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辈们的中秋团聚-拙笔写人生

孙辈们的中秋团聚-拙笔写人生

时间:2024-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辈们2009年的中秋佳节,按传统的习惯,孩子们都回家来团聚。我们没有儿子,所以对四个外孙均视为家孙,他们亦称我们爷爷奶奶,而不叫姥爷和姥姥。|孙辈们1983年12月15日,我的二女儿莉莉生下一个胖小子。他的出生使我和列琦由父母辈提升为祖父母辈,比起当父母时的心情似乎增加了更多的慈爱与疼爱,无疑也意味着我们老了一截。

孙辈们的中秋团聚-拙笔写人生

孙辈们

2009年的中秋佳节,按传统的习惯,孩子们都回家来团聚。大孙子佳巍直接从甘工大回来,吃完饭后他避开众人的视线,悄悄地走到我和列琦的身边,从裤口袋里掏出2000元交给我们,说这是他参加学校的一个项目开发得到的奖金,是他人生中用自己的劳动得到的第一笔收入,虽然不多,他一定要送给爷爷奶奶,以表达他早已藏在心中的感恩之情。我和列琦都感到很突然,也很感动,没想到孩子这么懂事,这么心诚。给他说:“爷爷奶奶领会到了你的这番心意,已经十分欣慰了,你现在还没有毕业,钱可以自己留下用于学习。”佳巍强调说:“知道你们并不缺钱,但又不知道应该给你们买点啥,这是孙子向你们表达的一点孝心,意义不同……”他诚恳地、反复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言之切切,情之深深,令人难以推辞。最后我们决定收下1000元,作为他给爷爷80大寿的贺礼,其余1000元留下他自己用。他不无遗憾地把剩下的1000元攥在手中,觉得没有尽情表达自己的心意。

孩子的这一感人举动使得我一夜无眠。我们没有儿子,所以对四个外孙均视为家孙,他们亦称我们爷爷奶奶,而不叫姥爷和姥姥。这一夜,四个孙子成长的过程在我脑海中一幕幕重现,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他们的一颦一笑,他们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的憨态,他们背着书包、活蹦乱跳的身影,他们苦苦夜读应对考试的煎熬场景都一一闪现,宛如就在昨天。那生活中的点滴故事都成温馨甜美的回忆,令人欣喜,令人慰藉,令人回味,令人感慨。激情难抑,凌晨五时从床上爬起来写下此文。

|孙辈们

1983年12月15日,我的二女儿莉莉生下一个胖小子。出生时他那粗壮有力的哭声像是一首雄壮嘹亮的歌,又像是一个“小皇帝”向全家人庄严宣布:我来了!在产房外面等候的家人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之情。他的出生使我和列琦由父母辈提升为祖父母辈,比起当父母时的心情似乎增加了更多的慈爱与疼爱,无疑也意味着我们老了一截。我和列琦商量给他取名韩佳巍,谐音是韩家加魏家的孩子,表明了我们企望他同时也是魏家接班人的心情。虽然这个名字笔画太多,孩子初学写字时会遇到困难,如果以后从政的话,遇到“按姓氏笔画排序”时,也是不利的,但我们出于这点“私心”,还是给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三个月后,也就是1984年2月9日,大女儿薇薇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只有5斤重,又瘦又小,满脸皱纹,眼睛也睁不开的“丑小鸭”,居然还是难产剖腹生下。由于当时子宫没有清除干净,十几年后又孕育了一个“巧克力子宫肌瘤”,足足有一个胎儿的头大,不得不再次剖腹取出。加上月子里乳腺炎的手术,她的妈妈薇薇先后在胸腹部挨过三刀。我们这个“小公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满怀欣喜地给她取名倪可为,希望和祝福她的人生大有可为。

对于缺乏育儿经验的年轻父母来说,婴儿的抚养阶段应该是最艰难的了。他们除了求助于公婆的帮助以外,许多事还自然而然地求助于娘家父母。莉莉的奶水很丰富,虽然这胖小子十分能吃,但不小心还是结住了,肿胀得疼痛难忍,莉莉紧张得不得了,半夜哭哭啼啼地给我们打电话。我像消防队员一样连忙赶到离我们住处十几里的省气象局宿舍,用热毛巾轮换着给她热敷,用吸奶器帮助吸出,忙了一个多小时,结住的奶水才流淌了出来,累得满头大汗的我也松了一口气,这奶奶也不好当呀!同样,可可生下来太娇小,吃奶时吮吸能力很弱,加之她妈妈又是凹奶头,孩子吃不上奶挨饿受罪,妈妈奶水流不出来,化脓得了乳疮,不得不到医院开刀。所以可可是喝牛奶长大的。佳巍特能吃,长成了一个小胖墩儿,怕太胖了对以后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给小两口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但孩子的爸爸坚持认为胖才是健康的表现,越胖越好,小两口也常常为如何养孩子而闹意见。可可太瘦了,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让她胖起来,让她健壮一些,可她一直是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但不管胖也好,瘦也好,两个孩子都健康茁壮地成长,人见人爱。

两个孩子到了三岁时,我们将他们一同送进位于畅家巷的省保育院。这是省上唯一的一所示范性幼儿园,当时要一个入托指标也是很难得的。兄妹二人进入保育院全托,一周才接回家一天,对孩子来说,要经历一个生活上的大转变和适应过程。他俩常常坐在小床上看着窗外的皋兰山啼哭,想念爸爸妈妈,但兄妹都懂得互相帮助。佳巍饭量大,可可饭量小,经常把自己的一份支援哥哥,有时还勇敢地向阿姨要求为哥哥添饭。兄妹俩渐渐地适应了保育院的生活。可可活泼好动,参加班上的舞蹈表演。佳巍的特长是讲故事,他记忆力特强,从广播里听一遍孙敬修讲故事,或听老师讲过的故事,他都可大段大段地重复讲出来。“六·一”儿童节,我们作为家长到保育院,看到可可参加了活泼可爱的舞蹈表演,佳巍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地讲“西游记”的故事,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在佳巍到了上学年龄离开保育院时,该院还专门送给他一盘他自己讲故事的录音带以作纪念。保育院三年的集体生活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比较容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容易与身边的人相处。

两个孙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居住地不同,佳巍上了东岗小学(后转到五里铺小学),可可上了通渭路小学。这两所小学都是办得比较好的学校。佳巍从小显示了他踏实勤奋,能够自觉学习的特点,各门功课都是优秀的,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学习上从来没让家长操心督促,是一个学习型的孩子。而可可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反应快,但不甚刻苦。不过,每遇到考试,临时抱抱“佛脚”也都能顺利过关。可可的爸爸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父亲,他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全面成长。从小教孩子学大提琴,每个星期天总是骑着自行车,前面带着可可,背后背着大提琴,到离家十多里的段家滩艺校去学琴,可可倒也十分配合。

中学时,佳巍以他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省内名牌中学兰州一中,可可则是靠她的大提琴以特长艺术生进入一中的。入校后,她作为大提琴手参加了学校的交响乐团。一中的交响乐团是很有名气的,曾经代表中学生到东欧等国交流演出。有一次,我在体育馆观看了一中交响乐团的汇报演出,当看到可可作为大提琴手在前排就座时,她那高雅的气质和娴熟的表演让我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并向坐在我旁边的另一位领导介绍,那就是我的孙女,欣喜之情难以掩饰,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待高中毕业时,佳巍已经成长为一个个头一米八三,身材匀称,性格沉稳,外貌标致的小帅哥了;而可可则女大十八变,从“丑小鸭”出脱为一个身材不高,但十分苗条,漂漂亮亮,亭亭玉立的活泼开朗的美少女了。

高考,对于这一代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而残酷的人生大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忍受着无情的日夜煎熬来迎接这一刻的到来。我们尽管十分理解,倍加疼爱,也无法代替他们自己的努力。我和列琦跑到超市买了许多营养品和他们平时喜欢吃的东西送去以示支援。直到后来考试结束,才发现这些东西他们都没有时间去品尝。七月的天气酷热难当,父母、爷爷奶奶几辈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将孩子送进考场。列琦和其他家长一样用一张报纸垫着坐在考场门外的马路边等待。孩子们考了三天,他就这样陪坐了三天。一场高考吸引着全国、全社会的关注,一个考生牵动着全家几代人的心。这可能是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牵动最广、影响力最深、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了。

|佳巍获得硕士学位

翘首盼望的高考成绩公布了。佳巍原来给自己定位要上重点院校,但成绩只够普通大学本科,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学的是光信息与技术专业,他为此难过了好几天,但我们认为孩子已经尽力了,而且这个专业是前沿科学,就安慰和鼓励他接受现实。可可是幸运儿,她考的成绩虽够大本,但仍然以艺术特长生进入重点的华南理工大学,学的法学专业,对她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两个孙子同时考上大学,无疑是全家一件大喜事。欣喜之余,除了积极给他们准备行装外,更多的是不放心和企望,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如何迎接新的大学生活,如何处理好新的师生关系,如何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学习,不受干扰等等。对于长辈们的叮嘱,孩子们都能静静聆听,铭记在心。其实,我们不必过多的担心,因为从平时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来看,应该说还是心中有数,充满信心的。为了表示欢送,临行前我们全家四代人到五一山公园玩了一天。九十高龄的太外婆更是兴高采烈,宣布给两个重孙各奖励一千元。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选景摄影留念,我们频频举杯祝贺,祝贺他们美好人生的开始,祝福他们前途光辉灿烂。

上大学的各项支出是高昂的。那时正是“教育要作为产业化来办”的指导思想占上风,大学更是淡化了公益性成分,加上扩招带来了高校大兴基建之风,贷款扩建,又是学校花园化、后勤社会化、宿舍公寓化……把办大学的各项成本提高了很多。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广州,都是高消费城市,加上寒暑假的往返路费,更是增加了支出。这对于都是工薪阶层的父母来说负担很重。如果是农民的孩子就更可想而知了。尽管他们的父母自力更生,从不向我们叫苦,但我们作为祖父母理所当然地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而且完全是心甘情愿的,甚至觉得为孙子付出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孩子们都能理解体谅家中的情况,他们不仅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学会理财,学会如何尽量节俭和有计划地开支,这成了一个新的学习课题。为了省电话费,他们常常用写信的方法与家中联系,且更能深刻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有一次佳巍的信中说,他从学校上完晚自习回宿舍,要经过一条街,街上许多餐馆都是面向学生开放,他每天经过时都要用毅力战胜那浓浓的烤肉飘香的诱惑。我们看了后十分难受,反复叮咛他要注意营养,长好身体,想吃什么都可以,经济上不要太抠,有爷爷奶奶呢!孩子们学习上、交友上也能自律,各门功课都能顺利通过。可可同班好友曾帆,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孩,对可可的帮助和影响也很大。唯一不可抗拒的是两个孩子在大学期间都开始谈恋爱,佳巍称那个女孩为“典型的江南美女”,后因她举家移民美国,这段有情无缘的初恋只好“拜拜”。可可的那个“白马王子”也因毕业后考上上海某校读研,这段短暂而脆弱的初恋也因各奔东西而作罢。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他们又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两个孩子都选择了读研。经过一年的准备,佳巍上了甘肃理工大学的电子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与他原来的专业有联系。国内读研要三年时间,到明年才能毕业,已经26岁的他又将面临继续读博还是就业的人生十字路口。(补记:2010年,佳巍如愿考上了北京邮电学院的博士研究生。)(www.xing528.com)

可可则考上了本校的传媒专业,但香港浸会大学也同时录取了她,在两校之间可可选择了浸会大学的国际传媒专业。我们对浸会大学并不了解,且这里读研只有一年的时间,学费高昂,加上生活费一年就得十几万,所以希望可可仍留华南理工大读研。可可算了一笔账,华南理工大三年的费用加一起也和浸会大学一样。她的父亲也力主女儿上浸会大学,宁愿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女儿去香港。这一年的香港学习,可以说把她父母毕生的积蓄榨干吸尽,我说:“可可,你是金子打造成的!”说是说,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当然还得伸出援助之手。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可可读硕毕业了。她的父母特地赶到香港参加学校为之举办的庄严而隆重的毕业典礼。头戴硕士帽,身穿硕士服的可可满怀梦想踌躇满志地与父母在校园合影留念。她可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等待着她!

在一年的香港生活中,使可可十分喜欢这座东方明珠,她决心留在香港就业,但正遇上金融风暴,香港的企业和单位纷纷裁员,就业岗位很少,竞争十分激烈。香港当局有规定,内地的学生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允许留港一年找工作,如能找到工作,可延长签证两年,两次延长签证后可获得永久居留权,反之,一年之内找不到固定工作,必须回内地。可可“港漂”了一年,她给一些业余学校教普通话,给某些家庭的孩子补习中文,给有的展会帮忙,但这些都是临时工作,只能谋生糊口,不能办理延长签证。一年来,一个无任何社会关系及背景的小女孩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到处闯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频频奔波于各种招聘的笔试和面试的场景。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焦急地安慰她:“不行就回来吧!”倔强而自信的可可深知内地就业竞争同样激烈,仍然充满信心地说:“你们放心,我剩不下!”果然,离签证到期的前两月,可可终于以她较好的英语水平且会粤语的优势被一家投资公司录取。试用期的月工资是一万元港币。在生活费高昂的香港,这点工资大概只相当于内地的一千多元,可以说是最低工资了,可可和四位女生租住的一套房子每人每月仅房租就2000元。为了节省开支,可可学会了自己烧饭,每天晚上煮好晚饭,还要准备第二天中午带的饭。所有这一切对她来说都是踏入社会后必经的磨炼,但可可独自在香港勇敢地面对和迎接这新的人生考场,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又经过考试获得了“金融上岗证”,她认为万事开头难,她深信她的明天会更好。

|可可获得硕士学位

现在再来说我的两个小孙子吧!

1988年10月,我的三女儿多多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她金家的爷爷奶奶给她取名金曦,金色的晨曦,光芒四射,朝气蓬勃,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只是这个“曦”字笔画太多了些。曦曦生下来后,胸前有一个明显的红痣,中间一个大一些的红点,四周围了几个小红点,医生说这是血管瘤。没想到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血管瘤以同样的速度长大,到五个月时,它甚至隆出胸部皮肤一指多高。她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抱着她到北京整形外科医院去做手术,切除了血管瘤,还取了她自己肚皮上的一块皮肤进行了植皮。小小的曦曦一出生就遭受两处手术之苦,实在令人心疼。我的三女儿对于带孩子真是一切严格按卫生标准要求,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并不惜付出自己的辛劳。

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望女成凤”心切,除了送她上学,还买了钢琴,买了电脑给孩子学习。他们不惜高价请调琴师来调琴,请老师教琴,不顾辛劳地带孩子去很远的民族学院学琴。曦曦是个性格温顺的孩子,尽管并不十分喜欢,但还是顺从父母的意愿学琴。小学生的书包本来就很沉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又多,每晚除了做家庭作业之外,还要练琴,在这样被动的强迫学习下,孩子的钢琴通过了四级考试,但这也成了孩子的一大负担。每当被迫坐到琴凳上时,孩子就两眼泪双流。何必这样折磨孩子呢?父母妥协了,孩子的钢琴之路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再说电脑,父母和老师都不会电脑,更没能力引导孩子把电脑用于学习,启发孩子的求知和创造精神。当她妈妈发现孩子热衷于上网交友聊天和游戏后,怕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就限制孩子玩电脑,母女俩为此发生了频频的“拉锯战”,最后她妈妈不得不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收了鼠标。她高中毕业后,被录取到重庆一所大学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幸运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对这个工作非常热爱。

1989年2月15日,我们的小女欢欢怀孕足月后到医院待产。生产的阵痛当时是十分痛苦的,欢欢在产床上痛苦地挣扎,内心异常紧张。那时,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不久,她心中默默祈祷:“爷爷,保佑我……”冥冥之中,她甚至产生幻觉——爷爷就站在产房门外看着她。随着婴儿的啼哭声,一个漂漂亮亮的小男孩呱呱坠地。大家都满怀喜悦地欢迎他的到来。同样,希望他的人生大有作为,取名大为。可我们没想到,我的三弟,孩子的三舅爷的名字叫一为,孙子还“大”过了舅爷,这是犯忌的,但已经取了,也就不计较了。欢欢和孩子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虽然雇了保姆,但她的一切生活全在我们亲力亲为照料下成长。这孩子从小就长得标致,黑黑的眸子透彻明亮,皮肤又白又嫩,人见人爱,但奇怪的是在他牙牙学语和我们对话时,既不学太太的湖南话,也不学爷爷的兰州话,更不学我那湖南、陕西、甘肃混合腔,而是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我曾问他从哪学的普通话?他说:“电视上!”大为从小爱看电视,而且只爱看画面切换快的广告,为此常常哭着闹着和爷爷抢频道。爷爷气愤地说:“我们俩谁领导谁?”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领导你!”爷爷哑然笑了,无可奈何地说:“真是我们家的小皇帝!”

孩子的成长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付出了艰苦的操劳。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一岁时得了中毒性痢疾,我们送他到城关区医院住院,当晚医生没有重视,未采取紧急措施,孩子经过一夜的水泄,到早上已经虚脱,他妈妈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哭哭啼啼地给我打电话求助。正在省政府开会的我连忙赶到医院,一看情况不妙,立即驱车请与城关区有协作关系的兰医二院有经验的医生来抢救。我和女儿寸步不离孩子观察护理,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才转危为安,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不易啊!

大为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此时正值列琦刚刚离休,所以每天早晚接送都是他的任务。大为上的是南河滩实验幼儿园,园长魏月霞是有名的特级教师,大为和“园长奶奶”的感情极深,直到上了小学,星期天还让爷爷领他到幼儿园转悠一下,看看园长奶奶。幼儿园的三年是大为童年真正欢乐的三年。

大为该上小学了。由于他出生在二月,所以六岁半就上学了,后来他曾抱怨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比他大,当然学习比他好,谁叫我们早早把他送进学校?他上的是离我们住地有二华里的东郊小学。从小学开始,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就结束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书包越背越重,在他五年级时,我曾称过他的书包,足足有10斤重。孩子每晚回来都有繁重的作业,一直做到很晚才睡。我们批评他太磨蹭,但仔细一看,那大量的习题和重复的默写确是难以完成的。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位责任心极强,非常严格的女教师,加之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又是对教师的考核指标,所以学习被动的大为就常常成为老师重点补课帮助的对象,放学后还将大为留在教室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每天在校门外等着接孩子的列琦,只得长时间地站着等待,有时眼看天黑了,孩子才背着书包疲惫地走出教室朝校门外走来。孩子上了六年小学,列琦每天来回四趟,推着自行车接送了六年,加上幼儿园的三年,初中的一年,整整十年,无论酷暑寒冬,风雨无阻,这个爷爷也当得实在不易。当然,由于接送的亲密接触,爷孙之间从小培育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同样,出于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欢欢还利用星期天送大为去省委幼儿园学电子琴。因为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跟着电视上唱起了“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我们欣喜地误认为孩子有音乐天分。没有想到,他对学电子琴根本不感兴趣,学了一次就提出抗议:“我又不爱嘛,你们为什么非要让我学?”这就只得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作罢,至今电子琴还在家里束之高阁。我们又发现,在幼儿园老师的培育下,大为很喜欢画画,而且在家里常常用太太的画笔、颜料在宣纸上胡乱涂鸦,有一次他画的老鹰、鱼、人物等画,寥寥数笔,虽然很稚嫩,却栩栩如生。我高兴极了。将母亲的山水画,列琦的书法,大为的涂鸦挂在过道的墙上,办了一个“家庭书画展”。到现在我还将大为的作品保存着,并且诙谐地题为“艺术家大为的处女作”。在他上中学时,我们还为他请了专业老师,每个星期天授课两小时。这一歪打正着的培养,成就了孩子高考时,除文化成绩远远高于艺术类招收标准外,专业成绩也符合民族学院和商学院的录取要求。民族学院是专门的美术专业,而商学院是艺术设计,应用性更强一些,为了将来就业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他非常现实地报考了商学院。商学院和国外艺术学院有交流,如果能通过托福关,就可以出国。但大为认为,艺术设计,国内学习就可以了,不必花高昂的学费去国外深造。毕业后干什么?大为说,好一点是到出版部门去搞平面设计,一般也可到会展部门或广告部门搞设计,也可到民营企业去搞装修装潢设计。孩子一颗平常心,也很现实,我们将顺其自然,尊重他自己的选择。但当今社会,并不等于他可以逃过激烈的就业竞争,艰苦的人生之路仍在等着他。(补记:大为在商学院本科毕业后,考上了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攻读艺术理论。)

写到这里,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舆论上对80后、90后的评价,一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啊!”似乎贬多于褒,忧心多于信心,责备多于鼓励。对于这些看法我不愿轻易附和,认为还是应该客观地、全面地看待。现代的年轻人不可能个个都好,就像他们的祖辈父辈也不可能个个都好。但是,从主流上讲,这些孩子还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一代。从知识面来讲,他们是“电脑新一代”,所得的信息量比我们多得多,知识面比我们广得多,思想见识比我们开阔得多,且受教育的程度比我们高得多,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烦恼。他们首当其冲的面临着、经历着激烈的求学与就业困惑和压力,我们就没有这种经历,能说他们不奋发向上吗?他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帮助,而不是抱怨与数落。

说这一代人自我意识太强,一切以我为核心。我倒觉得是他们对国家、对世界发生的事都很关心,而且极富爱心。汶川地震后,孩子们都积极捐款,大为把当月的伙食钱全捐了,不得不跑回家吃饭。他们待人善良、热情、坦诚,甚至不知设防。不像我们老一代,在那“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阶级斗争中养成的谨小慎微,心存戒备。他们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心怀感激和孝顺吗?否,前面文章一开头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佳巍如此,可可亦如此,她远在香港,还时常惦念奶奶的腰腿疼,每次回来都要带一些治腰腿疼的精油,追风膏之类的药品。大为到浙江农村去写生,还记得给奶奶、妈妈各买了一条大毛披肩,以致回来时身无分文,车到南京时停留四小时,他都未敢出站观光。孩子们纯洁的尊老感恩的孝心,日月可鉴。

说他们娇生惯养,过度重视物质享受?各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幸福观、价值观。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要求孩子们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再去住窑洞,吃糠咽菜,忍饥挨饿吧?再去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贫困生活吧?难道那就是每一代人必经的人生之课吗?这样喋喋不休的“忆苦思甜”能起什么作用呢?事实上,不可否认,祖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经历,父辈们插过队,当过兵的蹉跎岁月所培养的许多优秀品质已经对孩子们起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对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也仅仅是让他们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并没有追求奢侈和浪费。何况“娇生惯养”如有之,也是家长们应该注意和反思的,而不能一味地抱怨孩子们。对待“自我”的问题也应该客观分析。公民社会,每个公民都有重视与维护自我的权利,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否认自我,轻视自我来要求年轻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当然他们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死抠”而是能够善待自己。比如可可,她业余时间加班给人家辅导中文的所得收入,她认为这是另加的劳动,应该犒劳一下自己,就会花钱去游泳,这有什么不好呢?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这样才是懂得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去责备他们呢?何况他们今后面临着就业成家,买房买车,抚育后代的艰难困苦,生活会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奋斗,如何生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人的艰苦努力、薪继火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为他们鼓掌,“80后”、“90后”,你们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作为的一代,世界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的。我们对你们充满期待,满怀信心。孙辈们,加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