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考察小心者与大胆者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
【原典】
凡精神,抖擞①处易见,断续②处难见。断者③出处断,续者④闭处续。道家所谓“收拾入门⑤”之说,不了处⑥看其脱略⑦,做了处看其针线⑧。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疏节阔目⑨,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慎重周密,无有苟且⑩,所谓针线也。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
【注释】
①抖擞:精神振作。②断续:断,精神振作而不能持续的状态;续,精神充沛、绵绵不绝的自然流露状态。③断者:精神中断,前后未能相继的状态。④续者:精神有余,前后滔滔无穷尽的接续状态。⑤收拾入门:道家养气炼性的术语(非专用),主无杂念、静心修为,如同清理好门外东西入室。⑥不了处:尚未“收拾入门”的时候,即杂念未去,不能静心修炼之时。⑦脱略:潇洒,大度,豪放,拿得起、放得下的气概。⑧做了处:已经“收拾入门”之时,即杂念已去,静心修炼状态。⑨疏节阔目:粗疏大意,不精细周密。⑩苟且:草率。《礼记·曲礼上》:“不苟笑。”情态:与神相对应,在内为精神,在外为情态。
西施(彭连熙绘),一作先施,又称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西湖而去。
【译文】
人的精神,故意振作抖擞的时候容易看见,似断非断、似续非续时很难看见。精神不足,会在故意振作抖擞之后,如水滴一般从滴落处断开。精神有余,则如水滴连成线,看似要断了,其实一直都连着。按照道家修身炼气“收拾入门”的说法,杂念未去、尚未静心时,只看他放下了哪些事情;杂念已去、静心修炼时,则看他做到了哪些细节。小心谨慎的人,要从他做不好的事情上去看,如果丢三落四、粗心大意,那就是表面小心、实质粗心的人。大胆豪放的人,要从他做好了的事情上去看,如果谨慎周密,不草率鲁莽,那就是粗中有细、精当稳重的人。以上两者是从外部表现看向内心本性,如果外露明显,就属于情态了,情态很容易看见。
人的精神状态,大致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自然流露,一是故意抖擞。要区分,是比较容易的。但有一种情况却比较难办——介于假振作与真流露之间的状态。
这种状态,看起来似乎有点故意振作的样子,但又的确像是真的精神抖擞,这中间的分寸实不容易把握。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看似才高,却又不像,看似奸诈,却又似忠心耿耿的一种表现。
“凡精神,抖擞处易见,断续处难见。”抖擞处易见,就是前面讲的故意抖擞。断处,精神振作起来,但后继乏力,神不充足,因而不能持久,振作起来的精神一下子懈了气,但重新振作又不能立刻补充。续处,精神状态自然流露,因源渊充厚,后继有力,能够持久,是神充沛有余的表现。
“断者出处断,续者闭处续。”断者,可以理解为神不足,神不足,会因后继乏力而暂时中断;续者就相当于神有余,不会因后继无力而中断。这犹如黄河断流一样,雨季时,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东去;枯水季节时,中下游则干涸如死河。又像滴水,积蓄一会儿再滴。神不足,中断的地方恰是它重新振作之处;神有余,接续不断的地方正是看似要关闭之处。这是判断神有余与神不足的根基处。
“道家所谓‘收拾入门’之说。”“收拾入门”四个字在老子《道德经》中是没有的,疑为道家后来发展出的词汇,是修身养气的一种方法,与“收视反听”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词汇源流上看,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一句话:“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收拾的含义是解脱。为便于上下文的连贯,可理解为:考察人物的心性才能,要待他把事做定之后再下结论,不可只持初端就做判断。
西施浣纱
“不了处看其脱略。”不了处,指事情尚在进行中,还没有完成。脱略,洒脱、漫不经心的样子。全句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应看他应对的态度,是潇洒自如,还是胸有成竹。如果在进行中就能信心十足地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即使有困难,有压力,但心中分寸已经安定,会有挥洒自如的外在表现和乐观的信心,以这种心态来引导事业,其前景是可以期望的。反之,则使人提心吊胆、惴惴不安了。
“做了处看其针线。”针线,古代指女红,从妇女们的针线活做得粗糙还是精细,能判断善不善于持家,这儿是指做事的方法是否有计划性。事情尚未完成时,考察他的心态;事情完成了,既要看结果,又要看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如果只以成败论英雄,必然会错失未显达时的管仲、张良(管仲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事情的成功会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不然。如果仔细考察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即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是胆大心细?是计划周密?还是凭偶然性完成了这项任务?计划周密、胆大心细的人,即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成功。有的人才能很高,只因为时机不成熟,才能一直得不到发挥。如果只以成败论英雄,错过的“时机未到”的人才可就不少。(www.xing528.com)
晏婴,春秋齐国大夫。字平仲。齐灵公二十六年,任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奉景公命使晋联姻,与晋大夫叔向议论齐政。战国人搜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
“小心者,从其做不了处看之。”人有大胆堂堂的,也有小心翼翼的。对许多人来讲,他们看不起小心谨慎的人。但小心之人是否就一无是处呢?绝对不是。小心翼翼,固然让人生气,但至少不会造成损失。一分一分的积累,才有泰山之高,江海之广。大胆冒进者,虽有气概,也很勇敢,但稍一疏忽,可能辛辛苦苦半年或半辈子的成就就一下子垮掉了。但过分小心,也着实让人生气。因此,对小心者的考察,应从他做不了的事情上来看。
“疏节阔目,若不经意,所谓脱略也。”小心的人,本应该是细心周到的人,这也应是他的优点。但如果他没能做成功的事上,失败原因恰好在于他考虑欠周全、计划不精密,那就属于才力不够、心思欠佳、缺乏闯劲的人了。这种小心者,难以担当重任,可做局部性辅助工作。
“大胆者,从其做了处看之。”大胆者,有勇气,有魄力,也敢冒险,也敢放手一搏,不怕损失,缺点是易于轻率冒进,而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考察这类人才,就要从他们做得了的事情中去察看。
田襄子,战国初宋人。相传为墨子的弟子。墨家巨子孟胜死楚国阳城君之难,曾指定他继任为巨子。
“慎重周密,无有苟且,所谓针线也。”从大胆者做成功的事,可以发现他是一味鲁莽而侥幸成功,还是靠胆大心细,计划周密。一个大胆冒进的男子,如果还能做得一手精细漂亮的针线活,也算得上一绝,这种男子就必然不是“冒进”之人,而是胆大心细的优秀性格,这就是双重性格的最佳拍档、最佳组合。
“二者实看向内处,稍移外便落情态矣。情态易见。”以上考察小心者和大胆者,表面是在看他们的行动和做事方法,实际上是由外向内在考察他们是神有余还是神不足。神有余的小心者,有足够的精力来面对繁杂事务而充分发挥心思周密之长,如果神不足,则后继乏力,难以善始善终了。大胆者,如果神有余,除一味勇猛之外,有足够的心思和精力注意若干重要的细节问题,细心考察他人忽略的小问题,这是一步一步平稳取胜的最上策。许多的成功,要靠平静安全的正道取胜,奇兵突起只能用于非常情况下,而且几率不大,百分之八九十的还是要用正道手法。孙子讲,以奇始,以正合,也是这个道理。奇才固然难得而且让人惊异其传奇色彩,但四平八稳、无惊无险而平易取胜的正才是根本之道。大胆者如果神不足,表现出来就是鲁莽有余,心细不足,同样不能担当重任。这种人只会败事,或是添麻烦,添乱子,应立即开除。因为小心者神不足,虽不足以创事功,也可能坐失良机,但守成还是可以的,而且不会添乱子。
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成为儒家主要反对派。与儒家并称“显学”。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家学说的基本资料。
以上两者,如果稍稍向外流露一点,就是情态的范畴,情态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一目了然,是比较容易辨别的。
曾国藩是一个倔强的人,很有忍性。这是神有余的一种表现,他为倔强性格写过一副对联: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墨 翟
他也不承认天才,而主张后天的努力和磨炼,没有韧性,靠轻取轻进而成功的人,因初时太顺利而轻敌,经验积累不够,心理成熟也不够,又不愿再付出艰苦劳动,成就难以通天,一如江郎才尽。他认为一寸一分地积累功夫的人,比那些投机取巧、轻取轻进的人,似乎又钝又迟,甚至有点迂,但功底深厚,厚积薄发,必成大器。对于绝大多数非天才的人来讲,这是成才的正道。
袁天罡是唐代著名的术士,善识鉴。一次,他路过利州武则天家,见到武则天的母亲,说:“观夫人之相,必生贵子。”武氏将她的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召来,袁天罡看了他们的面相以后说:“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当时,武则天的乳母将武则天抱来,武则天一身男孩子打扮,袁天罡一见武则天便说:“此郎君神色爽彻,不可易知。”他让武则天在床前走了几步,并让她举目上看。袁天罡大惊道:“此郎君子龙睛凤目,贵之极也。”他又让武则天转过身去,相了她的背相之后大惊,说道:“若是个女孩,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见《旧唐书·方伎传》)这也许是传说,未必当真,但通过一个人的神采、面相和骨相来识鉴一个人的品质、才能甚至于前途,当是可能的。历史上善观识人者,不乏其例。
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人。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国,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楚国富强。悼王死后,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