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炼心的第四种方法,是焦点突破法。所谓“焦点突破法”,不是针对别的焦点,而是针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心灵焦点”,进行心力突破。
“心灵焦点”就是“心焦”。
“心焦”=刺激+反应群(兴奋群)。
它往往是由于一点刺激,就能引起感觉、情感、思想乃至行为的多方面反应的焦点。
这些反应包括“快速反应”“深层反应”、“多元反应”、“连锁反应”,等等。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谈过积极心态的作用。它当然很有功效,假如还能在心灵焦点上多下功夫,就更会事半功倍了。
“心焦”主要包括:
1.心锚:外在的焦点。
2.心则:内在的罗盘。
3.“意焦”:高效聚能器。
什么是心锚呢?
我们且来看一个故事:
在维也纳街头,有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已六十多岁,无儿无女。他每天站在路口,伸出双手,向过往行人乞讨。但乞讨来的一点钱,仍填不饱肚子。
后来,有位好心人帮他做了块木牌子,挂在胸前,木牌上写着:
“自幼双目失明。”
可是还是很少有人给他施舍。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向诗人乞讨,并诉说了自己的痛苦。
诗人听了,说:
“我也很穷,不能对你有多大帮助,不过,我给你想个办法吧。”
于是,他在一块木牌上贴好一张纸,放在乞丐的身边。纸上写着一句话:
“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这诗一般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过往的行人,大冢纷纷把钱丢给这位双目失明的穷老头。
维也纳无疑是世界上最有自然气息和艺术气息的城市之一,它既是音乐之乡,也是森林遍地之地。那首著名的《维也纳的森林》,就是描绘该地情调的名篇。
维也纳人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热爱,在全世界可谓是数一数二。所以他们对失去对这种美的欣赏能力的人,也会倍感同情。
虽然那位乞丐首先打出的“广告”——“自幼双目失明”,宣示自己的命运十分可怜,但遗憾的是:还不能以最大力度打动该城人的心。
然而,“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却是对准了维也纳人心灵最能“颤动”的一点,所以他们愿意慷慨解囊。
这种最能使人心灵“颤动”的感觉点,就是“心锚”。
由于它的触动,总能在我们心中,引起感情、思想、观念、感受等的综合反应。
它并不神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的事例:
有时,仅仅是某件物品、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缕清香等,都能在我们五官感受到的时候,一瞬间改变着我们的内心感受,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比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荣获冠军,看国旗升起时,总会激起爱国的深沉、挚烈的情感。
再如,看见卓别林的小胡子、不合身的衣服和鞋子,你就忍不住只想笑,这就是心锚引起的效果。
心锚具有反应的强烈性、连锁性、情感关联性、熟练性、具体性等特点。
在当今社会里,弥漫在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在通过制造心锚的方式,对每个人施加影响。
在这方面,广告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如“万宝路”香烟的牛仔形象,给你力量的感觉。
百事可乐的各种形象,给你年轻、充满朝气的感觉,等等。
有人说:
“广告是创造心锚的艺术。”
姑且不论广告在宣传产品方面到底如何,但从其创造的影响力来说,的确是通过制造心锚来实现的。
要制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心锚,必须采取下述条件:
1.刺激的强烈性,并与情感密切相关。
心锚的威力往往跟你首次的心理状态、情感体验有关。刺激必须激烈,并最大限度地调动情感。
在伊朗的炎热地带,饮用水十分珍贵。必须走很远的路才能打到水。
有一位父亲拿着一个水罐子,对儿子说:
“去把水打回来,但要小心,不要把罐子打破了,也不要把水洒出来。”
说着,他伸出手,照着儿子就是一耳光。
儿子眼里含着泪,可还是接过水罐子,到蓄水池打水去了。(www.xing528.com)
“你为什么对孩子这么狠!”
“他一点儿错事也没干呀!”
父亲说:
“这记耳光是为了让他长记性。我想,他这整个一生都不敢把水罐打破了。”
没有犯任何错,却挨了这么一巴掌,可以想像孩子的震惊和委屈心情。可是父亲说得也很有道理,挨了这么一巴掌,孩子以后打水哪敢不小心呢?
这个事例颇有象征意义,因为我们多数心锚都是在自己不自觉的情况下,由于夕卜在的强烈刺激,引起情绪震荡而造成的。
要主动制造心锚,一方面要特别留神:这种刺激强烈、情感强烈的时候,正是建立心锚的良机。
另一方面,也可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这样的情境,重新体验,当初发生的一切都已历历在目,并且情感到了十分强烈的状况时,就已经有了创造心锚的基本条件了。
2.必须建立“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概念,来自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
他在一群饿狗面前,放上一块肉,却让它们只能看到和嗅到却吃不着。这些饿狗总是被挑逗得直流口水。
此时,他就不断地摇动手中的铃铛,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巴甫洛夫把肉拿开,然后再摇铃,只见狗一听到摇铃便流出口水来。
此时,狗的味觉神经,已不只是与肉,而且是与铃铛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了。
人类也同样如此。不仅在生理上,而且会在心理上形成条件反射。就如上例,小孩挨那一巴掌后,每次提起水罐,就会想起父亲突如其来的巴掌,以及说不能打破水罐和洒水的命令了。
在制造心锚时,条件反射对人有三大要求:
(1)除了十分特别的情况,一般需要不断刺激,否则,反射就形成不了或形成不牢固。
(2)必须选择当身心处于一种特定状态时,并立即给予一个特别的外界刺激,这样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一旦外界条件出现,其心理状态便恢复到那种特定状态。
如当你要使自己自信,就想像那些充满自信的画面,让自己全身心进入自信状态,感觉到了情感高峰时,就估做一特定的动作,如握紧拳头,大声对自己说:“好!”
这样反复不断地练习,就获得一种条件反射。以后,一做这个充满自信的动作,心里的自信就很可能一下子唤醒了。
(3)心锚的安置必须具体而独特。
心锚都是具体的,基本上都只涉及你的感觉与知觉。应该通过各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来设置。此外,还必须独特,让人一下就能感觉到。
在历史上,很多重要人物都懂得利用这一点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如丘吉尔的烟斗,巴顿将军的皮靴与皮鞭。
一般说来,就自我影响而言,因为触觉性心锚与我们的生命本身的关联更为亲密,所以它们往往会比其他感觉的心锚更有效率一些。
所以,可以重点考虑触觉心锚——可单独使用,或者和其他心锚一起配合使用。
但值得提醒的是:也要尽量在设置心锚时,把它放置在经常会使用到的身体部位,如握手或者类似的动作。
因为这些动作,不仅敏感度不够,而且还会经常被负面诱发。如挤压无名指,就可能比挤压食指更有效果。
3.心锚的应用。
心锚的应用与心锚的设置次序相反:每当有需要面对的情况出现,就立即“启用”所设置的心锚。
如你为了培养自己从容不迫的气质,已经设置过一个心锚一用力吸口气,然后双手紧握一下拳头,放松,面带微笑。
现在你遇到了一个平时容易慌张的场面,你就照心锚的表现,做出上述动作,很快你就容易从容了。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更深入了解,请看一位先生治理处事冲动的“心锚”。
刘先生原来处事容易冲动,后来认识到:冲动的根源,是心不静。他认为“静”应该是心理的基准状态,而且,来自于三个方面:
(1)安静——心安而静;
(2)平静心平如水而静;
(3)冷静——因“冷”而静。
之后,他大力回想自己各种冲动的情节,并重新体会其带来的巨大伤害,当感情到达最高峰时,他就用力咬着自己的左手掌一咬疼它!
立即,通过想像,完全产生上述那些“静”的各种感觉:
安静——
依偎在母亲温暖怀中一动不想动,心安理得;
平静——
想像自己的心灵就像秋天的湖水一般平静和宁静;
冷静——
一块大冰放在额头上,冷得受不了,进入喉咙、胃部,并凉嗖嗖地只往心底去!
咬痛自己的手掌,以及这些想像,成了他治理冲动的心锚。所以,当他每做一件有可能头脑发热的事情之前,先咬咬指头,让所有上述的感觉在瞬间全部呈现!对自己说:“静!”就很快静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