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浅析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校园里忽然产生,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的原因引发,学校师生员工起主导作用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根据上述定义,学校突发事件有三层涵义:①高校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在于事件时间上的突发性,往往令校方始料不及或难以事前完全防范;②突发事件会给高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冲击,具有一定的危害性;③只有突发性和危害性二者同时具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
(1)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由于传染病、食品卫生等原因引起的突发事件。由于高校学生生活、学习比较集中,所以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疾病传染等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突发事件。如2003年“非典”爆发,某些高校就发生了大面积的教师和学生感染事件,引起学生的恐慌,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由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师生人身伤害、学校设施被破坏等意外事故的突发事件。
(3)消防、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这类事件表现为学生宿舍财物被盗、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学生被抢劫等突发事件。如2003年11月24日,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的俄罗斯近十年来最大的火灾事件。
(4)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指由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某方面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因后勤管理问题引发的罢课、罢餐;因教学管理问题而引发的罢课、联名抗议;因学生学籍管理问题而引发的学生或其父母滋事;因学生学位证问题而引发的学生联合抗议,以及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学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等引起的突发事件。
(5)学生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指由于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突发事件。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较多,极少数学生,因心理障碍和疾病得不到及时排出和治疗而发生极端事件。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1.学校方面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深化,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各项制度。如学校合并、新兴校区建设、后勤社会化等,都很有可能触及某些师生的个人利益;定岗定编制度、机构精简、人员裁减、下岗待岗等,涉及教职员工的具体利益;又如食堂价格波动、学生公寓调整、宿舍能源收费等,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还有学生宿舍管理的不规范、不严格,导致出现消防、治安方面的漏洞。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处理,都会导致突发事件。
2.学生方面
学生一方面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争强好胜的上进心,具有敢想敢干、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另一方面,他们年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思想方法容易片面,情绪容易偏激,行为容易冲动且不计后果。一旦周围发生闹事事件,他们就可能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卷入进去,他们开始的动机和愿望可能是好的,但由于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和处置,就有可能演化为影响较大的事件。还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压力下,越来越多学生不善于自我调节,而产生抑郁,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下,他们甚至用一些过激的如自杀、杀人的行为方式排解发泄压抑的心情和报复社会。
3.家庭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就业的压力,学校和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很多家长对其子女采用高压式管理,培养目标定位高,但在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已经成才了,而忽视了与学校沟通,淡化了与子女的继续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强烈反差,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遇事不是依靠组织和法律去解决,而是以闹事的形式要挟学校解决问题。
4.社会方面
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国际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国产生的冲突连绵不断,局部战争、区域冲突、恐怖事件时有发生。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对和平和发展的向往,对各种纷争的态度和看法。从国内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深入,高校已迅速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校园周边饮食、旅居、娱乐性经营活动,导致大量复杂成分的社会人员与高校学生频繁接触,他们都属于易冲动型社会群体,相互容易发生冲突。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一)前期预警机制
1.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须加强对全体师生员工危机意识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编写突发事件手册,让全体师生员工熟悉校园突发事件的警讯,增强师生员工辨别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迅速反应能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让师生员工学会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控制,以避免盲目处理和心理恐慌;培养学生维护自身安全、防止性侵害、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安全规则的能力;实施技能培训教育,把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军训、第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生存技能。
二是增强师生员工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校园氛围,特别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依法反映问题、表达意愿,不去参加未经批准的游行示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历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效化解少数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突发事件。
2.构建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
要重视在高校内部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密切注视和分析当前可能引起突发性事件的预兆、导火线和引燃点。学校党委、行政和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等维护学校稳定的专门队伍应经常分析影响学校稳定的因素,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认真分析并切实解决师生员工关注的、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不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开展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领、处置突发事件的本领,牢牢掌握维护学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动权。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消除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教学改革、后勤改革、住房改革等改革的深入,这些都会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一旦这些改革正式启动,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便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高校人事改革中出现少数教职工对下岗不满,教学改革中出现少数学生对不能按期毕业情绪抵触,后勤改革中出现少数职工要工作要待遇,住房改革中出现少数教职工因种种原因未享受到优惠买房待遇而反响强烈,食堂上调菜价引起学生不满等,这些现象都应认真重视,要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消除管理不当或管理失当所造成的隐患。
4.制定周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具体内容包括:①应急的指导思想。②应急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③应急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原则。④应急工作运行的组织形式、基本职责任务、协调方法和投入工作的时机。⑤应急时期信息采集。⑥应急时期的纪律及奖惩规定。⑦应急时期的人员、车辆、校门、要害和重点部位、复杂场所,学校宣传媒体等的安全管制措施。⑧突发事件性质的确定和信息发布。⑨突发事件的预警规定。⑩应急的联络方式和信号规定等。(www.xing528.com)
5.抽调骨干,组建队伍,开展模拟演练
按照预案内容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从保卫部门各科室按处置工作需要,抽调骨干成员组成突发事件应急分队。根据所收集的情报设计假想突发事件,制定具体应对预案,进行实战演练,使分队成为一支有过硬本领、有处置实战经验的队伍。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处惊不乱,从容对付,避免陷入抓瞎、程序不清、分工不明、胡乱调人的被动局面。
(二)现场处置机制
1.处置原则
一是要及时,态度要坚决,处置要果断;二是要讲究策略,措施要慎重;三是要尽量争取处理在校内,不出校门;四是要尽量在现场解决,做好当事人的工作,求得意见统一,不留后患;五是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
2.处置程序
(1)启动应急预案,设立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应亲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或听取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汇报,力求掌握准确、全面、客观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设立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成员由校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学校领导任总指挥,迅速估量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突发事件的类型,制定处理原则和应对方案,调度人员、资金和应急储备物质等。
(2)充分发挥高校各职能部门作用,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保卫处是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线工作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首先要尽力控制和制止事态发展。其次要保护好现场、调查取证,抓获违法嫌疑人,协助抢救、抢送伤(病)员等。遇重大事件,还要迅速向上级及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配合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如遇火灾,在场人员应及时通知消防队。如遇交通事故,在场人员应及时与交警部门联系并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如发现校内张贴违反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大、小字报,传单等情况,由保卫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阻止、及时处理,并做好调查摸底取证工作。
校医务室在接到校内有食物中毒或各类突发疾病、疫病等情况后,应迅速赶赴现场作紧急处理,并及时报“110”迅速将患病人员及陪同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必要时及时上报当地卫生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
因设备线路发生故障而停止供电供水,出现可能危及师生员工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事故、险情时,后勤部门应立即负责进行抢修。后勤部门要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特殊情况下的膳食供应、水电供给,以及紧急救护的一些实物保障。
(三)后期处置机制
1.善后处置
突发事件结束后,高校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给予妥善安置或抚恤,对调集、征用的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
2.责任追究
善后处理完后,应强化对突发事件原因的调查,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完成调查报告。在客观甄别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后,界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相应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处理以及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的政策建议。处理结果要公布于众,给全校师生员工一个明确的说法。
3.心理恢复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巨大的破坏性,往往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师生员工可能会出现低落、惊惧、焦虑的心理状态。学校应通过追究直接责任者、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援助、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慰藉,抚平受灾和受害人员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尽快恢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4.信息发布
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予以披露,澄清事实真相,稳定师生情绪,避免使学校工作陷于被动。宣传部门要配合学校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正确引导媒体,稳定社会公众情绪,实现学校、师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5.恢复重建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构,明确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构的权限、职责,修订应急预案;更新突发事件的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在管理工作中把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武阳、杨辉解:《关于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思考》,《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1期。
2.王平、麦庆艺:《略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广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25期。
3.朱程、张海峰:《高等学校内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监测和处置》,《经济师》,2007年第3期。
4.张丽:《如何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童建福、刘胜、张再:《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防范机制》,《开放潮》,2006年第10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