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探讨
华北科技学院 熊梦贵 徐启振
高校学生的安全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防盗抢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防诈骗安全、防伤害安全、防性侵害安全、心理安全等。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发展,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愈加复杂多样化,高校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沉重。因此高校加强学生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于保持校园稳定,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抓好安全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要做好法制知识的教育和校纪校规的教育,要让大学生自主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再者,要以各类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教育为中心,做好国家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网络、财产、消防、饮食、集会、用电、宿舍及求职兼职、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其主要实施措施有:
(1)做好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采取课堂讲授、讲座、参观、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由相关专业的教师、保卫工作者、学生会工作者或校园保卫部门人员进行讲授。提高安全教育品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注入安全文化精神,健全大学生人格。
(2)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联系,组建立体安全教育网络,与社区、交通、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中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媒体的传播作用,如校园广播、校园电台、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把安全宣传教育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服务工作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校园里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树立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4)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进行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指导,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保证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的健康稳定。让他们在安全实践活动中增加对安全工作的感性认识,掌握维护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高尚品德。
(5)加强安全文化的软硬件建设,为维护大学生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和保障。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和执行力度
高校内各部门、各班级要成立相关安全工作组织,实行层层负责制,在各项活动中必须确定负责安全的人员,其安全责任要明确化。
(1)制订系统完善的有关学生安全方面的制度,为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供依据。高校不仅要制订学生管理条例,而且要制订一些涉及学生安全方面的管理条例,如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校园防火安全制度、校园治安管理条例等。这样让高校在培养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方面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制订制度后还要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和巩固学生的安全观。
(2)实行层层负责制。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书,层层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使相关教职员工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根据岗位要求,把教职工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各级安全部门和责任人的共同管理。高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保卫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辅导员、专兼职教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全校要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起到安全示范和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校园保卫部门职责,加大师生系部与校园及社会安全部门合作力度,切实保护好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1)加强校园安全保卫部门职责,以及与社会安全部门合作力度,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高校保卫部门要履行好自身职能,管理好校园内的交通秩序,开展校园各种综合治理,同时配合好社会安全部门,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高校与交警共管,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现在高校大多数校区比较大,而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常常三五成群行走在马路中间,潜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高校应该考虑实行与交警共管的管理模式,利用横幅、图片展,或邀请交警到校讲授交通知识等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交通法规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根据高校现有条件适当引入符合高校自身特情的社会保险机制,对维护校园稳定、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本人的利益将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www.xing528.com)
在引入社会保险机制时要正确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险种,选择诚信度高服务到位的保险公司,特别要注重医疗保险的引入,利用校医院作为平台,切实建立好高校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健全的高校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某些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处理,为学校的善后处理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高校学生某些重大疾病的治疗,从而减轻学校、学生以及社会的负担。
五、建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是一定范围内社会各种组织、群体和个人对各种紧急状态采取应急反应的过程。紧急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它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由于紧急状态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高校建立应急机制的重点在于快速、灵活地协调各部门、组织、资源、行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在2008年5月的汶川抗震救灾中,汶川大地震的应急处理充分体现了应急管理机制的优越性。政府的主导地位,信息的沟通交流,广泛的社会动员,构成了应急管理机制的核心,发挥了整体应急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以应对高校的各种安全紧急情况,保障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建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应该切实做到:
(1)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增进政府、社会、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政府、社会和学校要建立与师生之间快捷、便利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以充分表达,增加政府、社会、学校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防止谣言以讹传讹,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利事态的影响。
(2)完善健全应急机制,组建专业应急队伍。高校应当建立一支高素质协同合作的应急队伍,将各院、系、部等与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学生干部和危机处理专家纳入应急队伍的组织网络体系,适当配备和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人才,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应急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这样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将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改进完善涉及到应急安全的硬件设施和条件。高校应当根据高等教育可能爆发的突发事件类型,做好物资、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等设备、设施上的必要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以便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在硬件设施上最大程度保障救援措施的开展。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罚制度
要使高校学生安全规范化管理建设卓有成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罚制度极为重要。评估体系和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安全开展,从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善的守法心理结构,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建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的目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宿生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要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有条件的要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在工作中要适度表彰先进、惩处违章事件,做到出现事故不报要从严处理;对事故直接责任者暂缓升职和调资;设立安全奖励基金,奖励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关系到校园、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只有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才能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在高校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责任到人,让高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加强校内校外、管理层与师生间的信息沟通,建立适合校情的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使高校在稳定和谐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和:《高校安全工作科学发展之对策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5期。
2.袁菁:《高校应急机制构建现状分析》,《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8期。
3.颜俊儒:《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论纲》,《科教文汇》,2006年第10期。
4.何军峰:《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9期。
5.周传新:《建立安全应急机制的重要性》,《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3年第7期。
6.黄耀国:《关于高校学生保险管理工作的思考》,《事业财会》,2004年第3期。
7.李宜兵:《新形势下维护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刍议》,《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