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考察内心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内奸者,功名可期
纯奸能豁达者,其人终成
【原典】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①,则喜怒、跳伏②、深浅③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④忘,近“粗”。伏⑤亦不伉⑥,跳⑦亦不扬⑧,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⑨纯奸能豁达者⑩,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得八九矣。
【注释】
①内刚柔:内心的阴阳刚柔之气。②跳伏:激动与平静两种情绪。③深浅:人内心的城府深浅。④辄:就。⑤伏:情绪平静。⑥伉:高大,引申为情绪激动。⑦跳:情绪激动。⑧扬:高昂。⑨胜人以寿:比人寿命长。⑩豁达:心胸大度。
【译文】
五行形相是外刚柔,情绪心机是内刚柔,指欢喜与愤怒、激动与平静、深沉与朴露。高兴时欢喜得不得了,生气时愤怒得不得了,事情一过,又忘得干干净净,显得很“粗”。平静时不昂扬,激动时候也不张狂,显得很“蠢”。开始想得很简单,转念又想得很复杂,显得有些“奸”。内心“奸”的人,功名可以期待。又粗又蠢的人,比一般人寿命长。内心奸、性情又豁达的人,一定会有成就。一味粗心,做事不周密,往往是半途而废。看他不在意的那些事情,多半就知道他这个人了。
东吴大将陆逊
鉴别人才时,经常犯的错误是,能识别与自己相同相近的人,却难看到其他类型人才的优点。这是因为以己观人的缘故。“内刚柔”篇专门列出几种典型的内心伏藏例,供鉴别人才时参考。
外刚柔,从外貌形相来判断、识别人物,虽有一些道理,但理由毕竟欠充分,未免含有荒谬的成分,准确性也令人怀疑。如果察人者水平不够,阅历不深,见识不够,错误多多。内刚柔要求从内外结合的角度来考察人物,是鉴别人才的必然途径。许多的聪明人士对自己的鉴人能力很有自信,实际上是一种错误,或者偏信自己的感觉,或者以己观人,错误自然不少;但因他们聪明,有“生而知之”的天赋(或多或少),也能正确识别一些人才,也正因为此,使他们从自信滑向自负。曾国藩从不敢过誉自己的鉴人才能,世间聪明人士良多,而曾国藩却当世一人,莫不是满招损、谦受益的缘故。
内刚柔,今天人所共知的词是精神世界。听到这个解释,对古代文化了解不多的读者可能会哑然失笑。精神世界由外部喜怒哀乐等感情形式表现出来,察人者即可循流探源,知人心性品质才能了。
内刚柔可粗分为喜怒、跳伏、深浅三种外部表现。
孙权,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字仲谋。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迁都建业。
喜怒高重,过目辄忘,近“粗”。
喜怒,指人的情感世界。人的心性本质在特殊情形下会真实显现,平常言行情愫未必是真性情的显露。喜怒统指人的情绪剧烈变动。一喜一怒之间,充分表现其对人对物的态度。敢为不平之事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的,勇气与正义感凛然不晦,使人不敢侵犯。只为个人得失喜怒伤痛的,自私之心也会昭然若揭。细细区分起来,喜怒也有真伪之别。以情感变化来鉴别人的心性与内心想法,是一个依据,但不是100%准确,还应结合平常的行为表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古训不可忘。盖因为人能有意地掩盖心中所想与情绪变化。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直率坦露之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掩盖内心本情,多事出有因,这也是发现人物心思的一个依据。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喜高怒重,为一得一失、一物一事而喜而怒,程度异常强烈,失于常情。凡事过目即忘,做事漫不经心,把许多事忘得干干净净。这种人就是“粗”。粗心大意的人属此;性情刚直、不识进退的人属此;办事欠考虑、缺乏周密圆润的也属此。
与“粗者”相对应,曾国藩作过一副对联:
做人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粗中有细、思虑周详的人,行事可做到稳当与变化齐施,精当与简捷并用,而粗者则没有这样的才识策略。粗者如不经过一番磨炼,变得心思周密,是不宜担当大任的;但其优点是没城府,没机谋,没野心,在许多方面倒可以放心使用。
孙 权
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伏跳,指人的情绪变化。伏,情绪平静时的状态;跳,情绪激动时的状态。情绪变化剧烈之时,人往往会做出超乎常情常理的举动,因此领导者不宜在生气时做决定。
从人的情绪变化中来鉴别人才,虽有可取之处,但似乎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来运用,更多情况是一个佐证。有一种情况可独立成行:伏亦不伉,跳亦不扬。
伏亦不伉,意为情绪平静之时,不会激动亢奋,这是正常情形;跳亦不扬,但在情绪应该激动亢奋之时,也不能激动昂扬,作心若死水态,这出乎人之常情。一种可能为故意掩饰,另一种可能是“蠢”,即为:伏亦不伉,跳亦不扬,近“蠢”。
故意掩饰当归于人之常情,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当初,前秦苻坚率九十七万大军南下攻晋,军马肥壮,声势浩大,有投鞭断流之盛。东晋谢安以区区八万人马迎战苻坚。谢安貌似平静,胸有成竹与人对弈。但内心的惶恐与担忧,只有他本人知道。当以少胜多的捷报传来,谢安仍心平气静地下完那盘棋。但是,在他回到里屋时,高兴得踢掉了鞋齿也不知道。
东吴大将陆抗
姜维,三国时魏将,后归蜀,得诸葛亮信重,任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降于魏,因拟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近“蠢”的人对周遭的喜忧感应不强烈,缺少昂扬之气,行为举止呈弱态,不与人争胜负是非,没有胜负是非的功名利欲标准。这是其蠢。但在书中值得论的“蠢”,未尝不可作“难得糊涂”解。前面已论及,凡人末流,困而不学,略过不论,因此这里的“蠢”,当是各种人才中的一种。“难得糊涂”是古人乐意倡导的一种自修品格,实是一种“不争者,争之也;不伐者,伐之也”式的以退为进的策略,与凡人末流中的“蠢”不可作同义解。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
深浅,指人的心机城府。古语云:“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人的心机城府并非生而成之。少年人有热情,有理想,有抱负,血气方刚,常以天下为己任,常以为天下无事不能为,有浩薄云天的志向,因社会阅历浅,多有坦诚率直性格,欲坦坦荡荡做人,风风火火成事。进入中年以后,碰的壁多了,渐渐胸中藏得住事,凡事三思而行,相谋而动,不莽撞,不粗心,不声张,沉得住气,容得下事,心机城府渐宽渐深,概因人心险恶、懂得藏伏的缘故。心机城府渐远渐宽,遇事就多有思量,谋定而后动,平平静静、步步为营地行事,功渐积渐高,名渐积渐厚,成就日多,声名日隆,定矣。
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初一接触,印象不深,考虑浅薄,心中不以为意,仅仅触动了心弦,未生出强烈的反应与共鸣。但转念之间,意识到其重要意义或灾难性后果或重大价值,因而体验加重加深。这样的思维特点有“奸”的成分。心机城府深重的人,遇事多有这种特性。初念甚浅,转念甚深的结果是,把刚接触时没有想到、没有想透的问题重新梳理一遍,既可能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悚然惊悸,看到了先前不曾看到的严重后果。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聪明的人,凡事眼前一过,即可把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捕捉、归纳出核心环节所在,因此能迅速地做出正确决定。“奸者”,由于初念甚浅,可能被人视作天分不高,心思迟钝,但因其坚忍执著,知难而进,后来的成就反而会高过原先聪明之人。凡欲成大器者,少不得聪明,更少不得坚忍执著。坚忍与执著因此是识别人物成就的一把钥匙。(www.xing528.com)
“奸者”的实义所指不是奸佞、奸邪,应是心善度事,权谋机变,城府深重,不如此不足以见机,不如此不足以成大业。遍观历史上的功败沉浮,莫不如此。
内奸者,功名可期。内心深沉之人,对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想,局外人只能想象其内心苦思的程度,而不能亲身体验。这种人非常倔强,韧性也足,锲而不舍,钻之弥坚,如何不会成就事功呢?早起的鸟儿捉虫多,即这个道理。笨鸟先飞,这对那些智力不够,勉力而进的人,无疑是一大安慰,也是一个绝佳的榜样。
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半途而废者
半途而废是成事的大忌,最根本的浪费是时间,先期投入的计划、物力等的损失都可以转换成时间的损失。造成半途而废的原因中,人的因素是可以事先挑选和避免的。
有一个小孩,因天下大雨,闲在家中不能安分。他的父亲就从一本杂志上扯下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叫孩子把地图重新拼好。父亲为自己的机智很得意,以为孩子至少会“工作”一上午,就准备出门。不料孩子很快就把地图拼好了,父亲怪而问之,小孩回答说:“地图背面是一个人像,人对了,世界就不会错。”
对用人者来讲,这将是一句名言:“人对了,世界就不会错。”对合作双方来讲,这意味着满意的合作成果;人选对了,事情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思考欠周密、半途而废者对事功的失败负直接责任,鉴别这类人的一个方法即为:纯粗无周密者,半途必弃。
纯粗无周密,与粗中有细相对,张飞就贵在粗中有细,可惜到头来仍死于粗中少细,因喝醉酒而鞭打部下,部下辱而怒,恶念陡生而割头叛主。半途而废有多种原因,当事者意志不坚是首要原因,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而欲成大事者,历来甚少。聪明有余之士,更应观其是否有坚忍不拔之毅力,如果没有或不足,常常会先乱用人者之耳目,得其信任后,因意志力弱,半途而废,坏用人者大事。其次是能力不足,思考欠周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事情被迫半途而废。
《孙子兵法》上讲,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纯粗无周密者,性情刚阳,且一味的刚,不分形势,不辨场合,不知进退,任凭性情行事,又缺乏周密思考,惹下事端就不能收场,甚至可能撇下烂摊子一走了之。这种半途而废,识人用人者应负一部分责任。教人做事,除道德品格之外,就应该是智慧,分清可以战与不可以战,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改变,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要忍耐和等待;能改变的改变之,不能改变的接受,如此可以保证事功顺利进行无损,即便有损,也无大碍。
纯粗者还包括做事拖拉,粗中少细,不动脑筋。这种人缺乏计划性,做事情凭着感觉走,行动上似乎风风火火,但事情总不能圆满周到地完成,效率极低。这类纯粗者,如果没有人去督促叮嘱指导,任其行事,也往往会半途而废。纯粗,却肯不断学习的,虽在初始办不好事,但在经验积累中不断改进,锐意进取,又是一种嘉好的品格,属孔子讲的“困而学之”。“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的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初时有勇无谋,纯粗无周密,后来孙权叫他读书,逐渐成为智勇双全的栋梁之才,败关羽于麦城,威震华夏。
司马炎,即晋武帝。晋朝建立者。字安世。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昭为相国、晋王,不久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以上种种真假混淆的人才与非人才迹象,不细细分辨,很容易被忽略。许多人常自以为会察人,实际上是“以己观人”的缘故,造成识人用人错误的,十有八九是这个原因。人心不易知,人不可以貌相,此之谓也。
纯奸能豁达者
历来奸贼被痛恨的理由,无疑是卖国求荣、残害忠良、损害多数人的利益;但从个人成功的角度来看,他们又往往是当时环境中最适应的生存者。用人者挑选这类人,一是因为他的有用性,能在一定环境中办好许多事情;二是因为他会说话,讨人喜欢。许多人主,因位在高处,找不到说话聊天的人;一些奸者恰能投其所好,用人者想:留他在身边说说话也好。
这只是表面的结果。从本性上讲,纯奸者又有豁达开朗的特质。“纯奸”一词,更多的含义,是指心机内藏,胸府渊深,喜怒不形于色,哀乐不显于表,为人行事处处保留三分,与“奸臣贼子”有褒贬上的区别。“奸佞贼子”多以身败名裂而终;纯奸而豁达者,由于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人事,举止大度豁然,气魄宏伟,多少有高人之风,能得人喜欢,能得人帮助,又深藏心机,伺机而动,自然是易于成功的。
对比一下耿介朴露的人,“纯奸能豁达者”的优势就很明朗了。耿介朴露的人,忠心可嘉,正直凛然,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家为己两袖清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深为人主下属敬重。但因其愚忠与耿介,有时也令人难堪,直斥他人之过失,搞得气氛僵化,反而解决不了问题。这种场合下,纯奸者则虽有一套对策,虽有失公允,仍不失为可采用之良方。从旁观者看,耿介之人能学纯奸者的圆滑之长,未尝不是件利人的事。李东阳虽不满太监刘瑾专权,但考虑到自己不辞官,还可以保护一些善良之人,就忍受被朋友责难的痛苦,心与愿违地与奸臣周旋。这样的直臣才是让人赞佩的,虽不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可惜本性难易,道不同不与相谋,要让耿介之人转变个性,千难万难。
在春秋五霸之前,有一个郑国小霸的序曲,为诸侯争霸拉开了帷幕。郑国小霸是郑国几代国君的努力,其中郑武公功劳最大。郑武公可谓足智多谋,而且野心很大,一心想着扩张地盘。但左邻右舍的诸侯都沾亲带故,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不好意思出手,于是他把眼睛盯上了北边的胡邦。
西晋大将王濬
当时的胡邦,是白狄、山戎、东胡等草原民族的合称。他们在马背上长大,自幼善骑射,勇猛顽强。要想打他们的主意,显然不是易事。
经过深思熟虑,郑武公派使者到胡国,说自己想与胡国联姻,嫁女儿过去,结为亲家。胡邦自然欢喜,立即答应了。于是郑武公就做了胡邦的岳父。
经过郑武公一番训导,中原的新夫人嫁到胡邦,用尽温柔手段,日夜亲爱,迷得胡王没有心事打理国家。探得这些情报,郑武公暗自高兴。在一次会议上,郑武公提出开拓疆土的想法。
大夫关其思说:“最好是攻打胡邦,不仅可以拓地,还能赢得征伐异族的美名,可谓名至实归。”
郑武公听了,立刻责问道:“我与胡邦结成亲家,你不知道吗?你到底什么意思?”
羊祜,西晋大臣。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掌司马昭府的机密。司马炎代魏后,与他筹划灭吴。为官清俭,临终举杜预自代。
关其思没有明白郑武公的心思,继续陈述攻打胡邦的好处,还讲了一番成大事不拘小节的理由。
“放肆!”郑武公厉声呵斥道,“你想害死我女儿吗?难道你不知道,我们一出兵,他们就会以我闺女做要挟?来人啦,给我推出去斩了!”
消息传到胡邦,女婿感叹不已,彻底信任这位岳父,不再对郑国有任何戒备。于是郑武公挥师北上,攻其不备,一举打败胡邦,夺得大片领土,奠定了郑国小霸的局面。
这就是郑武公的“纯奸能豁达”:嫁女儿,是为了联络胡邦,探知敌情,斩关其思,是为了拉拢胡王,松懈其防备,然后才能一举成功。表面上却装得一片慈父心肠,近“奸”;牺牲女儿与关思其,“能豁达”,因此能换来领土的扩张。
拙著《曾国藩相人术》援引的刘邦故事,则是“纯奸能豁达”典型例证,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周处,西晋人,字子隐。少时横行乡里,和蛟、虎合称“三害”,后斩蛟射虎,发愤改过。历任晋新平太守等职,迁御史中丞,权贵恶其强直。
粗蠢各半者
这种人的可取之处是长寿。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如果无力手刃仇敌,不妨与他拼比性命,等着仇敌先死,比他活得长久、快乐,也可视作一种胜利。
孔子把人分为四等,一等为生而知之,二等为学而知之,三等为困而学之,四等为困而不学。第四种人没有进取心,因此孔子认为不足论。在这里论及的“粗蠢者”,名声虽不好听,但其能力品性比“困而不学”的人为高,否则是凡人末流,略而不论。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的粗人,不存心机,凡事过目即忘,不为忧虑所困,对人生没有太多的奢求,虽然会为惊喜之事狂欢,为恼恨之事怒吼,情绪的激烈程度强过别人,但转眼之间忘得干净利落,在漫不经心中倾向于大肚能容。伏亦不伉、跳亦不扬的蠢人(人言其蠢,未必就蠢),只享受眼前的快乐,不大争名利(因为他知道自己无力去争),随遇而安,顺情行事,胸无城府,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笨”、“傻”、“蠢”的评价,因此生活愉快。粗蠢各占其半的人,无忧无愁,心悦意畅,有童贞般的单纯和快乐,自然能心宽体健,胜人以寿。
古人讲糊涂学,多自诩“难得糊涂”。粗蠢各半者,是自然生得糊涂;而奋争事功、忧心积虑的人终日操劳、案牍劳形,受身外杂务所苦,困扰不堪,性命不易长久;胜人以寿就成为粗蠢各半者的优点。憨人自有憨人福,粗蠢各半者亦有所成,概因为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粗与蠢——或许,这又不能言其粗蠢了。从做人来讲,许多的智者与奋斗者,能以粗蠢看待自己的遭遇,未必不是一件赏心乐事。
粗蠢各半者,因其漫不经心,要防其无心误事,但无野心这一点是好的,可以派上许多用场。天生我才必有用,即此理。曾国藩一生大半内心苦烈,自我约束,但操劳过度,甚于他人,虽功高绩伟,声名播于后世,但生时所受病痛与忧患的折磨,又非常人所能及,60岁时,右眼已不可见物,不到62岁就去世了。追求功名的人,不以此为苦;欲享受生活的人,则不以为意,概生平所求不同的缘故。察人鉴质时,应充分考虑人物的需求和愿望。
西晋大将杜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