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信仰原则与功修-宗教与人

人的信仰原则与功修-宗教与人

时间:2025-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在610年承担起了在人世间为安拉“传警告”“报喜信”“慈惠众生”的使命,其核心是奉安拉之命为世人制定的“六大信条”和“五大功修”。当穆斯林在念“作证言”时,首先是对真主表明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其次是向世人昭示自己的穆斯林身份。

一、人的信仰原则和功修

任何宗教都有其最基本的信仰原则和信徒的实践行为,这构成了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方面。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在610年承担起了在人世间为安拉“传警告”“报喜信”“慈惠众生”的使命,其核心是奉安拉之命为世人制定的“六大信条”和“五大功修”。它规定了伊斯兰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和人们宗教行为的主要方面。

(一)“六信”的伦理旨归

在《古兰经》中,安拉曾告诫人们:“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确信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仙、经典、使者、末日,确实已深入迷误了。”[2]另外,《古兰经》还启示道:“天地的国土是他的,他没有收养儿子,在国土中没有伙伴。他创建万物,并加以精密的注定。”[3]这就是“六信”:信真主安拉、信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前定、信末日审判。

在伊斯兰教中,信真主安拉是信仰者信仰的根本所在。《古兰经》的认一论是核心信念:认知安拉是独一的,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真主。那么,人为什么要信仰安拉呢?有如下的原因:

首先,安拉创造了宇宙万物。“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雨水,借它而使已死亡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与风向的改变,和在天地间受制的云,对于能了解的人看来,此中确有许多迹象。”[4]又说:“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安拉怎样创造七层天,并以月亮为光明,以太阳为明灯吗?安拉使你们从大地生长出来,然后使你们再返于大地,然后,又把你们从大地取出来。”[5]天地万物是安拉的创造,人亦如此。“我确已用泥土的精华创造人,然后,我使他变成精液,在坚固的容器中的精液,然后,我把精液造成血块,然后,我把血块造成肉团,然后,我把肉团造成骨骼,然后,我使肌肉附着在骨骼上,然后我把他造成别的生物。”[6]安拉创造了人。对信仰者来说,“难道对于安拉——天地的创造者——还有怀疑吗?”[7]另外,人必须要认识到,安拉既无始又无终,“他是前无始后无终的,是极显著极隐微的。”[8]

其次,安拉的德行是独一的。“他对于万物是全能的。”[9]这种全能表现在他能全知一切的存在。“他是全知万物的。”[10]他能全听全观,不仅能说话,而且知识意识是原有的,德行也是原有的。他是永远存活的。

再次,安拉是全世界的主。他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给人类制定了律令和种种应尽的义务;派穆罕默德为使者,做万圣的封印,以教导人类。所以,安拉是“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11]。他的恩赐遍及整个宇宙,不论人是服从他,还是违背他,在现世,他都会同样赋予人以生的权利,赋予人生存的条件和资源。人不仅要信仰他,而且要在德行上崇拜他。

在伊斯兰教中,真主不仅创造了世间万物、人类,也用光创造了纯洁无邪的天仙。每一位穆斯林一生之中都有两位天仙伴随,专门记录人的善恶之事,待人寿终后,作为档案封存,以备后世真主审判之用。为了教化人类,真主降给先知们经典104部。这些经典是每一位穆斯林都要笃信的,同时,真主将天使派向人间。他们“代天宣化,觉世佑民,以弘扬众人所未明之理,建立天下所当行之道。”[12]他们有至圣、大圣、钦圣、列圣之分。而至圣即穆罕默德,他属于全人类。“穆罕默德不是你们中任何男女的父亲,而是真主的使者和众先知的封印。”[13]人类一定要信奉他。

伊斯兰教认为,人人都生有前定,这是真主的安排。每一个人命运的如何,常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亦有选择的自由,或行善或作恶,虽总归为真主的预料和掌握,但人为之不同,真主的惩罚也就不同。“众人呀!从你们的主发出的真理,确已降临你们,谁遵循正道,谁自受其益;谁误入歧途,谁自受其害。”[14]而人死后是会复活的,“你们怎么不信真主呢?你们原是死的,而他以生命赋予你们,然后使你们死亡,再使你们复活,然后你们被召归于他。”[15]人的复活,使一切善恶均得以报偿。因为每一个人一生之中,都有真主派的天仙伴随。人的一切善恶行径,都被它们记录在案,在后世的真主审判中,一切都会昭然若揭,没有任何的掩盖,善得赏赐,恶得惩罚。

(二)五大功修的意义

那么,人在现实世界都要作哪些功修,才能践履真主的要求,达于善的境界呢?按伊斯兰教的教义,人必须在一生之中,坚持五大功修:念、拜、斋、课、朝。

1.念功是信仰者确立信念、虔诚信仰的直接表现。当穆斯林在念“作证言”时,首先是对真主表明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其次是向世人昭示自己的穆斯林身份。“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句言简意赅的“清真言”,表明人信仰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安拉;在万物的存在中,唯有真主是永恒的;他派了使者穆罕默德给人类“报喜讯”“传警告”,慈惠全世界。

在伊斯兰教中,诵《古兰经》有着特殊的含义:它通过古兰的言词而使人肃然起敬,认识到安拉的伟大和洪恩,消除人的骄傲和自大,对真主毕恭毕敬。安拉曾说:对《古兰经》“只有洁净者才能摸它”[16]。而把“归依”作为理解其含义的必备条件,“为的是启发和教诲每个归依的仆人。”[17]德国诗人歌德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正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定的……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在诵读和聆听中,人犹如一个仆人在跟一个全知全能的主对话,接受他的教诲,其对人身心的震撼意义使人不能不信服,不能不抛弃杂念,聚精会神,在深思和理解。阿里曾说:缺乏理解的功修毫无益处;缺乏深思的诵读毫无作用。深思在于精神集中,在于通过诵读而联想,而进一步的探研,而洞悟安拉的德行,如“任何物不似像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18],“他是君主。他是至洁的,是健全的,是保佑的,是见证的,是万能的,是尊严的,是尊大的。”[19]如此,信仰者就会掌握每一节文的宗旨,当听到命令或禁戒,就会认识到要从我做起;当听到前人和众先知的事迹,就自觉地吸收和借鉴;当诵到乐园时,心中产生对乐园的渴望;当提到火狱时,因怕火狱而发颤。

“诵《古兰经》有三个等级,最低等级是:一个人觉得自己站在安拉面前,给安拉诵读,安拉在注视他、倾听他,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理状态是向安拉哀求祈怜。第二等级是:一个人觉得安拉在看着他、向他发话,则其状态是虔敬、聆听、领会。最高等级是:从古兰言辞中看到发话的主,从而全身心地去关注发话的主,而忘却了自身。这是主所亲近的等级。”[20]诵读使信仰者没有任何怠慢、高傲、自鸣得意,有的只是谦恭、敬畏、敬仰,使人向安拉的全然归依。“我们的主啊!我们只信托你,我们只归依你,只有你是最后的归宿。”[21]

2.礼拜是信仰者信念的主要体现,是亲近安拉、顺从安拉、感恩戴德之举。信仰者何以要礼拜真主,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礼拜是接近真主、取悦真主、敬爱真主的最好形式。真主创造万物,将人造成最美。“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22]人是看不见真主的,但真主却能看见人。人要感恩,要取悦真主,就必须要守拜功。真主说:“当为纪念我而谨守拜功。”[23]其次,礼拜体现了人的个人功修,其中对真主的真诚是至关重要的。礼拜不能忽视,不能炫耀于人,不能沽名钓誉。真主对信徒不能谨守此道很是伤感,“伤哉!礼拜的人们,他们是忽视拜功的,他们是沽名钓誉的。”[24]在礼拜中,人的虔诚心灵和举止得以显露,人藉此更能接近真主,得到悦纳和关爱。第三,礼拜是克制人的灵魂的最好方式。“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5]在礼拜的环境氛围中,人能更好地反省自己;同时,一天五次拜功,人能将灵魂中罪恶的方面尽可能地荡涤,在动静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和安拉的纯真伟大,陶冶自己的情操,规范自我的言行思想,纯洁心灵,认识和接近安拉,走向乐园。

人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礼拜的准备,即所谓:“朝拜者,心存之,意向之,身事之,而心敬之。”礼拜的具体要求包括,外六件:水净、衣净、地方净、举意、认时、面西;内六件:大成、立站、诵天经、鞠躬、叩头、未坐;虔诚的穆斯林一天恪守的五时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以及星期五的聚礼,两“尔代”的会礼等。礼拜以具体的礼仪规定和实践方式,向信仰者传递着这样的伦理要求:心意专一,要摆脱任何外在的干扰,使“言”与“行”相统一:

谦恭和尊敬。在严肃而规范的礼仪行为中,在朝拜中,在对《古兰经》的聆听和体悟中,人能认识到个人是卑微和渺小的,只能是安拉的仆人;而真主则是庄严和伟大的。人在这种心灵的感悟和震撼中,使自我谦卑,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安拉的尊敬和崇拜,全身心地投向安拉,顺之、赞之、拜之,感主恩,彻底领会主的伟大。(www.xing528.com)

敬畏真主。礼仪是产生敬畏的主要方式,当人匍匐在真主面前,将自我投入时,人更坚定了对真主全能、拥有绝对权力和意志的信念和情感。在现实世界中,人能做的就在于按真主的意志和要求去行动,不能越雷池半步。

希望真主的赏赐。在《古兰经》中,安拉是仁慈慷慨的,他给真诚期望者以赏赐。人应该确信安拉的承诺,认识到安拉是慈爱的;他因礼拜而予人的乐园是真实的。这是信仰者的希望。

知耻。人在礼拜的过程中,任何的怠慢都是罪过。当人认识到安拉是全显的,他能洞悉人的所有意念,而人的怠慢暴露的人性的弱点和欠缺,是安拉所能看到的,这也正是人的知耻之处。知耻是人知道自我的不足和缺陷,向好的方面改正的契机,是人向真主乞求怜悯的重要方面。人只有在这种道德情感的不断驱使下,才可能全然放弃高傲和怠慢,自大和欠缺,走进真主,做他忠实的仆人。

在伊斯兰教中,拜功是重要的功修之一。“他们将因自己的行为而各有等级。”[26]人在礼拜的过程中,要全然地谨守和恭顺,按真主的命令和要求,“他们在拜中是恭顺的”[27]“他们是谨守拜功的”[28]全心全意地行拜功。

③以清心寡欲、节制食色为内容的斋戒,是要求人们按照真主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生活方式而培养舍弃一切,约束自己的功夫,使人们表示对真主的驯服,锤炼自己德行的实践方式。在真主看来,斋戒是属于他的。“斋戒属于我,我将亲自回赏他。”伊斯兰教的斋戒,要求穆斯林在规定的时间内戒食戒色,以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接近真主。

在伊斯兰教看来,斋戒是人效法天使的表现。因为人的品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对自我欲望的克制。如果人完全受制于食色的控制,不按真主的要求去斋戒,那人就自然坠入了最低劣的境界,与禽兽为伍。这是真主不愿看到的,他说:“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9]天使之所以邻近真主,是因为精神的纯洁和高尚。例如,古代的先知鲁特(Lut),他们的部族曾生活优越,但不知感谢真主,放纵自己的行为,追求吃喝玩乐,鲁特耐心地教诲他们。他们不但置若罔闻,而且还变本加厉,愈益放纵自己。鲁特痛心疾首,告诫他们:“你们怎么做那种丑事呢?在你们之前,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做过这种事的。你们务必要舍女人而以男人满足性欲,你们确是过分的民众。”[30]最后,真主降飞石将犯罪者消灭,却拯救了鲁特和信教的民众。

斋戒时的空腹,是节制欲望的表现,其中的含义在于锻炼自己的意志,以畏主守法。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形式上推迟一顿饭,但却在意念中沉湎于欲望而不能自拔,这种斋戒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圣训中言:“许多斋戒者除了挨饿受饥外一无所获。”因此,斋戒是真主的定制,但守斋戒却是人的主动行为,是面向真主,与真主亲近的愉悦行为。

当然,斋戒是有等级的,普通人的斋戒在于遏制人的食欲和性欲;清廉者的斋戒是要控制听、视、口、手、脚及一切肢窍,远离罪恶;众先知、笃信者、主所亲近者的斋戒则是控制心灵,没有低级的意念及世俗的想法,使整个心灵都远离非安拉的一切事物。

4.天课是“真主规定的一种课赋税收”。安拉曾告诫穆斯林:“你们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31]天课的阿文叫“宰喀太”,意谓“纯洁”,即交纳天课者,不仅使自己的钱财获得了洁净,更使自己的心灵获得了净化。安拉曾将天课同礼拜相提并论,其宗教伦理的含义在于:天课能够使人有奉献精神,能够赈济贫困,防人的聚敛和贪欲。《古兰经》这样启示:“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32]天课征收的范围包括金银、农产品、畜产品、商品、矿产等。而自由的穆斯林完纳天课是其天职。天课的受惠者,按伊斯兰教的要求包括:“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贫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33]

赤贫者就是既没有财产,也没有能力谋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精神,如果做功课的人,谋生会妨碍功修,那应该去谋生。因为,谋生更胜于做功课。可见,伊斯兰教非常注重人的自立,注重人的自力更生。当然,享受天课者必须是信仰真主的人,而且只限于本人,不能施予其亲属、子女和配偶。接受天课者要有相应的职责:要立意服从安拉,要有感恩之心。穆罕默德曾言:“不感谢人的人,不会感谢安拉。”而且要有回报,如果不能回报,就要给施恩者祈祷。在所接受的东西之中,一要仔细斟酌,如果来源不合法,就要远离;二是要有法定的份额,并且确信自己是应受对象才可接受,如果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就不要更多的财物。

实际上,在伊斯兰教看来,个人的财产不能攫为己有。因为,一些现世的存在都是真主的安排。财产也是真主委人代管的。因此,必须要有施予的精神,“你们应当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当分舍他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报酬。”[34]应该认识到,完纳天课是穆斯林的义务。在个人—财产—真主之间,安拉往往有着明晰的考虑和安排:首先,真主是独一的,一个人爱主和爱财产是不容分二的,因为爱不容有二心。如果一个人爱财产,他(她)必不爱主。因此,考验一个信士是否爱主,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将完纳天课视为天职。“安拉确已用乐园换取信士们的生命和财产。”[35]真主常常以舍弃人所爱的东西来鉴别信士的级别。那些能够认主独一,践履盟约,放弃自己一切财产的人是第一类的信士;那些不将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嗣,一旦发现社会需要,就积极从事慈善事务,随时捐献财产的人是第二类信士;那些仅仅完成必尽义务,不增不减之人是最低等级信士。

何以有这样的区别?第一,伊斯兰教认为,吝啬财物是人毁灭自身的因素之一。真主曾言:“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36]戒除贪吝是清洁自身,升华自我,而达于真主天堂的重要条件之一。自身是否清洁主要在于奉献的程度。第二,主动地奉献往往体现了人对真主的感恩,即自己的一切财产都是真主的施予,当需要的时候不仅应主动奉献,而且应以感恩之心来奉献。真主特别对秘密出天课者给予赞赏,“如果你们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于你们是更好的。”[37]施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沽名钓誉的,这是人的善之精神的必然体现。第三,对于被施舍者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安拉曾告诫施舍者:“你们不要责备受施的人和损害他,而使你们的施舍变为无效。”[38]实际上,按伊斯兰教的观念,施舍者应该从内心深处感谢被施舍者,因为他们使施舍者得到了清洁,脱离了火狱。因此,人人在真主面前都要怀感恩之心,不论是施舍者还是被施舍者,一切都是安拉的安排。

在施舍时,人不仅要勇于施舍,而且要拿出最好的财物。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分舍自己所获得的美品,和我为你们从地下出产的物品;不要择取那除非闭着眼睛,连你们自己也不愿收受的劣质物品,用于施舍。”[39]因为安拉是美好的,他只接受美好的东西。在安拉看来,人的施舍既是对自己的拯救,又是对未来的积福。信士们应在需要施舍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施舍,而不要在不得已的时候再施舍。安拉明确地说:“在死亡降临之前,你们当分舍我所赐予你们的,否则,将来人人说:我的主啊!你为何不让我延迟到一个临近的定期,以便我有所施舍,而成为善人呢?”[40]对于那些吝啬之徒,窖藏金银而毫无施舍之心的人,《古兰经》宣布:“窖藏金银,而不用于主道者,你应当以痛苦的惩罚向他们报喜。在那日,要把那些金银放在火里烧红,然后用来烙他们的前额、肋下和背脊。这是你们为自己而窖藏的金银。你们尝尝藏在窖里的东西的滋味吧!”[41]而对于心怀感恩的积极施舍者,真主许诺:“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个农夫,播下)一粒谷种,发出七穂,每穂给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全知的。”[42]

5.朝觐是穆斯林归根复命之举,是重要的功修之一。《古兰经》明示:“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43]在4000多年以前,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尔来奉真主之命在麦加修建了卡尔白(KaBa)天房。“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大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44]天房建成之后,就成了认主独一的宣教中心。

伊斯兰教称,凡真主的信士,有能力者,一生之中都应到麦加朝觐一次,时间在希历十二月的九日至十二日,此为正朝。在完成正朝功课的前提下,一年中任何时候(但不能在正朝时间)都可以履行的朝觐称为副朝;不论是单朝(伊夫拉德)、连朝(格拉尼)、享受朝(太曼吐尔),都要求信士们身怀敬畏之心。安拉说:“你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45]

为何要如此?伊斯兰教认为,朝觐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去麦加,而完全是一次献身于主道的举动,是属人的生命信仰及生命依归的最真实的流露。信士首先要理解朝觐的意义,要能远离种种欲望。“在朝觐中当戒除淫辞、恶语和争辩。”[46]一切举动都要按安拉的要求去做,才能博得安拉的喜悦。其次要有强烈的渴望——天房是安拉的,朝天房者犹如去见安拉。朝觐者要多带川资,乐善好施;要谦恭;不穿华贵、骄傲的服装等。穆罕默德曾言:“谦恭的朝觐,其报酬只是乐园。”[47]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更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只是去朝拜安拉,所以,人应清除一切障碍,停止一切不义之举,割断对世界的牵挂,即使在途中或朝觐中归真,也无任何憾意,而全然认识到这是真主的前定和个人幸运的归宿。当注目天房时,要感谢安拉,充分体味天房的伟大;当巡游天房时,要用心灵巡游;在奔走、驻阿拉法特、射石、探望麦地那等朝觐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虔敬、恭顺,通过真诚的侍奉,渴望真主的关切和怜悯。在朝觐中,人对真主的信仰、感情和愿望都能表露无遗,所以,这一过程是信仰者宗教实践的重要方面,是穆斯林一生都要努力追求实现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