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创新
河北工业大学 高建 陈剑波
天津市公安红桥分局 高珊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之一。那么何谓创新?创新就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作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在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无论在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还是在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对象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保卫工作只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老模式是不行的,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只有创新,才能开创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的新局面。
无论是做好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还是加强保卫学科建设,都必须实事求是从客观变化的实际出发,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出发,从时代的特点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以及高校保卫工作的实际出发,认清形势,紧跟前进的时代步伐,认准目标,明确要求,不断开拓创新。
首先,保卫工作创新是宏观形势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这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对我们高校改革发展和做好安保工作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如何发挥保卫工作部门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这在客观上就要求高校保卫工作者要有创新精神,以适应已经变化的国际形势。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于重要时期,高校保卫工作为保持高校政治治安稳定服务,就要深刻认识新时期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认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由此,相伴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大量出现及人、财、物的大流动和人们的业余生活的自主性增加,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了大量新问题、新情况,对于高校保卫工作在任务、对象、内容、环境及要求的认识上都必然发生新的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规律,适应变化的新情况,用新思想、新方法去研究解决新问题。
其次,保卫工作创新是高校深化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是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布局调整,不少高校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由于高校联合与合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所高校多处校址,使得高校保卫部门安全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二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启动,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增多,高校社会化对传统的校园治安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是高校学生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年级界限被打破,学生组织的作用也将弱化,若再沿用按学生组织系统落实治安防范责任制的方法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面对上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保卫工作的传统做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研究,用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观点和论点、新的思路、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回答当前我国高校保卫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亟待研究探讨的重大新问题,才能把保卫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学科建设的新发展。由此,保卫工作创新是高校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同时,保卫工作创新是高校保卫工作自身提出的要求。
就当前高校保卫工作情况而言,在四个方面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存在差距。
(1)思想跟不上形势,观念滞后。在保卫工作的改革与完善中,旧的传统观念导致我们不敢大胆试、大胆闯,习惯于几十年前的管理模式,只看重计划经济的好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政策、新问题研究不够。
(2)没有树立在改革中主动服务的新观念。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少;下面报告的情况多,下去检查督促发现的问题少。因此,新时期保卫部门应当克服被动服务的思想,树立在改革中主动服务的新观念;要想充分发挥保卫部门安全服务职能,确立保卫队伍的新形象,就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意识,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真正树立起主动服务的新观念。
(3)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当前的形势变化。在新形势下,简单地固守原有的防范手段和管理模式,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开放。因此,探讨新形势下高校保卫的科学防范体系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保卫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体制改革要求有一支政治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战斗力强的保卫队伍与之相适应。要求高校保卫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增强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认真钻研高新科技知识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但目前保卫队伍与此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保卫工作凭老观念、老经验、老办法来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已行不通,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更新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建立新的保卫工作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保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www.xing528.com)
二、保卫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观念创新
保卫工作质量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念的先进与否。实现保卫工作创新,首先必须观念创新,并以此为先导,带动其他方面的创新。观念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高等学校的工作中心是教学、科研,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保卫工作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根本任务,也只有紧紧围绕并融会贯通在这个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之中,才能有新的活力、新的凝聚力。
第二,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这里所指的服务,是指管理职能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校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工作,包括安全咨询服务,支持协助服务,排忧解难服务,调解纠纷服务等,都应有求必应,热情服务。不仅为师生员工的安全提供方便和保护,而且也有利于树立保卫部门在学校中的威信和地位。
第三,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学校食堂、澡堂、宿舍、车队、招待所等,逐步变为买断经营、承包经营,因而带来这些单位财权管理、人员使用、经营范围自主化,原有的行政指令性管理办法逐步失去了其权威性和有效性。面对这些新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认清新形势,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加强合同管理,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机制创新
机制是在观念指导下建立的,机制比观念更有力量。从根本意义上讲,搞好机制创新就是创造,是一场革命,是高校保卫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保卫工作模式,做好新形势下保卫工作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机制对工作起制约与促进作用,机制同做好保卫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优越的、先进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机制,可以激发人们的活力、工作效率和创造性。形势在发展,改革在深入,环境在变化,以往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高校保卫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及工作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保卫工作应建立完善以下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是通过表扬与批评,颁发奖状、奖金与扣发工资等形式,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以达到鼓励、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既要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要采取适当手段,激励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进取,为学校保卫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建立预警机制,增强保卫工作主动性。为保证保卫工作有前瞻性,必须及时了解群情民意,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早化解和处理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增强保卫工作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大众传媒、计算机和互联网收集信息,及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为保卫工作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保卫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工作,基本上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高筑围墙,严把门,加固门窗”。这种铁桶式的工作方法,现已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目前,高校办学模式已由过去封闭式办学转变为开放式办学;校内人员结构已由过去单一成分转变为多种成分;治安环境由过去的单纯化转变为复杂化;治安管理方式由过去的内部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办学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要解决高校保卫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勇于创新。当前高校保卫部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必须实行五个转变:即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人海战术”向“技防为主”转变;由“外堵”向“内防”转变。通过这五个方面工作方式方法转变,从而使高校保卫工作能够迅速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四)理论研究创新
保卫学研究从创立到现在已经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在全国高校保卫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保卫学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保卫学研究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具体表现为:首先,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总体水平不高,理论上缺乏重大的突破,不少文章千人一面,观念陈旧,缺少新意。其次,研究节奏不快,保卫学研究滞后于实际工作的现状仍然存在,主要是研究方法显得陈旧,研究内容局限于现有内保工作的范围,前瞻性研究少,以致学科建设方面没有长足的进步。因此,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保卫学研究机制,深化高校保卫学理论研究层次,以求得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在高校保卫学研究的方向上,更要进一步实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一是从以往总结工作经验为主的研究,转变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现实工作需要,使之升华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进行研究;从研究解决显性问题、研究直接因素为主,向研究解决间接问题、研究潜在心理因素相结合的机制转变。应加大心理学在高校保卫学研究的分量,全面提高保卫学研究水平。
二是在传统保卫学研究基础上,拓宽扩大学科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当前要加强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学校无形资产保护研究、中外保卫史研究、保卫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的研究等。从而改变长期存在保卫学研究滞后于保卫工作实际的状况,保卫学研究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难以有重大研究成果的突破,创新是研究成功之路。
三是要坚持求实创新精神,对高校保卫工作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工作举措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索。要从老课题中探索有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思路,从新课题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见解。尤其对“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从深层次上进行多途径、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以取得对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
(五)队伍建设创新
实现保卫工作创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保卫工作者队伍。现在保卫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经成为保卫工作创新的“瓶颈”。目前,高校保卫队伍较普遍存在“三缺”“一低”的问题。“三缺”即:缺乏敢于突破、敢于改革创新的开拓型保卫干部;缺乏说、写、文字、管理、社交融为一体的多用型保卫干部;缺乏思维活跃、触类旁通的保卫干部。“一低”即:保卫干部独立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普遍较低。有的同志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服务意识、改革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欠缺,面对新形势中出现的新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同志文化水平不高,知识面较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为提高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提高保卫工作者的理论素质。扎实的理论是创新的根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和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更谈不上创新。其次,提高保卫工作者的文化素质。提高文化素质是创新的保证。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思路的确定,只能构筑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有了广博的知识,视野才能更开阔,思想才能更活跃,才能更有利于创新。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高校保卫工作者,没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底蕴,就不能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因此,保卫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用各种现代知识充实自己,才能始终使自己跟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保卫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保卫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和研究追踪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网上保卫工作的主动权。再次,提高保卫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保卫工作要实行创新,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和气魄,坚决勇敢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东西,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保卫工作者要率先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吸收新鲜的好的东西为我所用。要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和民主科学精神,运用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崭新的形象开展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尊敬与信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