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之乡”的二次发展动力
曾佑铭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筑之乡”不能自满,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在认识上、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底蕴上提升自己,使“建筑之乡”在大力发展建筑业生产力方面有新的进步,从而挑起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更大的重担。
浙江“建筑之乡”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建筑之乡”已成为浙江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安民的基础产业、科技进步的创新产业、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目前,我省16家特级资质企业中,来自“建筑之乡”的建筑业企业占三分之二。据统计,不仅有一大批高、大、难、新的标志性工程出自“建筑之乡”,还涌现出多家上市公司和到境外上市的公司。即便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建筑之乡”的建筑业企业自主承接的业务量仍占我省进入外地市场业务量的三分之二。
如著名的“建筑之乡”上虞市完成施工总产值占据浙江在沪施工县级市第一;龙元建设集团完成施工总产值列所有浙江在沪施工企业榜首;绍兴中厦建设集团成为首个进入安徽市场的浙江建筑业企业;中成集团在天津承接总高度为215米的天津第一高楼云顶花园;五洋集团在重庆承接77层西南第一高楼——重庆万豪国际金融中心;东阳二建开创浙江建筑业企业在上海承建高层先河;精工集团在北京承建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馆和北京新机场2号航站楼等工程;象山县宏润集团,先后涉足市政道路、高架桥、地铁等高科技项目;腾达集团奋战在地铁、磁悬浮等高端项目的建设中。
从承建的工程形态看,以前低矮建筑为主的结构形式已被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取代。从施工工艺看,以前的手工搅拌、人挑肩扛已被现代生产工艺流程取代。大量新型建材在建筑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节能降耗材料、智能化系统开始普及。从建筑业的内容看,大跨度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跨海大桥、巨型码头等建筑产品,都被来自“建筑之乡”的建筑业企业所涉及,特别是科技优势成为“建筑之乡”发展建筑业的快速翅膀,已经从以手工为主的小作坊形式发展为主要靠机械化生产模式,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浙江“建筑之乡”良好形象和地位的确立,关键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做保障。1994年以来,浙江先后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发展“建筑之乡”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政府规章。先后三次由省政府命名建筑业发达县(市)为“建筑之乡”,形成了比较公平、公开、完善的“建筑之乡”评价指标,为“建筑之乡”的发展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空间环境。上虞市、绍兴县、诸暨市、温岭市人民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扶持“建筑之乡”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使建筑业发展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为实现浙江省建筑强省目标夯实了基础。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筑之乡”不能自满,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必须在认识上、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底蕴上提升自己,使“建筑之乡”在大力发展建筑业生产力方面有新的进步,从而挑起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更大的重担。
“建筑之乡”必须提升竞争实力
“建筑之乡”必须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筑市场特点,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建筑产业结构,进而增强建筑业的应变力;加快企业文化创新,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增强建筑业的向心力;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推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进而增强建筑业的内动力。把应变力、向心力和内动力这三股力量,聚合成竞争实力,形成“建筑之乡”建筑业较为持久的生产力。(www.xing528.com)
“建筑之乡”必须抓好教育培训
“建筑之乡”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就要抓好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岗位技能,提高业务素质。目前,各“建筑之乡”应抓住以下四个重点:首先是对即将向建筑业转移的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进行岗前的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形成完善的培训与服务体系;其次是在考核鉴定发证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培养各工种的岗位技术能手,并发挥好这些能手的示范、传教作用;再次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教育投入力度,鼓励他们边工作边学习,继续提高执业水平;最后是抓好建造师培训和申报工作,形成一支推动“建筑之乡”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
“建筑之乡”必须坚持科技兴建
这是“建筑之乡”建筑业提升发展层次的必然选择。其中应包含四层意思:第一要形成具有本“建筑之乡”特色的施工工法或非专利技术;第二要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全面提高“建筑之乡”的建筑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与建筑管理的技术含量;第三要加大装备投入,建立研发机构,结合项目需要,进行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第四要大胆探索建筑科技与建筑经济相结合、知识经济与建筑经济相嫁接的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建筑科技与建筑经济一体化进程。
“建筑之乡”必须探索品牌输出
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劳动力资源增幅减小,有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劳动力资源绝对数量也有减少的趋势。这就要求“建筑之乡”及早研究、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实事求是地说,“建筑之乡”的建筑行业、建筑业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有较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此,“建筑之乡”完全可以发挥、放大管理这种生产力的品牌作用,向西部地区实施“管理输出”和“品牌输出”,把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组织起来,加以培训,归我所管,为我所用。
“建筑之乡”必须鼓励百花齐放
党的十六大已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筑之乡”大力发展建筑业生产力,就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大力鼓励、扶持、引导个体、私营建筑企业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建筑企业加强联合,发展合伙制建筑经济;鼓励个体、私营建筑企业参与国有、集体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作者简介:曾佑铭,工程师,国家一级项目经理,中国建筑业协会项目管理委员会高级会员,现任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曾多次获浙江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称号。由他主持的工程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现场、生活保障”先进工地、浙江省建筑安全标化工地、浙江省“安装杯”工程、浙江省“优秀装饰奖”工程、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2004年度“鲁班奖”。在他召集主持下,“大面积深层淤泥地质条件下沉井法桩承台基础施工”QC小组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