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成功学,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更多、更好、更快”就是目标。
但是,我们的心力训练,是一种落脚点在总体的训练。
为了整体的成功,不单要在某些方面加强,还要在另些方面减弱;不单要在某些方面越走越远,有时还得及时止住、回头,并转化成好的方面。
我们且看林肯的一则故事:
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的林肯,年轻时却是一个喜欢责备、嘲笑他人而不计后果的“刺头”。
一次,林肯写了一篇文章给当地报纸,嘲笑一位叫做詹姆士•西尔士的人。
文章登出来后,西尔士立即找到林肯要求决斗。好在即将决斗的紧要关头,双方的帮手上前阻止,一场死拼得以幸免。
这事件,给了林肯极大的教训。虽然他平时遇事沉着,也不禁心惊肉跳。想到自己这次很可能是死里逃生,假如真因决斗有何不测,这对胸怀大志的他来说,实在就太不值得了。
经历这一事件后,他的性格几乎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从此不再嘲笑别人,也不轻易责备人。后来,林肯被评为是待人最真诚、厚道的领袖之一。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思:假如林肯还像以往那样肆无忌殚地嘲笑别人,他还会有成为美国最伟大总统的一天吗?
毫无疑问不会。林肯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及时中止自己不好的做法,使之回到正常和正确的道路上来。
中止就是“截”。在心灵的锻炼上,我们不妨把“截”的方法,形像地称为“心灵截拳道”。
“心灵截拳道”有不少积极的作用,而其首要作用,就是当解决问题遇到阻碍时,不要陷入枝节问题上不可自拔,而是能够及时回头,回到问题的根本。有这样一个古波斯的故事:
有一位毛拉,一天很想吃核桃,并且幸运地在一只大罐子里找到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伸进罐子。
但罐子很深,口又小,在他抓了满满一把核桃正要拿出来时,却被罐口卡住了。他实在太想享用这些核桃了,就拼命地想把手连同核桃扯出来,不料越扯越紧,他又急又怒,并疼得大声叫起来。
他的邻居闻讯赶来,尽管他平时十分尊重毛拉,但看到毛拉这样尴尬,于是出主意帮助他:
“只要你一字不差地按我说的话去做,我就保证,你能把手拿出来并尽快吃上核桃。”
毛拉的手太痛了,而他也实在太想吃核桃了,于是满口答应照办。
于是邻居说:
“首先,把你的手往里面伸一伸。”
毛拉不解:不是要把手拿出来吗?怎么还往里面伸?不过,他还是照邻居的话做了。
“然后,把你紧紧抓着的核桃放下。”
这一方法再次使毛拉困惑“我受这么大的苦不就是要吃这核桃吗?怎么能把核桃放掉呢?”但他也不是一个食言的人,于是就照做了。
“现在,把你的手尽量缩小,慢慢把手取出来。”毛拉终于把手拿出来了。在感到轻松的同时,他还是疑惑不解:
“那我怎么才能吃得到核桃呢?”
只见邻居把罐子抱起来,倒了个个儿,让罐口朝下,核桃一个个欢蹦着跳出来。
这种情况使毛拉目瞪口呆,大为惊叹:(www.xing528.com)
“莫非你是一个魔术师吗?”
我们不妨把这看作一则与“成功”有关的寓言。故事的主角毛拉,是一个追求成功者。成功的目标,是要吃到核桃。他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很大障碍。最后,靠邻居的帮助才达到目标。
世界上许多追求成功的人,往往像这位毛拉一样,当他们看到目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但是,遭遇的却是挫折和失败。
面对困境时,他们便认为以往的失败,是自己努力不够,于是便不断地“追加”——追加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智力……来追加对“成功”的投资。但是效果依然很不理想,甚至陷入了死胡同。
那么,邻居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第一步“回头”,把手往里缩一缩;
第二步:放弃局部成功一把那只将东西已经拿到的手松开;
第三步:改变思维方式,另觅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
完成这样的三步曲,有一个关键的着力处,即明确问题的核心一是把核桃拿出来,而不是固执地一定要用手把东西直接拿出来。
前者才是根本,后者不过是枝节。
毛拉与邻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僵化地坚守在枝节问题上,后者则回到问题核心,再找另外解决途径。
失败的人,往往是固执地只在枝节上努力的人。但是,假如只知道在枝节上着力,不仅无法把事情估做成,也容易被枝节异化,甚至无法走到解决问题的层面。
中国古代有个“南辕北辙”的故事:
一位要去南方的人,却骑着马往北方赶路。当别人提醒他走错方向时,他却不断地夸自己的马好、骑术高。他的马好不错,骑术高也不假,但由于方向反了,马跑得越快,就距离自己要去的目的地越远!
上面这则寓言,实际上还从更高的层次上,讲述了一个“回头”的哲学理念。
佛教有“回头是岸”的说法,基督教有“忏悔”的说法,思维学有“斩断定势”的理论。
回头,就是从枝节回头,从分裂处回头,回到根本和整体。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偏离了根本与整体,即使已取得局部成功,也要勇于放弃。
人生是需要经常回头的。尤其是在当代,是一个一切都讲究快速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使人们对速度的追求,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快”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进步和便利,但“快”也有很大的陷阱。
就像那位毛拉,一心想吃核桃,就不由自主地直接去抓取目标。结果这一“不由自主”的快速选择,却使他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愿的困境。
这就需要回头,经常反思:
在自己的“快速”决策中,是否有很大的盲目?当自己被“卡”住的时候,按惯性去“不断努力”,是否是一种偏离目标的僵化与偏执?
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有个著名的理论: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原点,并首次对原点有真正的了解。”
这话说得真好。如果从心灵提升和超越的角度讲,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回头的境界,是圣贤的境界,也是重生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