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长江绝岛——小孤山
在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约65公里处的长江之中,有一座孤峰超然兀立,如同中流砥柱,这就是“长江绝岛”——小孤山。
小孤山以其独立无依而得名,与彭泽县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鄱阳湖上的大孤山(鞋山)相距只有几十里,自古以来就是万里长江的名胜,以“秀、险、奇、孤”闻名于世。因山形似古代妇女上的发髻,故又称“髻山”。它原是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一座石屿,海拔百余米,冬春枯水时,山北与沙洲相连;夏秋涨水时,则四面环水,孤矗江心,素有“江上蓬莱”之美誉。山上是郁郁葱葱,山下则江水滔滔。其山体奇特秀美,从四面观之气象各有不同,民间谓之“东看一枝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西窥啸天龙”。
孤山虽小,名声却很大。相传,大禹治水曾至此刻石纪功。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经此,刻“中流砥柱”四字于山石之上。明弘治帝临山题诗,立圣旨碑。明嘉靖帝亦曾留宿小孤山,后在山下建护国寺。清乾隆帝下江南时,亲临山上题诗一首。民国时,蒋介石也曾携夫人宋美龄造访小孤山。
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因其地势险要,曾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号称“楚塞吴关”、“安庆门户”、“海门第一关”。三国时,东吴名将陈武曾屯兵于此,以防魏、蜀进攻。南宋时,山上设烽火台和炮台,并驻有戍兵。元末红巾军与余阙,朱元璋与陈友谅,明代王守仁与朱宸濠,清代湘军将领彭玉麟与太平军,均曾在这一带江上对垒血战。至今,山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小孤山奇秀的风光自古就为无数文人墨客所青睐,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谢灵运为她作《登江中孤屿》,说“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陆游则称“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苏东坡描绘她是“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南宋抗元志士谢枋得更是托小孤山言志,“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唐宋名家白居易、顾况、卢仝、王安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王守仁……明代解缙、皇帝朱元璋也都对小孤山青睐有加,并有诗文留念。至今,山上留存的历代帝王将相、文臣墨客的诗词楹联有数百篇之多,这种人文气息,更添了小孤山的别致神韵。
游小孤,如步仙境。可谓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亭台楼宇,错落有致。自山下拾级而上,历360余阶,可直达山顶。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山顶有龙口,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
半边塔(www.xing528.com)
民间称“送子塔”。塔身半边隐入岩壁,半边露出3方5层。塔内供有观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前来塔下膜拜,祈求观音送子。
坐落在半山腰的启秀寺,青瓦红墙,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妈祖庙,人称“小姑庙”。此寺始建于唐代,由唐高僧马道一创立。门额上“灵照江屿”四字,相传乃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御笔。寺内供奉有妈祖圣像,即小姑娘娘像。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传说,小姑乃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与彭郎相爱,但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做风姿秀逸的“小姑山”。彭郎因失恋人,悲愤而死,化成石矶,立于江边,与小姑日夜相思守望,这就是对江而立的“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又传说,妈祖系福建莆田湄洲屿人,生于唐朝末年,生日是阴历三月二十三,她十五岁得道,二十八岁升天。妈祖云游长江,觅宝地小孤山,化身溺水江中,被当地渔民詹公三捞起,安于山上。
由于启秀寺位于长江绝岛之上,山神被视为船只航行的保护神,因而游客、香客不断。特别是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小姑娘娘诞辰这天,络绎不绝的游客、香客上山朝拜,祈求平安。每年从腊月初八、临近过年开始,这里会有很多佛教的聚会,因此许多游人都挑此时来游玩。如果在游览小孤山时,感到饥肠辘辘,你还可以在寺庙中品尝到僧人为上香的施主所备的素斋。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这古迹胜景、动人的传说与秀奇的景致融为一体,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
傍晚时分,正是僧侣们做晚课的时间,钟声悠悠,梵音阵阵。天籁之音甘泉一般沁入心脾,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此时,让我们沿着那360余级石阶,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极目远眺:上下天光,樯帆逶迤;大江澎湃,水阔天高……
(徐琳琳)
圣旨碑相传为明弘治皇帝所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