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秭归:屈原故里-图说长江

秭归:屈原故里-图说长江

时间:2024-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6屈原故里秭归,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畔,因诞生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人——屈原而扬名天下。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 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链接在屈原故里,耕牛不需穿绳,却能一样听从农夫指挥。在秭归乐平里,有关屈原的传说奇事很多,乐平里八景正是其中的代表。后人将此叫声解读为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秭归:屈原故里-图说长江

016 屈原故里

秭归,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畔,因诞生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名人——屈原而扬名天下。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 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秭归本属夔,楚灭夔后属楚,后来成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期楚国曾经在此建都,名丹阳,后迁至郢城(即今日湖北江陵县郊)。汉代始设此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此后“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

秭归是历史文化名城,秭归县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在秭归与附近的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安葬屈原遗体的地方,被后人取名为“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千百年来,屈原祠成为人们纪念屈原的“圣地”之一,文人墨客们汇集于此,叹景抒怀。南宋诗人陆游曾写诗道:“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从唐宋以来,屈原祠经数次迁址修葺,后来因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水位升高,人们于1976年在原址附近选地修建此祠。现在的屈原祠位于秭归城东向家坪,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的长江北岸,又名“屈原纪念馆”,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倚山面江,矗立在苍劲挺拔的翠柏和娇艳欲滴的花丛之中。其正门高大雄伟,山门建筑风格独特,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气势非凡。郭沫若手书的“屈原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流忠孤芳”、“光争日月”更是屈原一生的写照。高3.92米的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坝上:屈原紧锁眉头,头微低,两袖生风,正缓缓前行。铜像将屈原爱国爱民的激情和傲然于世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屈原铜像两侧竖有90块青石碑,在其上刻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22篇诗作,以及李白、杜甫等历代文人感怀屈原所作的诗文以及历代修缮屈原祠和屈原墓的碑记。

屈原像明刻历代帝贤像

链接

传说秭归县名由屈原而来,《水经注》中记载着:“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秭归。”意思是说,因为屈原姐姐在屈原被流放之前,特地赶回来安慰弟弟,这种姐弟情深的情景让人备受感动,后人为了表达对这位贤德姐姐的敬意,将县名改为“姊归”;后又经过时代变迁,不断演化,变为了今日的“秭归”。

在屈原祠附近,拾级而上便是屈原墓,墓前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通过一柱香、一支蜡来寄托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与思念。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是他在为天下苍生哭泣;“吾告堵熬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是他在问天为何无法得到楚王的信任;“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他在感叹知音甚少,感慨时运的不济。

链接

在屈原故里,耕牛不需穿绳,却能一样听从农夫指挥。相传这是因为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个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来给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而精彩的。他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楚,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凄凉,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美妙文字,还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泪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屈原用他的一生来报效自己的国家,汨罗江边的身影化为永恒的记忆,孤寂、悲愤的他选择了离去,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和人们千古的怀念。在屈原墓的两侧有一对明朝雕刻的大石狮,石狮凸眼阔口,威风凛凛,守卫着屈原的英灵。

屈原纪念馆内还珍藏着一尊屈原石,为明嘉靖十六年归州百姓捐款铸造,高1.03米,重500余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尊屈原石像。诗仙李白诗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辞赋可与日月争辉,受世人推崇万人景仰,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楚怀王却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小山丘,这真的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www.xing528.com)

九歌图·山鬼 元·张渥

九歌图·国殇 元·张渥

《九歌》是《楚辞》其中一章,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作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在秭归乐平里,有关屈原的传说奇事很多,乐平里八景正是其中的代表。古人曾经为乐平里“八景”联诗一首:“降龙伏虎啸天来,响鼓岩连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胆,读书洞出离骚才。丘生玉米合情操,帘滴珍珠荡谷俟。锁水回龙含泽畔,三关八景胜蓬莱。”——伏虎降龙讲述屈原为乡邻勇除恶虎的故事,响鼓岩与擂鼓台回荡起屈原击退敌军时敲打起的阵阵鼓声,照面井前好坏忠奸一照便知,读书洞再现屈原当年刻苦读书的情形,屈原的鲜血染红了稻米,为玉米三丘笼罩了神秘感,帘滴珍珠这钟乳石水滴的景观表达了屈原和妹妹香灵儿帮助乡邻、为民众着想的情怀,回龙锁水是屈原含泪告别家乡,为故国安危勇往直前的见证。

秭归有一种鸟名为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后人将此叫声解读为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颂》中,曾对桔树的形象和品格做过深刻的描写。而现在的秭归是历史悠久的柑桔之乡,已成为我国重要柑桔生产基地之一。深秋时节,满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绿叶藏红果,如诗如画。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因屈原形成了秭归乃至全中国独特的风俗,可以说是名扬天下。端午节的初始意义是祈望丰收,后来因屈原投江明志的这一天正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原有的意义逐渐淡化,后人将端午节视为对屈原的悼念之日,故也称这一天为“诗人节”。

屈原自幼胸怀大志,26岁便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为民谋利,他不为权势所迫,因为不同流合污而受到朝中小人的嫉妒与诋毁。楚怀王也听信小人谗言,疏远屈原并放逐他至江南。屈原在其政治理想破灭的时候,选择在公元前227年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以给楚怀王最后的警示。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行至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小船在江面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拿出准备好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向江面,认为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再伤害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还拿出一坛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长此以往,形成了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这种纪念屈原英灵的习俗,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张姝 冯玮)

清院本十二月令之五月·龙舟竞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