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因其红墙红瓦的建筑被称为“红楼”,也被尊崇为“民国之门”。红楼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1961年,这里以“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名义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湖北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场景恢弘又陈设典雅的展览,成为全国知名的革命教育基地。
1911年,清朝政府强行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通过路权抵押的方式,将筑路权卖给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列强。清朝政府的这种做法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和清政府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成为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911年9月,由于湖北新军的一部分兵力被派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统治力量的空虚,在同盟会的影响之下,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原定计划在10月6日,但是由于革命党人未准备充分,同时革命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因此起义延期。10月9日下午,孙武等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配置炸药时引起爆炸,被俄国巡捕发现,汉口总机关暴露。湖广总督下令立即开始搜捕革命党人。在这种危难关头,革命党人决定于当晚即10月9日晚上发动起义。但是当时武昌城内戒备森严,革命党人之间无法取得联系,因而当晚的起义计划落空。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革命党人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正当清廷“尽法惩治”革命党人之时,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图为起义前的武昌城。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火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随后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湖北军政府建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掀起了革命的高潮,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拉开了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这是一座西式两层楼房,由红色砖木建成。当初的红楼是清政府为了预备立宪而设立的湖北省咨议局。谈及清朝历史上的预备立宪,其实质仍然是通过君主立宪,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这座完全模仿西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在1910年建成。让清政府统治者意料不到的是,这座本应捍卫其统治的“保皇之楼”却变成了“革命之楼”。
11日凌晨,革命军经过一夜奋战,攻克湖广总督署,占领武昌城。图为炮击后的总督署。(www.xing528.com)
1911年12月29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福建、云南、四川及直隶、奉天、河南、山东等十七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选举后的全体代表合影。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十八星旗
1981年10月,在辛亥革命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红楼”被开辟为纪念馆。整个馆群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红楼为载体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展示鄂军都督府成立之初的机构和格局,另一部分则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为人们再现了当年武昌起义的整个经过。在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和文字、照片资料,其中包括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等珍品。刘静庵是清末早期民主革命者,多年来一直暗中从事革命活动,并与张难先组织成立了以革命为宗旨的武昌科学补习所,1906年1月底,他组织秘密革命团体日知会,向青年学生宣扬革命精神,帮助革命军队不断壮大,1906年12月,湖南萍乡、浏阳、醴陵起义爆发后刘静庵积极组织策划响应,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静庵从来没有屈服过,并利用一切机会在狱中宣传革命精神。武昌起义前夕的1911年6月12日,刘静庵在狱中被折磨致死,且受刑极为严重,曾被差役用竹鞭抽打脊梁直到骨头外露,但仍骂声不绝,被誉为“铁汉”,就义时年仅36岁。正是他这种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张难先请张善子为刘静庵作画,这才有了《刘静庵烈士画》这件珍品。
1981年10月重建的武昌起义门。为纪念武昌起义,中和门改为武昌起义门。
1981年这里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在这些文物中十八星旗无疑是珍品中的珍品。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十八颗星代表着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黑色是铁,是武器的象征,红色是鲜血,代表九州大地民众觉醒,炎黄子孙拿起武器,用自己的鲜血染红旗帜,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张姝 冯玮)
刘静庵烈士画 著名画家张善子据历史照片画出此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