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安全工作中资源构成及配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不少高校还有多个校区,加之各类办学形态的发展(如网络教育、MBA、EMBA、成人教育等),学校已基本上呈开放状态。在社会治安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学校安全防控能力,全力保障师生员工安全,维护学校稳定,是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科学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安全防护能力,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立体防控的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十分重要、十分迫切。
一、高校安全工作资源的构成
高校安全工作的资源是指保护高校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高校治安、安全秩序,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和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各个要素的总和。由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较高、情况特殊,用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资源也必然很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1.人力资源
高校安全工作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的学校各级组织和各单位的相关人员、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师生员工、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还包括在学校从事有偿安全服务的各类企业和个人(如保安服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其中高校安全管理(保卫)部门作为学校维护安全和稳定的职能部门,是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安全的骨干力量;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政法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国家治安、安全管理的领导与指导力量,是依法打击各类侵害师生员工和学校利益及破坏学校稳定和秩序等违法犯罪的基本力量;师生员工既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保护的对象,也是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的群众基础,应组织和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共同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2.财力资源
高校安全工作的财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用于校园安全工作的各项经费(安全工作人员工资、安全管理组织运行经费、安全防范经费等)、政府有关部门用于高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经费以及校内一些自主经营的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用于学校安全工作的经费等。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工作的财力投入还较少。经费投入少,已经制约着高校安全工作的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一些高新安全技术及设备(施)难以应用到日常高校安全管理中。
3.物力资源
高校安全工作的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学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组织(机构)为做好师生员工和校园安全工作而装备的各种安全防范设施,主要分为物防设施和技防设施。在安全工作中,物防是一种传统的安全防控手段和措施。当今,虽然大量的安全防范技术被应用到安全管理领域,但物防工作仍不可忽视,一些传统的物防手段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锁、防盗门、铁栅栏以及各类安全防范的警示标志,简单有效的消防器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电子防范技术、电子监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工作中,它们在安全防范工作、侦破案件、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高校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认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必要将大量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到学校安全工作中,不断提高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以有效预防各类案(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信息资源
高校安全工作的信息资源是指事关高校师生员工安全和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类信息。在日常工作中,安全信息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保障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资源。在安全领域,“一条信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一条信息避免学校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情经常发生。信息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与低估的。高校是信息工具最普及、最先进的地方,利用信息工具获取和传递信息最广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安全信息工作。
二、高校安全资源的配置原则
1.优化原则
学校安全资源的投入,既受到一校一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该校及其所在地治安、安全形势的影响,还受到学校以及政府决策机构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学校事业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稳步增加,高校在规模扩大方面的硬件建设上投入较大,而在安全工作方面的投入是不充足的,这使得学校安全资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这是不正常的。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学校、国家以及社会应坚持优化原则,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学校安全资源。一是合理配置安全资源,使各种安全资源能有机结合进来,发挥出最大潜能和效益,切勿出现互相抵消、内耗的现象。二是科学利用安全资源,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即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深度开展安全资源。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一般性的、显现的安全资源,又要注意发现和挖掘特殊的、隐性的安全资源。
2.依法原则(www.xing528.com)
高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需要依法行事,规范管理。在高校安全资源配置方面,同样需要依法按章办事。要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真正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同时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到位。发生侵害学校及师生员工安全的案(事)件和事故,尤其是责任性事故后,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依法按章追究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对在学校安全管理中踏实工作、成效显著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要进行表彰、奖励,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奖惩兑现。
3.科学原则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在进行安全资源配置时,更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一是科学分析和评估校园治安、安全状况,既要看到本校及兄弟院校的校园治安、安全现实状况,也要看到本地,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校园及社会治安、安全形势,做到审时度势、有前瞻性。二是正确对待师生员工和社会对校园治安、安全的需求,要根据本校、本地实际以及全国社会治安、安全发展趋势,确定师生员工的安全感指标值,切不可被少数人员盲目抬高的安全需求所左右,从而影响校园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合理安排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四是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高校安全资源的配置及使用效率。
三、高校安全资源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区分资源性质
公共安全管理学告诉我们:“享受社会治安,必须向国家和社会尽一定的义务;而向国家和社会尽了一定的义务,就享有社会治安的权利。”在高校安全工作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享受校园治安、安全,必须向学校尽一定的义务;而向学校尽了一定的义务,就享有校园治安、安全的权利。高校安全资源仍显不足,但相对于社会上其他许多单位还具有相对的优势。在配置高校安全资源时,应根据资源性质区别对待。一要解决好权利与义务不平衡、不明确、不对等的问题,努力形成一种“有权利必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的对等再生机制。二要明确学校内部各类组织(机构)、人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的层次,形成一种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三要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参与高校安全工作的各类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并确保其有专门的时间和经费,努力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安全组织管理。四要完善高校安全工作机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学校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
2.合理满足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社会(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与师生员工个体对学校治安与秩序的需求,它是一个对学校安全资源有约束关系的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师生员工对校园治安、安全的需求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量。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力度,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校园内案(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校园有较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必然增强;而在此时,倘若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师生员工反而感到不安,甚至紧张,从而使安全效益降低。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越是在社会相对混乱的时期,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安全越重视,对安全需求也就越高。而需求的增大,必然会引起安全资源和安全效益的价格上涨,这势必造成学校安全工作与安全预防成本的上涨。因此,我们要客观地分析、评价校园治安状况和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客观、正确地对待师生员工和社会对校园治安、安全的需求,排除少数媒体炒作、放大等因素的干扰,制定切实可行、符合中国国情和本校、本地实际,且能满足师生员工安全需求的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对少数有特殊安全需求的人员,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让其出资购买相应的安全服务(如提供保安服务),运用经济手段,合理配置校园安全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安全需求。
3.科学认识安全效益
安全效益是指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加强学校治安、安全管理,维护学校治安、安全秩序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收益。它是衡量学校安全工作作用大小的价值尺度。这种效益一般不会创造新价值,而是保障已有的成果不受损失,属于保障性效益。安全效益具有潜在性,有时不能立即显现出来,有的无法直接用数值来计算。安全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安全效益,学校安全效益的体现是校园治安、安全状况。根据经济学原理,产出是由投入和需求决定的。而治安、安全状况也往往由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和师生员工对校园治安、安全的需求决定的。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只能形成一定的安全资源,产生一定的安全效益。缺少必需的投入,缺少前瞻性的必要投入,等到出了安全事故造成了损失再“亡羊补牢”,只会增加安全投入成本。师生员工和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强烈需求和呼吁,可形成一种促成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向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投入的决策压力。然而,我们在进行安全投入时,也要全面衡量各方面的需求,根据学校的资源状况,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逐步投入,力争使每一份投入都能够取得最大、最好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4.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一是职能部门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高校安全管理(保卫)部门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认真做好门卫管理、校园治安巡逻、要害守护、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危害学校安全的案(事)件和事故的发生;认真开展法制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员工法制、安全意识,培养和提高师生员工自防、自治、自护、自救能力;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做好侵害师生员工安全的案(事)件、事故的情况调查、人员救治、现场保护和善后处理等工作,有效打击各类侵害师生和学校安全的违法犯罪,保护好师生和学校安全、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发挥出专门力量的作用,真正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二是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指导者,他们具有执法权、依法行政管理权等强制性权力,在依法管理、打击罪犯,以及矛盾纠纷调节化解、关系协调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威和优势,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三是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日的高校不再是一座座“象牙塔”,而是一个个“小社会”,许多社会公众(包括学生家长),尤其是来校开展交流合作、从事服务工作或利用学校设施进行文体活动、学习的校外人员,他们进入校园后,一方面增加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其中难免混有动机不良、伺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另一方面他们对学校安全工作也有要求,甚至财物被盗、丢失或受伤后,还向学校索赔。高校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对非本校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研究相应的对策,依法按章做好安全管理。四是学校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学校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周边环境,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学校安全资源配置时,要充分挖掘和使用好周边环境中的安全资源。学校可采用与周边社区共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支持社区公共事业发展等方式,与周边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严重影响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和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治,为学校事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高校安全管理是一项任务艰巨、情况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整合好各种安全工作的资源,并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各类安全资源的优势,产出最大的效益,才能建立起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的校园安全防范机制,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高校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桑红昕:《治安资源与治安效益》,《人民公安报》,2000年11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