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 韩连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例如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等,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在安全保卫工作中一些新领域,例如应对恐怖袭击、公共突发事件以及网络安全等,高校保卫工作者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认识不断提高,经验日益丰富。本文结合北京高校网络安全工作的实际,着重探讨高校网络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一、高校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
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发端于美国,于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出于军事目的试验开发建设的阿帕网发展而成。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互联网联网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40个。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的应用。
1992年底,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和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率先建成,开创了我国网络建设的先河。
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美国NCSMET直接联网,使我国真正成为国际承认的互联网成员。1995年12月,由清华大学牵头与全国十所高校共同筹建的“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2000年1月,历时三年多完成的“泰山工程”(即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通过国家验收,2001年6月联入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已有895个,其中接入的高校达800多所,我国高校在国内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2000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全国普通高校在2005年之前全部建立校园网,全部普通高校学生都能上网。
我国网民增加迅速。1994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仅为1万人左右,1995年为8万人,1997年为69万人,1999年为890万人,2001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约2650万,到2008年我国网民已达2.1亿,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上网人群中,18~30岁的年轻群体达到50%以上,其中大学生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二、网络在高校中的利与弊
国际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丰富的共享信息资源网。“它包容了人类文明共有的信息宝藏,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联网的学术文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900多种新闻报纸的网络版,50多万个web网页站点,总计近100多万个信息源正在为人类提供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有400多万学者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发与研究。”[1]
网络的建成,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网络开通了远程教育,著名教师、重点实验室、宝贵的教学资料等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远隔千里、万里之外的学生,可以在家中、单位和任何方便的地点,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教师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比起过去到图书馆翻阅资料,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内外的同行交流信息和学术观点,进行合作开发与研究,变得易如反掌。
大学生利用网络能够快捷地获取国内外各种新闻信息,能够学习各类知识,进行科技活动,还能够网上购物、聊天、交友,发电子邮件等。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大学校园网BBS的开通,为学生获取和发表信息、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平台。
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某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和交友,以至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有的大学生因聊天被网友强奸,甚至被网友杀害;有的因看黄色网站而导致性犯罪;有的因玩游戏而导致脑死亡。尤其是网络对高校稳定的负面影响,是建立网络初期人们始料不及的,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清华大学孟庆军等认为,20世纪90年代高校因网络信息传播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网上传播,具有公开性;二是参与人多,具有群众性;三是信息传递,具有快速性;四是起因复杂,具有多样性;五是骤然形成,具有突发性;六是矛盾尖锐,具有对抗性。”
由于20世纪90年代高校许多干部,特别是保卫干部缺乏网络知识和对于网络管理的经验,对于如何控制网络上出现的问题,克服其负面影响,一时缺乏有效的对策和办法。
三、网络利用和管理的正确方针
尽管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它的本质是现实的,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各国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打击网络犯罪,规范网络行为,早有先例。美国最近10年先后出台了《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等与互联网有关的法案。1994年埃及第143号民事法令决定在内政部成立国家电脑与网络犯罪司,专门打击电脑和网络犯罪。2004年,希腊成立了网络犯罪部,专门负责处理与互联网有关的犯罪行为。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每天安排两三名编辑24小时轮流监看新闻跟帖和博客等网友评论,实行先审后发,对于新闻跟贴和评论涉及歧视、极端主义、色情、暴力等方面的内容,予以删除,不允许发布。一些国家的互联网协会还倡导会员在使用互联网时自律,加强自我管理。
如何加强网络管理,克服其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我国高校在新世纪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安全问题,也是网络管理的根本目的。
有关部门指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信息网络的方针,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点:
第一,信息网络要大力发展。这是这个方针的核心。信息网络是高科技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范围内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我们必须奋起直追。发展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信息网络。对于信息网络,必须大力推进它的发展,如果仅仅因为网络有负面影响,而对它忽视或限制其发展,必将犯历史性错误。
积极发展信息网络,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第二,信息网络要科学管理,趋利避害。这是这个方针的关键。不发展信息网络,必然落后,被动挨打,是死路一条。如果任由网络的负面影响泛滥,也将造成巨大的危害,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而,加强管理,积极利用,趋利避害,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基于信息网络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均十分突出所作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对于信息网络的管理,“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我们才能驾驭信息网络,使它为我所用,我国才能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占据主动地位。
第三,信息网络要积极利用。这是信息网络发展和管理的目的。胡锦涛指出,互联网在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要切实做到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当前,要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舆论引导和技术研发三支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
信息网络的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与积极利用,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它们构成了我国信息网络的完整方针。
四、北京地区高校加强网络规范化管理的基本经验(www.xing528.com)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地区高校大力发展和运用信息网络,在2003年同SARS疫情的斗争过程中,高等学校积极发挥校园网的正面作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在网上开设了防止SARS专版,积极引导学生用健康心理正确面对SARS疫情。北京地区高校保卫组织利用网络开展安全教育,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校建立了保卫处网页,设计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服务指南、典型案例、安全防范知识等十多个板块,向师生员工宣传法律知识,指导他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建设网络开始,北京地区高校就关注它的负面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地区高校日益重视互联网对高校的负面影响。它们对这种负面影响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对策。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围绕校园网络管理、建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校园网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总结北京地区高校对信息网络的规范化管理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领导机构,健全管理队伍
北京地区高校为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网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及保卫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网络管理体制。有的学校成立了舆情处置领导小组,有的学校成立了网络信息管理委员会,在其领导下,学校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对学校的网络进行监控和有效处理。
清华大学成立了公共信息服务小组、BBS管理小组、学生网站管理小组、学生社区服务网站小组、网络违规事件处理小组等专门机构,负责校园网络管理。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学校网络中心、校园网连通光缆的楼宇、各院系处级单位三级组成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分别配备了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员、二级管理员和信息员,形成了一支网络管理的队伍,及时地发现、报告和处理安全事件,保障了信息网络的安全。
与网络建设、利用和管理的需要相比较,目前北京高校网络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队伍不健全,人数较少,素质不够高。高校保卫干部队伍,尤其要加强对于网络知识的学习,以便尽快适应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利用和管理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信息网络的发展形势,维护信息网络的安全,自1994年起,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200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这些法律法规是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有力武器。
北京地区高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规定、计算机网络运行规定、网络信息安全保密规定、校园网用户守则、校园网二级管理员责任书、校园网有害信息处理办法、校园网站管理办法、电子公告牌和聊天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校园网络的管理。北京地区高校还注意在有害信息清理整顿中重新修订和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高校信息网络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初步落到了实处。
(三)开展整治工作
近年来,北京地区高校多次开展了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整治工作。
2002年北京地区高校普遍开展了以网上有害信息清理整治为重点的校园网综合整治工作。通过调查摸底、清理检查、注册登记、全天候监控等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通过这次整顿,各高校进一步建立专门机构和队伍,明确责任,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再一次加强网络管理,强化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整治。
(四)实施有效的监控
北京地区高校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监控制度,以便对网络实行有效的管理。
所谓网络监控,是指学校的管理人员针对网络尤其是BBS校园网上讨论的话题、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进行监督、筛查、采集、汇总和分析的过程。对于有害于稳定的内容,及时进行删除,并报告学校有关领导研究处理。
北京大学长期坚持24小时校园网监控制度,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对网上舆论进行引导。它们将突发事件的反映和处理措施总结为“防、看、听、删、查、警”六个环节。
(五)推进校园网实名制
2005年,上级有关部门发文,提出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校园网要“建成校内信息交流平台”和实行“实名制”两项重要措施。
北京地区高校2005年开始,采取措施逐步推进校园网实名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在加强宣传和疏导的基础上,实现了上网权限和学生学号、教工工号一一对应,把实名制落到了实处。对BBS论坛实行实名制,一旦发现有人散布或传播影响稳定的信息,能够及时查清责任人。
(六)采取技术手段过滤敏感词汇
北京地区许多高校采取了技术措施,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影响稳定的敏感词汇进行删除。这些措施的采取,有利于发挥网络在维护高校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七)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检查,倡导网民自律
上网交流,是亿万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倡导网民自律,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的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依法管理的重要补充,是依靠网民加强网络管理的重要手段。北京高校在网络管理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有的高校通过举办校园网用户培训等各种类型的讲座和培训班,在提高师生员工网络应用水平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上网人员树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公共道德,自觉地维护网络安全。
北京地区高校还配合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北京地区高校建立和利用网络,时间长的不过一二十年,短的仅仅有数年,现有的管理措施尚处在健全、完善过程之中。对于信息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和认识,基本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中的一些提法,必然有值得商榷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