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转换案例及原因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职业转换案例及原因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案例中张冬的多次职业转换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职业兴趣发生了改变,为提升个人能力、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无法与上司有效沟通、工作受阻,薪水、职位无法达到自己要求,企业破产、被迫另寻工作等等。职业能力因素是职业角色转换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职业转换案例及原因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第三节 职业转换

一、职业转换的原因

案例

为什么要“跳槽”

张冬从浙江省某高校的英语专业毕业后,就被安排到了某国有企业做经理助理兼翻译。早已通过英语专业八级的他做这份工作并不困难,而且国有企业的工作环境很宽松,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做。他说:“在国企工作的两年中,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陪着经理和客户吃饭,自己的专业用处并不是很大。在单位也只是混日子,学不到什么真本事。”当时的张冬认为自己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耗在这里。于是,他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应聘进入了一家外企。从一般职员慢慢晋升到了市场部总监。在外人看来,张冬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有张冬自己知道为了现在这个职位他付出了多少精力与心血。正当张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顺利发展下去的时候,公司内部有了大调整,调来了一位新部长。张冬也想与部长搞好关系,然而,由于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张冬发现很难与部长有效沟通,新部长对他提出的几个活动方案挑剔不断,始终无法通过审批。张冬与新部长为此事而争执,闹得双方都不愉快。僵持不下的时候,张冬提出了辞职,跳槽到了另外一家企业。但是无论是薪水还是职位方面都和以前没法相比,在这家公司干了一段时间,既看不到发展的希望,也觉得无法融入其中。最后由于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没有办法,他又重新找了工作。

从案例中张冬的多次职业转换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职业兴趣发生了改变,为提升个人能力、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无法与上司有效沟通、工作受阻,薪水、职位无法达到自己要求,企业破产、被迫另寻工作等等。虽然影响职业转换的因素很多,每个人在每次职业转换过程中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有年龄因素、性别因素、职业能力因素、经历因素和个性因素等。

(1)年龄因素。

年龄的不同会影响到职业选择的方向。年纪偏大的人头脑冷静,对职业选择的目标十分明确,但其心理定式较强,不大愿意接受新的职业。而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职业选择中更愿意尝试新的职业,且较易适应新的职业,但有时表现得较为冲动和盲目。

(2)性别因素。

性别决定了男女在职业选择上的不同,这与男女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有关。另一方面,社会传统观念对男女的社会角色期望也存在区别,这会影响到对职业的选择。

(3)职业能力因素。

职业能力因素是职业角色转换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其职业角色的转换比较容易实现,如果个人职业能力较低,能力就可能成为制约他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4)经历因素。

个人自身的经历会影响其职业的选择。经历丰富的人职业转换中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其职业适应性也比一般人强。反之,在职业选择中就比较盲从,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其职业适应性也较差。

(5)个性因素。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等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会产生影响。个性开朗外向的人在职业转换中会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而个性内向害羞的人在职业转换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及文化因素、信息因素和偶然因素等。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职业转换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条件较好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个体在接受教育、获取机会和资源方面优越,因此在职业转换的过程中会使各方面的因素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反之,通过职业转换改变自己的命运较为困难。二是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期望,特别是父母的想法会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个体在职业转换中的选择。

(2)社会及文化因素。

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会对个体的职业观点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对职业转换的态度。社会舆论和个体周围的群体也会对其职业观点产生影响,例如,人们都愿意进政府当干部,而不愿意到企业当工人。

(3)信息因素。

信息是个体在职业转换中做出抉择的重要依据,会促进或阻碍个体的选择意愿。个体掌握的信息越是充分及时,在职业转换中就越能分析出各种利害关系,在选择时就可以趋利避害,把握更大的主动权,选择的正确率会更高,反之,选择就有可能出现失误。

(4)偶然因素。

偶然因素是指一些个体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它的随机出现既有可能促进职业角色的转换,也有可能产生阻碍作用。个体若能抓住随机出现的有利的偶然因素,将会给自己的职业转换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个人原因

(1)职业兴趣发生转移。

一个人长期从事一项职业,进行重复性劳动,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当厌倦情绪取代了职业情绪的时候,他就感到这个工作没意思,便想寻找更有兴趣的职业,从而产生了新的职业意向,向往新的职业。这样,一有机会他就会主动转换职业。

(2)受职业声望导向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职业转换者,是受社会地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职业声望诱导而进行转换的。例如,有些人辞官去经商,是受经商挣钱多的诱导;有些企业家腰缠万贯却要从政,这是受社会地位的诱导。因类似原因进行的职业转换,都是受职业声望导向的影响。

(3)职业素质变化。

很多职业转换是因为自身素质发生了一定变化而引起的,职业素质变化会导致职业转换。如长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技能进一步熟练,职业能力大大加强,便不满意当前的处境而要转换职业;虽然人的能力没变,但由于设备更新、技术进步,使从业者职业能力相对下降,压力增大而不得不进行职业转换;因为年老体衰、身患疾病、职业伤害等自身条件变化导致职业能力下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职业转换。

(4)对职业环境不满。

个人的职业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始终与职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认同、适应职业环境时,便会安心工作,当对职业环境不满时,就会想到换一个工作环境。现实中不少职业转换都是因为对职业环境的不满而发生的。

(5)受公共、家庭条件的影响。

有些人的职业转换是因为原来的单位离家远、住房面积小、待遇差、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高、社会治安等原因而要求转换的。这也是职业转换的一个重要因素。

4.社会原因

因社会原因而进行的职业转换也比较多。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职业结构也跟着变化,一些职业规模缩小、甚至消失。而一些职业规模在扩大,迫使一部分人进行职业转换。三是受社会政策的影响,职业转换出现了较为活跃的局面。四是随着社会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规则在职业生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职业竞争中,个人表现突出的会得到晋升,相形见绌的会降职,甚至被解雇,职业转换也会随之发生。五是社会组织根据需要,对劳动者的职业作适当调整。例如,选调干部、任命领导等。

二、职业转换的类型

职业转换本身不难,难就难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自己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每进行一次职业转换,都能让自己更接近心中成功的目标,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职业转换,有意义的转换。

1.在组织内部转岗

组织内部的职业转换可以成为涉足新领域学习新技能的极好方式。由于组织没有变换,转换者不需要去接受一种新的组织文化或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对一同工作的同事也都熟悉,可以避免跳入一家新公司而带来的“水土不服”。这种类型的转换适合那些认同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好,但工作内容不适合自己的人。

2.跳槽到新单位

如果一个人不满意原来组织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或者感到在原来的公司没有发展机会,又喜欢原来的工作,则可以跳槽到新单位,到新的单位仍然从事原来的工作,因为已经积累了工作经验,轻车熟路,上手快,可能会干出成绩,有所作为。

3.应聘到新单位的新岗位

在改变单位的同时又换了一个新的岗位,这一转换跨度较大,但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为了发现自己的工作兴趣和爱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准确定位,这种转换也是必要的。

4.自己创业

当工作经验以及各种资源都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有些人就开始炒掉了原来的老板,转而自己办公司当老板。

三、职业转换的方式

职业转换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离开原有的岗位或领域,寻求新的岗位或领域的过程。包括平调、跳槽、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员工因自身的发展需要而做出决策(如平调、跳槽),也可以是组织因工作需要对员工重新安排工作(如平调、晋升)。

1.平调

平调,是指组织内部的转岗换位,是组织为达到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目的,采用换岗的方法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调动,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是组织内部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个人可以充分利用换岗换位的机会,锻炼自己,积累宝贵经验,最终寻找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岗位。

岗位轮换制度是许多单位普遍采取的管理制度之一。实行岗位轮换的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挖掘员工潜力,控制经营中个人因素的风险,使员工换位思考后能促进单位的效率。(www.xing528.com)

同时,通过轮岗及培训可以加快提升职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拓展职员业务范围,锻炼职员适应能力,挖掘潜能,造就单位的复合型人才。

职员通过轮岗可以避免因长期从事单一的事务性工作而产生的枯燥厌倦感,培养自己持久的工作动力,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动和促进团队工作效益的提升。

通过轮岗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交流体系,为职员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内容,能够帮助职员寻找适合他们工作岗位的空间与机会,拓宽职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从而为职员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通过轮岗互动交流可以彻底打破部门单位间的工作壁垒,树立工作大局观和整体意识,最终实现单位整体和谐统一的工作节奏与状态。

通过轮岗可以提高单位内部互为客户的服务意识,使各岗位职员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达到充分的沟通与协作,使每位职员工作充满激情与活力,不断开拓创新。

2.跳槽

“跳槽”是人们对职业转换的一个形象俗称,工作变动指个体主动从一个组织流动到另一个组织。它可以是跨行业流动,也可以是业内流动。跳槽者以原有的职业身份资源为依托,以职业转换为方式,主动自觉地选择,塑造自我理想的职业生活。职业人追求成功,运用跳槽来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无可非议。

跳槽是职业转换的一种方式,产生的作用也最大。首先,跳槽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梯子。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技能、增加经验及社会关系等,有了合适的时机,采取战略性横向流动,有助于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其次,跳槽是职场应变的有效工具,职场生存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跳槽是职场应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职场中,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有时跳一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跳槽是给老板施压的最有利的一种武器

最后,跳槽给跳槽者带来极大的工作促动力。在羚羊和狮子的寓言中,没有退路的竞争,把狮子造就成最强悍的食肉动物,把羚羊造就成最敏捷的食草动物。在类似这样的跳槽竞争中,表面上是淘汰对手的过程,实质上则是不断克服自身缺陷的过程,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健的过程。

对于跳槽者来说,不经过谨慎思考而跳槽是不成熟的表现。虽然现在“跳槽风”盛行,但为“寻找感觉、刺激”,选择不断跳槽绝非明智之举。跳槽的目的在于通过职业转移来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使自己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3.晋升

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被量化,如月薪、职务、职级。所以,每一个职业人都急切地渴望晋升与加薪,正如同渴望自己的价值被别人承认一样。同时,对于组织来说,晋升既是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也是根据员工类型向其分配工作的结果。

随着与国际的逐步接轨,以及国内政策、法律环境和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高阶层岗位,如人力资源总监、网络主管、财务总监首席执行官等。随着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相应部门纷纷设立,提供了许多全新的主管和经理职位,为晋升成为“白领”阶层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们也面临中层管理人员膨胀、机构人满为患、效率低下,导致晋升停滞的问题。个人晋升停滞期是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正常现象。

抛开政治、人际关系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客观上说,造成个人晋升停滞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能力有限,无法胜任更高层次或性质不同的工作;二是没有可供晋升的职位,这是主要的因素。许多优秀的人才升到一定台阶后,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还是发现晋升无门。

四、职业转换应对策略

事实上,在职业转换过程中,有些人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有些人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在职业转换中并不顺利,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这就说明,一次成功的转换不仅需要依靠你出色的工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职业转换的技巧。在职业转换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职业转换中要注意的问题

据一家权威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调查统计,目前中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1次工作,一生中至少更换7次工作。营销、房地产、广告等行业跳槽非常普遍,其中广告行业的人才流失率约为10%,每人平均一年大约跳槽1次,营销和保险行业最高,每年达到30%,房地产大约在10%至20%之间。职业人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职业转换的问题,有时是主动转换,有时是被动转换。适当地、理智地转换是人们取得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进行职业转换时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切忌职业转换中带有盲目性。

由于社会的需求,有些行业成为所谓的“热门行业”,而且“热门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一般都会对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这就使得不少人哪里“热”往哪里转,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事实上所谓的“热门”“冷门”也是相对的,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热门”也可能变成“冷门”,反之亦然。

这种情况最好的例子就是IT行业,在IT行业最火的时候,许多人并没有审视自己是否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就忙着攀高枝,以至于最近两年IT行业人才过剩,吃亏的是自己。“三十而立”影响着许多人,以至于一些人是为了转换而转换,职业转换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据统计,这一时期是职业转换失败的高峰年龄段。所以,三十岁左右的人转换职业时一定要慎重,要通盘考虑,千万不可盲动。

(2)不要一味追求职业转换带来的新鲜与刺激。

有些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觉得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缺乏挑战性,由此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于是想通过跳槽来寻求新鲜感和更换具有刺激性的工作。须知“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做事的方式,况且任何职业往往都需要适应性。也许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在工作中培养出了职业兴趣,你就会乐在其中。

(3)不要过分看重职业转换带来的物质利益。

对薪酬的不满是很多人进行职业转换的原因之一。过分的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新的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是职业转换的大忌。职业转换过程中,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但只要选择的方向正确,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超越原有职位与薪水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如果半途而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因为想要再返回原来的职业领域,是否还有空缺、是否还能获得原来的报酬和职位就很难讲了。因此,不要由于金钱的缘故就轻易地转移阵地,这将对职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2.职业转换中的自我应对方法。

(1)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心理准备

进行职业转换时保持清醒头脑,对未来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是职业转换成功的前提。职业转换的结果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职业转换对自己来说是一次考验,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也会由此产生恐惧感:如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达到新工作的要求,担心自己身体能否扛得住,担心将来工作失败怎么办,担心转换中承担风险过大等。因此,在进行职业转换前对其可能带来的结果,特别是严重的后果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否则不要进行转换。

(2)了解自己个性,认清自身价值。

转换工作前,首先要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还要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职业发展方向,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自身最大的发展。不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不清楚自己的各项能力,只是盲目跟风或跟着感觉转行是职业转换的大忌。

个性特征决定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然也决定了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个性对我们第一次选择职业影响很大,而职业转换是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职业选择与定位。个性是基础,工作中的经验、能力、客户群等则是建立在个性基础之上的独有的竞争力,在进行职业转换时认识到自己独有的竞争力对职业转换的成功非常关键。如金融业,职员跳槽时都要带走一批客户,而新雇主也是冲着他们的客户才许诺给他们高职高薪的。

(3)进行系统规划,采取正确行动。

职业转换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要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有利条件,结合现实状况,寻找与自己的知识、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比较相近的领域来发展。明确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后,就要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成功实现职业转换,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干好本职工作。干好本职工作是职业转换的基础。干好本职工作就是要有敬业精神。想建功立业,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扎根本职,坚守岗位,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精湛的技能,在自己的基地中摘取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果实。反之,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不但业难创、才难成、职难升,还可能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社会上公认的成功人物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且执著。

干好第一份工作。想要成功进行职业转换,就要干好本职工作,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是要干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处境的改变、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不在于做的是什么工作,而是工作得怎么样。因海湾战争而扬名全球的鲍威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水厂抹地板,因为当时他是做得最好的抹地板工人,结果第二年他就被提职,最终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成长告诉我们:凡是能成就大业者,都不会嫌弃平凡的工作,一开始都是在实干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金字塔的。因此,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可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怎么看待第一份工作,走好人生奋斗的第一步,确实是靠个人努力的。

干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是爱岗敬业。一项调查显示,企业评估人才的关键已由“能力”转为“态度”。企业录用员工时考虑的首先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体观念。“现在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都够,但普遍缺乏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素质。”一位企业家这样说,“年轻人最好能自我警惕。”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工作做好。

其次,积累职业资源。想要把握时机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状态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否则必定会遭遇挫折。职业转换前,最好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估。这样,才能把握机遇,转换成功。

第一,要准确定位。准确定位就是要分析自己的性格类型、技能专长、价值取向和职业兴趣,明确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最有机会发挥潜力的环境或行业;搜索职业的信息,给自己的需要和技能提供最大限度的匹配工作机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对可能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要有一个坚强的心理支撑。

第二,要界定择业要求。界定择业要求就是要明确在哪个行业发展、应聘什么职位、到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应聘中职业背景很重要,分散的职业背景只能证明你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但并不能证明你能够做得很优秀。换句话说,只能证明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无法表现出你在同类人才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短期与长期目标。职业转换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进行有意识的职业转换,讲究职业的连续性,积累有效的职业经验,这样才更有利于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增值。

第三,要搭建职业发展的“桥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一步到位,这是职业转换中常犯的错误。其实,在职业转换上是需要技巧的,很多情况下,职业的转换是无法一步到位的,需要寻找桥梁。

寻找桥梁可以从有基础的领域进入,从熟悉的社交圈子着手,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并选择一条最佳路线进行逐步的职业转换,最终实现职业目标。

第四,把握职业转换主动权。把握职业转换主动权,关键是要选择好时间。国外的猎头公司普遍认为人生有三个转换职业的最佳时期,即所谓“转职适龄期”,如果想要转职就应该选择在这三个时期内:

第一阶段:25~30岁。这个时期可以大胆地到那些没有接触过的行业里去试试。

第二个阶段:35岁前后。这个时期可以从事管理职位,但是只能在经验许可的行业内供职。

第三个阶段:40~50岁,其中又分为45岁以前和45岁以后两个阶段。45岁以前是充分显示个人能力的年龄阶段,而且企业也有多种多样的职务需求,选择的幅度和可能性都很大。如果是对一生只有一次的转职者来说,这是最佳时期。45岁以后也被称为过渡时期,对有能力者而言,外企的经理、代表等高级职务应为其目标,在这个阶段不应与过去的经历有太大的变化。

把握职业转换主动权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一是客观公正。对所有的事物判断要客观公正,而非盲目。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毕竟这是关系到你人生方向的一次转变。二是果断迅速。在原行业走得越远的人改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但只要你认为改变的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要再犹豫,因为等待、观望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你可以换种心理看待这种改变:我并不是在换工作而是在对新的领域进行投资。

思考题与练习

1.职业兴趣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3.什么是职业态度?其重要性是什么?

4.怎样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5.职业转换的类型和方式是什么?

6.通过学习职业转换,谈谈自己如何应对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职业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