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群
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西推进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为例,主要总结和探讨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创新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一、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核心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核心动力。
(一)基层党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于民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功能。而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各领域基层工作的组织基础,是社会各项基层工作的领导核心,它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最基层的领导者角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个体日益自主化、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与之伴随的是各种矛盾不断积聚,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基层社会关系的复杂现状,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协调社会关系和处理社会矛盾的组织领导作用,承载起服务社会、协调社会、整合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党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取决于党对社会的服务与关怀;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取决于党的基层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党的形象要从最基层树立起,越是基层党组织,越是要发挥好服务和关怀社会的功能。对此,广西在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如南宁市基层党组织“工地党旗飘,关爱进工棚”的主题实践活动,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工地、深入工棚、深入农民工聚居地开展一系列关爱帮扶活动①,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亮点频闪,好评不断。实践表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最直接有效的关键性工作,就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和关怀社会的能力越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越高,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
(二)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希望所在
在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地区基层党建的特殊情况。一方面,民族地区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多民族文化的复杂性等特点,不同民族利益需求具有很大差异,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相对其他地区更为集中和复杂;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主要由多民族党员组成,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不可避免地对党员干部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时,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维护本民族利益的心理倾向,当这种心理倾向通过一定的行为体现出来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容易激发新的矛盾。因此,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具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基层党组织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推进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而且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处理好社会利益和本民族利益的关系,做到在维护整个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实现本民族的利益,当本民族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做好本民族的思想工作,服从大局利益。这些要求体现了民族地区的特点。这就需要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需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想各民族群众之所想,急各民族群众之所急,直面不同民族的利益诉求,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这是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独特性内容,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希望所在。
(三)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力量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必然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她所创造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各种民族问题、化解各种民族矛盾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是给民族地区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一个总的原则框架,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尤其需要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自治制度条件下发挥强大的凝聚力作用和坚强的堡垒作用。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②这就要求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必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与民族工作目标相衔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本领,改善工作作风,才能在各民族群众中产生“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极大效应,同时在社会中产生道德示范力和影响力,从而引导民族地区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才会增强基层民主氛围,调动各民族自主参与政治、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正因为如此,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各民族关系和谐的核心动力。
二、推进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的“广西经验”
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广西境内生活着12个世居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各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在推进基层党建、处理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广西特点”的富有成效的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模式。具体表现在:
(一)夯实基础:积极推进基层建设,强调和谐社会在基层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把抓基层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紧紧围绕如何强化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联系实际,反思工作,开拓思路,找准以基层和谐促社会和谐的路径及方法,全面布局,重点开展。二是在全区开展“九大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在基层”等活动,以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为基本内容,全面贯彻落实,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目标、方向细化于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切实推进了基层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坚持“求智于民、问计于民”的精神,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等领导干部,率先深入田间地头考察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与党员干部共商发展大计。各级领导干部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坚持边调研边总结边实践,对一批基层创造出来的成熟经验、成功做法,及时总结上升为有关制度;对一批经过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试点经验,抓紧完善并在面上推广;对还在探索中的新鲜经验,鼓励基层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创新。四是设立自治区巡察小组,专人负责检查,狠抓和谐社会在基层落实,防止与纠正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当或不良行为,使和谐社会在基层全面推进。
(二)强化素质: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自治区党委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政治素养。通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学习,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展开专题培训,强化业务素质。近年来,自治区法制办以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内容为主,开展了基层政府法制业务骨干跟班培训班学习活动,使全区依法执政得到大幅提升。三是树立学习榜样,发挥先进激励作用。如最近自治区党委开展的向基层党员干部韦增寿同志学习的活动。韦增寿是广西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所原所长,是民族地区基层优秀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忠实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谱写了朴实而又美丽的人生乐章。通过开展对发生在身边的榜样人物的学习活动,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使得更多的基层党员干部理解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艰苦奋斗的价值所在,坚定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增强了他们乐于奉献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创新载体: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丰富多彩
根据党中央“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③的部署,自治区党委积极在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创造了许多创先争优的活动载体,如结对共建活动、党群联合体工程、书记创新工程等。
1.深化结对共建。结对共建是结合广西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载体,是固本强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在“结”字上找措施、“共”字上做文章、“建”字上求实效,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与群众实现零距离接触,把全区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截至2011年初,广西全区1.6万多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万多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全区1.7万名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结对共建联系点2.14万个,走访慰问党员群众12.04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3.7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达到8.4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广西全区1.7万名领导干部与党组织党员‘结对共建,创先争优’很好,既密切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与基层的联系,有利于改进作风,又加强了对基层党建的指导,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活动。他们的经验可以推广。”④
2.创新党群联合体工程。党群关系事关执政基础、执政合法性,构筑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是政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开展创新争优活动以来,广西坚持以共产党员为“领头羊”,把构筑“党群联合体”作为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的载体,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如广西一些基层组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突出服务群众重点,采取县、乡镇、村屯、党员群众“四级联动”的方式,积极构建联创共建、互动发展的经济发展类、平安建设类、服务民生类、党建工作类“四位一体”的党群创先争优联合体,即党群合力共推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党群合力共创平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群共建服务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合力创新党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党群共同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3.推广书记创新工程。广西各级党组织将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创新项目的形式推广开来,他们像抓经济项目一样抓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广西14个市109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的1249个党委书记,都有了自己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以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的方式进行,并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公开承诺践诺,建立活动考核制度,接受社会监督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活动规划的实施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并派出了巡视组下基层了解和掌握情况,定期对项目进行评比、验收,对有特色、成效好的党建项目及时总结、推广。
(四)抓住关键:选任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干部保证
选什么样的人以及用什么样的人来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⑥广西各级党委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在选拔和使用基层党员干部时,既看才更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进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其中,对所用干部的德的考评,主要是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来评价,即主要看其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和忠于人民,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等等。在遵循上述标准的同时,广西各级党委在选拔基层党组织干部时,注重干部队伍的构成和搭配,特别关注长期在边远基层、困难较多地方工作的民族干部,重视其基层经历和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2009年4月,自治区党委打破身份限制,公开选拔10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任副乡(镇)长⑦。并且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这些来自民族地区、在不同民族群众中享有良好口碑的优秀人才被选拔进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得到了不同民族的认同,极大地融洽了民族关系,而且巩固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
(五)把握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吸引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⑧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是党赢得群众信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定期地举办反腐倡廉警示展览,增强包括基层党员干部在内的各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健全各种监督机制,预防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加强涉及重大政府投资工程、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权力行使的监督,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推行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三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加强基层的反腐败力度,对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任何腐败分子,决不姑息,决不心慈手软。如近年来对广西灵山县村官侵吞农民征地款腐败窝案⑨、广西钟山县回龙镇政府民政办贪污案⑩等案件的查处,便是对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进行严厉惩处的有力证明。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较好地推进了党风建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增强了广西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总之,具有广西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在处理各种关系以及化解社会矛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赢得“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的高度评价,是与推进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以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分不开的。
三、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和谐社会建设质量(www.xing528.com)
具有广西特点的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我们清醒地看到,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解决。如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足,甚至一些基层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等等。这些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线,遵循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思路,开创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一)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社会呈现思想观念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错综复杂等特点,需要党组织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社会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1.将改善民生作为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既是促进和谐稳定的根本目的,又是实现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影响和谐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普通群众眼中,和谐的直接体现就是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要花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各项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以民生为工作导向,切实把涉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落实好、解决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当前,尤其要着力抓好以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行路、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需求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逐步实行民生型内需增长方式,创造民生型社会;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和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以造林绿化、家园美化、节能环保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抓好以建立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为重点的人口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水平;抓好以安全生产监管、治安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公共安全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2.将化解矛盾作为切入重点,着力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是促进和谐稳定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前,影响我国基层社会和谐的矛盾,虽然表现形式众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民生问题。如农村的山林、耕地、宅基地等纠纷,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民土地的随意性侵占,一些地方政府新上的工业项目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一些地方的城市化过程中的房屋拆迁,一些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造成的劳资纠纷,等等,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都会导致矛盾的升级,酿成一些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从化解矛盾入手,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并探索有效的方法,寻求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点,在坚持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广大百姓的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权益。
3.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基层优质服务。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既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也是现代管理的根本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从优化服务着眼,牢固树立以群众至上、服务优先为主导的科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年”活动,务求科学发展理念、服务群众意识有新突破,创新服务形式、解决突出问题有新突破,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有新突破,深化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实效有新突破。为此,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如针对农村或社区低保老人、残疾人、孤儿、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针对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服务;在农村开展种植与养殖技术服务;在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等。通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二)结合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新任务,创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机制
1.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建立以完善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基层组织为主干、社会组织为辅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前移关口作为工作重心,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基层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基在基层,灵魂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狠抓基层落实,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坚持以开展创先争优、保障经费投入、强化能力建设为推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同时,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紧密联系群众,全面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精神,确保管理延伸到基层单位,服务落实到基层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前端,为加强社会管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实现人民心情舒畅,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基层调研日”和定期联系社会单位、走访慰问群众制度,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等。二是在农村、街道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接待室、民愿接待室、人大代表接待日、听证会制度等载体,发动各类服务力量,把拓宽民愿诉求渠道、了解群众利益需求作为有效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发挥各类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利益表达作用,要紧密结合实际,多方搭建沟通平台,畅通各方利益诉求渠道。
3.建立健全以党政基层组织为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利益冲突化解机制,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矛盾冲突的最小化,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利益冲突,是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所在。在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方面,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了解民情社意,充分考虑和兼顾各方群体的利益。一是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准确把握并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程序规范的矛盾调查处理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以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组织为主导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机制,根据本区实际,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侵犯群众权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结合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趋势,创新民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新制度、新方式
民主是当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造基层民主建设新局面,必须创新民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新制度和新方式。
1.完善和创新基层民主制度、法规,落实基层民主制度。一方面,根据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上访回访制度、民主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公示制度等,总结基层民主推进进程中的经验,吸收一些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做法试点并逐步推广,制定出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指导意义的制度与法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确保基层民主政策、方针的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的权益,依法、依章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内容,坚决打击或严惩践踏民主的行为。
2.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机制,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以党内民主为基础,丰富与创造党内民主方式,建立健全党员提案制度、建立民主考核评议制度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设立“代表委员活动室”,畅通意愿表达渠道,如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制度;探索党代表常任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党内基层民主的保障机制。同时,党群共建,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作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各妇女委员会、团组织、文艺组织、学校以及各村相关协会、各事业单位结对共建,释放各社会组织促进基层合作、落实公共政策、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的能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3.完善或创新社会监督,保障并促进基层民主推进。一是拓展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功能,注重拓展村民代表大会的利益表达功能和监督制约功能,切实做到人民当家做主;二是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社区监督委员会制度,健全民主监督程序,推进协商民主,确保基层组织的财务、选举等信息公开透明;三是创新社会监督方式,扩大监督主体范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工具配合信访、匿名举报等政策实现全民监督,使一切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广西作为推进基层党建、促进社会和谐模范地区,在强化基层党组织素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关注民生。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创先争优进机关关爱服务进工地.南宁机关党建,2010(3).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09-28.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10-15.
④广西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简报.177.
⑤让创先争优成为工作常态.广西日报,2011-03-25.
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09-28.
⑦广西公开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广西日报,2009-05-30.
⑧陈云文选(1956~1985).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5.
⑨黄一婧.“村官”腐败:农村社会和谐之痛.广西纪检监察报,2008-06-24.
⑩金石.天理难容罪有应得——钟山县回龙镇政府民政办贪污案剖析.广西纪检监察报,2009-03-28.
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光明日报,2010-1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