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文学的功能或曰作用,大家总是想到和讲到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是的,没错,文学具有这些功能,它们是文学对于读者、对于社会的功能,故一般称做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文学的功能仅仅是社会功能吗?回答是否定的。所谓文学的功能,又称文学的作用、文学的价值,回答的是文学能干什么,有什么用处和价值的问题。它应当包括“创作功能”和“阅读功能”两部分。“创作功能”相对于作家而言,指创作对于作家有什么用处;如果文学创作对于作家没有用处,没有价值,作家是不会辛苦创作的。“阅读功能”相对于读者、社会而言,指文学作品对于读者与社会有什么作用,故又称文学的“社会功能”。可惜在我们以往的文学理论中,很少有人提出和讨论文学的“创作功能”,所讨论的尽是文学的“社会功能”,致使人们误以为“文学的功能”就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其实,“文学的社会功能”只是“文学功能”的一部分。
一、文学的创作功能
如前所述,创作功能相对于作家而言,指文学创作对于作家的用处和价值。如果创作对于作家没有价值,作家是不会创作的。那么,创作功能有哪些呢?要点有四:
1.表达生活感受,平衡作家心理 真正的文学创作,总是作家有了强烈的生活感受,或者被美好的人和事感染,或者被丑恶所激愤,或者对不幸者产生了深深的怜悯与同情,或者对人生无奈产生深深的困惑……于是,骨鲠于喉,不吐不快。而通过创作,赞扬了他想赞扬的,谴责了他想谴责的,同情了他想同情的,感叹了他的无可奈何,作家就宣泄了心中的郁积,满足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获得了心理平衡与舒畅。即使有人仅仅为了赚取稿费而创作,他也必须有一定的生活感受的积累才行,否则,他是胡编滥造不出好作品的。
2.实现作家的个人价值和与读者交流的愿望 即作家通过生活感受的表达,既实现了与读者的交流与美丑共享,又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感到莫大的快慰。人是社会的群体,交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需要。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理想的传递,更需要上述三者相统一的审美感受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感染,从而实现美丑共享。试想,人在生活中一旦被美或丑所强烈地震撼,谁不想迫不及待地招呼别人也去看一看、听一听,也体验一下自己从中得到的感受呢?生活中又谁不想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呢?作家创作作品,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独特的生活感受,既实现了与读者美丑共享的愿望,又显示了主体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和才华,实现了自我价值。当别人接受并肯定了主体所传达的生活感受,接受和赞赏了他的作品,主体必然获得一种被肯定的莫大快慰。文学艺术,正是人类发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托尔斯泰说:“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的感情感染这一基础上的。”“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文学艺术也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对象化地直观自身的形式。
3.完成作家使命 作家的使命就是创作,通过创作发现、肯定与呼唤生活中的真善美,感叹和思考人生的无奈,揭露和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创造求真求善求美的社会舆论,又给读者提供审美享受的乐园与精神食粮,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作家通过创作,就完成了这一使命。否则,作家就会有负债感。
4.获取功名,赚取稿费 历史上有不少人凭着文学之才获得了权力和社会地位,如王安石、苏轼等。或者成为名人,并以文学为事业,赚取稿费等,获得生活的收入,甚至发财致富。
在上述创作功能系统中,表达生活感受和实现自我价值是绝大多数创作必然存在的功能。而表达生活感受,实现心理平衡又是最根本的。因为有些创作,作者还非作家,他只是被生活深深震撼,骨鲠于喉,以求拿起笔,吐而后快,而结果,并未赚取稿费;因为尚不是作家,也就不存在完成作家使命的问题。
二、文学的社会功能(www.xing528.com)
文学的社会功能相对于读者、社会而言。指文学作品带给读者、带给社会的作用与好处。对此,传统理论已经有不少讨论,但一则为了完整;二则,以往的讨论大多重视认识和教育作用,而轻视审美娱乐作用。所以,这里扼要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则为了完整,二则说不定还能说出一些笔者自己的特点。
1.审美娱乐功能 文学艺术存在的首要价值在于它是人类审美娱乐的所在,它可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快乐。事实上,人类创造文学艺术,首先不是为了认识生活和教育人,而是为了寻求精神的平衡和快乐。人们欣赏文学,也首先不是为了求取知识和接受教育,而是为了获得愉悦享受。文学艺术欣赏也确实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享受。这享受与快乐既来自作品的内容,也来自其形式。其一,当读者在作品中看到真善美得到赞美与肯定,假恶丑得到揭露与谴责,不幸者得到同情与怜悯,人生的无奈被揭破,甚至对象化地看到自己的命运与追求,必然感到莫大的快慰。其二,作品中各具性格的生动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意境,机智的语言,巧妙的结构,各种形态的风格等等,也能满足读者追求新奇的心理,获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的快乐。人们读小说诗文,看影视剧时忘情地哭与笑,便是这种享受的极致。实践说明,快乐是人生的重要需求,而快乐的获得必以充分的心灵自由为前提。人在生活中是不完全自由的。繁忙的工作,经济的负担,人际的纠葛,生活的琐事等利害关系常使人烦恼忧愁而不得笑逐颜开。人只有进入心灵的自由状态,忘却生活的烦恼和束缚,忘却工作、学习等的拖累,才有可能获得快乐。文学艺术能够造成娱乐的原因正在于:人一旦完全进入了作品的艺术世界,就进入了心灵的自由状态,在一种暂时超脱俗务的自由境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在艺术描绘的优美情境里自由享受,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
2.认识功能 指文学可以从广度、深度两个方面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与人的灵魂,乃至风土民俗、地域风光等。它源于题材内容的广泛性和作家对笔下对象本质揭示的深刻性。
文学的认识功能,首先表现为广泛性。从世界文学的总体看,文学在表达生活感受时,叙述和描写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各种生活与矛盾纠葛,不同阶级、不同环境、不同身份与年龄的人物的各种命运、各种灵魂与思想品质,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各种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山川风光、地域特点、鸟兽草木等,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展示。这样,读者就可以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世界的、历史的、现实的、人生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认识,大大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比如,我们可以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高尔基、泰戈尔、霍桑、莎士比亚、雨果等作家作品中,形象地了解到俄罗斯、法兰西、印度、美国、英国等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心态。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中,了解旧时代封建大家庭的种种生活情景,认识它的矛盾、腐败和没落的现象与根源,理解青年一代的苦闷与追求。至于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风光,哈代笔下的爱敦荒原景象,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民俗等等,也会使读者大开眼界,增加认识。常言,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学认识价值广泛性的概括。
其次,文学的认识功能表现为深刻性。优秀作品所表达的生活感受中,总是包含着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人性、人的灵魂的深刻认识。于是,读者便可以从作品中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社会关系的本质,洞察到人性的幽微,把握到人生的真谛。鲁迅通过阿Q形象对民族心理结构弱点的揭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对人性复杂性的描写,甚至那段“不要借钱给人”的台词,都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深处。再如王蒙的小说《烙饼》,写主人公从小妈妈给烙饼,后来前妻给烙饼,再后来与后妻关系不错,就是不能吃饼。生日时自己动手烙饼,后妻指手划脚,竟使他“声泪俱下,义愤填膺”,尔后又相安无事。其实,主人公是在认真维护和保存着一点东西——自己的所好、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初恋。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好,有自己珍惜的一段感情,另一个人不能因自己的所好而要求他放弃所好与个性。
上述文学认识作用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在不同作品中总是程度不同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品容量愈大,思想愈深刻,其认识程度愈深广。因此,人们常称那些优秀长篇巨著为“百科全书”。
3.教育陶冶功能 教育与陶冶功能是指文学作品可以对读者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修养等发生改造、净化等影响,简称教育功能。它源于作品对真善美的呼唤和对假恶丑的谴责。当读者接受了作品的思想与是非判断,就等于接受了教育。另外,作品中的理想及善行会鼓舞与召唤人,作品中的情感会感染人,作品中受否定的恶行会激发人,作品中揭示的人生困顿与无奈会醒悟人,最终都会影响读者,使其升华思想,净化灵魂,提高修养。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指文学对人气质的改造陶冶作用。文学的这种教育陶冶功能无处不在。屈原《离骚》中表现的为了正义与真理而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激励了千百万的后来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硬汉子桑地亚哥的形象,也让读者懂得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从而树立起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文学教育陶冶价值的根源在于:文学本身就是一项否定丑、呼唤美、创造美的活动。作家在“不满足”本质的推动下,在审美地掌握、反映生活的过程中,就包含了要让生活与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的理想与内容。这些,自然会对读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换言之,作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世界,引导人们去肯定和发扬真善美,否定和排除假恶丑,怀疑那些该怀疑的东西,同情那些该同情的弱者,升华自己的灵魂,从而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这就必然起到教育和陶冶读者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第一,文学教育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陶冶,是寓教于乐,是潜移默化,而不像科学著述那样直接说服。第二,进步文学有教育陶冶作用,反动、颓废文学亦然。因而,读者应该注意文学教育作用潜移默化的特点,有意识地从进步文学中汲取教益,而不给反动下流文学以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