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鉴全编:德行高妙的人

冰鉴全编:德行高妙的人

时间:2024-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德行高妙的人(清节家)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象,延陵、晏婴是也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他们举止进退端庄肃敬,合于礼法,是国家礼节德行的象征,也是国人学习的榜样,传统美德的化身。其高风亮节足以感化缺德疏礼的人,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社会、矫正世风的楷模作用。和项羽进行五年的楚汉战争后,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冰鉴全编:德行高妙的人

第一节 德行高妙的人(清节家)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

是谓清节之象,延陵、晏婴是也

【原典】

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夫节清之业著于仪容,发于德行,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进,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故为世之所贵。

【注释】

①章:同“彰”,显现,显扬。②显:显达,显赫。

译文

各种类别的人才,各有利弊。节清之人德行厚重,仪容端著,未被使用就已引人注目,他的道顺畅而有教化,因此在未显达之时,众人乐意举荐他。显达之后,上下之人都尊敬他。功足以激浊扬清,德足以师表风范。这种情况没有祸害又能长久显达,因此为世人所尊重。

这类人以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著称。他们举止进退端庄肃敬,合于礼法,是国家礼节德行的象征,也是国人学习的榜样,传统美德的化身。他们一身正气,隐隐然有大国高人之风。其高风亮节足以感化缺德疏礼的人,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社会、矫正世风的楷模作用。

扶苏秦始皇长子。因劝阻秦始皇镇压儒生,被派往上郡监蒙恬军。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诏书,命他自杀,拥立其弟胡亥为秦二世。(www.xing528.com)

他们的本事也不小,处理各种事务井井有条,政绩与德行齐飞,声名共形象一色,让其他人肃然起敬。由于成就不像其他人那么显著,因此人们更多颂扬的是他高妙的德行,而把成就放在其次,还因当人在高位时,旁人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品德高尚,谦虚恭让,礼贤下士,举国上下都很敬佩他,在诸侯国中名声也很响亮。

有一次,季札代表吴国出使齐、鲁等国,顺道去拜访当地的名士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佩剑,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季札本想把佩剑立即送给徐君,但因为出使别国佩剑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礼仪,就暗自决定回来时再送给他。

当他再回来,徐君已经去世。季札很悲痛,到徐君墓前叩拜,解下佩剑挂在墓前树上而去。随从问他:“徐君已去,何故如此?”季札说:“我既然已打算送给他,怎么能随便改变自己的诺言呢?如果只因为他已不在人世我就不履行诺言,与出尔反尔的小人有什么区别呢?”

除品德高尚、信守诺言外,季札的政治、外交才能也很高,连齐国晏婴、郑国子产等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都很欣赏他的才干。只因身在高位,保持优秀品德更难,人们更关注他们的德行,而将他们的才能放在其次。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也很多,只因为位不高,权不重,声名不显于当时,更无从流芳百世,而只能默默无闻终其一生。

晏婴,也就是出使楚国的那个晏子,虽然长得丑,个子也矮,但是能力很强,连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宰相,而且德行端正、清廉节俭,备受时人尊敬。他官居宰相,饮食服饰都很朴素,家人也不穿绸带彩。在行政能力方面,国君的命令正确,他遵从,不正确,他就坚决反对,绝不妥协。在这些优点上,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一个马车夫。

刘邦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字季,沛县人。曾任泗水亭长。陈胜起义时他起兵响应,称沛公。后与项羽同为反秦主力。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同年,项羽入关,他被封汉王。和项羽进行五年的楚汉战争后,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马车夫本是很普通的一个驾车人。一次,马车夫的妻子隐在门内偷看丈夫驾车随晏婴上街的情形,却看见丈夫在车上洋洋自得,心中非常难过。车夫一回来,她就请求车夫把她休了,允许她回娘家。车夫很奇怪,问为什么。她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相国,名闻诸侯,他在车上貌敛神恭,没有一点儿骄傲的神气;你身长八尺有余,只不过是一个车夫,却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我请求回娘家,是害怕因为你受到牵连。车夫听了非常惭愧,主动向晏婴请求处罚,并奋发图强,最后成为了齐国的大夫。

晏婴的老婆是原配,但年纪大了,又长得丑。齐王一时高兴,准备赏赐几个靓妞给他。晏婴却拒绝了,他不愿意养二奶三奶。从古来男子三妻四妾伦常来讲,这未必是一种时尚,但他对原配的感情和忠贞则是可圈可点的。

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多有几个像晏婴那样才能品行卓绝的人,何愁不能富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