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临夏的回族礼拜与汉族伊斯兰信仰

甘肃临夏的回族礼拜与汉族伊斯兰信仰

时间:2024-09-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甘肃临夏“小麦加”氛围中的回族低龄礼拜与少数汉族信仰伊斯兰教2008年12月20日,笔者在兰州大学文学院给研究生在本校区一分部上《汉语音韵学》课期间,带领研究生陈帅去临夏回族自治州调查。临夏州加流动人口有180万~200万人,回族占50%以上,其他还有东乡、保安、撒拉、汉族,除汉族外各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都戴白帽,但现在回族也有不信教不戴白帽的了。

甘肃临夏的回族礼拜与汉族伊斯兰信仰

第七节 甘肃临夏“小麦加”氛围中的回族低龄礼拜与少数汉族信仰伊斯兰教

2008年12月20日,笔者在兰州大学文学院给研究生在本校区一分部上《汉语音韵学》课期间,带领研究生陈帅去临夏回族自治州调查。从兰州乘长途大巴到临夏需两小时,在穿过几千米兰—临隧道的大巴车上,笔者遇到一位戴白帽的30多岁的东乡男子,向他访谈了一些当地东乡族回族的风俗。

新中国成立初,东乡回族、撒拉回族、保安回族合成一个东乡、保安、撒拉回族自治县,之后各个民族都分成独立的民族了,东乡人70%在东乡县,东乡话汉族人能听懂,因里面汉语借词比较多。新中国成立初,临夏回族自治州57%是汉人,现在临夏回族自治州57%是回族、东乡人等。回回和东乡人内部不分,只身份证上写个东乡族,因为有共同信仰,生活习惯基本一样。积石山那边还有撒拉、保安、东乡族自治县,三个民族也是信仰风俗习惯基本一样。从他的口音把“工匠”发成gun jiang的—ng变—n看,也是回族的前鼻音口音特色。

到了临夏市,我们在一家回族餐馆吃了拉面后就顺主街走到南关清真大寺,这中间还路过一个清真寺,无论饭店还是街上都有许多人戴着白帽或蓝帽,女的披着披肩,很有穆斯林风味,难怪有人称甘肃临夏是“小麦加”呢。

到南关清真寺后,因为上午不是礼拜时间,我和一位正打扫卫生的老寺管人员(他也是戴着白帽)聊了起来,之后又到门口回族开的珠宝店与几位回族商人访谈,他们分别是祁忠华(52岁,男,回族)、郑元华(48岁,男,回族)、马台山(45岁,男,东乡族),当马台山应笔者询问他回答自己是东乡族时,两位一起长期做生意的回族朋友居然惊讶起来。祁忠华说:“还不知你是东乡族呢!”原来他们认为回族、东乡族没大区别呢。

以下是三位回族、东乡族商人对临夏回族穆斯林的介绍。

临夏州加流动人口有180万~200万人,回族占50%以上,其他还有东乡、保安、撒拉、汉族,除汉族外各族都信仰伊斯兰教,都戴白帽,但现在回族也有不信教不戴白帽的了。回族中的女性,五六十岁还戴盖头,年轻回族女性只戴纱巾了。

临夏回族人吃饭上很讲究,饭店里烟酒都不上,也不让把烟酒带上来。汉族人开的饭店都是在城市的边缘,中心钢厂以北处。汉族在那里居多,城中心和城南全是回族,但近年来经济建设,进城打工的和建设的多了起来,回汉杂居了,回族做生意的和汉族上班的各占一半。

“回汉结婚的很少很少(笔者注:他们把“很”字读去声,“少”字读阳平),也有的回汉通婚,但汉族一方要信仰回族的伊斯兰教,按回族习惯改,现在当地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了。”

作者在甘肃临夏南关清真寺作调查(2009年1月)

临夏不仅是回族聚居区,也是伊斯兰教氛围比较浓厚之地,汉族在这里生活,特别是又和回族通婚的汉族,久而久之产生入乡随俗,也有改成信仰伊斯兰教的,这在全国其他回族聚居区的少数汉族也有,比如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就有。看来民族间杂居生活,村舍、社区内的民族人口比例是谁随谁的关键,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民族一般要在村舍、社区中占优势,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其中人口比例很少的民族,有时是出于自愿,有时也出于生活生存的需要,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少数汉族信仰伊斯兰教,改成回族生活习惯,人口比例悬殊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南关清真寺大殿写着“真宰超然”、“儒接天方”、“开天古教”、“复显命原”、“克己复礼”五大牌子,显示了伊儒结合的信仰理念。(www.xing528.com)

关于临夏回族的丧葬习俗,他们说,后山上有穆斯林公墓,大得很,半山腰上有停车场,水泥路通上,专门供穆斯林来走坟。回族有了亡人时,家里宽敞的在家洗,不宽敞的就到清真寺有专人给洗,停尸只能一两天(笔者注:他们把“天”发成舌面前塞擦音声母,不像普通话发舌尖中送气塞音,这也是西北回族话舌尖音声母腭化的普遍特点),一般是把亡人早上拉到清真寺洗完后下午就送葬,不允许停到第二天,需要等人的话是第三天,最多三天(笔者注:全国其他地方的回族也是这样,回族这种简葬速葬的习俗值得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学习)。

装亡人的箱叫埋体箱箱(笔者注:他们把“体”也发成舌面前塞擦音声母),当地也用阿拉伯语“塔布”(tabeji)称呼。

回族在公墓挖墓地,坑要两米深,朝西要挖一个装亡人的洞,墓门上用土块镶上,不把亡人装进棺材。亡人穿三层白布衣服,腿和头用绳子扎,这样容易往里放。下葬时阿訇念经,只阿訇和儿子给亡人下葬。妇女不去下葬,10岁以下女子可以去。成年女子过后可以去走坟。下葬后送葬的人们到亡人家属的邻居家随便吃一点,比如炸个油香等。

临夏回族结婚的婚礼,阿訇主持婚礼,念经,这就使他们合法了,不念经婚姻就不合法。通常是在家里举行婚礼,摆宴席,现在也有到外边请客的,因为来的(笔者注:“的”的声母仍发舌面前塞擦音)客人多了,楼房内不够,往往到市里大饭店。

关于到清真寺礼拜,现在回族年轻人也有不去礼拜的,但主麻日时清真寺人就多了,主麻日也叫汇礼拜(笔者注:别的地方叫“聚礼”,平时来清真寺礼拜的人少,主麻日时明显增多,这是各地回族的普遍特点)。“一般老人、30岁以上的人信仰坚强,每天去做礼拜,晚上宵礼也来。”

可看出甘肃临夏来清真寺礼拜的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但老年人信仰还是更坚定些,这是西北回族聚居区的中心,俗称“小麦加”的地方的特色之一,难怪甘肃张家川回族伊斯兰教信仰已经够虔诚了,他们还佩服地说,临夏回族比他们更好些。

“临夏市清真寺快32座了,最大的是这座南关清真大寺,旧社会只有12座清真寺。”

其实临夏南关清真大寺比起东部比如哈尔滨道外的和云南纳家营和沙甸的清真大寺来并不大,西北号称最大的青海西宁东关大寺也不如东北的、云南的清真寺大,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其南关大寺也不算大,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是全国有名的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寺,福建泉州清净寺更是一千多年历史的寺,也不大,看来知名度和规模度不是成正比的,这也是全国回族清真寺分布的规律之一。

“临夏市拱北有六七个,现在教门好的家里有老人去世就修拱北。”

从他们三人的态度中可看出,拱北过去是为英雄先烈、殉教者等修的,一般老人去世,家里有钱就修拱北是不应提倡的。笔者认为,有钱人家老人去世修个好的墓可以,但叫拱北可能不合适。从中也可看出,临夏回族群众对回族亡人的简葬是持肯定态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