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导员制度的现状
辅导员制度是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制度还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担负着管理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辅导员制度日臻完善,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在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积淀了丰厚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与第一课堂相衔接、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与党团组织活动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辅导员由高等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门指导和统一管理,由所在院系党委具体管理。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专职辅导员,一种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兼职辅导员,另一种则是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专兼职结合的。我国高校采用按学生比例配备辅导员。1999年以来,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而辅导员队伍数量则变化不大,学生和辅导员的比例失调。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出台,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有效改善了辅导员队伍相对短缺的情况。在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院的双重领导下,担任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等职务,通过党团组织和班级建设等载体,组织、指导和实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在教育引导、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就业导航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也有力地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的管理。既服务了高校的改革发展大局,也服务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局,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有效地履行了工作职责。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制度、政策、平台等方面出新招,出实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大力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地位、职责,完善了辅导员队伍的选聘、考核、培养和发展体系,建立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营造了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有利态势。(www.xing528.com)
各高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色,积累了经验。我国高校中,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在符合教育部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较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的“双肩挑”制度和复旦大学的“人才工程预备队”制度。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又红又专”既是选拔辅导员的标准,也是辅导员工作的目标。至今,人员配备方面实行“大多数兼职,少部分专职”,形成了“党政负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与“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历时50余年的辅导员制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辅导员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复旦大学则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人才工程”预备队制度,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鼓励“双肩挑”,引导辅导员成为复合型人才,2005年成立辅导员协会,并引入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培训体系,推进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有效避免了辅导员队伍“边缘化”、“政工化”的倾向,增强了学生工作者的信心,为学校和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复旦大学的“人才工程”预备队制度为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也为辅导员制度的科学化、专业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国内部分高校也因地制宜,从队伍建设、考核体系、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大力完善辅导员制度,如武汉大学从2006年开始,每年派出10余名辅导员前往美国著名大学见习,借鉴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工作经验,开启了辅导员制度的国际化维度。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用于辅导员考察、培训及科研奖励等费用已达100万元[7]。北京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选聘标准,单独评审职称,启动名师工程[8],这既从制度上,又从平台和机制上加强和改进了辅导员制度。
在专职辅导员队伍之外,我国多数高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由专业教师担任的班主任,负责在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等方面细致、深入地指导学生,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健康、就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指导。并协助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方案,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为班主任担任兼职辅导员强化了制度保障。各高校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班主任,同时从制度上、机制上完善班主任制度,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将辅导员制度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一些高校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清华大学制订了《清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武汉大学制订了《武汉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暂行办法》,班级导师每学期工作量必须达到48学时,每周必须深入到学生班级一次,并设立了班级导师学生工作特色基地,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加强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培养、管理和考核。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结构合理,机制运转良好。既有专职辅导员队伍,又有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专职辅导员侧重“条”状管理,在年级、团学组织等方面从思想、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班主任则侧重“块”状管理,在班级层面从学术、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工作,两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合力,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