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总结百多年来北京高校的安全工作,影响高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火灾高等学校发生的火灾,是造成学校和师生财产损失的最严重的因素。(二)交通事故高校师生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危及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主要的事故。正是由于有了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才得以组织落实。近几十年来,北京高校安全管理专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以人的安全为本——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北京工商大学 韩连生 北京大学 童宣海

北京外国语大学 辛崇胜 清华大学 陈玉新

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同仁聚会在一起,交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幸事。我们借此机会,谈谈我们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百多年来影响高校安全的主要因素

北京自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以来,高等学校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多年来,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从开始的一两所,发展到现在的70余所,在校生从数十人发展到数十万人。北京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

回顾北京高校100多年的历史,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年高校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也没有一所高校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伴随着高等学校的建立而产生,伴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而“发展”。

分析总结百多年来北京高校的安全工作,影响高校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火灾

高等学校发生的火灾,是造成学校和师生财产损失的最严重的因素。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曾发生过火灾,烧毁教室、实验室。北京大学的时任代理校长曾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谴责纵火行为。20世纪50~60年代,北京高校时有火灾发生;80~90年代,是北京高校火灾的多发期,数起大火烧毁了诸如实验室、礼堂、学生宿舍、车间、食堂操作间等,造成的损失动辄数十万元,并且伴有人员受伤。而恢复受损失的建筑、设施,则需要数十、甚至数百万元。有的高校数十年积累起来的生物标本,在火灾中化为灰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有的火灾还伴有爆炸事故发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高校中小的火灾、火险,每年都有发生,多发生在学生宿舍,干扰和破坏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高校集中治理了火险隐患,国务院、北京市政府为高校划拨防火专款,各高校还自筹防火经费,总计投入4 600多万元,消除了一大批火险隐患,使北京高校火灾发生的次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

(二)交通事故

高校师生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危及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主要的事故。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高校就曾发生过学生和职工百余人集体外出游览翻车,造成十余人受伤的事故。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北京高校每年都有师生死于交通事故,其中大多是校外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伤死亡。近年来,因集体外出旅游造成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随着师生驾车人员的增加,师生驾车发生伤亡的事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校园内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通行量的大幅度上升,校园内交通事故也呈增加趋势,不仅有人员受伤,甚至发生过交通死亡事故。

(三)刑事、治安案件

北京高校每年都发生一定数量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这些案件是危害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盗窃案件在上述案件中所占比例始终居高不下,此外,持械斗殴、酗酒滋事、抢劫、强奸、杀人等重大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这些案件除了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之外,而且从心理上给人们以震撼,成为影响高校师生员工安全感、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主要因素。

高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学校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游泳溺水死亡事故,外出旅游、登山发生的死伤事故,体育活动和生产、实习、实验过程中的伤害事故以及各项意想不到发生的死伤事故,这些意外事故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酿成高校师生员工人身伤害的惨剧,后果非常严重。它同样是影响高校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维护高校安全的基本经验

总结我们自身工作的体会,总结北京高校保卫工作同行的经验,总结百多年来北京高校的历史,我们认为,维护高校安全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是维护高校安全的基本保障

北京自有高等学校以来,就有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不过50年左右的历史。此前的近60年间,即从1898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由学校的其他部门,如总务、后勤、人事等部门代管。这种代管的方式,只适用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安全情况相对简单的学校。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北京高校迅速发展,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迅猛增加,学校不仅进行教学,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实习,校园治安、安全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高校安全管理机构为适应校园的安全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几十年来,尽管高校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成员像流水一样变动,但是,安全管理机构像铁打的营盘牢不可催。虽然安全管理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历尽坎坷,但是仍然不断发展壮大。正是由于有了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才得以组织落实。学校的安全问题,有专门的部门计划、考虑和应对,师生遇到安全问题,有专门的地方投诉并协助予以解决,因而使高校安全工作有了基本的保障。

(二)高素质的专职安全管理工作队伍,是确保高校安全的根本(www.xing528.com)

在高校安全管理机构的组织落实之后,还必须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落实。只有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难、苦、险、累的特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要能够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纪律性强、不计较个人得失。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初期,其成员主要来自复员转业军人、警察文化层次不高的干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了文化业务水平;同时,学校领导也给安全管理机构陆续配备了大学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此外,还有一些科班出身的公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断充实到高校安全管理队伍中来。近几十年来,北京高校安全管理专职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不断提高。正是由于有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管理队伍,才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秩序得到有力的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三)综合治理,专群结合,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由封闭式办学发展为开放式办学,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校园内各类人员骤增。校园治安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校园治安形势同社会治安形势一样,变得十分严峻,各类案件有所上升。中央政府分析了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认为造成刑事案件上升、治安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社会治安必须实行综合治理。高等学校的安全,关乎每个师生的利益。凡是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必须依靠群众办理。多年来,北京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大力贯彻综合治理、依靠群众的方针,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和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在这方面,创造出了治保会、治保小组、治保积极分子、综合治理委员会、综合治理小组、学生治安服务队、义务消防队、帮教小组、联防、看门护院等多种鲜活的依靠群众的好形式。实践证明,综合治理,专群结合,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路线。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认为预则立,不预则废。史学家荀悦说过,“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充分说明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近50年来,北京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预防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层层落实治安防范责任制,把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措施,从物防、人防逐步发展到物防、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事物的发展是复杂、曲折的,尽管不断加强各方面的防范工作,但是,火灾、交通事故、刑事、治安案件和意外事故仍然不断出现,针对出现的事故和案件,北京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了防治结合的方针,即把防范与整治、防范与整顿、防范与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相结合。通过打击各类犯罪,整治、整顿各类事故,消除隐患,本身也是强有力的预防。例如,在查处火灾等事故中,创造出了“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未采取整改措施不放过,从而,使防和治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装备现代化,是搞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

20世纪70年代以前,北京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装备非常简陋,除去办公室、办公桌、电话、少量的现场勘察设备和泡沫灭火器、消防栓、水龙带等消防器材以外,几乎是一无所有。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投入逐步增加,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装备也逐步改善。80年代中期,开始配备了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电台、对讲机通信工具;90年代中期,开始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手机等通信设备;21世纪以来,在校园内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建立了技防监控中心,对校园重点部位实施了有效的监控,对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火灾等,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录像,师生受到侵害时,在校园内可以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警求救。现代化的设备,是开展和提升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的物质保障。

(六)建章立制,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维护校园秩序的根本手段

早在20世纪50年代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初期,北京高校就开始制定了人员进出校门、防火等安全管理规定。70年代各高校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经过80~90年代的努力,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校园治安安全秩序管理规章制度。许多高校还将规章制度汇编成书,印发给基层科室、教研室、车间、学生班级。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刑法、刑诉法、治安管理法、消防法交通法、枪支、危险品管理法规等一大批法律法规陆续公布和实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数十年来,高校安全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校园治安和安全秩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维护了良好的校园秩序。

三、牢固树立以人的安全为本的观念,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成为了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开展高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和根本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在新世纪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和为贵”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还存在许多矛盾,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环境污染、“三农”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影响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校园建筑和教学、科研设备、设施数量大幅度增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日益走上现代化。在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高校内也存在许多矛盾和不和谐的因素,例如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民主管理、分配不公等。

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每个教职员工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各尽所能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又公平合理地取得应有的报酬。他们能够通过正常、健全的民主渠道,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参与国家、社会和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校园内充满了民主的气氛与法治的环境,充满了公平与正义民族精神,师生员工间充满了诚信与友爱,校园内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每个人都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代表了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根本需求,是推动学校发展前进的巨大动力。

(二)维护校园安全秩序,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切入点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努力,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任务不同,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不同。高校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维护校园的治安、安全秩序,因而,维护良好的校园治安、安全秩序,为师生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使他们有安全感,能够集中精力、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切入点,积极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三)转变观念,坚定地以人的安全为根本,做好方方面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首先要转变观念。诚然,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对校园进行治安、安全管理,保障校园安全、有序,但是,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认识到管理就是服务。因此在新世纪,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转变观念,首先要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提供安全服务为主。要牢牢树立以人的安全,即以校园内广大师生员工、家属和外来人口所有人员的安全为根本,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上帝,把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作为自己的天职。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与时俱进,做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