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艺术《罗马蜡烛》的追捧与重点收藏

行为艺术《罗马蜡烛》的追捧与重点收藏

时间:2024-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贾斯帕·琼斯那样,费舍尔也重新解读并使用他自己的图像,援引艺术史经典,予以再度显现,类似的作品在数次展览中都有呈现。费舍尔在展示现场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将雕塑《罗马蜡烛》点燃,直至燃尽。近年来,费舍尔的作品受到艺术市场的追捧,著名美国实业家、艺术收藏家皮特·布兰特收藏有杰夫·昆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的作品,费舍尔的雕塑也是他的重点收藏品。

行为艺术《罗马蜡烛》的追捧与重点收藏

  冲突与矛盾的共存

  乌尔斯·费舍尔的雕塑

  ■朱鸽翔(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当今,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跨越地域与民族界限、以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对人的本质及生存状态进行思考与追问,显现出一种新时代人文精神。无论是装置、雕塑还是绘画,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内涵及媒材方式都在不断出新、出奇。其中包括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的雕塑系列。1973年生于瑞士苏黎世的费舍尔,曾在卢塞恩设计学院学习摄影与艺术设计,1993年移居到阿姆斯特丹,现工作和生活纽约,曾与鲁道夫·斯汀格尔(Rudolf Stingel)共用一个工作室。自从1996年费舍尔在苏黎世举办首次个展之后,逐渐受到艺术市场的关注。

  70后的费舍尔传承了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贾斯帕·琼斯(Jasper Johns)的艺术理念与方式,成为集合艺术的新秀,他受新达达、情境主义国际风格的影响,富于想象,破旧立新,以现成品构制作品,关注物体的本质与创作行为本身,注重创作过程的体验,运用废物美学的手法颠覆传统雕塑的美学原则。生活中的物品都成了费舍尔的创作媒介,诸如腊、家具水果蔬菜玻璃杯镜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他将这些物件、材料重构组合,并赋予它们新的意味。费舍尔通过媒材间的转换与建构,揭示出事物内在的冲突和矛盾——美丽与丑陋、庄重与浮漂、优雅与庸俗、幻觉与现实、永恒与短暂的共存性。它既荒谬,又是符合逻辑的。费舍尔试图去捕获一种无法定义的一种均衡状态,反映出人们平凡生活中的矛盾与复杂心境,费舍尔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同时,也具有社会性,趋向于大众的文化趣味。费舍尔雕塑所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他的多媒介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带有流行文化的姿态。例如位于纽约公园重达数吨的黄色泰迪熊,放置在维也纳公共空间中,用面包搭建而成的房子。在费舍尔的作品中,材料、媒介以及情景的对立与转化都具有独特的趣味和内涵,作品的私密空间变成了公共空间,石头被转换成了面包,日常用品的复制用来装饰环境,营造出既现实又超现实的生活场景。费舍尔于2005年创作的《面包房》采用了面包、木材、膨胀泡沫塑料等普通材料,仿造了一间古老、仿真人生活环境的木结构房子,房子由长短不一的木材搭建而成,并用钉子固定,屋脊外露。墙和屋顶以及木材与木材之间都是由形状各异、烘烤过的面包和膨胀的泡沫塑料组成,房屋中间铺有东方式的地毯。除此之外,屋子里还有几只多彩长尾鹦鹉。随着展示时间的推移,面包逐渐变质,面包屑和木屑洒落了满地,并且散发出一种陈腐、特殊的味道。艺术家通过这种自然的质变过程,揭示了当今社会现象存在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与不安全的因素。(www.xing528.com)

  与贾斯帕·琼斯那样,费舍尔也重新解读并使用他自己的图像,援引艺术史经典,予以再度显现,类似的作品在数次展览中都有呈现。费舍尔在展示现场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将雕塑《罗马蜡烛》点燃,直至燃尽。他用蜡烛完美地复制出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的三人交织的雕像《掠夺萨宾妇女》,又将之融化、毁灭,象征着生命的轮回、艺术的轮回。艺术家似乎试图引导观众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如同当年米开朗基罗为教皇朱利叶斯二世造像请来青铜铸造专家那样,费舍尔也聘请了艺术铸造厂专家提供技术援助。原型雕像在最先进的光学扫描仪下被数字化,费舍尔运用得到的信息塑造了模型、模具,并铸成蜡像,看上去与原型并无二致,只是多了蜡烛芯。从某种意义上, 费舍尔的创制方式与米开朗基罗并无区别,两者需要铸造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他们的构思、创意。不同的是前者的雕塑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一个渐变过程,后者的雕塑形态则是永久性的。费舍尔的蜡烛雕塑在展览期间,每天都要去点火,燃尽作品。除了艺术家本人,也许只有美术馆保安才是对作品体会最深的人,因为只有他才可以每天直面作品,并且还能观察到观众的不同反应。费舍尔还以蜡质材料制作成了几组当代人物雕像,主体则是古典优美的人体。在燃烧的烛火中,雕像从头部开始融化,软化的蜡材缓缓往下淌,最后形成一堆抽象的物质。费舍尔热衷于体验创作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其精神诉求隐匿于材质融变的过程中,即对人类生与死、存在与毁灭、传统与现实的深度思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

  费舍尔特别关注艺术史和世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非同寻常的想象力、多元的媒材手法与展示方式来表达他的艺术思想。2012年,费舍尔在纽约新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大型个展《玛格丽特德庞蒂》,推出了他5件大型雕塑,高度10至18英尺,以悬挂与放置的方式展示,似乎将整个展厅相连接,形成了一个硕大的装置作品。费舍尔先用陶土制作出模型,再按比例放大,保留在陶土上的捏压痕迹和手印,最后再翻制成铝合金雕塑。陶土团块被随意成型,既抽象又具体,雕塑形体上的凹凸感看起来像真人的皮肤褶皱,姿态也与人类相似。费舍尔有时会在展厅的墙上挖洞,或者撬掉几块地板来安装他的作品。这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地艺术,将作品根植于特定的场址中,两者都是一种空间的艺术与体验的艺术。2014年末,费舍尔在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一件装置作品,令人身临其境的景观《马梦》。该景观在游客头顶上方构建了一场如梦似幻的雨滴,它是用1500粒石膏和树脂作成的,周围配以卡通图案作为陪衬。地上还有一个裸体人物塑像,躺在破旧的椅子上。悲剧式的庞培城圆柱令人深思,雕塑形象与风中五彩缤纷的细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年来,费舍尔的作品受到艺术市场的追捧,著名美国实业家、艺术收藏家皮特·布兰特收藏有杰夫·昆斯、安迪·沃霍尔等名家的作品,费舍尔的雕塑也是他的重点收藏品。布兰特认为费舍尔很好地将自己的观念融合在作品当中,而且擅长在作品中嵌入自己的思想烙印。布兰特还邀请费舍尔在他的基金会艺术研究中心特别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抽象的束缚》(Abstract Slavery)。费舍尔模拟了两间跟真实房间大小差不多的空间,再现了布兰特的书房摆设与装饰艺术。根据布兰特书房拍摄的照片作为室内的墙纸。书架上的每本书,布兰特的每件收藏品都制作得非常精致、到位,使得二维的墙纸画面看起来像是一个三维的真实空间。其中,房间中间还有布兰特的蜡像,一个站立在椅子旁,一个坐在椅子上。两个蜡像被艺术家做成了真人般大小的蜡烛,在展览期间慢慢燃尽。该装置作品满足了观众想了解布兰特及其收藏品和居住环境的欲望。在展览空间的地面上,费舍尔还用铝铸型做了一组表面黑色的粗糙形体,与室内精致的壁纸装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联想生命和艺术收藏的关系。不论一个收藏家收集多少艺术品,价值有多大,艺术的价值是无限的,收藏家自身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