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程序化、项目化、基地化运作模式
(一)程序化运作模式
社会实践都是针对社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通常可以划分为六个相互关联的步骤:项目申报阶段、筹备部署阶段、调查选点阶段、组队动员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1.项目申报阶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实行项目化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经审查合格后才能予以立项并给予项目经费支持。要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科学、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请书,内容应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参加人员组成、时间安排以及活动经费预算,并将项目申请书于统一的规定日期前交至社会实践管理机构。社会实践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审批和修改,根据各申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际情况评选出优秀方案,向全校公布,广泛听取领导、老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适当调整,确定批准实施的项目及团队。
2.筹备部署阶段
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要及早落实,认真准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后期策划则是周密部署,确定活动细节。此阶段要加强领导,做好计划,初步落实组团事宜。首先,实践团队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的意义,予以高度重视,并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其次,要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具体规则,为实践活动提供明确的制度保证,保证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活动的质量。另外,必须制订周详的活动计划和方案,对社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场地、设备、人员、经费予以充分保障。最后,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技术保证。各实践团队必须有1~2名指导老师或优秀的高年级学生骨干带队,全面负责、指导和安排各实践团队各项工作的展开,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和服务层次。
3.调查选点阶段
寻找并联系实践单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团队负责人应向实践单位领导提交策划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争取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实践机会。然后,整个团队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策划和完善活动方案。调查选点首先是要确定服务地区、场所和内容。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地点的特色要与活动主题的内容切合;一般情况下,尽量就近选点,以免花费太大;选点要有代表性,以便更好地实现活动目的。各实践团队要结合本身的实践项目和任务,通过多方面的渠道,选取实践对象,确定服务地区。在确定服务地区后还要与服务地区领导进行协商,在深入调研、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做好实践项目的对接。其次是确定服务项目,这需要实践团队的代表前往实践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各级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实践项目和工作方案,与队员一同探讨并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制订工作计划。
4.组队动员阶段
结合具体情况筛选并确定人选,组成实践团队,严格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在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大学生组成实践服务团,队员人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专业配备应该合理,并由专职团干部或专业教师带队,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周密安排。还要对团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可以请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为服务团成员讲授理论知识,组织服务团成员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理论文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纪律观念。同时,也要针对服务项目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使学生充分了解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和实践方法等,做到目的明确、纪律严明。
实践团队需提前联络、确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实践期限等,并得到实践地的接受证明,按实践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将社会实践立项登记表上交学校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审批后,方可参与团队实践。对实践活动要提前进行全面、及时、深入的宣传和报道,并广泛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以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形成浓厚的引导和推动实践活动开展的舆论氛围。
5.项目实施阶段
各社会实践团队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要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和项目书申报情况,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围绕项目要求,发挥知识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做出成果和效益。
在活动期间,为了及时反馈有关活动信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学校各级社会实践管理机构应落实专门的负责人认真做好有关信息报送工作。每项活动在社会实践期间都要报送活动简报,信息报送内容包括活动开展情况、进展现况,以及活动中有关的人数统计,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生动故事、先进人物,有关媒体的反映等,要特别注意影像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各团队的实践成果可以调研报告、书面汇报、队员日记、图片记录等各种形式进行总结。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指导各团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富有成效的做法注意总结、宣传,及时上报,并积极与新闻单位联系以加大宣传力度。
6.总结表彰阶段
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收集、挖掘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做好社会实践的总结准备工作。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后,团委和各院系、班级组织召开参与实践活动的代表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大力开展社会实践的评优活动,表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在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和指导老师,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项目化运作模式
全面推行项目化运作,是保持社会实践持久规范化运作的有效途径。可通过深入调研、重点立项、公开招募、加强培训、动态管理、实绩考核等方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行项目化运作。推行项目化运作必须重点抓好六个环节的工作:
1.重视调研
活动开展前要深入社会和实践基地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实践活动项目,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活动更具针对性。
2.抓好立项
由有关部门统筹全校实践活动项目,根据“合理选项,按项组团,双方受益”的原则,确定重点实践项目。(www.xing528.com)
3.突出重点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全校进行动员的同时,重点立项在全校进行公开招募实践队员和实践团队,按照专业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跨院系、跨专业组队,以实现资源共享;并在经费等方面对重点立项进行重点扶持,既保证社会实践的全面开展,又以重点项目的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和层次的提高。
4.加强指导
根据社会实践内容聘请专门指导教师,对实践队员进行培训,并由老师负责对活动全程进行指导,及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
5.强化管理
即重视对社会实践服务队实施科学动态管理,通过为每个成员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档案、组建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等机构、制定明确实践任务和奖惩纪律的社会实践服务队章程、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与不定期到实践基地走访等形式,对实践队伍进行有效管理。
6.扩大效果
对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有效的激励,通过编辑社会实践简报、向有关媒体报送新闻等方式,全程跟踪宣传报道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结束后,通过召开“实践归来话收获”座谈会、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优秀团队优秀队员评比表彰等,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宣传典型,扩大实践效果。
(三)基地化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社会实践做出了重要论述,指出要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为了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高校建立了许多基地。走社会实践基地化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实践的质量。因而,认识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内涵,思考基地化建设理论依据,明确基地化建设原则,探索基地化建设途径,以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1.基地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指向性原则。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的指向性原则,要求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满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多样化需求,要发挥社会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一是,通过基地化建设,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服务;二是,通过基地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
(2)专业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就是指在原则上大学建立基地时,应考虑专业对口性,理工类院校一般在工厂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医学类院校一般在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基地;文科类院校一般在非自然科学单位或部门建立基地;农业院校一般在农村或农业科研单位建立基地等。强调了专业对口,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基地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高等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达到更好的社会实践效果。
(3)共赢性原则。社会实践基地需要高校、学生、基地单位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培植,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同样,成功建设一个社会实践基地,必须实现高校、学生、基地单位等多方共赢。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基地单位都应从基地建设中获得收益。学校和学生获得明显的教育收益,基地单位同样获得收益,这种收益既表现在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传播,也表现在科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只有在共赢的原则下才可能将基地建设好,保持好。
(4)品牌化原则。突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品牌化原则,就是要求高校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品牌基地建设的规划引导,强化基础管理,重点扶持、打造品牌。对教育来讲,教育品牌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其实质是一种无形资产,它蕴涵着巨大的财富,若能发挥作用,它将给高校带来实质性的附加值,并形成品牌效应。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基地要牢固树立塑造品牌基地、建设名牌基地的意识。
2.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紧扣时代主题。紧扣时代主题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适应青年学生的思想需求。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导向是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的最主要途径,只有紧扣时代主题,才能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掌握学生特点,才能建设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实践基地。如在当前,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农村实践基地;可以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创建社区实践基地;也可以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办好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等。
(2)争取政府参与。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首先,政府参与能够为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政府通过采取财政拨款、税收优惠和评估奖励等政策,支持高校创办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增强基地发展实力。其次,政府参与能够为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营造有利环境。各级政府部门每年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宣传和部署,直接影响主流媒体的导向,因而不断改善公众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高校应借助政府营造的环境和氛围,挖掘资源,合理布局,建设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基地。在基地活动项目设计上吸引政府关注;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要根据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活动所能的要求,达到紧扣社会热点,聚焦党政关注,引发大众共鸣。
(3)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既可以密切校企等关系,又可以体现高校在企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赢得他们对高校的尊重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借助于产学研合作,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集中相关的科研成果,开展技术攻关和管理咨询等活动,形成事实上的社会实践基地。因而,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的重要渠道。为此,高校首先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具体情况,培养、选拔、吸引一批热心的学术带头人,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科研指导队伍。其次,要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的转化工作,因为科技项目的成功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和主题,也是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发展的动力。
(4)利用高校外部资源。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丰富的资源,各行各业的合作单位和大量的校友将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一方面,随着高校办学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日益广泛,拥有许多共建单位。这些单位既包括工厂、企业、机关、学校,也包括部队、医院、社区、村镇,利用共建单位建设实践基地,不仅具有可靠性、针对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在共建单位设立实践基地便于双方沟通,实现经验共享和设施共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5)联系周边社区。任何高校都有相应的社会环境,都与周边社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积极挖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结合学生专业实际,依托街道、福利机构、便民场所建设社会实践基地。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降低活动费用,而且为学校发展创造和谐的周边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