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初名将赵良栋在宁夏的功绩

清初名将赵良栋在宁夏的功绩

时间:2025-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4清初名将赵良栋清初的行政建置承袭前明旧制,后改都城为顺天府(今北京),在全国分设行省、府、州(厅)、县四级地方政府。清代的宁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历史上的战区变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先进地区,人才辈出,居西北之冠,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清初著名将领赵良栋。在宁夏驻守期间,赵良栋积极整顿营武、训练军队,为出征西南作准备。赵良栋认为川滇征战的功过是非不清,赏罚不当,便不断上诉自白。

04 清初名将赵良栋

清初的行政建置承袭前明旧制,后改都城为顺天府(今北京),在全国分设行省、府、州(厅)、县四级地方政府。宁夏南北均隶属于甘肃行省,北部设宁夏府,管宁夏、宁朔、中卫、平罗和灵州。一度增设新渠、宝丰二县和宁灵厅。南部设固原州(后改直隶州),管海原城、平远二县。另有属平凉府管辖的隆德县。

清代的宁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历史上的战区变为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先进地区,人才辈出,居西北之冠,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清初著名将领赵良栋。

出身与初立战功

赵良栋(公元1621~1697年),清初名将。字擎之、擎宇,号西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他在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率领宁夏子弟兵,出征四川、云南的各大战役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被康熙皇帝授予“勇略将军”和“清初第一良将”称号。官至云贵总督,加授兵部尚书。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赵良栋应募从军,开始了军旅生涯。他才勇双全,因作战有功深受朝廷器重和提拔,先后任大同总兵、天津总兵和宁夏提督。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廷命平西王、定西大将军吴三桂攻打反叛的南明桂王朱由榔。当时的兵部尚书、五省经略洪承畴看中了赵良栋有勇有谋,便推荐他率部南下从征,赵良栋在大小战役中表现突出,成为洪承畴部下的一员猛将。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南明政权被灭亡,桂王逃奔缅甸。赵良栋因功被提升为云南总督衙门督标中营副将,成为吴三桂的部将。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吴三桂要求征讨缅甸,捉拿桂王朱由榔归案,赵良栋又奉命率部参战,成为吴三桂部下的一员战将,吴三桂非常赏识他,想拉拢他为自己效力。但赵良栋已看到了吴三桂的野心,不愿追随吴叛清当逆臣,所以千方百计想摆脱吴的控制,跳出西南这个是非之地。正在苦于没有机会脱身之时,他的父母先后去世,按照规定,他应当辞官回乡守孝三年,吴三桂才不得不放赵回宁夏。赵良栋在家守孝期满,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复出任职,先后任右、左都督,山西大同镇和天津镇总兵官。

赵良栋家谱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二月,清廷下令撤藩,割据在云南的吴三桂反对撤藩,发动叛乱,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立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自称周王,宣布对清廷开战。他依靠强盛的兵力,很快控制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并与割据于两广的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割据于三闽的靖南王耿精忠(耿继茂之子)联合行动,造成南国大地遍燃反清烈火,史称“三藩之乱”。当时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在平凉响应反叛。宁夏镇军心不稳,在进攻平凉叛军途中发生兵变,陕西提督兼宁夏总兵官陈福被杀。为了防止叛乱在宁夏蔓延,清廷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任命时任天津总兵官的赵良栋为宁夏提督。让他发兵围剿宁夏,但赵良栋来到宁夏,对叛军采取了招抚的办法,只逮捕了为首头目,把参与杀死陈福的4人正法军前,其余官兵分别被调赴各地照常驻防,既不牵连,也不追究,并公开宣布“有胆敢仍以兵变事告人者,即以其罪罪告发者”。他的这一招比10万大军的威力还大,一下子就稳住了宁夏地区的局势。之后,赵良栋又配合甘肃、青海部队打败了陕西叛军,迫使王辅臣投降。赵良栋不用刀枪就解决了宁夏事变,朝廷对他的应变办法十分满意。在宁夏驻守期间,赵良栋积极整顿营武、训练军队,为出征西南作准备。

清代宁夏历史地图

清代佛教寺院北武当庙(石嘴山市境内)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康熙皇帝正准备御驾亲征时,吴三桂却于8月21日死了,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后由衡州退踞昆明,命令四川等地叛军与清军继续对抗。大敌当前,各路清军畏敌如虎,不敢积极应战。而赵良栋却主动请战,要求独率宁夏子弟兵征讨四川叛军。在赵良栋、张勇、王进宝、孙思克等部的猛烈攻击下,四川叛军节节败退。为表彰赵良栋的战功,清廷授他“勇略将军”称号。赵良栋率领宁夏子弟兵一直打到成都。赵良栋部进驻成都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招抚降军数千人,收缴金、银印二百六十余颗。清廷对赵良栋的辉煌战功给以很高评价,表彰他“谋勇茂著,操守清廉,虽系武员,通晓文义。”因此,被破格特授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领将衔。清廷决定乘胜利之师的声威,一鼓作气直捣叛军大本营昆明。但满汉各路大员都拥兵自重,驻兵于城外,谁也不愿冒险攻城。赵良栋看到这种情形,非常不满,便一人负气单独行动,率领所部向昆明城发起进攻,仅用8天时间,便一举攻下昆明城,吴世璠自杀,云南告平。(www.xing528.com)

吴三桂与陈圆圆像

昆明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和吴三桂先后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号称皇城,宫殿、府衙、官邸列布。城破之后,满汉诸部,蜂涌入城,争抢财帛美女,赵良栋反而命令先攻入城内的宁夏子弟兵主动撤到城外,不准一兵一骑入城,接着又移师曲靖待命。朝野人士均夸赵良栋“目爵然不滓,有古良将风烈”。但此举实际上是将了满汉大员的军,从此以后,赵良栋便成为这伙盘根错节的权臣们的眼中钉。

挂冠返乡乐在田园

果然,吴藩之乱平定之后,千里征战,流血流汗,直捣叛军中枢,为平叛立下首功的赵良栋及其部属却久久得不到封赏,并且赵良栋等将领还被召到北京,追究前在四川失陷建昌的责任。赵良栋遭到了满汉大员与同僚的嫉妒、排斥和打击报复,他们在皇帝面前告了赵良栋的御状。康熙皇帝还是肯定了赵良栋的功劳,同时也斥责他在大敌当前的情势下,不能和衷共济,在进军途中曾造成失城折将之败。所以给了一个“将功补过”和“功过相抵”的结论,对他本人与部属都没有进行记功嘉奖,改授他为銮仪使。赵良栋认为川滇征战的功过是非不清,赏罚不当,便不断上诉自白。皇帝只得命王公大臣们协议。但赵良栋终于逃不出这帮皇亲权臣们的手心,最后仍然维持前“失建昌之罪功过抵消,无功可叙”的结论。赵良栋秉性耿直,往往气凌权贵,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请求出师征西,从陕西一路杀伐到云南,转战万水千山,历经艰险,收复城池数十座,降服叛将过百,平四川,灭吴藩,功在诸军之冠,难道区区建昌一府之失,不仅不是自己的直接责任,而且很快又为自己所收复,这一过失就抵消了自己的赫赫战功吗?所以他一气之下,打消了继续申诉的幻想,遂以病为借口,辞去官职,回到了故里宁夏。赵良栋在故里,以田园生活为乐,认真通读史书,尤喜批阅《通鉴》,往往倚枕深夜,爱不释卷。他在家乡并不以功臣显爵而霸道乡土,往往一介知县前呼后拥从他宅前呼啸而过,他都要起身,命家人、子弟皆拱立,并对他们说:“对父母官要格外尊重”。

讨公道鸣不平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康熙皇帝又突然想到了赵良栋,恢复了他的官职,但并无实权。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赵良栋又入朝觐见,并不识时务地再次自陈战功,申诉随征将士多受屈抑,要求给他们一个“说法”。但是康熙皇帝没有理睬他,仍命他回宁夏做挂名的虚官。次年,清廷又授他骑都尉世袭。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厄鲁特噶尔丹扰边,赵良栋也以在野老臣的身份,受命参预军事。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因噶尔丹执杀清廷使臣马迪,北边形势进一步紧张。清廷命宁夏总兵冯德昌率部赴甘州协防,宁夏总兵一职由赵良栋暂代。赵良栋一接官印,马上就弹劾冯德昌克扣军粮,清廷便罢免冯的官职。第二年,征讨大军从宁夏出塞,赵良栋虽年逾古稀,仍率宁夏镇标兵出塞从征。他身经大漠,驰骋疆场,配合大部队防守土喇地方。在饷费困难的时候,他自己出钱开支军费。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四月,赵良栋被召进京,他再次死死咬住西征赏罚不公一事不放手,认为这不是为他自己这把老骨头,而是为死伤和出力的将士们讨公道。所以屡屡冒犯龙颜,在皇帝面前大胆争辩,这次他又上书皇帝,其奏呈洋洋十四条、数千言,不仅自陈征伐蜀滇己功为最,而且大贬诸路将领不值一钱,同时揭发大将军图海、彰泰和大学士明珠等人有意压制他,隐蔽他的功绩,且语气傲悍,豪不隐讳。康熙皇帝虽然对这个倔老头很生气,但还是命令部臣对赵良栋重行优叙,追记了他在蜀滇的功绩。部臣们也怕赵良栋反复打扰皇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也无可奈何地认为可封他三等子爵世职,皇帝则改为授予赵良栋一等子爵世职。其原从征部将也分别升赏有差。但赵良栋还不罢休,又要求留在京师,还要求朝廷赐他田宅。这时,御史龚翔麟认为他太过分了,于是劾赵良栋骄纵无理,恃功越例,犯“大不敬’’之罪,当论斩刑。而康熙皇帝对这个一不怕死,二不怕权势的老将却偏爱有加,又以他功著年高,原谅了他,还赐白金二千两,仍令他仍归故里宁夏修养。但赵良栋仍然不愿意回宁夏,又提出要求到江南就医疗养。康熙再次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破格把自己当年巡视江南所乘的专用御舟赐给他,作为他南下的专用交通工具。赵良栋受到如此殊荣,在文武大臣中是不多见的。

留芳后世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春,在西部再次发动叛乱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猖厥日甚,康熙打算御驾亲征,便密诏赵良栋进京。赵良栋深知时局严重,立即带病北上。康熙皇帝召见了他,就国家大事和征讨噶尔丹诸事垂询这位能征善战的老将军。到七月,赵良栋感到病情日重,赶忙回到宁夏老家调养,但竟一病不起了。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正月,赵良栋病情日益加重,当时尚书马齐自正好途径宁夏赴京,便把赵良栋病重的事告诉了康熙,康熙皇帝亲自下手诏慰问,并赏赐人参、鹿尾。康熙当时正在准备御驾亲征噶尔丹,还打算路过宁夏去看望他,但赵良栋终究没能等到圣驾,于三月病故于宁夏镇城(今银川)家中,享年七十七岁。归葬于张政堡(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汉延渠东。

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赴榆林的途中听到这一消息时,深感哀悼,一赶到宁夏镇城,马上派皇长子胤褆到赵府吊唁。并颁御制祭文,特遣大学士伊桑阿致祭。后又钦赐碑文,对赵良栋倍加褒誉,称他为“老成宿将,绩著封疆”,夸他“刚鲠赋资,精强励职”赐谥“襄忠”。

赵良栋有四个儿子,他死后,由其次子赵弘燮袭爵位。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追叙赵良栋功勋,诏准入祀于贤良祠。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再次追叙赵良栋的功绩,皇帝准予他的一等子爵可以由子孙世袭罔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乾隆皇帝又晋封他为一等伯,仍享世袭的待遇。赵氏父子五人,出了三位总督、一位子爵,在清代西北地区实属少见,不仅誉满乡里,也留芳于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