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深化与升华,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集思想、价值、信仰、性格与心理品质于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即通过系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使民族精神化之于心,见之于行,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心灵和精神层面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民族精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精神是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粘合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和凝聚功效,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地位十分重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意义深远,功在千秋,必须高度重视。
(三)当前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大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还需引导大学生继承、传播、创新和发挥民族的先进文化,增强大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祖国的兴衰强弱结合起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各门学科的教育作用,还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也还要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升华民族精神教育,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亲和力、渗透力和辐射力,切实提高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
1.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www.xing528.com)
【案例】某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近年来,学校抓住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先后组织了中美关系、WTO、台湾问题、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中日关系等多场报告会,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实、权威的认识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当前世界大势、中国局势和政策态势,了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地加强了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2.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多样化的群体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开展深入浅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在参与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案例】2008年奥运会圣火在法国受阻,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但在一些舆论的影响下,“抵制家乐福”呼声不绝于耳,很多同学在网络、论坛、手机上散发相关信息,甚至鼓动大学生游行。针对这些情况,某高校采取了引导和说服的工作思路,开展细致深入的说服和舆论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义,引导学生“不做低级的爱国者”、“爱国更需要理性”、“提高爱国的素质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效
深度发掘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精神来充实教育内容,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集传统文化教育、国情国史教育、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教育、和谐宽容和志愿奉献精神教育、现代公民人格精神教育、人生价值和生命精神教育于一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报国志向。
【案例】某高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创立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开展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系列活动和纪念学校西迁70周年活动,举办了讲座、征文、演讲、影展、PPT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使民族精神真实可感,具体可行,富有知识密度、历史厚度和文化浓度的活动有效地激发、深化、升华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拓宽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文化视野和弹性。
(五)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大学生有着优良的爱国传统,在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挥了民族脊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给民族精神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均需与时俱进,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丰富教育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爱国的境界和水平,在知行合一中体会、体验爱国的真正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