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杜亮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这种重大变化不仅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环境手机上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杜 亮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这种重大变化不仅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高校是网络影响最为突出的地方。据统计,目前我国2.98亿网民中有近亿网民是学生,大学生成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频繁、最充分的重点人群。

网络的广泛运用,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网络道德规范缺失、网络舆论监管困难等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手机上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联姻”产生的一种新兴上网方式。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下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简要阐述。

一、手机上网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手机上网在中国的发展

1999年之前,由于受带宽等因素影响,手机上网并不多见。1999年杭州WAP试验网开通,手机无线网络技术从此进入WAP时代,2000年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Monternet),随着GPRS、STK、J2ME这些支持手机无线网络的技术的相继推出,手机无线网络的实际应用之路才越走越宽。

200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统计中国手机上网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1700万。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尽管这个数量在13700万的网民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但这个数据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代表着中国网民上网方式、上网终端设备的多样化发展。”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两年时间增长1亿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为,手机上网网民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运营商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作为产业链核心的运营商,一方面加强了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另一方面逐步下调了用户手机上网资费。第二,占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的神州行品牌用户,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上网群体。手机上网用户达到较高的数量基础,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带动了更多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第三,无牌照手机(一般称为“山寨机”)在2008年发展迅速,对于移动上网的支持与低廉的购买价格,为用户手机上网提供了硬件基础。我们认为,手机上网集移动通信方便、快捷、个性化、无处不在的特点与互联网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点于一身,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访问各种互联网资源,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也是手机上网人数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的变化情况

img11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由于3G通信技术在传递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巨大提升,使得多媒体手段可以真正融入手机无线网络世界,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接入网络即可获取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随着3G的逐步推进,手机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在线的巨大优势,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更为引人入胜的信息网络时代,手机上网用户将以几何级倍数增长。

(二)学生群体利用手机的情况分析

1.高校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总体状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43.5%。我们认为,之所以学生有明显的手机上网倾向,一是因为手机套餐等功能使手机上网资费相对较低;二是高校学生群体乐于接受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新成果,在新科技的发展、推广过程中扮演着体验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三是手机上网实现的功能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2.高校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现状和应用情况的实证分析(以山东大学为例)

为详细了解目前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现状,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工作,2009年3月,山东大学组织开展了“山东大学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调查”。该问卷调查面向全校各学科1000名学生展开。基本情况如下:

(1)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总体概况

目前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比例达到了68%,30%以上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分布如图1所示。

img12

图1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分布

有5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超过1小时,有超过2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超过6小时。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分布如图2所示。

img13

图2 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分布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地点主要分布在宿舍、课堂和教室。特别是学生在课堂、自习室等传统有线网络不能覆盖的地点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空间地点分布如图3所示。

img14

图3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空间地点分布

(2)学生群体使用手机上网的应用情况

目前学生手机上网的使用功能多种多样,其中即时通信、信息检索和新闻及娱乐资讯获取占了学生手机上网应用的前三名。

使用手机QQ、MSN及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手机上网的比率达到了41%。使用手机上网进行信息检索表明了手机上网促进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的增强,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可能产生促进作用。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应用方向分布如图4所示。(www.xing528.com)

img15

图4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应用方向分布

(3)学生群体对手机上网的应用趋势

总体看来,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持谨慎态度,主要是因为对新事物的接收还有一个过程,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重要的学生只占到10%,说明高校学生群体对手机上网还是较容易接受的。学生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程度分布如图5所示。

img16

图5 学生认为手机上网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程度分布

调查显示,如果排除资费因素,有接近90%的学生有可能会使用基于3G技术的手机上网业务,其中有超过30%的学生明确表示会使用3G手机上网业务。3G的发展会推动手机上网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学生群体也对3G时代的手机上网业务有着较高的认可度。排除资费因素,学生在3G时代使用手机上网的意愿分布如图6所示。

img17

图6 排除资费因素,学生在3G时代使用手机上网的意愿分布

二、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手机上网过程中也都是存在的。但是,手机上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因其灵活性、快捷性、私密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着一些独特的影响,特别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机上网给网络管理带来了挑战

手机上网相对于传统网络,具有随时随地在线的技术特点,使得学生上网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及网络条件的限制,使得我们在网络管理上面临困境。例如,学生即使身在课堂也可随时登录网络,可能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使用校园网时学校可以用监管、屏蔽等方式,限制学生浏览一些不良网站,手机上网则不受这些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娱乐、连线玩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高校应对手机上网的技术尚不完善

上网的终端设备是手机、PDA等便携式移动通信工具,其浏览屏幕较小,数据存储量较少,网速流量较慢,全面显示固定网络的网页内容尚存在困难。当前,为了解决无线用户浏览普通固定网络网页的不便,各主要网站及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商纷纷推出了适合手机浏览特性的WAP站点,尽管随着3G技术的发展,无线浏览将进入宽带时代,互联网站基于微型终端浏览特性的适应性改造仍旧不可避免。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就手机上网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大多还不能适应无线浏览的需要。

(三)工作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一个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不一的群体,尽管这一群体的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知识更新速度普遍较快,但是毫无疑问,年龄的差异和精力的限制使得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要滞后于高校学生群体。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传播媒介的使用、信息涉猎和获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师长。(1)面对日益庞大的高校学生手机上网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对手机上网的认识及使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力度和效果。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抢占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我们的工作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基于手机上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尽管从理论上讲,手机用户通过GPRS、3G等手机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可以访问固定网络的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地、不加改变地把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复制到手机无线网络中,还应该针对手机无线网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无线网络平台

从1999年清华大学建立第一个“红色网站”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类网络载体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随着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手机无线网络技术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借鉴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成熟经验,逐步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线网络平台。建设这一平台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红色网站建立到手机无线网络中,使无线网络也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思想的网络阵地,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二是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无线信息平台,即移动办公系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设无线校园网络公共论坛,逐步建设起真正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群体的校园无线BBS,发挥校园无线BBS在消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网络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四是积极构建基于手机上网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用新颖的手机上网信息沟通方式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建设学生手机网络上的“文化家园”。

(二)加强对手机上网的监管力度

网上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而手机无线网络的技术优势,又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一方面,手机上网客户端的IP地址通常是动态的,随机变换的,这使得对恶意信息的追踪溯源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目前业界对于手机上网站点的信息监控意识还不够强,监控力度还不够大,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监控的盲区,特别是许多服务提供商是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动机。因此,应该健全工作体系,加强手机无线网络的管理。要积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工商、信息等部门,加强对服务商及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要重视手机无线网络的舆情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变能力;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使用手机上网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手机上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手机无线网络开展工作的能力

手机上网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并且代表了未来一个时期内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必要的手机上网知识,才能保持工作敏锐性,才能深刻洞察学生成长发展中的新变化,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普及手机上网知识,促使其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利用手机上网开展日常工作,充分发挥手机上网的便携优势,随时随地利用红色网站、辅导员BLOG等新的工作途径开展工作;二是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并熟悉手机上网技术的专业队伍,负责手机无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维护工作,同时利用手机无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加强对手机上网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把握规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注释】

(1)张再兴.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十年历程和启示.中国教育报,2005-1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