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中国小件艺术的制作创新

探寻中国小件艺术的制作创新

时间:2024-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核里乾坤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果核是人们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到了艺术家的手里,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清核雕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雕虫小技”,但作为艺术来说,应该无高下与大小之分。

探寻中国小件艺术的制作创新

核里乾坤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杏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果核是人们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到了艺术家的手里,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小小一枚橄榄核,经艺人奇思巧想、出神入化的雕镂,一件件精巧玲珑,让人佩挂把玩,且又回味不尽的核雕佳作便诞生了。

和玲珑剔透的玉器,光润滑爽的牙雕,古雅高洁的竹刻等艺术品一样,核雕虽微,大千世界蕴藏其间。人们或将它垂挂于胸颈和腰间,或垂系在纨扇、折扇下,或摩挲赏玩于掌股间,其乐融融,意味无穷。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多窍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物等等。所雕的这样小核雕大多精巧玲珑,是一种垂挂在衣带或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大都所用的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游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赏。

承莉君核雕手串“风景八仙”。

我藏有一枚明代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此桃核雕利用人们所常见的蟠桃的核作为雕刻材料。桃核只有大人的拇指般大小,但方寸天地间却展尽了古代微雕艺人的神技。对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艺人妙手回春,依桃核的形态与质地奏刀巧雕巧作,将八仙中的神仙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发髻,以及肩背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纹雕镂得惟妙惟肖。这对核表凹凸、质地坚硬的桃核来说尤为不易。核雕艺人似乎也采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圆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种刀法,人物的大轮廓形态精准,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细部纤毫入微,就连蓝采和头上发髻的一丝丝头发,背上花篮的藤编条纹和花瓣都丝丝入扣,清晰可见。这枚桃核雕刻作品历经五六百年的历史,其核面已呈深褐色,但一层岁月的包浆却乌光锃亮。核上未留名家款识,不过,此枚桃核雕与我国沪上著名文物古玩鉴赏家蔡国声先生曾著文介绍过的一枚明代八仙“蓝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据蔡国声先生介绍,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蓝采和”杏核雕背后有“乔林”二字小篆款识。史载,乔林系明末清初江苏如皋人,核雕高手。乔林多才艺,书画雕刻各臻其妙,雕刻与印章篆刻亦为他之所长。可以想见,乔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艺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明代“八仙之蓝采和”桃核雕,只有半截大拇指般大小,但其刀法纯熟流畅,神仙人物刻画细微,其神态及举止皆有呼之欲出之感,令人玩味不尽。

谈及古今核雕艺术,苏州舟山地区是其核雕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国内传承和发展核雕艺术最全面的地区,当称国内核雕之首,有“核雕之乡”的称誉。苏州自明清以来核雕艺术不仅有其创始人,也有传承和发展的一代代能工巧匠。自乾隆之后的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各种核雕品种日趋丰富,雕刻工艺也仍有传承,但其精致细腻和其文化内涵等已不如明代晚期和清代乾隆时期那样的讲究了。不过,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江浙一带的核雕艺人中仍有不少擅雕能刻的高手,如史料上可查询的吴地的金老、民国初年殷根福及子女殷雪芸、钟年福等。有的以官船花船等为主;有的以罗汉头、八仙等题材的核雕珠串见长;有的则以单枚的“关公”、“钟馗”等历史和传说人物等为特色。总的来说这些核雕制品还都比较精致,且有各自的刀法及艺术特点。我藏有一枚清末民初苏州地区艺人的橄榄核雕“山景”,也显示了细腻精湛而不俗的微雕技艺。此橄榄核雕呈褐色,包浆自然。核上四周环雕着山林峭崖、苍松岩穴和亭廊屋舍等山中名胜,让人感觉小小一枚核上展现着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奇山胜景。古时的文人有向往山林野趣的“隐逸”情趣,这一时期一批表现奇山胜景和桃源天地题材的核雕也常有问世,供文人雅士玩赏品味。

清末民初时期,江南苏州地区的核雕制品除了有一些人物雕和祥兽雕之类的手串、珠串较为热门外,还有就是一些传统题材的单枚核雕挂件,如“骑马关公”、“骑驴钟馗”、“刘海戏金蟾”等等。这类展现雕技橄榄核雕讲究雕刻物品形态的生动有致,刀法技艺娴熟细腻,把玩于手间要经得住再三品味。如一枚“骑马关公”,雕刻者利用一枚小小的橄榄核有限的体积,巧妙地构思布局,将关公的坐骑与神马,以及衣着盔甲,和其神态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关公所骑的赤兔马与他手持的雁月刀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安排处理的位置也恰到好处。整件作品人物举止神态不乱一分,前后左右不虚一笔,细微之处也不省一刀,区区微微一件核雕小品,没有浑沌无序之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像“关公”之类题材的核雕因艺人们数百上千回地雕刻与研习,早已熟稔其布局和刀法,所制出的物品自然耐人寻味,也无可挑剔。

清杨惠芝胡桃核雕“西园雅集图”。(www.xing528.com)

明清核雕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我国工艺美术中的一种“雕虫小技”,但作为艺术来说,应该无高下与大小之分。核雕虽微,微中见宏。所以自古至今,核雕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物玩物者惊叹和入迷。

苏州吴县光福乡与舟山村,因明清时期就善核艺,被世人称为“核雕之乡”,历史上曾有知杜士元、殷根福等核雕名匠。如今,这一传统核雕的光福与舟山,从事这一传统手艺的有千余人。在苏州以殷毅军、光福陈素英、承莉君、钟年福、周建民等当今核雕代表人物的领引下,光福与舟山的传统核雕工艺空前兴盛。上海、北京、广州,以及港澳台地区是传统核雕销售收藏的主要市场。像吴县光福、舟山的核雕家承莉君、周建民和苏州的殷毅军等人都在北京、上海等地以及网上开设了核雕专售窗口。舟山的橄榄核雕青年女艺师承莉君的两件橄榄核雕作品“风景八仙”和“古代八美人”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特别金奖和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真可谓是后生可畏。青年核雕女艺师承莉君的这一突出成果,也标志着光福核雕传承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光辉前景。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组还专门为承莉君的核艺做了一个《核里乾坤》的专题采访节目。而陈素英的“东坡夜游赤壁”、“双层花船”、“渔家乐”等核舟特别受港台人士的喜爱。前几年,台湾一家电视台还专门赴光福陈素英家拍一个多小时的核雕节目在宝岛播放;最近中央电视台《搜寻天下》栏目也赶往光福为陈素英的核雕做了一个专题节目。

清中期“十八罗汉”胡桃核雕,配红木弯足立式座。

舟山核雕女艺人承莉君橄榄核雕“李清照”。

核雕作品中,核雕手串最受当代收藏者的青睐。承莉君的拿手绝活恰恰就是核雕手串。荆歌先生藏有一串承莉君的“风景八仙”手串。此手串上雕刻八仙与其手中法器及相关的景致。如铁拐李是头发蓬松、衣衫褴褛、手持拐杖、瘸腿之形象,手持宝葫芦,救济众生。汉钟离要头圆额广、耳厚肩长、目深鼻耸、口方颊大,持一扇子。张果老则倒骑驴子,年龄为六七十岁,手持渔鼓。吕洞宾在八仙中是中心人物,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头顶华阳巾、身穿黄烂衫、腰缠长带子、天庭饱满、鼻梁高挺、凤眼朝天、双眉入鬓,一派仙风道骨,手持宝剑,可镇邪驱魔。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一手持荷花,另一手执花篮,一副娃娃脸、腰系黑木带、一脚穿靴、一脚赤裸。韩湘子则眉清目秀、风流潇洒,手持一笛子。曹国舅头顶儒帽、腰系玉带,手持玉板等等。整串核雕手串上的八仙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栩栩如生,手中的法器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收藏的单粒核雕件中,承莉君获核雕创新成果奖的“李清照”核雕挂坠也颇为别致,富有新意。小小一粒橄榄核,承莉君在创作中将李清照这位古代才女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园林天地里。其周围荷池曲廊,山石亭轩,皆掩映于一派苍翠之间。池中风姿绰约的红荷,在园内梧桐松柏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此时的李清照,正在池边赏景浅吟,侧身回眸间构想着她的清丽辞章……

承莉君善于抓住特定人物某一刹那间的神情,用尖刀将其镌刻于不起眼的果核之上,达到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境地,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承莉君雕刻橄榄核最大的特点是奏刀清刚峻爽,人物造型个性突出,风韵传神,流畅中又不乏女性特有的精致入微,细腻而清晰。近年来,核雕艺师在单粒橄榄核上雕刻亭台楼阁园林胜景的时而有之,但将古代才女名媛与园林景色融会贯通的创新之作却是凤毛麟角。承莉君此类推陈出新的创意,能得到专家评委的赞赏,也是当今核雕艺术必然的归属。

回顾古今核雕的历史传承,明清核雕艺术与当代核雕基本上都立足于传统的工艺手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是古代核雕因纯手工雕制,所雕的山水人物和花鸟鱼虫等都讲究质朴简约的韵味;而当代核雕由于科技的发展,如今完全可通过机器相合手工操作的方法,使核雕画面表现得更丰繁细腻,其选题立意也更丰富而广阔。这就充分展示了“小小核雕乾坤大”的无穷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