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变局中,同样具有精忠报国传统和威武不屈民族气节的爱国军民,奋起抵御外侮,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显示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英雄气概。

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第二章 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中国在近代免于沦为完全的殖民地,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的主力军,但是,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被动应变的封建统治者为保留封建制度所进行的“自强”、“新政”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只能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命运。

一、历史大变局冲击下的两大传统力量

1.爱国军民抵御外侮、保卫社稷家园的英勇斗争

封建统治阶级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民众,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大传统力量。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大变局中,同样具有精忠报国传统和威武不屈民族气节的爱国军民,奋起抵御外侮,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显示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英雄气概。

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程,是由民族英雄林则徐揭开帷幕的。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作战,血洒疆场。中国民众也展开了各种方式的反侵略斗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41年5月底爆发于广州城北郊的三元里抗英斗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侵略斗争。正因如此,中国才得以免于沦为完全的殖民地。

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面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龚自珍目睹清朝统治急剧衰落,深感社会矛盾深重、危机四伏,倡导变革,主张政治改革,强调人才培养,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务建设;在经济上倡导贫富均衡发展,改革纳税制度,反对王室等利用权力兼并土地等,打破了当时“万马齐喑”的思想格局,开一代之新风。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名为《四洲志》。此书介绍了关于世界几大洲的新知,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1843年撰成《海国图志》一书,全面介绍当时世界各国的情况。《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研究西方的著作。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能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近代社会中民众的悲惨处境

处于社会底层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民众,在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的过程中,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处境十分悲惨。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掠夺和沉重压迫,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贫困到了极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他们没有任何出路,只能拼死求生,这正是他们成为反抗这一社会的主力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4.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

中国在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原有社会制度的黑暗腐败和各方面的落后作为内部根源的。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外逐步妥协投降,将自身统治的安危置于民族利益之上,根本没有勇气与能力捍卫国家权益;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且昧于世界潮流,虚骄自大,长期拒绝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才使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www.xing528.com)

二、社会剧变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反抗运动

1.旧式农民大起义的延续与终结

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高潮掀起。《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农民理想社会及其历史局限。太平天国大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意义。各地的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不同于以往的旧式农民起义的特点,其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旧式农民大起义的终结。

2.民众面对新课题的抉择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提出了前所未遇的新课题:如何对待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如何认识反侵略反封建两者的关系?如何对待新的生产方式?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这些课题都作出了各自的抉择。太平天国在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同时,迟迟没有认识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本质与危害;而义和团则在反侵略斗争中,又发生了对反封建传统的一定偏离。这两种偏向,反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反抗运动,还不能明确地认识和恰当地处理好反侵略与反封建两大斗争之间的关系。《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为振衰起弊、开辟“新天新地新世界”而写的施政纲领,但最终没有化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指南,它是当时一朵不结果的奇葩。义和团运动在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同时对新的生产方式采取了笼统排斥的态度。历史证明,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反抗运动,如果不与先进的社会力量相结合,得不到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清王朝的自强运动

1.“变事”不“变法”的自强运动

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破产。封建统治阶级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冲击下,纵然可以对其统治方式和一些政策措施作一些调整,但它决不会改变作为安身立命基础的封建制度,亦不可能将恢复民族独立作为其奋斗目标,这也就根本注定了其所谓自强运动的失败。

2.被动应变的清末新政

20世纪初,为了挽救风雨飘摇中的统治,消弭革命风暴,清政府被迫宣布进行新政,对封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体制进行了一些变革。清末新政客观上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这场迟来的变革不可能真正改变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质,也不可能挽救其命运,清朝最终在革命风暴中走向灭亡,是其无可避免的归宿。

思 考 题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爱国军民在反侵略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哪些优良传统?

2.如何评价以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自强新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