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花三月:扬州昆曲人物评传

烟花三月:扬州昆曲人物评传

时间:2024-09-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们创作的杂剧、传奇,使得扬州昆曲艺人演出的剧目不只限于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代传奇。这种“情自我生,境由他转”的创作方法,在明清传奇作家中确有相当广泛的普遍性。王龙光《永仁集》、云林老农《扬州梦传奇引》、姚燮《今乐考证》亦持此说,皆谓此剧为王光鲁作。

烟花三月:扬州昆曲人物评传

四、传奇作家群体

明代中叶,扬州的传奇作家仅陆君弼和王纳谏二人,可是到了明清之际,扬州则出现了传奇作家的群体,而且几乎全是昆山腔作家。他们创作的杂剧、传奇,使得扬州昆曲艺人演出的剧目不只限于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代传奇。

(一)明末传奇作家

扬州明末的传奇剧作,有瓜洲王光鲁的《想当然》,兴化李长祚的《千祥记》、《雪梅缘》、《翠烟记》、《红叶记》,江都(今扬州)郑小白的《金瓶梅》。

1.王光鲁《想当然》

王光鲁,字汉恭,广陵(今扬州市)瓜洲人。治学谨严,尤精考订,极受东南名士推重。诗宗杜甫。明崇祯七年(1634),著《阅史约书》十五卷成。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扬州城南影园内,放黄牡丹一支。园主郑超宗(元勋)大会词人赋诗,汉恭曾参加集会。所著还有《碧渐堂诗草》、《古今官制沿革图》一卷、《元史备忘录》一卷。王光鲁生卒年虽不详,但从此剧有明崇祯刊本,且崇祯七年(1634)已经著成《阅史约书》十五卷看,当为明末人无疑。而作《批点〈想当然〉序》的谭元春,卒于崇祯十年(1637),故此剧应为王氏青年时所作。清初两淮盐运使周亮工(1612—1672)在《书影》中说王光鲁是自己的“门人”(弟子),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时周亮工才二十二岁,而王光鲁明崇祯七年(1634)已著成《阅史约书》十五卷,似乎又不太可信。

《想当然》,二卷三十八出,用昆曲谱写,现存明崇祯刻本:景陵谭元春友夏绘图批点的“茧室新书”。本事见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二《刘生觅莲传》。写会稽刘一春,文武全才,父母早亡,赴钱塘拜望老师赵思智时,在后园月下偶遇赵思智家甥女孙碧莲和侍女匀笺,一见惊为天人。不久,一春被父执金维贤留于府中读书。再度与随父借住金氏园庭的孙碧莲及匀笺相遇,几人对月盟誓,私定终身。同住金府的耿汝和出于嫉妒,在金维贤面前诋毁一春。金维贤试探一春后,认为他品节无亏,遂赶走耿汝和。一春怕事泄露,遂进京应试,得中状元。已成相府门客的耿汝和,又设计将他派为代州佥判,兼摄雁门参军。一春远赴塞外,与碧莲等消息隔绝。后耿汝和奸计败露,一春归来,被任为翰林院学士,始往故地寻觅碧莲主婢,却已人去楼空,遂到钱塘探访赵思智。时碧莲一家因金维贤去世,已转投赵府居住。碧莲之父将女许配之,而碧莲不明真相,坚决拒之。一日,碧莲夜间哭诉心事,一春寻声至,二人重逢,终于成婚。刻本卷首茧室主人《成书杂记》评云:“先生兹本,取事未尝不奇,而回峰过峡,引水归源,恣意横皱,欢肠袍舌。更妙在嵌空着步,缠绵幽曲,必欲节节尽情,台上案头,共珍名作。”因《想当然》传奇是一本场上之曲,一时流行甚广。周亮工《书影》云:“其曲分视之,则小令;合视之,则大套;插入宾白,则成剧,离宾白,亦成正曲,不似今人全赖宾白为敷演也。”云林老农《扬州梦传奇引》:“《想当然》一依本事,不复借色,世艳称之,实心折。”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此于离合关目,亦未尽恰,但时出俊爽,才情迫露。”高奕《新传奇品》:“蜃楼杂沓,气势横生。”北师大郭英德先生认为,作者是在传说的男女风情故事中溶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将自身的情感、意趣、观念、愿望等主体精神对象化,“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种“情自我生,境由他转”的创作方法,在明清传奇作家中确有相当广泛的普遍性。

此剧卷首有疑思居士序,其序云:

大江以南有一君子,城愁以居,啖字为饱,淫淫于睡梦之乡。则常叹曰:“人生几何,少冶难系。功名事业,会须有时,独此迟之不得,错之不可者,死心一佳丽耳。”……一日偶阅稗乘,见刘一春觅莲事,则抛书狂叫曰:“是矣,是矣!人生有此一日,千劫后可无活也。烦卿作念,无用相酬,则酬之以歌。……”既慨许之,此数人者,遂坐我喉间不去。……总之,情自我生,境由他转,阅数月而尽矣。……要以心想取之,染作墨云,绣为声谱,按拍观场,呜呜作弥大王有驴耳尔。则此三十八折者,非刘郎、蓬姊、曹郎、许氏之词,而予之想也,遂命曰:《想当然》。

则为作者之言可知矣。但其序署嘉靖丙子,而嘉靖朝纪年,从无丙子干支,可见此序出于伪托。“景陵谭元春”绘图批点的茧室新书(明崇祯刻本),则在此序前另有谭所作的《批点〈想当然〉序》,对作者“疑思居士”有所说明:

卢楠,字次楩,作《想当然》而托名于陆尚书。尚书始治浚令,出次楩于嘉肺中。陆归,卢随之,客于吴。书成得名,不复自珍,旋又弃去。次楩生平倚酒漫骂,无故人、知己;遗文散而不收,至今始流传,余见之吴人客楚者箧中。或曰:“此陆少年所为,以其官久而高,不便以词曲传;得意之文,又不忍废,诡云次楩耳。”

《曲考》和《传奇汇考标目》亦署卢柟(楠)作。卢柟字少楩,一字子木。大名(河南浚县)人。《传奇汇考标目》说他:“诗名藉甚,所著有《蠛蠓集》。”卢柟卒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其时昆曲尚未兴起,当非卢柟所作。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对此已产生怀疑:“观其词气,是近时人笔”。而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明竟陵人,天启七年乡试第一,反对公安派复古,主性灵之说,时称竟陵派。谭氏卒于崇祯十年(1637),如作者自序真的是“丙子”的话,则此剧或写于崇祯九年(1636)。那么,作者“疑思居士”是谁呢?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云:“元人作剧,专尚规格,长短既有定数,牌名亦有次第。今人任意增加,前后互换,多则连篇,少则数阕,古法荡然矣。惟予门人邗江王汉恭,名光鲁,所作《想当然》,犹有元人体裁,其曲分视之,则小令;合视之,则大套;插入宾白,则成剧,离宾白,亦成正曲,不似今人全赖宾白为敷演也。今托名卢次(少)楩之名以行,实出汉恭手。”王龙光《永仁集》、云林老农《扬州梦传奇引》、姚燮《今乐考证》亦持此说,皆谓此剧为王光鲁作。

2.李长祚《千祥记》

李长祚(1598—1671),字延溪(一作延明、延初),江苏兴化人,明首辅李春芳曾孙。据《晚明四百家遗民诗》小传记载,系“句容籍孝廉”。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应会试,“卷在刘文正公理顺房,争元不得,置副榜第一”。既怀才而负屈,乃隐居乡里,闭门不出,拒见宾客。明亡后更绝意进取,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清顺治五年(1648),被迫出家为僧,作《云莫歌》,自号云莫延道人,别号无心子。著作有《四书正训》,《容照草堂集》,传奇《千祥记》、《红叶记》、《梅雪缘》和《翠烟记》四种,以及重编之《金雀记》。因清代常演《千祥记》以贺生子,故今存四种抄本(1955年出版之《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即据其年代最早者印入),其余均佚。

《千祥记》三十出,乃凭空杜撰。写贾凤鸣年八十,迁长沙太守,娶妾生子,名贾谊,题诗千祥轩壁上,有“后来依旧管长沙”句。后贾谊长大,果然任梁王府太傅,兼理长沙府。贾氏父子请众人赴宴,庆贺千祥轩壁题诗应验,时贾凤鸣已百岁。祁彪佳(忠敏)家班,曾于崇祯八年(1635乙亥)、十三年(1640庚辰),在绍兴演出《千祥记》。

明传奇《红叶记》共有三种:王炉峰本、祝长生本、李长祚本,今均无传本。其本事见《青琐高议·流红记》,写唐僖宗时,于祐见御沟红叶上有诗。于是,也题诗二句于红叶上。后于祐娶宫女韩夫人,新婚之夕,韩夫人惊见红叶,于祐以实告,“方知红叶是良媒”。祁彪佳家班,曾于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演出。

3.郑小白《金瓶梅》

郑小白(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江都人,事迹不详。作有传奇《金瓶梅》、《金压屏记》。《金瓶梅》,《传奇汇考标目》、《曲录》等著录,据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至第十六回稍加增删而成,演西门庆潘金莲事,穿插张清、琼英、以及田虎事。现存旧抄本,三十四出,为残本,《古本戏曲丛刊》三编据之影印。另有两种抄本,一题《金瓶梅下》,为乾隆间抄本,二十七出;一题《金瓶梅下卷》,十四出。不知这三种抄本,何者更接近原作。《金压屏记》,原有明刻本,《海澄楼藏书目》著录。今无传本,内容不详。

另据《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传奇汇考标目》,还有蒋世纪、程子伟:

蒋世纪(生卒年不详),明末剧作家,字玉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传奇汇考标目》卷上注一〇一,“别本第一百六十三”:“从李氏(伯珩)《海澄楼书目》补得明人杂剧二目,传奇二十六目。”中有蒋世纪《雪涛记》传奇,内容不详。[24]

程子伟(生卒年不详),明末剧作家,字正夫,崇祯元年前后人,其余不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传奇汇考标目》载有其《雪香缘》传奇,内容不详。[25]

(二)清初传奇作家

扬州清初创作的昆曲有:江都(今扬州)蒋易的《遗扇记》,徐石麒的杂剧四种《买花钱》、《大转轮》、《浮西施》、《拈花笑》,传奇四种《珊瑚鞭》、《九奇逢》、《辟寒钗》、《胭脂虎》[26],吴绮的《忠愍记》、《绣平原》、《啸秋风》、《秦楼月》[27],汪楫的《补天石》[28],程梦星的《后牡丹亭》;泰兴季孚公(名式祖)的《紫薇》;兴化李栋的《犊鼻裈》[29]、《七子缘》;泰州张幼学的《青楼恨》,陆舜的《一帆》、《双鸳》等七种(焦循《剧说》卷四),浙江徐旭旦在泰州作的《芙蓉楼》和《灵秋会》杂剧,如皋冒襄的《朴巢记》、《山花锦》,李渔的《笠翁十种曲》:《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慎鸾交》、《巧团圆》,通州张异资的《崖州路》、《麒麟梦》、《鸳鸯榜》、《黄金盆》(《剧说》卷四)等,颇称于时。[30]

由于康熙年间扬州经济的复苏,相对于全国家班衰落江湖班社兴盛而言,还是家班林立的,所以扬州的传奇作家们大多是为自己的家班演出而创作的。明末清初扬州的这些家班中,除亢氏家班的主人是寓居扬州府城的盐商外,均是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学、音韵方面的学识,例如李书云与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合编了《音韵须知》;朱素臣校订的《西厢记演剧》,李素云为之作序,而且由自己的家班排练演出。吴绮也与苏州的李玉和朱素臣交往。他们于艺事也无所不能,尤工书画弹琴。加之,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叉点,四方贤达,无不荟萃于此。袁于令、汤显祖、祁彪佳、吴伟业(梅村)、曹溶、孔尚任、李渔、曹寅、洪昇、尤侗、毛奇龄等著名曲家,亦往来或居住扬州。他们也对演员们的演出进行指点。冒襄和王士禛等人又频繁来往于扬、泰之间。所以,这个时期扬州的戏剧创作特点是,昆山腔戏剧作家的大批出现,而且密切联系实际——舞台演出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舞台实际,所以故事性强,情节变幻多端,讲究穿插激动人心的场面描写;联系社会实际,所以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时代特征,直接抒发作者的爱憎。

1.徐石麟

研究明末清初时期的扬州昆曲剧作家,徐石麒(1610?—1675至1681前后)和李渔(1611—1680)两个人不能回避。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曲家,对戏曲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传奇创作的风格也大致相近。这两个人都祖籍浙江,都和扬州有关系,徐石麒终老于扬州府甘泉县北湖(今扬州市邗江区黄珏乡),李渔出生于扬州府泰州的雉皋(今南通如皋),却于清初先后移家杭州金陵,最后又终老于杭州。他们之间虽有交往,却又因对人生的态度不同而有点儿抵牾。在《淮海英灵集》中,就记叙了李渔仰慕徐石麒对于音律的造诣:“特游扬州,访又陵于湖中。又陵默坐终日。渔告人曰:‘又陵有道君子,向以词曲取之,失之远矣。’”徐石麒的孤傲,以及不屑与李渔为伍的品格,跃然纸上。

徐石麒,字又陵,号坦庵(别号坦庵道人)。原籍鄞县(今浙江宁波),明初迁扬州。幼承父学,明贡生。明亡后隐居甘泉北湖(今邗江区黄珏乡),沉谧寡言,以诗酒自遣,著书自娱。善制曲,工诗词、绘画,“画花卉有天趣”(《扬州画舫录》卷二)。康熙年间的《扬州府志》,和雍正嘉庆年间的《江都县志》,“麒”均作“麟”。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五十三有徐氏小传,内载:

父心绎,字纯之,从陈履祥授王艮之学。兄宗麟,字蕙庵,明崇祯十三年(1640)武进士……国变后……屡征不起。石麒承父教,精研名理,好著书,尤精词曲,入白仁甫、关汉卿之室。

传后按语:“旧志误作徐石麟,入于明。”旧志之所以误作徐石麟,可能与“兄宗麟”,以及《明遗民录》卷三十一有徐石麟传有关。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十九有小传,说他是天启丁卯(1627)武举人,则他起码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其传末云:

时王玉藻[31]同隐湖中,湖民罕知其贤,而石麒独与交;高晫[32]、陈卓均以世家子出仕,而石麒独退隐;及王贻上司理扬州[33],招致湖中名士高人,吴嘉纪[34]雷士[35]、邵潜均诣其门,而石麒独不往。时兄子元美、女元端皆工诗词,石麒间与倡和,以供笑乐。始与罗然倩[36]、刘子祉、陈圣茹、吴薗茨、宗鹤问交,后薗茨出湖州守,以书招石麒,石麒作《浣溪沙》答之,有“杖履逍遥懒出山”之句。以康熙某年卒于家。子元声、元佑、元吉,均知名,而女元端才尤高,能传石麒词律之学。

吴绮(薗茨)官湖州知府在康熙五年至八年(1666—1669),徐石麒如活了六十几岁,当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至二十年(1681)前后。所以我推断他的生卒年当为1610?—1681前后。

这几篇传记材料中,都附载了徐石麒的著作目,总数有四十余种之多,达二百余卷(《坦庵续著书目》)。焦循的《北湖小志》和《剧说》,以及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对他都有所记载。郭士璟说他:“感愤之怀,寄之诗赋;滑稽之致,寄之南北剧。”后徽人凌廷堪,于词曲之学造其微,最称石麒,谓其合於元人本色。

徐石麒的词集《坦庵词》三卷,由焦循辑入《北湖三家词钞》。作于嘉庆庚午(1810)夏六月的焦廷琥(焦循的儿子1783—1823)的《北湖三家词钞跋》,提到这样一些事实:

(范)石湖名荃,年七十三卒于康熙乙酉,坦庵、霞汀(林按:指罗煜)已先没。问三家之本末,莫能言之者。去岁,于裔向之处见《徐氏族谱》,又晤徐君崇礼。徐为向之外家,崇礼于坦庵为六世孙,问其遗书,不复能详也。……

“康熙乙酉”,即1705年;《徐氏族谱》在嘉庆中犹存世,如能保全至今,则有关徐石

麒的种种疑点,便皆可涣然冰释了。

徐石麒的散曲有《坦庵乐府黍香集》一卷,存小令五十二首,套数十套。除两套套曲为南曲外,其余均为北曲。散曲内容多为避世感怀,诗酒自遣。风格似张可久,大部分作品清新秀美,也不乏萧爽之作。与另一散曲集《坦庵诗余瓮吟》,和《坦庵词曲》(杂剧四种)合刻,题为《坦庵词曲六种》,现存顺治间南湖享书堂原刊本。另有《词府集统》、《诗余定谱》十卷、《天籁谱》二卷、《坦庵订正词韵》、《蜗亭杂订》等。《坦庵琐笔》四卷和《古今青白眼》三卷等,明亡时毁于兵燹。清顺治二年(1645),曾冒死入城,检拾所著书稿残本,自负以归北湖;后所居草堂遭灾,幸存无几。自谓所撰得之疾病、愁苦、呻吟、涕泪者为多。

徐石麒的戏曲作品有杂剧和传奇各四种。传奇有《珊瑚鞭》、《辟寒钗》、《胭脂虎》和《九奇逢》(一名《九奇缘》)四种,《今乐考证》著录。今存《珊瑚鞭》康熙间刻本,《古本戏曲丛刊》五集据之影印,余三种均佚。

《珊瑚鞭》,三十三出。传奇本事出明末荑狄散人(张匀)《玉娇梨》小说,叙明朝才子苏友白与才女白红玉、卢梦梨的爱情故事。徐石麒自称,“难遇风流偶”,“聊借他缘,塑我擎花手”(第一出《作者意》【蝶恋花】)。借苏友白的姻缘遇合,抒发一腔情怀与无限幽思。全剧仅取小说中富于戏剧性的场面,而删去铺叙文字,甚得简洁之法。形象鲜明,结构稳称,曲词清丽。传奇写成后,徐石麒邀袁于令(字箨庵)观之(袁卒于康熙十三年,此剧当作于是年前),袁作《拂霓裳》词云:

尽商量,人生万事熟黄粱,收拾在春风锦绣一奚囊。英雄啼有泪,儿女笑生香。杜韦娘,趁当筵歌舞拂霓裳。风流况,是客座上有周郎。摧拍了,不教弦管误宫商。调高人语静,烛短酒杯长。谩端相,绣帘开,明月绕歌梁。

徐石麒的戏曲作品还有杂剧四种:《买花钱》、《大转轮》、《拈花笑》、《浮西施》,合为《坦庵词曲》。顺治刊《坦庵四种》,今《清人杂剧二集》影印。

《买花钱》,是徐石麒杂剧中的杰作,替失意人扬眉吐气,四折。取材于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条以及《警世通言》中的《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写南宋时怀有真才实学的俞国宝屡试不第,一天,约好友韦子隽同游西湖,在断桥酒楼题《风入松》词一阕。宋孝宗微服游西湖,见词颇为欣赏,亲笔为改数字,并命人访国宝,授翰林。驸马都尉杨震深爱其才,以歌妓粉儿赠之。徐石麒之侄元美作《风流子》词题之:

千秋同抱怨,风流事知否几人经?羡座上酒豪,佳人意许;楼前诗句,天子情倾。相逢处,眼波娇欲溜,眉宇韵偏生。雅调唱酬,债偿闺阁;才华滟潋,价重墀庭。借于(俞)生佳话,传幽愤不觉彩笔纵横。意近叩壶王子,击筑荆卿。爱清商响若,九皋唳鹤,新词柔似,百啭流莺。咳唾尽成珠玉,高调谁赓?

《大转轮》,四折。取材于《梁史平话》、《三国志平话》以及《古今小说》中的《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叙洛阳才子司马貌屡试不第,郁愤填膺,作诗咒天。玉帝差太白金星将其捉拿问罪。司马恃才傲物,历数世间不平。玉帝乃命其往地府勘断汉朝四百年疑狱,限六个时辰办妥。于是,司马貌当了半天阎罗,将韩信告刘邦、吕后等七起历史疑案一一审明发落。玉帝大喜,悉令依拟施行。不仅为失意人鸣不平,也含有对现实的感愤。

《拈花笑》,一折。叙杜得锦嫁与封镠,情如胶漆。不久,封又娶年轻美貌的冒如花为妾,恋新厌旧,将杜氏冷落一旁。杜氏妒意大发,冒氏亦不甘示弱,两人唇枪舌战,互相辱骂,丑态百出。“排击怒骂之语以韵文写之,挥斥纵横,几与口语无别。……语其伎,亦可谓滑稽之雄矣”(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剧本用白描手法写一家妻妾争风吃醋,暴露了明末社会士人家庭中荒淫腐化生活的一面,于滑稽中寓含讽世之意。

《浮西施》,一折。内容与明梁辰鱼《浣纱记》传奇、汪道昆《五湖游》杂剧相反,而与清初艾衲居士《豆棚闲话》中第二则《范少伯水葬西施》同。史载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隐去,此剧作翻案说范蠡认为西施是个“妖孽女子”,留之于世,终为祸本,乃将其沉于江中。剧中西施的辩词,气概很盛,反显得范蠡是个狠毒无理的小人。孙楷第评称“事取奇玮,而词律谐畅,有激越发扬之音,在清初实堪与西堂、梅村诸乐府伯仲”(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2.吴琦

吴绮,祖籍徽州歙县,长期寓居扬州。少读书于康山之麓。五岁能诗,及长善属文,工骈体与南曲。因名句“把酒瞩东风,种出双红豆”,脍炙人口,辗转传入深闺,为不少知识女性所喜爱,所以获得“红豆词人”的称号。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拔贡生,荐授秘书院中书舍人。顺治(清世祖福临)非常好学,对汉文小说、戏曲与佛教禅宗尤感兴趣。顺治十三年,命将明代忠臣杨继盛的事迹谱为传奇,且要以杨继盛为主角,歌颂其高风亮节,弥补旧本《鸣凤记》的缺失。有文献可据的,应诏的至少有两位。除吴绮外,就是山东诸城的丁耀亢。丁耀亢(1599—1672),字西生,号野鹤,传世的传奇有四种:顺治四年作的《化人游》、顺治六年作的《赤松游》、顺治十年作的《西湖扇》、顺治十四年作《表忠记》(全称《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显示出逐渐解脱遗民情结而迫不及待地向清廷诚心效忠的思想演变轨迹。但丁耀亢当时只是个小官:容城教谕,是冯铨大学士和同乡傅以渐(清代第一个状元)的推荐,才受命执笔的。而且其第二十二出《后疏》“指前代弊政,搢绅陋习”,措词过于激烈露骨,推荐者怕因文字惹祸,没有送呈顺治过目。这样,吴绮奉旨创作的传奇剧《忠愍记》,就深中帝意,即以当年杨继盛官位(武选司员外郎)封之,因之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一时盛传,誉为“江都才子”。《忠愍记》似乎没有刻出来,而丁耀亢的《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却刻出来了,扉页上有“奉命进呈,未敢自炫”。[37]后来,丁耀亢升任广东惠安县县令,因酷爱长篇小说《金瓶梅》,给这部书写了个续集,被上司指责为“身为令民之首,而不务正业”,于顺治十七年秋撤职还乡。

康熙五年丙午(1666),吴绮出任浙江湖州太守。在湖州任上,清正廉洁,卓有成效。公务之余,仿效前贤,在三月初三上巳节召集风雅之士在水边修禊,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比吴绮年长十岁的吴梅村,十分欣赏吴绮的才华,抬举他是继王羲之兰亭修禊之后的又一领军人物:“右军胜集今谁继,仗有我家季重才。”吴梅村不仅引吴绮为同道,而且直接把他当作自家弟兄。吴梅村每回路过湖州,吴绮总要设宴招待,召唤一批名士在一起觞咏赋诗,欢畅至极。吴绮为人豁达洒脱,高风亮节,生活饶有风趣,人称“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的“三风太守”。然而,任中严惩豪强,因此失上官之意,康熙八年己酉,上官托词“四方名流过从,赋诗游讌无虚日”,将其罢归。(www.xing528.com)

吴绮罢官后,曾填一小令《茅山逢故人·醉题》云:“满目乱山无数,一片寒潮来去。故业何存?故人何在?故乡何处?  《离骚》一卷长怀,莫向西风空诉。才子无时,美人无对,英雄无路。”词中的“乱山”,就是比喻来访的“四方名流”,“其去官亦坐此。”吴梅村为之鸣不平,赋诗《家薗茨罢官吴兴有感》。其一云:“官随残梦短,客比乱山多。”吴梅村追忆当年雅事盛况,《赠家薗茨湖州守五十韵》云:“笙歌前队引,宾客后车乘。”(《吴梅村全集》卷十八)流露出无限感慨与思念。

吴绮罢官后,到苏州与李玉和朱素臣交往。归里后,婿为之筑室;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粤东制军吴留村赠钱购赵氏废园移居(在旧城粉妆巷)。有求诗文者,多以花木为润笔,不数月而成林,因名其圃曰“种字林”[38]。孔尚任来扬,吴绮与之交游甚欢。

归扬州后,畜有女乐[39],以声伎自娱。所撰传奇,当时多被管弦。晚年目盲,自号听翁。康熙二十九年庚午,隐居黄珏桥(北湖之滨)。瓜田豆畦,扁舟溯流。著有《林惠堂集》十二卷、《亭皋集》十卷、《艺香词》三卷、《南曲》一卷(《忠愍记》、《绣平原》、《啸秋风》各一本)。以上合编为《林惠堂全集》二十六卷刊行。

此外,还有一些文人,也创作了杂剧和传奇。

张幼学(1614—1669),字词臣,一字仪伯,泰州人。顺治三年(1646)举人,官知县,有政声。他精通音律,善解人情,撰有《青楼恨》一种,佚。陆舜曾为之序,中有“秦淮河曲,箫声夜半落扬州”之句。

陆舜(?—1692),字符升,号吴州。泰州人。明崇祯十四年(1641)与同里张幼学、张一侨等结曲江社。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康熙三年甲辰(1664)进士。授刑部主事,多所平反,迁郎中。历官浙江提学,所拔多贫寒知名之士。两浙文为之一振。旋以疾乞归。家居二十载。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不就。所作《吴州文集》(一作《双虹堂文集》)总目中有传奇七种,因当时未刻竣,传奇未及载入,剧名不详。《剧说》卷四载:“泰州张良御作《陆吴州墓碑》云:‘公以余力,作为词曲,《一帆》、《双鸳》,流传各部’”。《国朝文汇》甲集卷十九收其文四篇,《海陵文征》卷十五收其文七篇。

徐旭旦(1659—1720),字浴咸,号西泠,别署圣湖渔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士。有《世经堂集》。康熙二十七年,在泰州作的《芙蓉楼》和《灵秋会》杂剧。洪昇署名校正。康熙三十三年,在兴化担任县丞,五年后,升任兴化知县。后任广东连平知州,兼摄海丰令。

张异资,通州人。康熙初为崖州知州,有感于冠莱公事,作《崖州路》传奇,词甚奇崛,宾白整齐。又作《麒麟梦》、《鸳鸯榜》、《黄金盆》三种。[40]

泰兴季孚公(名式祖)有《紫薇》。

【注释】

[1][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过剑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页69。

[2]王士禛:初名“士禛”,死后避雍正讳,追改“士正”,乾隆命改“士祯”。以下径改回原名,不加注。

[3][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同人集姓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页269。

[4]冒梦龄《陈绍卿参军同诸社友饮逸园有作见贻,依韵奉答》:“最喜同人开酒社,更怜选妓绕歌声。”转引自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页299。

[5][明]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二,转引自汪效倚辑注《潘之恒曲话》上编“神合”,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8月,页48。

[6][清]余怀《板桥杂记·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页3。

[7]王象晋:王士禛的祖父,其名“象晋”。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扬州画舫录》卷十,条8作“普”。

[8]见冒辟疆《戊辰(康熙二十七年)中秋即事和佘羽尊长歌原韵》诗,场上用了琉璃灯彩,艺术效果很好。

[9]见《赠苏昆生》,《迦陵词全集》卷二十六。

[10]《喜迁莺·华汉章招饮听苏昆生度曲》。

[11][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四,中华书局,1982年9月,页67—68。

[12]冒襄《五君咏·吴薗茨水部》:“盘马平山堂,炙兔山光寺。百金买管弦,千金聘歌妓。”

[13]堂乃阳陵公子秋浦先生所建,见吴绮《米山堂赋》。

[14][清]钮琇《觚剩续编》卷三“季氏之富”,重庆出版社,1999年10月,页233。

[15]刘水云《清代家乐考略》,《戏曲研究》第62期。

[16]《吴梅村全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页414。

[17]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页263。

[18]转引自刘水云《清代家乐考略》,《戏曲研究》第62期。

[19]林按:如《扬州画舫录》卷五25条:“贴旦谓之风月旦”。

[20][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9月,页116—117。

[21][清]沈起、陈敬璋《查继佐年谱 查慎行年谱》,汪茂和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7月,页32。

[22]因其在浙江知识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庄廷钺印刷《明史》时,在没有通知他本人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将他的名字印在扉页上,列为该书的“参阅者”。

[23][清]钮琇《觚剩》卷七《粤剩》“雪遘”条误为其族弟培继,重庆出版社,1999年10月,页141—143。

[24][清]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页277。

[25][清]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页232。

[26]见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十),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

[27][清]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页238。

[28]即《易水歌》改本,《传奇汇考标目》姓名下原注:“字舟次,号悔庵。江都人。由敕谕举博学鸿词,入翰林,官检讨,仕至福建布政使司。所著有《悔斋集》”。同上,页242。

[29][清]管庭芬《销夏录旧五种·重订曲海总目》作《犊鼻禅》,《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页369。姚燮《今乐考证》亦有“兴化李某一种《犊鼻禅》”,《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十),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2月,页301。窃以为:“禅”与佛教有关,而古代有一种裤子名“裈”(音“昆”);字形相似。“犊鼻裈”者,像小牛的鼻子一样的短裤,一说是短裙。

[30]这里的“清初”,并不包括整个康熙年代,而是直到康熙二十年为止。所以,宝应乔莱的《耆英会记》,曹寅的《北红拂记》、《太平乐事》、《表忠记》和《续琵琶》即《后琵琶》等,见下文。

[31]王玉藻,字质夫,号螺山。江都人,明崇祯进士,授慈溪知县。金陵破,鲁王监国,他起兵。浙东再破,遂归隐北湖,誓不易衣去髪。

[32]高晫,字苍岩,顺治十五年进士。始仕云南曲靖县推官,迁徽州府同知,后任苏州知府。

[33]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司理扬州在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三年(1659—1664),为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34]吴嘉纪(1618—1685),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人,明时为诸生。家于安丰盐场,晨夕啸咏自适。诗风劲健,语言朴素。郡人汪楫(1636—1699)、孙枝蔚(1620—1687)与友善,时称道之,因而为王士禛知。

[35]雷士俊(1611—1668),明末诸生,字伯和,江都人。明亡闭门著书,与王士禛相通问。

[36]罗煜,字然倩,号霞汀。其先歙人,清初隐居北湖,与徐石麒、范荃以词相角,称为北湖三词家,有《北湖三家词钞》。

[37]见郭棻《表忠记·弁言》,《古本戏曲丛刊》,中华书局,1964年,影印本。

[38][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8月,页246。

[39][清]冒襄《五君咏·吴薗茨水部》:“盘马平山堂,炙兔山光寺。百金买管弦,千金聘歌妓。”

[40]焦循《剧说》卷四第8条,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1月,页1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