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皓
洪皓,字光弼,乐平市洪岩镇岩前村人,生于1088年,卒于1155年,为宋代有名的词人,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曾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扣留13载,直至绍兴十三年(1142年)始归。
据《宋史》记载,洪皓少有奇节,慷慨大方,胸怀经略。徽宗政和五年即1115年进士及第。当时朝廷重臣王黼、朱勔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是洪皓都没有答应,足见其不攀权附势,重视名节的品性。
宣和年间为秀州司录,在任期间,秀州遭遇百年不遇水灾,民不聊生,洪皓则向郡守进言,要求抗灾自救,打开官仓,把粮食接济给需要的贫民,以求赈济之实。浙东纲米路过秀州地界,洪皓则要求把纲米留下赈济灾民,郡守不同意,则洪皓提出“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留下纲米,缓解了饥荒状况,百姓十分感戴,称之为“洪佛子”,后来秀州军队叛乱,纵掠郡民,无一得脱,惟过皓门时称:“此洪佛子家也,”不敢冒犯。
苗、刘兵变平叛后,宋高宗赵构急于回到金陵,皓上书阻止说,此时内患才刚刚平定,而来自金国的威胁越来越大,如果这时急于移都建康,金人恐怕乘虚侵入,应该先派人前往经营,俟安全后,再回銮也不晚。
而此时,宋高宗正寻觅出使金国的合适人选,宰辅张浚把洪皓推荐给尚书吕颐浩,交谈之后,吕颐浩为洪皓所动,决定派洪皓出使金国。宋高宗召见洪皓,亦十分信赖,命洪皓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做好出使金国的准备。
此时的国内局势有利于金国一方,金国兵强马壮,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虽然宋提出议和,但金国并没有此意,而且对送派来的使者都如王伦、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等都予以扣留,不让其返宋。
当洪皓使节一行走到太原时,即被金国扣留将近一年,第二年到达云中,即今天的山西大同,看到了金国重臣完颜宗翰,洪皓随即提出交涉,要求金国把宋徽宗、宋钦宗放回,遭到拒绝,并逼迫到伪齐刘豫政权效力当差,遭到洪皓严词拒绝,洪皓回绝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完颜宗翰十分震怒,明令推出去斩首,洪皓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金人,为洪皓的气节所感动,求情使洪皓免于一死。完颜宗翰虽没有杀死洪皓,还是把他流放到冷山,即今黑龙江五常境内的大青顶子山。
从云中到冷山,洪皓走了将近两个月,冷山距离金都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东南)仅百余里,地处苦寒之地,及至农历四月草才发芽露头,而八月就已经下雪冰冻,此地为完颜希尹家族的驻地。到达冷山之后,完颜希尹敬重洪皓的才学,请他教授其八个儿子学识。而洪皓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在接近完颜希尹以及教授其子的过程中,乘机劝能接触的金国贵族实现宋金议和,指出战争的危害,即对交战双方均没有好处,“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完颜希尹十分生气,对洪皓说,“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洪皓正气凛然地回答,“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经过此事,完颜希尹看到了洪皓的气节,更加敬重洪皓。(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宋金对峙局面开始向着有利于宋朝的方向发展,金国内部拥护议和的声音越来越大,一部分金室贵族主张交换一部分土地与宋讲和,完颜希尹也赞成这一主张,想带领洪皓前去与宋议和,想把洪皓放回宋国,但遭到完颜宗弼为代表的强硬派的坚决反对,最后,完颜宗弼杀害了主和派,最后又设计杀害了完颜希尹,洪皓因为在此前与完颜希尹有争执,才免于一死。
时值宋徽宗、宋钦宗被囚禁在五国城,洪皓在云中密遣人奏书,以桃、梨、粟、面献,二帝始知高宗即位。而此时洪皓不时刺探情报,通过各种途径将所收集情报转给宋政权,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情报。
洪皓被扣留期间,辗转来到燕京,此时宋朝前使节宇文虚中已经接受金朝的官职,早在洪皓即将到达燕京之前,就力荐洪皓入金朝为官,金熙宗十分爱慕洪皓的才华,予以翰林直学士,洪皓坚决不从。洪皓想乘机回到宋朝,于是向参政韩昉请求到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名(今河北大名)以自养,韩昉识破了洪皓的真实想法,十分生气,任命洪皓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副留守,再降为留司判官,洪皓坚不就职。金朝法律规定,一旦受到金人任用,则无论哪国使节,永远不能归国。于是韩昉设计令皓校云中进士试,洪皓识破韩昉伎俩,装病不去。及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熙宗喜得贵子,大赦天下,允许宋朝使者回归,洪皓与张邵、朱弁等都在被赦之列。被赦之后,金人怕洪皓日后为患,马上遣人追之,追兵到达淮河岸边,洪皓已登舟归宋。
洪皓自出使金国到回到宋朝,已阅15寒暑,同去的13个使节当中,只回来3人,但以忠义之声闻于天下者,唯独洪皓而已。
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后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宋高宗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维洪氏世显于鄱阳。自宋太师忠宣公皓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云:“西湖葛岭下有洪忠宣公皓祠。《钱塘县志》载:‘忠宣于建炎初使金,不屈,历十五年始放归,赐宅西湖葛岭后。后人因就地建祠。’我朝雍正九年,李敏达卫重修,并书一联云:‘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亦自确切。”
洪皓博学强记,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勇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
洪皓出使金国期间,对东北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物产等做了较为全面的记述和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松漠纪闻》原书为洪皓留金时所记金国杂事,及归宋时,惧为金人搜获,悉付诸火。回宋后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书未刻而秦桧有私史之禁,其书遂秘而不宣。后其长子洪适于乾道初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时,厘为正、续二卷。又后,次子洪遵根据洪皓生前谈及的往事,整理为11条,称《松漠纪闻补遗》。这就是今天所见的《松漠纪闻》。洪适《松漠纪闻续》云:“先君衔使十五年,深阸穷漠,耳目所接,随笔纂录。闻孟公庾发箧汴都,危变归计,创艾而火其书,秃节来归,因语言得罪柄臣,诸子佩三缄之诫,循陔侍膝,不敢以北方事置齿牙间。及南徙炎荒,视膳余日,稍亦谈及远事。凡不涉今日强弱利害者,因操牍记其一二。未几,复有私史之禁,先君亦枕末疾,遂废不录。及柄臣盖棺,弛语言之律,而先君已赍恨泉下。鸠拾残稿,仅得数十事,反袂拭面,著为一篇。”“松漠”是“千里松林”和“平地松林”之意。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设置松漠都督府,由契丹酋长充任都督。因洪皓流放的地区就在古松漠都督府之北,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广大的塞北地区,因此取书名《松漠纪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