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明朝时期,日本正处于一个战国割据的时代,混战中出现了许多失意的武士和浪人。这些武士浪人们在一些封建贵族的支持下组成海盗集团,常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抢劫财物,杀害居民。沿海人民深受其害,称他们为“倭寇”。嘉靖年间,明朝边备废弛,倭寇日趋猖獗,庞大的船队一靠岸,往往将多处城镇同时抢劫一空,杀害的官民血流成河,尸积如陵。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后三四年内的江浙地区,被杀害的居民就多达几十万人。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千里同时告警,可见倭寇气焰何等嚣张。
倭寇的罪恶入侵激起了沿海军民的强烈愤怒。人民纷纷自动组织武装,配合官兵打击倭寇,保家卫国。长江下游沙岛上的沙兵,南汇盐民组织的盐丁,都是比较著名的民间抗倭武装。
明朝边防松弛,军队缺乏训练,因此才有“南倭北虏”之患。在沿海人民英勇抗倭斗争的鼓舞下,明军中涌现出一位抗倭有方、善于用兵的爱国将领。这位将领就是闻名于史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东牟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明代兵制,朝廷设五军都督府,分别统领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军事衙门,由都指挥使任最高长官,分统各地卫所。卫所是地方驻军,大抵5600人为一卫,有指挥、指挥佥事等武职统领,下分若干所,由千户、百户等军官统领。戚继光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嗣职,开始时做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为都指挥佥事,又调浙江都司充任参将,负责倭患中心地区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军事防务。
戚继光自幼倜傥,身负大志,对读书有浓厚兴趣,经史大义颇为通达。他在山东备倭十多年,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入浙以后,很快就发现当地卫所兵力不戚继光足,缺乏训练,而且军风腐败,不堪一击。为了狠狠打击和驱逐倭寇,他决心利用当地人民的保家卫国的情绪建立一支新的军队。义乌、金华一带民风剽悍,抗倭情绪高涨,于是他面向这一带的矿工和破产农民招募新兵,很快就组成了一支两万多人的新军,号称“戚家军”。戚家军编制成伍,首先接受戚继光的严格训练,不仅训练行军列阵和战斗技术,而且训练铁的纪律。戚继光规定,擂鼓当进,就是前面有刀山火海,也要勇往直前;鸣锣该退,即使前面有珠宝金银,也要坚决后退。经过训练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成为明军中的“特精”队伍。戚继光又根据南方多沼泽,不利驰逐的地理特点,因地形、审步伐,研究出一种长短兵器互相配合的战阵法,名曰鸳鸯阵。一切战舰、火器、兵械都精益求精,作了相应的配置和改进。
这样,无论从队伍素质和军事装备上,戚家军都是精锐之师,而且敢打硬仗,屡建奇功,很快就打出了军威,名闻天下。而戚继光也被誉为“戚老虎”。(www.xing528.com)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一万余人大举侵入浙东沿海台州府属的圻(qí)头、桃渚(zhǔ)以及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戚继光闻讯后,立即派一部分兵力守卫台州,亲自率主力前往宁海迎敌。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正在桃渚烧杀抢掠的倭寇退路,迫使敌人在龙山地区进行决战。戚继光下令攻击,士兵个个同仇敌忾,怀着满腔怒火冲向敌阵,曾经不可一世的倭寇在戚家军攻势下一触即溃,残敌败退到雁门岭。雁门岭位于温州西面,地势险要,倭寇五年前在此击败过明军。苟延残喘的倭寇仍企图凭借险要地形,顽抗到底,妄想重温五年前的美梦。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将雁门岭上的倭寇残余全部剿灭。但在此时,另一支敌军却趁戚继光进攻雁门岭之际,进攻台州。台州兵力不多,且城墙不固,处境甚为紧急。戚继光闻报后,即刻回师救援。戚继光一到台州城下,运用先以火器进攻,接着以大队人马进击的战术攻入敌阵,并身先士卒,亲临火线鼓舞士气。在戚继光的激励下,士兵更加奋勇当先,义无反顾地杀入敌阵。狡诈的倭寇招架不住,便故意将抢夺的金银财宝扔到地上,引诱戚军拣拾,然后回师反扑。但是倭寇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戚家军纪律严明,人人都对倭寇犯下的罪行怀着刻骨仇恨,区区财物又岂能动摇抗敌决心。戚家军愈战愈勇,奋勇杀敌,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此战,斩首三百零八个,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淹死江中。戚家军伤亡极少,仅三名官兵阵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戚家军出击时,伙军刚开始做饭。全军凯旋时,饭才刚熟。这足见戚继光行动之迅速。
戚继光消灭这股倭寇后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袭来。戚继光立即集合军队,向倭寇的驻地圻头进发。倭寇见戚家军来了,便龟缩在营垒里坚守不出,恰在此时下起了大雨,戚继光只好在倭垒附近驻扎下来。双方相持三天后,倭寇得知台州有备,放弃了原定计划,将进攻目标转向处州。戚继光敏锐地洞察到了敌军意图,派出一支军队在倭寇的必经之地仙居的上峰明军剿灭倭寇图戚继光抗倭舰队岭设伏,另派一支军队尾随敌军。为避免伏兵暴露,戚继光命令士兵用松枝遮蔽好身体。倭寇来到上峰岭,见四处尽是苍松翠柏,打消了被伏击的疑虑,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上峰岭。当倭寇行至半程时,一声如惊雷般的炮响划破山谷的寂静,数千戚家军将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杀来。戚家军的喊杀声和倭寇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在戚家军的冲杀下,倭寇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残余势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寻求躲避。百姓早对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时,百姓像对待过街老鼠一样,群起而攻之,将这些倭寇全部消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领六千军队到福建平定倭患。当时,倭寇在福建的活动十分猖獗,他们在宁德的横屿、福清的牛田、兴化的林墩修筑了大量倭垒,以此为基地大肆在福建沿海各地进行烧杀掳掠。八月,戚继光到达福建,仔细观察了战场形势,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拔除倭寇在横屿的基地。要收复横屿,必须解决漳湾上的倭寇党羽,方可进兵。戚继光对倭寇党羽晓以大义,并保证对他们过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终使其全体投诚。八月九日早晨,戚继光利用退潮之机,让士兵用稻草铺路,一鼓作气,登上岸去。继而三面包抄,前后夹攻,焚烧岛上木城,在戚家军的凌厉攻势下,倭寇负隅顽抗。经过六小时的鏖战,岛上倭寇全部肃清,此战生擒九十多人,斩首两千六百多人,救出被掳百姓三千七百多人,收复了被倭寇据守三年的横屿。
次年四月二十日,戚继光率军抵达福建渚林,与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所部会合。二十一日夜,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戚继光为中军,刘显、俞大猷为左、右的三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平海卫进攻,取得了平海卫大捷。接着,戚继光又连续作战,将马鼻、小石岭等地的倭寇全部剿灭,从而结束了福建莆田地区长达九年的倭患。接着,戚继光又挥军广东,将与倭寇勾结的山寇吴平的势力铲除,结束了广东倭患。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担任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因屡立战功,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后加太子太保,受到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加固长城,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蓟门平静。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但张居正去世后仅仅半年,就有根本不懂军事的人诬说戚继光不适于守北部边关,于是执政者把他调到了广东。此后,戚继光长期郁郁不得志,年仅60岁就与世长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