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释读:回式汉语词汇及语言学分析

回族释读:回式汉语词汇及语言学分析

时间:2024-09-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回族话的汉语形成有着不同于其他汉语方言的特殊生成经历。

回族释读:回式汉语词汇及语言学分析

第二节 回族话中的回式汉语词及语言学分析

一、回式汉语词产生之概说

回族话尽管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等外来词,但回族话毕竟还是一种带有众多外来词、带有西北方言口音(本节的回式汉语以西北聚居地的回族话为主)的北方汉语,以北方话为基础,以西北方言为主体自不必说。但回族话的汉语形成有着不同于其他汉语方言的特殊生成经历。宋元时代,来中国的“番坊”“番客”和“波斯邸”的阿拉伯、波斯男人还在使用着阿拉伯语、波斯语母语。明代朱元璋开始大批重用回族,汉语在家内由汉族妈妈执掌,在官场受汉族皇帝和官吏影响,孩子一代开始就是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双语混用,父辈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受到内外汉语“夹击”的同化,使得他们只在特定的商业聚居区和伊斯兰教清真寺内使用。到了清初再下几代,孩子的母语就成了汉语,但除了基础汉语外,孩子又从父辈的商业文化宗教文化中习得或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反映自己回回特色的自造汉语词(这些词本书叫做回式汉语的词),在现代回族话中保留得还相当多,他们成了回族话中最重要的特色词。

二、回式汉语词与现代汉语词的例比

下面仅举数例后加以语言学分析。

赵杰教授《回族解读》研究成果座谈会在宁夏召开,中为河北大厂回族专家杨宝军,右为北方民族大学校长任维桢教授(2008年1月)

三、回式汉语词和语言学分析

杨占武先生在《回族语言文化》中讲回族人自造并专用的汉语词有四种方法:独造、取意、拟古、别同。这是很有见地的。回式汉语包括这些,还有些别的方法,比如来自方言又改选成词,来自汉字又转移本义等。这里结合上述例词一并分析。

“念想”用的是汉语词素,但汉语一般说“想念”,可调整词序意思就不同了,变成“想法”了,由动词变成了名词。

“尕尕”,用的是西北汉语方言重叠语素,其实主要是回族人喜欢用,用了“尕”更有亲切、爱昵之义。正是由于回族的广用、频用,使得这个西北方言土词更有了鲜活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

“汤瓶”是表“水壶”义,一般汉族人是听不懂的,它是一个唐代产生的拟古、存古词,在汉族大队伍里使用的汉语已发生了古今语义演变,“汤”的语义仅仅缩小为“热的菜液”,“瓶”的语义扩大为不仅装水,还装物品,容纳外物如“药瓶”等,可“汤瓶”的中古汉语义在回族话这个小队伍里封存使用,却一直把古义的原味保存了下来。

“经堂语”一般也说成“经堂用语”,这是汉字词素,但语义却专指回族在清真寺念经时使用的语言,在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国和形成回族以前,是没有经堂语这个专门语义的。

“小儿锦”更是阿拉伯语作为经文的文字符号,后来迁入中国后再用来转写汉字的,三个字都是汉字,但组合起来却是专用于回族转写汉字的文字形式。

“穿衣挂幛”都是汉字,其语义却专指回族满拉学成的毕业仪式,也属于回族用汉字另增新义之类型。

“女子”是上古汉语西北长安方言的遗留,今保存并仍用在回族这个特殊民族群体里。

“下苦”两个都是汉字,此词的两词素义也同于加合的词义,但汉语普通话是不这样用的,这是宁夏海原县回族的特有汉字词。

“几个大钱”的说法来自“几个dala”,dala是阿拉伯语的英语借词又转留给汉语回族话,由几个“银元”变成“几个大钱”,多是兰州回族这么用。

“大净”“小净”是典型的回式汉语词,汉语的词素本义没变,但这样构词并表示礼拜前“洗身子”和“洗脸”“洗手”却是回族的专用。

“功修”同上,汉语词素义没变,但组成的词序却与现代汉语不同,特表示回族的“五功”修炼。

“号帽”“托靠”也是汉语词素义没变,组词有创新,表义又专指回族男子的帽饰和回族对高贵之人尤其是真主的托付并依靠。

“举意”,这是一个阿拉伯语yiyete的意译词,虽然用的是相同汉字,但汉语原来没有此语义。

“大肉”仍是汉语词素义没变,但汉语普通话和西北汉族方言都不这样说,是回族话使用汉字造的专用词。

“穿衣”同上,用的汉语词素义,但组词后的语义转移了,不是简单地穿衣服而是专指满拉穿毕业服当阿訇。

“走坟”(游坟)同上,但不能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而是回族特有丧葬文化所赋予的在坟地为亡人念经之义。

“散学”同上,用的汉语词素但组词后语义转移,不是一般的西北方言的孩子放学,而是指阿訇退教。

“知感”,这是一个利用汉语词素自造的新义词,表示知恩感激,比汉语词的字面意义有了更多信息量,因为汉语的不少双音节词其词素都是一实一虚的,如“窗户”只表“窗”,“人物”只表“人”等。

“点香”,这个汉语词汉族人也明白,但它在回族话中却由语义缩小为专指回族的祭祀点香活动。

“壮”,用汉字字体,改汉字语义,这又是回族话的语言特点,“壮”本是强而大,但在回族话中却用来专门表示脂肪多的“肥”,以示它的回族话与汉族话的明显不同。

“油香”,这里从汉语字面上已看不懂其意义了,是回族话利用汉字的自造词,即表面用汉字、底层用别义的典型。(www.xing528.com)

馓子”同“油香”,也是利用汉字形式但表示另一种意思。

先知”这个词能和汉字本义相通,但它由语义泛指缩小到语义专指,也是一种自造词。

“道堂”同“先知”,也是由相通的汉字本义缩小到专指语义。

“定夺”在汉语中比“决定”更带有决策来之不易的意思,似乎比“决定”分量更重,回族话这里是采用了与汉语不同的语义附加色彩。

“五功”,这也是采用汉字泛指义来缩小到专指回族的礼拜功修。

“圣行”同“五功”,由“圣人的行动”缩小到专指穆罕默德圣人一个人的行动。

“清真”,属于采用汉字形式但语义转移了,同“油香”“馓子”之类型。清代回族思想家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称“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现代汉语是净而不染,又清洁又真纯,几乎变成了“不吃猪肉动物血和肮脏动物”的代名词。

“天房”同“圣行”“五功”,是由汉字语义的泛指缩小到专指麦加克尔白天房。

“前定”,是一种古汉语的保留,但语义稍有变化,多指伊斯兰教安排好了的。

“讨休”,这是一个只用汉字但汉族人不懂语义的回族话自造词,专指“妻子休弃丈夫”。

“别同”,是一个与汉字表面义不尽相同,语义表达另有引申的语义创新词。

“拿手”,同“讨休”,也是一个从汉字表面义根本摸不着语义内涵的回族话自造词,不专门解释,汉族人是不会想到它是特指“婚礼时亲家相互握手”的。

“大殿”同“拿手”,大同小异,从汉字表面义上想不到它是清真寺礼拜的地方,但它仍属于汉字词原义的缩小,因为“大殿”还可泛指包括清真寺大殿的一切殿宇,只是这里语义缩小为专指。

“定然”,是对古代汉语词的语义缩小到专指,只指“真主安排好了的”。

“开斋”,这是一个典型的语义缩小到专指的回式汉语词,“斋”泛指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后在回族话中专指伊斯兰教信徒的开斋节之“开斋”,即封斋一个月后的开斋。

“口唤”,这也是只用汉字形式但语义却与字面义明显不同的回族话自造语义词,不解释的话,汉族人谁也想不到它是“死亡”之义。

“无常”,语言学造词方法同“口唤”,但从字面上也有一点语义联系得上,就是“死亡”也许是非正常的。

“归真”,语言学造词方法也同“口唤”“无常”,这个词能从字面上联想到一点回族话的意思,即回族人认为“去世”是“归真”了。

“口到”,这倒能从字面上看懂其义,但汉族人是不这么表示“吃”义的。

“舍散”,有时也只用一个“散”字,在回族话里,“舍散”的真实意义是“舍”,“散”的意义也是“舍”,但汉族人通常是不用“散”代表“舍”的。

“吊罐”,从字面意义上也不能理解出是在门上吊的大水罐来冲洗全身,这又是回族话改造、转移汉语原义为回族话专指义的例子。

“有水”“无水”代表“有大净”“无大净”,造词法同“吊罐”,也是回式汉语改造汉义、专指他们“礼拜时能大洗身子与否”的一个例子。

“寺坊”,两个汉字能从字面上解释其义,但不能顾名思义,这是语义缩小、专指回民有史以来围寺而居的特定居住环境,是回式汉语反映回族特色文化的一个实例。

“朝觐”,汉语本义是“朝见”,后指“宗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回族专门指去沙特阿拉伯麦加克尔白天房去礼拜等一系列宗教活动。现在这个词连汉族人乍一听都首先理解为是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了。

“伺师傅”,汉语的“伺”不单用,只和“候”搭配成“伺候”,表示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义”,“伺候”是及物动词,后面只能带宾语,例如“伺候父母”“伺候主人”等,可到了回式汉语里“伺”却成了定语,“师傅”成了中心语。整个词表“伺候师傅即听阿訇随时使唤的教民”主义。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回式汉语就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作者和宁夏固原官厅乡蔡子沟一户回族主人在其窑洞前合影(2010年1月)

回族话中的回式汉语词还很多,这里只是几十个例子而已。有些回式汉语词也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比如,同是“乡老”,东北吉林伊通回族指“信教群众”,甘肃张家川回族指寺管会委员。而同是“寺管会主任”,陕西叫“社头”,宁夏、甘肃叫“学东”,海南三亚叫“伊玛目”。同是清真寺,海南叫“清真大堂”,江苏南京叫“净觉寺”,浙江杭州叫“凤凰寺”,福建泉州叫“清净寺”(后三个都是习用寺的古名)。还有,同是“死亡”之义,对老人之死叫“归回”,东北、华北对穆斯林之死叫“无常”,西南对一般回民之死叫“毛提”(阿拉伯语),西北回民对回族老人之死叫“口唤”,对高雅回族人士之死叫“殁”。同是开斋节,大部分内地就叫开斋节,而甘肃张家川叫尔德节,青海西宁叫矣的(节)等,后两个是阿拉伯语“节日”的不同译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