得到合理治疗,经2~3周尿量逐渐正常。
8.常见对肝脏影响的化学毒物有黄磷、铊、铅、锑、苯类化合物、有机农药等。
(1)黄疸型。早期出现食欲不佳、头晕、恶心、腹胀、肝区不适。黄疸常在3~7天出现,肝脏肿大、有压痛,有的出现脾脏肿大。
(2)无黄疸型。临床多表现为头昏、头痛、食欲不佳、恶心、腹胀,病情表现相对较轻些。
(3)隐匿型。临床出现其他系统疾病症状,在病程中后期才出现急性肝病症状,肝功能化验异常,所以临床易误诊和被忽略。
(4)重症肝病。有毒化学物质大剂量被肝吸收,可发生重症肝病。起病急,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重度乏力,严重食欲不佳。伴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性格及行为异常、烦躁等,有出血倾向,凝血时间延长,肝功能明显变化,可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往往预后不佳。
8.对血液及造血系统损伤的常见化学毒物有亚硝酸盐、苯胺、杀虫脒等。发现致毒物污染环境时,要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要送入职业病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9.对眼部的损伤。因接触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气态、液态、固态化学物质,对眼部产生伤害作用。常见的眼部损伤化学毒物有一氧化碳、甲醇、二硫化碳等。造成化学性结膜、角膜炎,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有眼痛、灼热、异物感、流泪、眼睑痉挛等。眼部灼伤轻者眼睑肌层、睑板等受到损伤。眼球灼伤主要是对眼睛结膜、角膜、巩膜的灼伤。
10.化学灼伤物质有硫酸、硝酸、热沥青、石灰、无机磷、氨水、酚、氢氧化钠、火药、盐酸、电石、乙炔等。灼伤的深度分为三度:
(1)Ⅰ度灼伤。仅皮肤表层出现红斑、疼痛,3~6天可自愈,不留疤痕。
(2)Ⅱ度灼伤。仅伤及浅层皮肤,局部有水疱,剧痛、水肿,基底部为粉红色,一般10~14天愈合,伤后不留疤痕,但可留色素沉着。
(3)Ⅲ度灼伤。全皮层及更深组织受损伤。损伤皮肤呈皮革样,无感觉,3~5周痂皮开始溶解分离,愈合留有疤痕。
灼伤后常易发生并发症,如败血症、创面脓毒血症、灼伤应激性溃疡,灼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灼伤应激性糖尿病等。
(4)对灼伤临场处理:①迅速脱离致病环境。②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③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如果是浓酸类,马上用棉花、卫生纸等柔软且吸附效果好的东西擦去一些,然后用水冲洗,以防遇水产生化学反应而释放热量更进一步损伤皮肤。有条件的在现场可用止痛剂,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