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履行太监郑和的下西洋任务

履行太监郑和的下西洋任务

时间:2024-09-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5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造船业有了大幅度进步。燕王靖难成功做了永乐皇帝后,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升任他做了二十四太监衙门之一的内官监太监,宫中称为“三保太监”。三保太监郑和身材魁梧,机敏善辩,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外交才能,同时又比较了解西洋的风土人情,对于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知识。宣德五年六月,60岁的郑和奉命率领远洋船队第七次下西洋。

履行太监郑和的下西洋任务

35 三保太监西洋

明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造船业有了大幅度进步。当时海外使者和商人不断来华,中国海船也大量远航海外各国,永乐皇帝一即位就在浙江、福建和广东设置了三个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提举司,各司皆有负责翻译的译馆,东南沿海散布着不少造船基地。这个造船航海的繁荣局面开始了明朝的对外开放时期。永乐皇帝朱棣靠暴力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无论他有多大的治国才能,毕竟要负担“夺嫡”的舆论非议。他很想获得邻国支持,通过国际声望来冲淡国内的不利舆论。因此他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发展友好邦交和国际贸易活动,对于前来中国的外商、外使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他不仅要广泛吸引各国使臣来华贸易,而且要派出使团周游海外,以扬国威。南京失陷时建文帝下落不明,民间传说他逃到了海外。永乐的意图,还想在使团周游海外宣扬国威、发展邦交和交流贸易的同时,也可顺便察访建文帝的下落,以便清除后患。

郑和(1371—1435年),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云南普宁)回族人。马家是在元军攻占云南时由西域迁居昆阳的,世代信奉伊斯兰教,是虔诚的穆斯林家庭。三保自幼聪明伶俐,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受家庭文化的熏陶,童年就对西洋情况有了不少了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出兵平定西南,12岁的三保被明军俘获,受阉入宫做了宦官,后被分到燕王府服侍燕王。靖难之役中他一直跟随燕王,“出入战阵,多建奇功”,深得燕王信任。燕王靖难成功做了永乐皇帝后,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升任他做了二十四太监衙门之一的内官监太监,宫中称为“三保太监”。三保太监郑和身材魁梧,机敏善辩,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外交才能,同时又比较了解西洋的风土人情,对于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知识。永乐把他视为心腹,因此选中他为钦差正使,任宦官王景弘为副使,统率远洋船队出使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夏六月,郑和率远洋船队从刘家港拔锚起航,泛海来到福建长乐县的五虎门港。船队停泊在此继续做远航准备,等待东北季风。初冬东北季风一起,便从五虎门扬帆出港,驶向浩瀚的南海,正式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远洋航行。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全队共有各种海船200余艘,船员27800多人。在200余艘海船中,63艘巨型宝船是船队的主体船。大号巨型宝船宽18丈,长44丈;中号巨型宝船宽15丈,长37丈。这些宝船大多可以载重千吨,容纳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宝船之外的其他海船,分别有载兵的坐船,载马的马船,载粮的粮船,作战的战船等,各种船只担负不同任务,辅助宝船组成一支配备周全的远洋船队。在27800多名船员中,有将领、士兵、水手、书记、医生、外交官、翻译、厨师、工匠等,还有负责观测天文气象的“阴阳官”,担任领航任务的外国人员“番火长”以及专掌罗盘针的“火长”等航海专业人员,各种人才应有尽有。郑和的庞大船队载着大量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丝绸和精美的丝织品以及各种中华特产,基本目的是通过贸易发展友好邦交,扩大明朝的对外影响,航行目标则是西洋各国。

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由占城向南到达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然后折向西北,经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苏门答腊、满刺加(马来西亚),穿过今天的马六甲海峡驶入印度洋,西向直抵锡兰山(今斯里兰卡),从锡兰山到达了古里(今印度南部)。郑和每到一国都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他总是向当地国王宣扬明朝天郑和下西洋想象图子愿与海外友邦建交修好相互往来的诚意,并赠送许多礼物,然后出货在当地进行贸易。古里水路交通便利,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一大都会,各国的奇珍异货都在这里交易。郑和在古里逗留时间较长,一边进行贸易,一边做返航准备,等西北季风一到,就起锚返航。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历时两年的郑和远洋船队,带着许多外国使节,满载宝石、象牙、珊瑚、香料、禽兽、药材等西洋特产和各国人民的友谊,浩浩荡荡地返回国内,第一次西洋航行圆满结束。

同年冬季,经过短暂的修整和准备后,郑和又率船队第二次远航西洋。这次出航的主要目的大概是送返西洋各国的来华使节和派遣使节访问各国。船队先后到达的国家有占城、爪哇、锡兰山、柯枝(今印度柯钦)、古里、暹罗(今泰国)等。在锡兰山,中国船队向当地寺院赠送了许多礼物,郑和命人将礼物清单刻石立碑留作纪念,这块永乐七年的古碑至今犹存,藏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博物馆里。郑和船队在永乐七年(1409年)夏返回国内,第二次西洋航行圆满结束。(www.xing528.com)

同年九月,郑和又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至五虎门港。年底从五虎门港起航,永乐九年六月返回国内,圆满完成了第三次西洋航行任务。郑和又于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进行第四次远航。

永乐十五年(1417年)冬,郑和开始了第五次西洋航行。这次西航行程更远,由锡兰山径直向西,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马里境内)和麻林(今肯尼亚境内)等地。郑和的另一支船队,还从古里经忽鲁谟斯到达了阿拉伯半岛的阿丹(今也门境内)等地。阿丹王非常尊重中国,闻听中国船队至境,亲率臣民迎接,在接见中国使节后遍告国中,尽出国中珍宝异物与中国船队进行贸易。其他各国也都十分欢迎中国使节,并各派使节随船来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船队返回国内,胜利完成了第五次西洋远航。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郑和开始第六次下西洋,主要任务是护送各国使节归国。航船次年八月回国,完成了第六次西洋远航。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皇帝朱棣去世,长子朱高炽即位,年号洪熙,命郑和率船队守备南京。洪熙在位一年又死,其子朱瞻基登位,年号宣德。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60岁的郑和奉命率领远洋船队第七次下西洋。这次船队规模很大,船只和人员数字大体与第一次相同。次年12月由五虎门港出发,分别远达了忽鲁谟斯、木骨都束、不剌哇、阿丹等17个国家。在古里,明朝使节曾随古里船只前往天方。天方又名天堂,即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明使带去了大批货物,买回了许多奇珍异宝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天方国王也派使节随明使至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七月船队返回刘家港,完成了第七次西洋航行。郑和被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0多个国家,规模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对开通中西交通航路,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七次远航留下了一些记录海外风情物产和地理知识的著作,如《郑和航海图》、《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星槎(chá)胜览》等,对于华人了解西洋、开放视野很有帮助。随着郑和船队的多次西洋远航,华人到南洋去的更多了。侨居南洋的华人带去了明朝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促进了南洋的开发。而南洋西洋各国使节的来华,也丰富了明朝的繁荣局面。因此,郑和下西洋曾被史书称为明代的一大盛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