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构建
张书明
21世纪是以网络技术革命为中心的世纪,人类步入了以比特为单位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将成为主流文化之一。高校作为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大学生触“网”人数和频率的急剧上升,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把握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努力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的新平台,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神圣而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必要性
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状况、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2]。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网络突破了德育的时空界限,拓展了教育手段,充实了德育内容,创新了德育模式,充实了德育内容,创造了个性化教育环境,日益成为人们文化和思想传输的重要载体,也成为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络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的娱乐性、虚拟性往往会使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患上“网络依赖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网络传播的隐蔽性还容易诱发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导致网络犯罪。
既然网络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就存在着必要性和必然性。因为,我们只有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积极利用“机遇”,才能“趋利”、“扶正”;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才能“避害”、“驱邪”。
二、高校德育平台建设的现状
面对互联网为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各个高校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德育网站,构建起高校网络德育平台。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出现,对高校网络德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一)构建网络平台的宗旨需要进一步明确
高校通过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可以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活动。网络德育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德育理论体系,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平台和新载体。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高校对为何建设网络德育平台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为赶时髦而建,有的迫于上级主管部门评比的压力而建,有的甚至仅把网站作为宣传学校工作政绩的窗口,真正背离了构建网络德育平台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育德性特点,我们需进一步明确构建网络德育平台的目的。
(二)网络德育主体的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传统德育中,德育主体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娴熟的德育工作技巧。而在网络德育中,网络德育主体除了需要具备上述能力和素质外,还需要通晓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有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前者,一些原本已经设置好的德育内容,由于技术上不过关,或疏于管理而无法实现,最后不仅可能削弱德育的效果,还可能造成有害的后果;如果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后者,大多精力放在网页的制作、维护、更新上,而缺乏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则无法保证德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
(三)网络德育客体的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构建高校德育平台时,其设置的网页内容和组织的网站活动必须以其点击者大学生为出发点。内容是否适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的创意是否能够聚集大学生、是否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形式的安排是否便于大学生的上网习惯等,这些都是大学网络德育者必须考虑的。就目前而言,大多高校为建网站而建网站,无论是内容版面的设计,还是教育活动的组织,抑或网络技术手段的采用,很少真正地从网络德育客体大学生出发,没有真正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由于缺乏对网络德育客体的认识和了解,做成的网页,要么在内容上大学生不感兴趣,要么在结构设置上不合理,或者在教育手段上不恰当,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网络德育平台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很难发挥青年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作用,由接受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
(四)网络德育载体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为新型的德育载体,网络德育平台是技术与内容的统一,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只有技术而没有内容那只不过是代码和特效的堆积,是与德育要求相背离的;只有内容而没有技术那只是传统德育在网上的静态呈现,无法显示其优越性。但在网络德育平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其充分的认识,常常表现为二者之间的分离。具体表现为:其一,虽然注重采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但是内容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内容多而杂,没有重点;内容少而缺乏创意;内容拼凑杂乱,缺乏条理性;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其二,虽然注重了网络平台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不注重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特别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特点,如交互性、仿真性、生动性等。
三、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构建
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专业化的网络德育工作者在牢牢把握德育方向的前提之下,科学架构网络德育平台内容,充分发掘网络技术优势,使之真正发挥德育功能。
(一)牢牢把握德育方向(www.xing528.com)
坚持正确的德育方向是建设与开发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方向性原则,是高校德育网络平台取得预期成效,实现我国大学网络德育目的的根本保证。在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时,我们应认真领会教育部下发的系列德育文件,特别是中央8号、16号文件,使网络平台真正成为教育载体。通过网络德育平台,我们可以向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之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二)科学架构平台内容
网站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直接会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决定网络德育的效果。在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时,一定要注意内容架构的科学性[4]。首先,一定要符合育德性特点。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塑造积极人格特征,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内容架构必须符合这一特点;其次,一定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在网络德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最后,要符合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趋势。专业化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
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之下,网络德育平台内容的架构并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或准则。有的从“学习园地”、“时事评议”、“时代专辑”、“时事直击”、“校园新闻”等方面着手;有的从“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划分;有的则将网络德育与大学生事务管理相结合,分为“资困”、“就业”、“心理”、“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方面。但无论如何,都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三)充分发掘网络技术优势
多媒体网络技术本身就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网络与德育的结合将使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发生深刻变革,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说教,将使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资源[5]。网络技术特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网络德育效果的增强。信息网络的运用,其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特别是网上讲座、网上宣传、网上“论坛”、电子信箱、聊天室、网络社区等新型德育手段,都为高校的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但就目前而言,大多高校在构建网络德育平台时,对网络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大多是传统德育在网上的静态呈现,而相对忽视了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生动性、仿真性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技术性能的发挥,也影响了网络德育的效果。大学生好奇动机强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特性,可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特点,给学生创造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双向交流的机会和可能,通过“在线指导”、“BBS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等形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借用游戏的仿真性,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许多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使用传统的、常规的德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得以解决。
(四)建立专业化网络德育工作队伍
为了更好地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德育平台的教育载体作用,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这也是做好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有力保证。在这个队伍中,既需要拥有丰富的德育知识和经验、娴熟的德育工作技巧的德育专家,又需要精通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专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德育问题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才能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开发有影响力的教育软件和建立有吸引力的教育网站,从而使网上的德育教育工作生动形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虽然高校德育工作者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但往往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文化了解不多,也缺乏一定的网络技术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德育平台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现有德育工作队伍的网络技术培训,使之熟悉一定的网络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工作技巧,使之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者,这也是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专家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建设与开发是大学网络德育的重要手段,给高校德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果。面对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只有认真研究网络德育课题,积极构建网络德育平台,趋利避害、扶正驱邪,才能有效推进高校德育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杜维彦.用网络文化构建高校德育的创新平台[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1):82-83.
[2]高明,陈美玲,高艳军.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J].江西教育科学,2005(4):21-22.
[3]季铁军.关注学生热点,构建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行动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5(12):95-96.
[4]李书华.区域性德育网站和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5(12):90-93.
[5]李书华.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J].人民教育,2000(6):5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