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号称黄山“四绝”。可是,在松、石、云、泉之外,还有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袭人断腭的黄山云雾茶。
黄山奇峰高耸,峥嵘林立,主峰高达1 800多米,1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0多座。烟霞缥缈,云海浩瀚,茶树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天上人间”,云蒸霞蔚,得天独厚。
黄山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英明茶中,就有“早春英华’、“来泉胜金”等名茶出自歙州。黄山坐落于皖南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交界地区,面积跨1 200多平方公里,属古之歙州境内。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名茶,相得益彰,佛教也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料想古时欲州名茶出自黄山,也是完全可能的。明代许次纾《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其中。”清代陆廷灿在《续茶经》引《随见绿》云:“松罗茶,近称紫霞山者为佳,又有南源北源各色,其松罗真品,殊不易得。黄山绝顶,有云雾茶,别有风味,超出松罗之外。”可见明、清两代,黄山所产的茶叶已很有名,受到称赞。另据《黄山志》记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黄山云雾茶。据说,黄山之云雾茶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
黄山毛峰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当时黄山一带生产外销炒青绿茶,而其地谢裕大茶庄却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运销关东,因品质优异,博得消费者欢迎。20世纪初,河北、山东等地茶商纷纷来黄山一带收购毛峰和烘青,因得以发展。1926—1937年间,黄山毛峰生产达到历史最盛时期,年产1 000余担,其中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达到100余担。抗战期间,外销受阻,一度衰败,至50年代才得以恢复与发展。
生产特级黄山毛峰的茶园主要分布于海拔700米左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以及海拔1 300米左右的半山寺等地。特级以下的黄山毛峰产地还包括毗邻黄山的汤口、岗村、杨村、茅村,这几处出产茶叶较多,品质亦佳,历史上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黄山毛峰的产地海拔高,峰峦叠翠,山高谷深,溪流瀑布,俏树偏野,气候温和,雨水丰沛,特别是终年灵雾缭绕,辜峰隐没在云海霞波之中,“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在云雾蒸蔚下,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加之山花烂漫,花香遍野,使茶树芽叶受到芬芳的熏陶,花香天成。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黄山毛峰优良的天然素质。(www.xing528.com)
黄山毛峰采摘考究,非常细嫩,特级茶于清明、谷雨时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进行拣剔,将不符合标准的拣出,以保持鲜叶的原料一致性。黄山毛峰采取当天采当天制,一般是上午采的芽叶,下午炒制;下午采的芽叶,当晚炒青制完。
炒制过程中,通常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鲜叶下锅,啪啪作响,单手轻巧地翻炒,手热很轻。杀青适度后,高级茶就在锅内捞几下,以起揉捻和理条作用;一级以下的茶,要起锅热揉一二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干燥是采用炭火烘焙,分毛火、足火进行,足火采取低温慢焙,以发挥香气,并至足干。各工序程度的掌握亦非常巧妙,看茶闻香,操之适度。
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笱)。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鲜浓醇和,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黄山毛峰耐冲泡,冲泡多次,香味犹存。
黄山毛峰清香高爽的品质特点,是由于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主要是具有蔷薇花香的香叶醇、有微弱苹果香的苯甲醇和特殊玫瑰香的α苯基乙醇、具有百合花香或玉兰花香的芳樟醇,还有异戊酸、β紫罗兰酮、顺茉莉酮等20余种芳香物质。另据研究,出产特级黄山毛峰的产地海拔高,氨基酸含量也比较高,这是黄山毛峰香味鲜爽的物质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