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特色校长的成长背景
特色校长的成长离不开其特定的背景与土壤,这是一个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感应、互相发展的过程,其间无不体现着社会化、本土化、个性化的契合与哺育。
一、文化背景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面、深刻而又长远的,一个人的成长与其社会环境不无关系,而一个群体的成长却是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特色校长的成长也是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身上充满“舍生取义”“尚志养气”“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宽阔胸怀和进取精神,而新时期从西方引入的人本主义、建构主义、需要层次、多元智力、存在主义等理论,使他们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碰撞的交汇口,不断厚实学养,丰润底蕴。他们能在树立服务奉献的使命意识、努力前行的进取精神、崇尚科学的学术追求、笃志博学的治学态度、合作开放的现代风范的同时,在更丰富的理论素养和文化背景下,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教育的本质和追求,从而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文化良知、文化使命和超群的文化建设能力。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对北大影响之所以深远,是因为他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理念来改造和治理北大,并一直成为北大之魂。
二、发展背景
特色校长应该是一个发展型的校长,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的开放式人物,他能在与外界的广泛接触和学习互补中,形成自己的领导和管理特色。
特色校长的成功是主动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是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强烈的教育意识和管理意识、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欲望、坚持教育创新的意识、学校发展的意识也就逐步形成了,这也就保证了他们能从学校和个人出发,走特色化、个性化之路。
特色校长的成长又是他们专业素质和能力全面和谐发展逐步达成专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专业化为目标,注重专业化的提升和发展,努力探求一条专业化的道路。例如当下的新课程改革,为校长们创设了一个再学习、再提高,促进自身发展,尽快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中小学校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角色转换,深刻认识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发挥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组织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全方位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成长。
三、实践背景
特色校长的立足之地在哪里,发展根本何在?回答是学校,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校长需要自觉地立足于学校,将促进学校发展视为自己的最基本的立场,要时时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自己的使命是促进本校的发展,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学校是自己成长的土壤。只有这样,校长才能站在学校发展的立场上,创造性的理解宏观教育政策;创造性的吸纳社区、家庭的教育力量,有机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创造性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建与时俱进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模式。这不仅生成着学校的发展,而且生成着自己的发展,使自己朝着特色的方向前进。
立足学校,校长就有了土壤:立足实践,校长的发展就有了源泉。
特色校长的成长,无不是在实践中砥砺、打磨和造就的。基于校本,基于课堂,基于群体,正是对特色校长实践成长的最好诠释。(www.xing528.com)
他们在经营学校的实践中发展成长。学校是校长发挥才能、施展才华、开发创造性潜能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是学校这份事业的经营者。校长做经营者,就要关注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谋求资源配置的高效与合理,“正确地做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最低的成本做最多的事。经营学校就是经营“品牌”、经营“质量”、讲求“效益”、追求特色。
他们在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过程中发展成长。校长做“服务者”,就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确立管理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校长在服务中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在服务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服务中生成自己的个性特色。
他们在校区合作的沟通过程中互动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只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它只有与其他环节环环相扣、共生互动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综合效应。校区合作、和谐共存、互动发展是当今教育格局的趋势。作为校长,在校区合作中是纽带和桥梁,是校区合作沟通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更是这个活动的受益者。
他们在学校集体的组织过程中创新发展。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校长观念更新、知识创新、机制革新、形象出新、目标求新。特色校长的创新发展是指理念常新,管理革新,能力日新,同时也使自己的成长发展有了新的境界和着陆点。
这样的实践背景,使校长能直面复杂多变的办学环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使校长在实践中定位办学价值,提升人格魅力,凸现个性特色。
四、心理背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受其自身发展意向的指引。这种发展意向包括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方面,它们是给个体发展进行“定向”的因素。
在影响特色教师成长的意向因素中最直接的是个人的需要。一个校长是否具有成为特色校长的需要、愿望,与他是否会采取促使自己成为特色校长的行动直接联系着。需要越强烈,则对行动的推动力也越大。当然,需要是有着层次上的不同的。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所有需要可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那么“想成为特色校长”应该属于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自我潜能才赋并取得成就”的需要。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开发,使人的努力得以持久。
同时,校长个体的兴趣也是对特色校长的生成很有影响的。当一个校长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与岗位,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的规律,就会使他在职业生涯活动中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因此,兴趣是影响特色校长生成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的重要因素。在特色校长成长过程中,其中兴趣强度、兴趣广度、兴趣持久度、兴趣稳定程度等,给特色校长的成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当然,理想和信念在特色校长的成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是个体的人生奋斗目标,对未来的设想和追求;信念则是个体坚信自己理想的正确性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一种个体倾向。特色校长的生成必然有其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的支撑和推动。当一个校长确立了想成为特色校长的理想之后,就会为之去采取行动;而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确信自己的理想正确并且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将推动其走出困境,战胜困难,最终实现成为特色校长的理想。
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坚持探索自我的道路,不断地了解自我,实施及时的自我评价,怀着浓厚的兴趣和无畏的勇气制定实际的计划来培养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在不断的完善中完成自我的精神进化,是特色校长成长历程中重要的心理历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