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与特点

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与特点

时间:2024-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与特点一、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矛盾的第一发生地。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与特点

第一节 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与特点

一、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类型

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矛盾的第一发生地。当前反映到社区的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当前,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多元并存,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在观念、道德和利益上的冲突不断发生,尤其是老城区,邻里间擅自侵占楼道、无证饲养宠物、上下层漏水、噪音等矛盾经常发生。同时,婚姻和家庭问题也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由于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和兴趣爱好多变等原因导致婚姻破裂,和由此带来的财产分割、儿女抚养、父母赡养等纠纷,以及家庭父子间、兄弟间的财产纠纷,成为社区矛盾的主要类型之一。

(二)居民与房地产开发商的矛盾

当前各城市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庭院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同时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住户意见不统一、工程无法实施、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但政府财政资金短缺、拆迁“钉子户”、老小区旁建新楼影响原住户采光通风而阻挠施工等矛盾;在农村农民失去“承包地”和“宅基地”两块地后觉得生活难保障,觉得祖传财产被折损,稍有不顺心或一被煽动,便会“揭竿而起”。这类矛盾涉及的居(村)民户数较多,经常引起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三)经营场所与周边居民的矛盾

老城区寸土寸金,住宅与经营场所混杂,因噪音、油烟污染等时常发生矛盾:楼下开饮食店,油烟味影响居民;小区内(旁)农贸市场,嘈杂且周边环境质量差;歌厅等娱乐场所深夜歌声扰民;高端楼宇对附近住宅形成“光污染”。这类现象层出不穷,因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引起居民不满,而且此类矛盾有增加趋势。

(四)居民与房管部门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

目前,居民在居住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矛盾。一是公有住房出售后由于管理和维修问题引发的矛盾。房改后,居民的依赖思想没能及时转变,老小区较难进行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维修困难,楼道照明灯、房顶墙体渗漏、自来水管道锈蚀爆裂等需要居民自己筹资维修,但居民的思想又难以统一,从而引发了居民与社区和房管部门的矛盾。二是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矛盾。物业公司营利性与居民需求间始终是矛盾的,同时业主委员会尚处于起步阶段,作用及其发挥途径还需探索,矛盾出现后业主首先想到找社区和街道解决。

(五)各类经济纠纷引发的矛盾(www.xing528.com)

一是因劳动用工引发的矛盾纠纷。社区在促进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有的居民不符合岗位要求,有的居民对岗位有着过高的要求,有的企业没有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时或足额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导致居民对社区和企业的不满。二是因民间非法借贷引发的矛盾纠纷。近期,民间非法集资、借贷事件频发,一经暴露,老人的养老钱、下岗工人的血汗钱血本无归,社会家庭矛盾重重。三是非法经营与行政执法管理间的矛盾。部分社区居民利用底层住宅、公用车库,违章无证无照非法经营,一方面周边群众不满、投诉不断,另一方面经营者无赖抗法,导致居民、经营者与执法部门之间的矛盾,需要社区来调处。四是随着村级经济收益越来越多,村级财务、土地赔偿款管理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但其中又会有腐败产生,引发的矛盾难以调和。

(六)其他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

如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后,退休职工对企业改制不满意、认为没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要求落实“待遇”等问题,一直是影响社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一旦有人“挑头”或煽风点火,就会以聚众闹事、集体上访等方式“要说法”。

二、当前社区基层矛盾的特点

当前社区基层矛盾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居(村)民“维权”意识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法制社会的体现,但也不排除少数居民以“维权”为幌子,煽动群众无理取闹,以达到个人目的。

二是涉及面广。如动迁安置、下岗就业等,涉及千家万户,当事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如与物业管理的纠纷,往往涉及小区内大多数居民,即使一个小饭店的污染问题也涉及周围十多户居民利益。

三是涉及法律问题增多。不仅涉及《婚姻法》等民事法律,而且涉及《环保法》、《劳动合同法》等经济法律,还有《拆迁条例》等规定,虽然大都有章可循,但当事双方受利益驱动,易出现矛盾。

四是调解处理难度大。这些纠纷不仅涉及的都是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有时触及责任单位的经济利益,往往双方各执一词,调解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耗时费力,难有收效。

五是呈现突发性、极端性、激化性。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群体性矛盾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得以快速传播,事件突发性增强;极端行为呈上升趋势,意在扩大事态,引起社会关注;一旦处理不当,矛盾极易激化,使一般纠纷激化为群体上访,局部性问题扩大为全局性问题。

基层矛盾化解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从总体上来看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的快速变革、人民群众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虽然在基层不可能完全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却体现了执政党维护群众利益的态度、决心和追求,其用意在于强化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目标是使矛盾“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反映群众的愿望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通过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基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有些人民内部矛盾表面上具有突发性特点,但都是在基层管理范围内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与其他层级相比,基层最贴近老百姓,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有着频繁而密切的接触,可以直接了解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对各种矛盾易于迅速掌握并及时作出处置。一般来说,基层管理和服务的范围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萌发地和密集区,在对矛盾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地把矛盾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基层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各领域和各行业,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可以分解、分散矛盾,防止矛盾聚集、扭结和产生共振,避免矛盾的升级、扩大和激化。如果基层“端口”把不住,群众就会以“越级”上访等方式寻求解决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威胁社会稳定,加重党政机关的行政负担,群众也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最终仍必须主要由基层化解。基层矛盾首先需要化解在基层,这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