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全球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对微观层面的实体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见底,是回暖升温还是见底过程中的反弹?我们通过对宝鸡十多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对宝鸡市工业经济有影响、不平衡;有信心、扛得住;有回暖、须努力。
有影响不平衡
这是来自企业一线的感受。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向实体经济延伸,宝鸡经济运行也呈现下滑探底态势。尽管如此,但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然较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逐步显效,经济下行幅度明显趋缓。预计全市今年一季度GDP可实现160亿元,同比增长13.5%左右,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比改革开放30年平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继续在高位运行。
为什么说金融危机对宝鸡市工业经济“有影响、不平衡”呢?一是因为从2008年10月以来重点企业订单减少,家用电冰箱、化肥、乳制品和啤酒等产品产量下降,纺织、普通机床、汽车制造业增速回落,凤县小型采矿企业停产,东岭、陕汽等企业开工不足,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下降4.8%,全市共有亏损企业153户,亏损面为35.4%。二是产业与产业之间、不同产品的结构之间、同一行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2009年1—2月,冶金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和能源化工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3、2.2、1.9和1.0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工业受到汽车工业的影响,贡献率仅为-8.2%;全市3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钛材、钢材、中成药、水泥、机制纸及纸板、高压开关板等18种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种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中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08亿元,同比增长64.4%,省属企业30.77亿元,下降9.9%;市县及以下企业45.64亿元,同比增长8.8%。
有信心扛得住
这是来自企业管理层的认识。中央领导多次讲到“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是要树立信心”。只要有信心我们就能扛得住危机带来的困难。宝鸡应对金融危机、乘势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信心的重要。我市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央宏观政策及时,调控有力;二是2008年四季度新增投资1000亿、两年投资4万亿的内需拉动到位快;三是企业快速反应、调整结构、沉着应对,不裁员、不减薪。加之宝鸡是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有八大支柱产业29个工业行业大类,同时又地处西部,外贸需求不足3%,民营中小企业占GDP的份额不足50%,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市上抓住全国新一轮大企业集团重组机遇,12户大企业集团迅速扩张,加快发展;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经营困难局面逐步改善;谋划和实施53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90亿元,促进企业加快改造升级。2009年2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回暖迹象显现,纺织、汽车及零部件、有色冶金行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3.48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下降1.1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39.52亿元,同比增长17.8%,增幅加快5个百分点。(由于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有色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很大,所以出现增加值速度比产值高的现象)12户大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63.97亿元,同比增长20.5%,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73.3%。2009年一季度,宝鸡石油钢管公司连续油管生产线、宝鸡合力中吨位叉车及特种车辆、通力重型汽车生产线、凌云电器密封蓄电池生产线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增长17%和18%左右。2月份,我市工业经济在全省应对危机中一枝独秀,全国和陕西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和1%,宝鸡却高出全省16.8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从扛得住方面看,一是项目引擎比较有力。宝鸡经济处于靠投资拉动的阶段,投资对GDP贡献率达60%以上。目前全市安排100个重点项目,100个前期项目,全年投资有望突破586亿元。加之灾后重建增加我市建设用地10.5万亩,2010年、2011年两年国家安排4万亿的投资扩大内需,随着国家围绕“保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显效,宝鸡项目建设的政策、资金、土地环境更加优化。政策带动下的投资将继续高速增长,必将对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拉动力量。
二是消费需求空间较大。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家电、汽车下乡以及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将激活农村市场。餐饮消费持续增长,且消费的档次也有所提升,春节包桌价位平均上涨300元;汽车消费加快增长,从2009年1月1日—2月12日,全市1.6升以下家庭经济型轿车上牌量为768台,增幅达80%。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家改善民生的支出大幅增加,人们消费预期增强,2008年居民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分别增长40%和和90%以上。全市居民消费总体稳定,恩格尔系数和必需品消费比例高,加之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渐涨,消费处于良性上升区间。
三是工业升级加快推进。2009年抓住大企业集团重组的机遇,宝鸡已经走在抢抓本轮经济结构调整机遇的前列,石油机械和石油钢管的重组,将建成全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西电集团对宝光、陕开集团的整合,将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低压开关生产基地;陕汽微卡项目将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迅速形成,在蔡家坡地区建成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工业企业重组扩能和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55个,年度计划投资230多亿元,预计一季度工业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6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5个百分点,高于2009年全年3个百分点。随着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陆续出台,“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全市工业迎来更多调整升级的机遇,有望加快转型,实现质的飞跃。(www.xing528.com)
有回暖须努力
这是目前市场动态的积极回应。进入2009年2月份以来,宝鸡经济运行回暖态势显现。一是中小企业生产复苏。1—2月全市非公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15.25%,实现增加值35.7亿元,同比增长13.49%;提供劳动者报酬8.13亿元,同比增速28.11%。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纺织、汽车零部件加工、铸件生产、服装加工、焦炭生产、有色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价格提升,库存降低,资金回收加快。二是从1—2月用电量的增长看,全市经济下滑势头趋于缓和,三次产业用电量2008年9月—2009年1月逐月下滑,除第三产业正增长外,一、二产业全部负增长;2009年2月三次产业用电全部正增长。三是信贷增长幅度提高。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3.88亿元,比年初增长6.3%,同比增长24.78%;各项贷款余额292.14亿元,比年初增长7.2%,同比增长20.88%,较上年同期加快了8.11个百分点,创20年来新高。四是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9年1—2月,全市富余农村劳动力108万人,目前已经转移就业93.29万人。截至3月6日,全市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12.61万人,通过培训、组织招聘会、促创业等形式重新就业9.86万人。城市职工就业稳定,从企业调研和失业保险金领取情况看,尚无大幅裁员减员情况。五是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从2008年以来,我市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通过增加群众收入,完善保障体系,实施家电下乡等措施刺激消费,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保持高速增长,虽然房地产业有所下滑,但服务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96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分别达到7.83亿元、31.16亿元和6.5亿元,分别增长31.1%、23.8%和13.8%;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总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09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2%。六是投资拉动力强劲。2009年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7%,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1.09亿元,增长70.4%,增速比上年高出35.3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2.90亿元,增长1.4倍。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6亿元,增长2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22亿元,增长1.1倍,其中工业投资10.84亿元,增长1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61亿元,增长41.1%,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0.71亿元,增长27.1%,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3.09亿元,增长1.7倍。投资高速增长得益于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09年前两个月,发展和改革委共上报各类项目359个,总投资306.12亿元,申请中、省投资24.39亿元;审批项目44个,下达资金2.31亿元;全市在建项目208个,同比增加128个,增长1.6倍;新开工项目82个,同比增加49个,增长1.5倍;全市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计划的20.2%,4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占年计划的31%,53个新建项目中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7亿元,占年计划的35%。
综合考虑全市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和短期影响因素,预测全市经济下滑空间有限,将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在2009年上半年减速触底,但不会低于13%,有望在三、四季度开始好转,全年实现14%左右的增长速度。但经济是否探底回升,还有待于一、二季度经济运行是否转好来验证。因此,宝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需正视。工业增长继续面临市场需求减少的压力。截至2009年2月末,仍有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全市45户企业停产导致产值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000万左右,影响工业增长近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2009年1—2月,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3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增值税减收达0.19亿元。全年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外贸持续下滑。2009年1—2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938万美元,其中出口3321万美元,进口261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3.1%、53.1%和21.9%。预计首季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500万美元,其中出口5000万美元,进口35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0.9%、46.1%和31.4%。物价继续回落。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2008年同期下降0.7%,较元月份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烟酒及用品,分别上涨3.3%、1.8%、1.7%和4.1%;食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下降1.3%、3.0%、2.3%和1.8%。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低迷。2009年1—2月,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1亿元,增长14.5%,比2008年同期下降30.4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落实市上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市上已出台了许多刺激经济的好政策,比如,市级财政在保增长方面安排6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三农”、大企业大集团、大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国企改革等。对这些政策,要尽快明确落实渠道和细则,最好能在2009年上半年全部落实到位。完善融资机制,加快引进非国有制银行、股份制银行,激活金融市场,扩大金融覆盖面。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发行债券。做实投资集团公司和高新区投资开发公司,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抓好村镇银行试点,成立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对重点企业实行对口辅导。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企业一线,跟踪掌握宏观经济动态以及对宝鸡经济发展的影响。组织专家学者,对重点企业专项调研,做到一企、一策、一方案、一包抓市级领导、一专家组、一联络员,主要帮助企业针对国家产业政策规划修订发展战略、生成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抢抓全国大企业集团重组机遇项目。
2.抓住投资不放松,扩大财政“赤字”。全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投资量不足8500元,远低于全省、全国和世界9717元、10387元、41676元的水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将是以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主导。所以,我市保增长的关键是投资,抓机遇的核心是项目。建议以市项目办为主,加强力量,形成土地、环保、城建等市级部门和县区参加的综合协调机制,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国“两会”已经明确地方2000亿债务,这标志着当前对地方财政“赤字”政策有所松动。我们不但要积极争取中央代发的2000亿,而且要想方设法扩大“赤字”,要加强和中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借更多的国库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全社会投资。进一步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健全财政担保的商业贷款模式,探索信托、保险融资和BOT等方式,解决项目资金需求。
3.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工业技改资金、产业引导资金和高新技术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工业企业加快重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倾力打造“中国钛谷”。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信息三大重点,加快振兴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重点是尽快完成高标准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周密部署宝鸡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和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文化旅游体制改革,放活市场、吸引资金,加快发展。要结合宝鸡交通、大企业集团发展变化,高起点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不但要满足宝鸡物流需要,而且要以高质量的物流体系,把西安、成都、兰州、天水等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吸引过来。以园区为平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快完成园区规划,启动编制县域工业化规划。加快园区突破步伐,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实现错位发展和集群发展,着力引导协作配套企业和关联项目向园区集中,尤其针对大企业集团重组,一个企业集团规划落实一个园区。
4.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针对性地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体系,促进形成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新格局。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手抓”,在国际投资动能减弱的大背景下,尤其要下大力气抓对内开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实现资源、人才、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围绕现有大企业配套、资源开发,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采取以企招企、以资引资、以企引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