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实施的成效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实施的成效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评估既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全社会提供高等教育质量信息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实施的成效

三、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实施的成效

开展高等教育评估是世界各国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通行做法,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这短短20多年间,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在我国高教领域从无到有,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 理清了办学思路,促进学校正确定位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将学校的定位与规划、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中心地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主要观测点,置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的首位,其参考权重达到2.0。由此可见,该评估方案非常重视高校的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正如有学者指出,“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质是检验学校的三个‘符合度’,即: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是否相符合;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学校的定位和目标是否相符合。所以在迎评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首先必须理清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5]

开展教学评估以来,迎评学校必须回答自己要办什么样的学校。这有效地促使高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梳理了办学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从评估的实践看,我国自1994年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试点评估,列入首轮评估计划(2003—2007年)的592所本科高校中,已先后有500余所接受了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开展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也已经评估了587所。一些重点高校以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一般本科高校确立了地方化、应用性和教学型的道路;高职高专院校则普遍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道路。初步形成了高校分类发展和多样化办学的格局。[6]相关调查也显示,69%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评估对于学校理清办学思路、凝练办学特色的促进作用显著,29%认为有一定促进作用,1%认为稍有促进。[7]

(二) 增加了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是教学评估的两个重要指标。开展教学评估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以评建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高校教学条件显著改善。以2006年133所参评高校为例,近三年学生人均教学行政用房、宿舍、运动场的面积累计增长均超过20%,学生人均四项经费、百名学生配计算机台数、学生人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累计增长均超过30%,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学生人均年进书量累计增长均超过60%。而2007年198所参评高校三年来学生人均四项经费总增长也超过27%,学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总增长超过33%。[8]相关学者的调研也表明:问卷中有50%被调查者认为教学评估对于学校近3年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及整体结构布局显著改善,38%认为教师数量略有增加、质量略有提高,11%认为教师数量有增加、质量未明显提高,1%认为变化不显著。问卷中,84%认为教学评估对近3年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改善显著,15%认为稍有改善,1%认为保持原貌;认为学校近3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显著增加的占58%,稍有增加占40%,与之前持平占2%。[9]

(三) 规范了办学行为,加快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步伐

制度化建设是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在整个教学评估过程中,制度化是其实质和核心。教学评估是以制度化的形式,检查制度建设情况,促进学校制度化建设,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根本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以评估方案为依据,进一步梳理教学和管理思路,加强了高校教学管理力度,健全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行动。”[10]在高校迎接教学评估中,一些本该有而没有的制度着手建立了,一些不健全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一些执行不力的制度得到了认真执行。比如,在很多学校的评估之前,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不严格、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在迎接评估中,学校专门制订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对指导教师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生论文选题、完成过程和论文答辩程序作出了严格的规范。“从近3年评估过的院校来看,在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体系方面降低学校评估等级的院校逐年减少。问卷中,教学评估对教学制度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81%认为促进作用显著,18%认为稍有促进,1%认为保持原貌;认为教学评估使日常教学更加规范的占95%,保持原貌的占4%,受到不良影响的占1%。”[11]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高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基本实现了“以评促管”的目的。

(四) 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www.xing528.com)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世界各国不尽相同,有些国家称之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高等教育质量控制体系”,等等。它包括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和由它制定的各种评估模式和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活动。同时,还必须有一套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作为实施的保证。高等教育评估既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向全社会提供高等教育质量信息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开展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学校三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实践看,教学评估已经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这一系列举措,在高等教育战线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和高校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各地、各高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质量评估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评估机构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五:[12]其一,保证高等教育能够在一个基本相当的质量标准下运作。其二,有利于促进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家长和学生甄别与选择优秀的学校。其三,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判断投资、拨款的方向,又可以使高等学校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免受到来自内外部压力的困扰,在政府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平衡。其四,有利于加强高等学校的自我管理,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换取更大的学校自主权。其五,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评估管理过程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1990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之前所开展的评估活动大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评估机构。《暂行规定》颁布以后,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成立专门的教育评估机构,并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工作。到1994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为保证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重大决策经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机构,包括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设置和学位评议与咨询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这为我国教育评估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上的依据。此后,多种类型特别是具有中介性质的评估机构开始建立,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如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议中心(1993年)、江苏教育评估院(1997年)、辽宁省教育评价事务所(1999年)、上海教育评估院(2000年)、云南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2000年)、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2000年)等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教育评估社会中介机构相继建立。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它是教育部直属的行政性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评估工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评估的主体既有政府部门,也有“半官半民”的事业单位,如省市级的教育评估院,还有研究机构专门成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如各类教育评估事务所等。而且可以预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质量标准的盛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类别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将会蓬勃地发展。

3.“质量工程”的大力实施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战略决策和部署,在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论证、听取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建设内容:[13]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具体地讲,将建设七大系统:即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同时,“质量工程”还将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