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拯救上帝:历史上的大变革

拯救上帝:历史上的大变革

时间:2024-09-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拯救上帝君士坦丁出生在上麦西亚省的内索斯。这时,已继承戴克里先帝位的东方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才追授他恺撒称号。可以说,这是拯救了上帝的敕令,基督教终于彻底摆脱了戴克里先时期的迫害,并从此在地位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君士坦丁以上帝之名率领军队挥舞着拉伯兰旗所向披靡,将敌人打败。会议最终承认凯基里亚努斯享有正统主教的权力,并获得君士坦丁批准。

拯救上帝:历史上的大变革

4 拯救上帝

君士坦丁出生在上麦西亚省的内索斯(今南斯拉夫东部的尼什城)。全名为弗拉维乌斯·瓦列里乌斯·奥列利乌斯·君士坦丁,即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后期著名的皇帝。

他是罗马帝国西方奥古斯都康士坦提乌斯与其第一个妻子赫莲娜所生的长子。据说赫莲娜本是一家小旅店的女仆,君士坦丁是她与康士坦提乌斯的私生子。但也有史学家却认为赫莲娜是这家小旅店的主人,她与康士坦提乌斯的婚姻是合法的。不过无论是合法还是违规,这位伟大帝王的母亲的命运是可悲的,当康士坦提乌斯被任命为恺撒时,迫于四君共治下皇权继承的需要,她遭到了丈夫的离弃。这时,君士坦丁大约18岁。

◎君士坦丁头像

在康士坦提乌斯与西方奥古斯都马克西米亚努斯的女儿结婚之后,君士坦丁继续在埃及和对波斯战争中为东方奥古斯都——戴克里先效命,并因自己的勇武和战功而升任为高级军官。君士坦丁的父亲于公元305年替补为西方奥古斯都。而君士坦丁在没有被任命为恺撒后,回到了父亲身边。当时康士坦提乌斯正在不列颠与蛮族加里多尼亚人作战。一年后,康士坦提乌斯死于约克。君士坦丁被军队拥举为奥古斯都。这时,已继承戴克里先帝位的东方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才追授他恺撒称号。此后,君士坦丁为了确立自己在西方的统治地位,又用了6年时间与其他三个竞争者斗争。直至他在意大利击败了自称恺撒的马克森提乌斯,胜利进入罗马,并占有了原属马克森提乌斯管辖的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从而成了西方名符其实的奥古斯都。

◎古代基督徒的装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当时占据巴尔干半岛和伊利里亚的另一位奥古斯都李希尼乌斯在米兰会晤。李希尼乌斯借此是为了实现他与君士坦丁的姐姐康士坦提娅的婚姻,并以此维系他们之间的联盟和友谊

在这次会见中,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宽容敕令——“米兰敕令”。可以说,这是拯救了上帝的敕令,基督教终于彻底摆脱了戴克里先时期的迫害,并从此在地位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敕令承认基督教徒同其他异教徒具有信仰自由的同等权利,并把过去没收的教堂和教会财产物归原主。这是对传播日益广泛的基督教的一个让步,也是向基督教寻求支持的一种表示。虽然这时君士坦丁还不是基督徒,但已经显示出自己是基督教的保护者和拥护者。

基督教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变成了国家政权的精神支柱。此后,李希尼乌斯在小亚细亚击败了统治着埃及和帝国亚洲部分的奥古斯都马克西米·达札。东方各省承认了李希尼乌斯的政权。这样,在全部罗马帝国,就剩下两个奥古斯都实行共治了。然而,这个局面并没有维持几年,李希尼乌斯最终被君士坦丁消灭,君士坦丁从此成了帝国的独裁统治者。

在君士坦丁消灭一系列对手的战争中,宗教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据说,在君士坦丁征讨马克森提乌斯的途中,他曾亲眼到一个十字架在空中烁烁闪光,上面还镌刻着“以此克敌”几个字。同一天夜里,基督本人又出现在君士坦丁面前,指示他按照白天看到的图案做出拉伯兰旗。拉伯兰旗为他的军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精神象征。君士坦丁以上帝之名率领军队挥舞着拉伯兰旗所向披靡,将敌人打败。而在他征讨李希尼乌斯的时候,对手境内的百姓竟然对君士坦丁的军队夹道欢迎。由此可见,当时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多么强大。

因此,君士坦丁在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宗教信仰自由之后,他又赐给基督教会许多重要特权,免除了基督教僧侣本人对国家的徭役义务。基督教很快就从原来受迫害的宗教变为占优势地位的宗教。

拉伯兰旗

拉伯兰旗相传是君士坦丁在基督的指示下制作出来的。其显著象征符号是由“X”和“P”两个字母叠加在一起的图案(据说X、P是希腊文“基督”的头两个字母)。在拉伯兰旗的庇护下,士兵在被敌人攻击时是刀枪不入的。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曾颇为细致地将拉伯兰旗描绘成一个竖杆上面悬着一根横杆,挂有绣着皇帝和他的儿子们的肖像的旗帜,在顶端,XP的图案藏在一顶精致的冠冕后。

基督教逐渐习惯于罗马国家的秩序,并乐意为皇帝政权的权威辩护。君士坦丁也积极参与教会事务,竭力帮助教会建立统一组织。他认识到统一的帝国必须有同它相适应的统一的教会,在一个教会中不容有教义上的分歧。但当时,就各种教义问题和教会纪律问题进行激烈争辩是常有发生的。这种争辩是社会斗争的反映,它发生在教会内部,而教会是联合了各种成分的。在基督教成为受官方庇护的宗教以后,它的各派主教们就希望借助皇权来解决内部纷争。从君士坦丁时代起,教会事务和教义问题已被认为是国务问题。

君士坦丁在公元313年就参与了关于非洲多拉图斯教派的正统性的争端。非洲基督教的代表人物向君士坦丁提出申诉,请求裁决凯基里亚努斯和多拉图斯两人中谁该被认为有权作正统的主教。君士坦丁将此事交给主教会议去处理。会议先在罗马召开,后转到阿尔列。会议最终承认凯基里亚努斯享有正统主教的权力,并获得君士坦丁批准。而多拉图斯及其拥护者仍宣称他们才是真正的基督教徒,并着手建立自己的教会。以致后来正统教会的拥护者与多拉图斯教徒之间发生了更激烈的争斗。(www.xing528.com)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对教会事务的最大干预是在如何对待阿里乌斯教派的问题上。早在公元2世纪末和3世纪前半期,亚历山大里亚教会的一些神学家就对正统教义提出了异议。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奥里根(约生于公元185年,死于公元254年)。他以柏拉图的理念为依据,力图把基督教义与希腊哲学原理结合在一起。在他的神学理论体系中,逻各斯(Logos,语言、言论或理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上帝之子耶稣基督被视为同一事物。

奥里根对基督教神学基础所作的这种哲学解释的理论,很快就在亚历山大里亚获得广泛的传播。公元4世纪初,一位以其禁欲主义著名的教会长老阿里乌斯发展了这种理论,并主张:在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中,只有圣父才是永恒的。圣父首先创造圣子或逻各斯,而后逻各斯创造圣灵。因此,圣子不能与圣父同等,而只是与圣父相似。这是对基督教基本教义提出理性主义的解释,在逻辑上是符合思维法则的。但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作为神学体系的基督教义应是人们的理性所不能理解的。因此,阿里乌斯的学说受到了那些服务于上层社会利益的埃及地区主教们的谴责。但阿里乌斯的思想却在亚历山大里亚的普通民众中受到普遍欢迎。在街头上、市场上和其他公共场所,常常发生激烈的辩论,有时还会有公开的冲突。辩论不仅在埃及教会,而且也在其他地方的教会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君士坦丁在教会人士的要求下进行了干预。

柏拉图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年)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的意思)。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他曾两次赴西西里岛企图实现政治抱负,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院讲学、写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他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亚召集了全罗马帝国基督教主教会议,讨论阿里乌斯提出的教义问题。大多数与会者表示反对阿里乌斯学说,承认圣子与圣父是同一的。会议据此制定了所有基督教徒都必须遵奉的正统教义——《尼西亚信条》,确认基督与圣父、圣灵是同体的,因而也是永恒的。此时还不是基督教徒的君士坦丁担任了会议主席,并批准了会议的决议。阿里乌斯被放逐到伊利里库姆,他的一些拥护者被放逐到高卢

◎正教主教(中)和侍从

然而,尼西亚“全世界基督教大会”所作的裁决不但没有遏制住阿里乌斯,反而正式开创了阿里乌斯教派。

◎君士坦丁召开的全世界基督教大会

连君士坦丁最后也倾向于阿里乌斯派,因为这个教派拥护皇帝的强权政体;它不谋求教会独立,愿意使教会完全依从皇权。因此,不久之后,阿里乌斯又从流放地被召了回来,而他的主要反对者、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诺那修斯却被放逐了。此后,两派间又开始了长期的争论。即使阿里乌斯死后,他的追随者依然得到宫廷中,出现了两派互有胜负的局面。君士坦丁直到临死前才在阿里乌斯教派的教士手上接受洗礼。次年,阿里乌斯学说在新的一次宗教会议上再次被谴责,尼西亚教派(正统教派)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阿里乌斯教派却又在日耳曼蛮族部落中开始大受欢迎,广泛传播。

◎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君士坦丁接受洗礼

《尼西亚信条》

因由尼西亚公会议所编订而命名。其主要内容为:相信圣父、圣子、圣灵。明确规定上帝为“独一、全能的父”和“创造有形、无形万物的主”;相信耶稣基督“在万世以前与父一体”,“受生而非被造”;相信圣灵“是主、是赐生命的”,“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相信圣而公之教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