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军武器装备概述-大地雄风

陆军武器装备概述-大地雄风

时间:2024-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坦克装甲车辆概述装甲车辆是指具有装甲防护和机动能力的战斗车辆和保障车辆的统称,是现代化陆军的重要装备。用安装在装甲车体两侧的履带行驶装置行驶的装甲车辆称为履带式装甲车辆。特种装甲车辆往往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作战任务。步兵战车和特种装甲车辆多为轻型装甲战斗车辆。

陆军武器装备概述-大地雄风

第一节 坦克装甲车辆概述

装甲车辆是指具有装甲防护和机动能力的战斗车辆和保障车辆的统称,是现代化陆军的重要装备。包括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装甲反坦克导弹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救护车、装甲通信车、坦克牵引车等。

装甲车辆按其驱动方式可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用安装在装甲车体两侧的履带行驶装置行驶的装甲车辆称为履带式装甲车辆。其由动力传动装置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齿拨动履带链条周转运动,通过履带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车辆运动。由于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附着性能好,单位压力小,具有较高的越野机动性能。靠轮胎支撑和行驶的车辆称为轮式装甲车辆,具有公路行驶速度快、油耗低、噪声小、寿命长、使用经济、维修简便、成本低等特点。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辆均以基型底盘为主,形成车族化、系列化配套装备部队。

一、坦克历史演变

坦克是装甲战斗车辆中的基本车辆,是具有强大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多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压制、消灭敌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敌有生力量。“坦克”一词是英语“tank”的音译,原意是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这种战斗车辆在首次参战前,为保密而取用这个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坦克诞生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坦克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内燃机汽车、拖拉机、枪炮机械制造和冶金技术的发展,为坦克诞生提供了工业基础和技术前提。一战中,交战双方陷入了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6年9月15日,英国首先将研制生产的49辆I型坦克投入索姆河战斗。该坦克总质量约28吨,发动机功率77千瓦,时速为6千米,1门口径为57毫米的火炮安装在车体两侧的炮架上,两条履带从车顶上绕过车体,外廓呈菱形,车后装有一对转向轮。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批用于实战的坦克。此后各国竞相研制发展坦克。一战期间,英、法、德共生产了数千辆坦克,主要有英国的Ⅳ型、法国的雷诺FT-17、德国的A7V等坦克。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生产数量最多,达3000多辆。FT-17的战斗总质量约7吨,乘员2人,发动机功率26千瓦,装有l门口径37毫米的火炮,车体和炮塔均为钢板铆接而成,采用了弹性悬挂和旋转炮塔,是现代坦克的雏形。1918年开始在法军服役,后被20多个国家购置,并为其他国家的坦克设计所效仿。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坦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奠定坦克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军事应用基础的时期。二战中,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各种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电战;二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发生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及远东战役中,也使用了大量坦克。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对抗,促进了中、重型坦克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坦克主要有苏联的T-34中型坦克、ИС-2重型坦克,德国的T-V“豹”式中型坦克、T-Ⅵ“虎”式重型坦克,美国的M4中型坦克,英国的“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l门大口径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发动机多为大功率的汽油机,前苏联坦克采用了高速柴油机;出现了双流传动装置及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又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车体和陆军武器装备炮塔分别采用装甲钢板焊接和整体铸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已具备现代坦克的基本结构形式,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豹”2式8

(三)现代坦克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坦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了大战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战后第一代坦克;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战后第二代坦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研制了第三代坦克。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坦克的科技水平及性能指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总质量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轻型坦克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殊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坦克装甲车辆品种的不断增加,多数国家将装甲车辆按其作战功能分为战斗车辆和保障车辆。战斗车辆有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两栖突击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装甲输送车等。保障车辆有坦克架桥车、装甲扫雷车、装甲抢救车、装甲抢修车、修理工程车、装甲救护车和装甲供弹车等,各种保障车辆装有不同用途的特种设备。战斗车辆按其作战用途又可分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特种装甲车辆。主战坦克取代了传统的中、重型坦克,是现代装甲兵的主要战斗兵器,用于完成多种作战任务。步兵战车主要用于伴随坦克作战。特种装甲车辆往往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作战任务。步兵战车和特种装甲车辆多为轻型装甲战斗车辆。轻型装甲车辆多具有水陆两用性能,有的还可以被空运、空投。装甲车辆不仅装备陆军的各兵种,同时也装备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

(四)战后至50年代——第一代主战坦克(www.xing528.com)

第一代坦克主要有前苏联的T-54/55中型坦克,美国的M48中型坦克,英国“百人队长”中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国的AMX-13轻型坦克等。这一时期的中、重型坦克,战斗总质量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毫米和120~122毫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等。

M48中型坦克

(五) 1960-1975年——第二代主战坦克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坦克,其火力和综合防护性能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单一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20世纪60年代装备的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有前苏联的T-62坦克、英国的“酋长”坦克、美国的M60Al坦克、德国的“豹”l坦克、法国的AMX-30坦克、日本的61式坦克等。

美国的M60Al坦克

(六) 1975年至今——第三代主战坦克

20世纪70~80年代,坦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批新型号的主战坦克相继问世。同时对60年代装备的战后第二代坦克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进。此外,在发展主战坦克的同时,大批技术先进、适应现代化条件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新型装甲战斗车辆,如新型履带式或轮式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抢救车等配套及保障车辆也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现代坦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各国陆军机械化程度得到空前的提高。这一时期装备部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有前苏联的T-72坦克、美国的Ml坦克、德国的“豹”2坦克、英国的“挑战者”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日本的74式坦克等。经现代化改进的坦克有美国的M60A2、M60A3坦克,德国的“豹”1A1~“豹”1A4坦克,法国的AMX-3082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主战坦克,总体结构仍为传统车体和旋转炮塔的组合体,多采用120~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或105毫米线膛炮。有的坦克炮装有自动装弹机,取消装填手,乘员减至3人。普遍装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动力系统多采用高增压多种燃料的活塞式内燃饥,M1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功率大幅度提高。坦克的防护系统方面,在车体和炮塔的主要部位多采用复合装甲,有的还挂装了反应式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尤其是防破甲能力。

驻伊美军M1A2主战坦克

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新型主战坦克,如法国的“勒克莱尔”,俄罗斯的T-80、T-90,日本的90式等主战坦克。同时,对现役的三代坦克继续进行改进,出现了如美国的M1A2、英国的“挑战者”2、德国的“豹”2A5、以色列的“梅卡瓦”3等主战坦克。这批主战坦克在战术技术性能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其突出的技术特点主要有:提出了主动防护要求并开始应用在主战坦克上。俄罗斯称为“窗帘”和“竞技场”的对抗系统,对来袭的弹丸进行探测,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予以干扰和破坏,达到自身防护目的。同时火控系统性能有了新的提高,热像仪的广泛应用,使坦克装甲车辆在夜间的观察及瞄准距离大大提高。在日本和以色列的坦克上,首次安装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缩短了火控系统反应时间。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的态势感知、车际信息传输、指挥控制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二、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作为装甲战斗车辆核心的坦克,仍然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现有陆战场上的武器系统,几乎没有一种能像坦克耶样,集强大的火力、快速的机动力、坚强的防护力和强大的制信息力四大性能于一身,形成强大的突击力,这是其他任何地面武器所无法比拟的,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离不开这种便于指挥、能够在防护中进行地面机动作战的武器系统。坦克最利于实施进攻和机动作战,能够全天候持续突击。同时,现代装甲兵拥有完善的装备体系,不但有用于直接作战的坦克,还有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装甲输送车等装甲战斗车辆和支援保障车辆。在其他军(兵)种有力的支援和配合下,可以更有利于发挥坦克装甲车辆的突击力量。

正是由于坦克装甲车辆具有强大的突击力量,致使坦克装甲车辆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反坦克武器突飞猛进地发展,对坦克装甲车辆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反坦克武器总是力图摧毁具有坚强装甲防护的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性能的提高又总是力图有效对付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威胁。因此,新的反坦克武器的出现,总会促使坦克装甲车辆提高其防护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多次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空中打击力量及电子战的作用日趋重要。但各国仍然竞相发展以主战坦克为核心的装甲战斗车辆,以及相配套的各种保障车辆,充分体现了坦克装甲车辆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尤其是地面作战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占有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