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的基本价值就是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项目学习的过程特征和机制来看,项目学习的活动结果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提高学生分析、发现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持续探究和学习的动力,领悟知识构建和创新的过程、方法和意义。事实上,许多成功的项目学习都通过一系列过程机制的协同作用来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传授”与“意义发现”相互分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方法来确认并创造出学生和其他人都认为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那我们就已在高等教育质量改进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呢?美国学者迪・芬克认为,所有有意义学习均能提供以下价值中的一种或几种。
(1)提高生活价值:培养艺术、音乐欣赏能力,培养深刻的生活哲学等。
(2)使学生能为将置身其间的许多社会群体作出贡献:家庭、当地社区、国家、宗教、特殊爱好小组、世界。
(3)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发展某一个或更多的专业领域所需要的有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特点见表3.1。
表3.1 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法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是范式的转变,即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新的范式中,教学机构对如何提供教学(教的范式)思考得少了,而对如何产生学习(学的范式)思考得更多了(迪・芬克,2006)。这样一个转变对本科教学的启示意义如下:
(1)任务和目标:从提高教的质量到提高学的质量。
(2)成功标准:从“灌输学生的教学的质量”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质量”。
(3)教学结构:从“上了多少教学内容”到“特定的学习成果”。
(4)学习理论:从“学习是渐进式的、线性的”到“学习是套嵌式的,是知识框架的互动互通”。
(5)生产力和经费投入:从以“每学生每小时教学成本”计生产力到以“每学生每单位的学习成本”计生产力。
(6)角色的性质:从“教师主要作为讲解者”到“教师主要作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革新性,它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能够减弱学生之间的竞争,并能促使学生们开展合作性的学习。另外,项目学习能够促使教学由继承性学习向探索创新性学习转化。项目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见表3.2。
表3.2 项目学习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
续表
二、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法
有意义的学习要求必须产生对学习者的一生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持续的变化。为此,迪・芬克创造了一个基于6种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法,该分类法从高到低依次为:
(1)学会学习:①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②就某一科目进行探索,③自主学习者。
(4)综合:联结①观点,②人。
(5)应用:①技巧,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③管理项目。
(6)基础知识:理解并记忆①信息,②观点。
(一)第1种有意义学习:基础知识
这一类学习的基本意义是理解和记忆。任何关于某一话题、科目或者活动的后继学习努力都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对一些数据、概念、关系和观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能够在以后记忆起这些知识。
这其中的中心主题是:几乎所有的有意义学习都建立在对某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之上,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知识在这里被称为基础知识的原因。
(二)第2种有意义学习:应用
继基础知识之后,应用学习大概是大学老师中最普遍的教育目标了。他们经常谈到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知识”。但是,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应用,这正是为什么这一类有意义学习具有多重意义的原因所在。应用或者对基础知识的使用在这里包括培养某些技能、学习管理复杂项目以及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1.掌握技能
当教师们说他们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某些知识时,他们有时指的是让学生培养某种技能,也就是从事某一活动的能力,如写作、口头交流、应用电脑程序、操作显微镜和酒精灯等实验室设备。
大多数技能具有区分专家级别表现和新手表现的相关标准,任何以技能为目的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习者能以更高水平从事某一活动。
2.管理复杂项目
另一种应用是管理复杂项目的能力。与技能的使用相似,这种活动也有其优秀表现的相关标准。但是使这一活动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应用学习的是其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要求学生学会对某个大项目里的几项任务进行组织、协调。
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学习管理复杂项目的例子是教授让学生从事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为完成整个课题,学生必须知道如何组织、协调几个任务:学会选定题目、寻找相关信息的来源、从研究文献中提炼关键信息和观点、分析信息和观点并将其组织成连贯的论文或口头报告等。这些任务帮助学生培养了管理复杂项目的能力。
3.培养有效思维能力
有效思维是所有学科和学术领域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可能是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有效思维具有3个要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
这3种思维之间有以下区别: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和评价事物的过程,因此在这当中标准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人在想象、创造新的观点、设计方案或产品的时候,创造性思维就产生了。这当中,新意和“符合情境”起着关键作用。当一个人在学习如何使用、应用某事物的时候,比如说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作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实践性思维就发生了。这种思维的产品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一个决策,而且该解决方法或决策的有效性是卓越的。
(三)第3种有意义学习:综合
在这类学习中,学生学会将不同事物相互联系在一起。许多教育家强调以下3种联系。
1.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联系、综合各种信息、观点以及探究和分析的方法。在认识到继续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的同时,许多学者都提到世界上的大多数重大问题都超越了单一学科。因此,世界需要的是能够从两个或者更多学科角度来分析问题,能够和来自不同学科、持不同见解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
2.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智力的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①以新的方式安排居住;②把一些课程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同时选修系列课程,通常这些课程进行合作教学;③引进校外人员和学生一起做一些事情,或者是把学生送到校外和不同工作环境的人一起做事。这些项目都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来创造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员工之间,有时候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的互动。其目的是创造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一种全新的关系。
3.将学术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相联系
学生的学术活动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联系的导向,包括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甚至是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之间的联系。
(四)第4种有意义学习:人文维度
第4种有意义学习与我们和自己、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有关。当我们学会以积极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关系,学会珍视、推进这些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大学生经常提到,他们在大学期间最有价值的学习经历之一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这和了解书本上的人物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差异在于生活中存在着真实的人际关系。
1.了解自己
在努力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目前的自己。这种学习改变了自我形象并让我们看到了自我形象。也有些时候,这种学习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希望成为某种人,它给我们一个新的自我理想。两者都很重要,它们都可能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或者都可能是我们所接受的正规教育的一个副产品。
有意义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走向自我定位。知识是复杂的,它通过社会交往来构建;自我在知识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必须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才能对自己的知识构建负起责任,为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负起责任,也就是能够进行自我定位。
2.了解他人
有时我们的教育经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学生都在人际交往方面获得了新的理解与能力,也就是在学习和生活的人文维度进行了学习。
(五)第5种有意义学习:关心
关心是指在学习中,学生情感、兴趣、价值观的变化。例如,学生在和老师谈到对某一课程的感觉时,常常会说:
我很喜欢这门课。(所有课程)
我喜欢通过显微镜观察东西。(生物课)
我觉得了解为什么人们会去做他们所做的这些事情很有意思。(心理学、社会学)
这些表述说明,学生已经培养起与某一门课或者某一学习经历相关的特定情感,他们产生了特定的兴趣,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对某事物就有了不同以往的关心,当学生关心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不同的情感反应。
学习取决于想要学习;学生是从材料中获得意义,因而必须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六)第6种有意义学习: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有3种不同的含义:学会做一个更有效的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得和构建知识、学会自主学习。(www.xing528.com)
1.学会做一个更有效的学习者
20世纪80年代初,约翰・加德纳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发起的“走过大一”活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主要例子。加德纳和其他人都写了书并组织了一些项目,来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学习,如: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如何在讲座上记笔记、如何考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注意力管理、如何在过渡性的一年里处理好其他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等。
同样的研究也出现在欧洲,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在90年代越来越活跃,并扩展到全球范围。该研究关注“深层次学习”,它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倾向。欧洲的研究者提出有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使学生的学习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1)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或对于知识的概念理解。
(2)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他们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方法。
(3)提供开发个人兴趣的空间和自由。
(4)明确测试要求,让学生明白只有充分的理解才是可接受的学习结果。
(5)改变教学方法,使学习更具互动性、更具吸引力。
2.学会如何获得和构建知识
“学会学习”的第2个含义是帮助学生学会以特定的方法增长特定领域的知识,比如说科学、历史、文学等。这些领域的知识本质都不一样,因此如何增长相关的知识,是通过集体学习方式还是通过个人学习方式,其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从教育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帮助他们至少能在每一个领域内继续增长个人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学生有必要知道,一个学术领域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知识的,以及该领域已经产生了哪些知识(王伟廉,2008)。
3.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的第3个含义涉及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自主学习者需要考虑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理解每一次学习经历所具有的意义,这其中关键因素就是批判性反思。只有当学习者对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学习活动才算完成。
美国学者迪・芬克根据有意义学习分类法的总体框架列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教育目标,见表3.3。
表3.3 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教育目标
续表
三、塑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学习经历主要包括听课、记笔记,以及带着自己的想法或者偶尔带着某个独到的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近年来,这个传统受到了主动学习理念的挑战。美国学者把主动学习定义为:任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实践中的活动,以及任何促使他们思考学习实践的活动。
(一)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图3.1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基本模式。下面我们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阐释。
图3.1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1.接受信息和观点
被动学习是指学生在听课或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学习:接受信息和观点。这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它自身而言,它受到了诸多限制,而且也会对学习产生诸多限制。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讲解教材,其结果就是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听教师讲。虽然一些学习上比较成熟的学生确实能够、也会进行自我反思,并且会将所学的知识互相联系,但这只不过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而不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经历的组成部分。要超越“教师讲”的局限性,并且强化学习经历,必须结合更多的主动学习方法。需要将课堂加以扩展,其原理是:借助“听”的学习,有时是学习;而通过经历的学习则几乎总是学习。
2.“做”的经历
“做”指的是学习者实践学会做事情的各种学习活动,如设计水库大坝(工程学)、指挥学校乐队(音乐教学)、设计和做实验(自然和人文科学)、评析观点或者文章(人文学科)、调查当地历史资源(历史)等。
3.“观察”的经历
只要学生看到或者听到别人在做与他们所学的东西有关的事情,他们就会进行“观察”。或许是观察教师的示范(“我是以这种方式来评论一部小说的”),或许是聆听其他专业人士的演奏(音乐家),抑或是观察正在研究的现象(自然、社会或文化)。观察使学习者有机会去体验他们所研究的现象。
4.反思和意义的创造
人类是创造意义的生灵。意义的创造基于我们的经历以及我们接触过的信息和观点。然而,问题就可能出在这里。每当人们获得新的经历或者碰到新观点时,这些经历或者观点都会被习惯性地赋予一个初始意义。这种初始意义的赋予可能是无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不易察觉;在这种情况下意义可能会被限定、歪曲甚至破坏。作为人类,我们才有能力改变观念和经历所具备的意义——但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初始意义的存在,并且反思我们期望赋予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以什么新的意义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创造意义,而不仅仅是接受意义。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更熟练地创造意义,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花时间反思获得的经历和新观点的意义。
5.反思:单独还是合作
某些创造意义的过程始终需要由个人通过自我反思单独完成。但是大多数人发现完全依靠自己创造意义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在跟他人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更有可能发现新的、更丰富的意义。另外,人们合作探索各种经历、信息和观点的意义的过程也是奠定共同体基础的过程。形成共同体观念的设想无论在单独的课程层面还是在整个大学学习的层面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经历的质量。
(二)全面的主动学习观
我们需要通过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创造各种能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活动。图3.2诠释了一个全新的主动学习概念,它把“获取信息和观点”、“经历”和“反思”3种主动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学习活动。
图3.2 全面的主动学习观
(三)一个大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经历(案例)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宫佳鹏同学在一次学校基于项目学习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系统介绍了项目学习对于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基于项目的学习——我的成长之路
宫佳鹏
尊敬的各位老师,非常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大学四年的成长过程。回忆自己的大学四年,我把它们比作一个金字塔,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大一的自己来说,主要是学一些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即是在培养自己的兴趣,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等到了大二呢,需要进一步去汲取新的知识去夯实这样的基础,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动手实践去增加自己对于知识的感官认识。到了三年级就是到了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等到了最后呢,就是到了一个升华的阶段,以至于参加到实验室的项目中,或者逐一地完成一些小的课题或者小的项目。
我把大一解读为破冰之旅,因为什么事情开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和高中有些不同,到了大学,打基础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它包括很多方式。对于我自己来说,主要做的是一个了解专业方向,另外一个是新生电子入门培训,最后就是学习一些专业的技能。最初对专业方向的了解是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在这个新老生交流会上,我们从师哥师姐那里得到了对这个专业的最初认识。随后,学院就组织参观实验室。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呢,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许多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大约知道了以后自己能做些什么干些什么。随后我院的科协组织了技能培训活动,在培训会上,我见到了我们后来经常用到的电容、电阻、二极管这些最基本的元件。也根据师兄师姐们给我们提供的一些电路,搭建了一些最简单的电路。当时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是什么,但是当自己搭建的电路实现了功能时也是非常有信心的,为下一步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也是通过这样一些交流会,我认识了一些高年级的师兄和师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大一下学期就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开始进入实验室的时候,自己没有什么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也没有什么头绪。针对此问题,师兄们给我们安排了一些学习的计划,主要是每周给我们讲一次课。导师也会定期地抽出一些时间给我们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为了更好地让我们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导师和师兄给我们安排了一些电子实验和电路仿真。这样,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就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大一下学期,我就学习了电路、基础电子、集成电子,还有单片机这样一系列专业课教程,这些原本应该是大二或者大三开设的。在大一的暑假,我也做了我们专业每个学生都要做的课程设计。这是我们在大一暑假做的多波形发生电路,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果吧。当时因为处于大一学年,做这些事情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整个过程也比较艰难。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完成了这样一个工作。同时,我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使用一些工具软件及一些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仪表。经过大一的学习,有如下几点经验和体会。其一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的时候呢,老师会带着你去学,告诉你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但大学不一样,学习形式变为了自主学习。同时,当时我们在二区学习而实验室在一区,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我们不能像师兄们那样总待在一区,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当时我们主要通过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查找一些资料去解决问题。或者我们会和同学之间沟通交流,以此去解决问题。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激起了我对探索学习的兴趣。
到了大二,我把它解读为顺水推舟。经过大一的学习,自己虽然有些基础,但这些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还需要进一步地去汲取新的知识,夯实这样基础。另外,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进一步巩固。在大二,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情:大二一开学,学校就组织了科技创新立项活动,当时我也参加了。关于这个事情,当时我们只知道需要选定一个题目,并且要交一份报告。当时,我们就三个人一起组队,并分头到网上和图书馆查找资料。想尽各种办法后,最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同时完成了一个报告。在这期间,实验室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题目以供选择,最后整个的项目就顺利地开题了。之后就是项目的实施过程。这也是最艰难的过程,因为虽然以前学了一些东西,但是大二刚开学,自己的知识随着问题的出现还是有欠缺的。针对此问题,老师给我们每个小组安排了一位高年级的指导师兄,有些疑难杂症,就去请教一些师兄,让他们帮助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做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要自己去学。通过这样一个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我们的项目顺利地通过了学院和学校的验收。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提升,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科研最基本的过程。我觉得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是受益匪浅的。在最终的评比中,我们做的这样一个小项目也获得了科技创新二等奖,也算是有一个成果吧。在执行一个科技项目的同时,我也和其他学院的同学及几位师兄做了一个“仿生鱼”。当时我们一起做的电子竞赛,他们要做这个东西,所以就和他们一起做了,不过自己不是他们组的成员。这里有段视频和老师一些分享。这就是当时我们花了大概是几个月的时间做出来的一个“仿生鱼”。当时做这件事情,是完全由于自己感觉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就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了下去。随后,在大二的下学期,我参加了国家大学生电子竞赛。电子竞赛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赛前准备阶段,还有一个就是比赛阶段。在赛前你首先就要三个人组队。当时我是大二,和两个大三的学长在一起组队。跟他们一起组队的时候我感觉压力比较大,因为自己是大二,不管是能力上还是知识的掌握上都较师兄相差很多,并曾担心自己因为能力问题耽误整个小组的成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两到三个月时间内,至少完成一个网上的竞赛题目并且在这期间准备可能遇到的一些电路板,还要练习撰写各种报告。这是我们在赛前准备阶段做的一些小题目,我们当年做的是四个这样的一个题目,当时我们在学校里面也是做得比较优秀的。在这里有我们当年做的一些东西和老师一起分享。也是由于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吧,时间较长,自己也有些小小的经验和体会。如果你在比赛之前做到了用心、细心和专心,那么你在比赛的时候就会有信心。这是我一点小小的经验和体会。此后就到了比赛的阶段,主要是四天三夜。你在这四天三夜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做出一个作品。当时我们是三个人,我负责的是电路的部分。在比赛第一天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设计了一些方案,并且按照其中的一个方案实施,当时效果比较不错。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比赛,它是对全国大学生的一个评价,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竞技的平台,所以我们比较兴奋,进展也比较顺利。到了比赛第二天的时候,我们根据自己第一天确定的方案,去做些电路板,调制了一下精度。当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代表学校有所突破,拿一个一等奖回来。但是在调测的时候发现精度还是达不到目标的要求,这样的话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调制。但是经过这几天的忙碌,距离比赛结束还只有两天的时间。在比赛第三天的时候,我们发现调制的精度还是不行,继续进行了调制,距离比赛结束的时间也所剩无几,只剩下了大约一天多的时间。当时我们也比较着急,却没有什么好的思路或想法。到了比赛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什么头绪。更糟糕的事情是,当时我们三个人中有位高年级的师兄,由于他一直没有睡觉,最后体力透支,感觉可能要崩溃了一样,就不想再干了。当时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不干,最后就能选择放弃。我们三个人也比较纠结,可我没想到,当我们老师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能来到我们身边,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给我们信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告诉我一句话,他说:“如果你现在放弃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失败。如果你继续坚持下去的话,也许你还有成功的机会。”而后我的那个师兄也过来和我们一起解决一些思路和方法。我们三个人也是因为受到了老师和师兄们的感染继续去做这件事情,当时也没有什么想法,就只想继续做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秒钟。等到了最后一小时的时候,我们就按照以前的一些思路调整了一下,之后继续去调试,完成一些基本的功能。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想把这件事情继续地做下去。后来比赛结束了,我们就把这个作品递交上去,而后最想干的事情就是睡觉。经过这样一次比赛的过程,我觉得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和体会。首先,你的成功和你的付出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及不可预测的原因都会影响到你最终的结果。但是我相信,你的收获和你的付出一定是成正比的。最后就是感觉老师和师兄非常棒,如果没有老师来支持我们做完,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在最终的评比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国家二等奖这样一个成绩。虽然没有拿到一等奖,取得突破,但这也达到了我们预期的一个目标,我们心里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底线。经过这样一个差不多半年时间的准备,做了这样的一个项目,我自己也有些小小的心得和体会。首先就是如何解决项目学习和课程学习之间矛盾的问题。我觉得解决这样一个矛盾主要是一个时间规划的问题。因为如果你想学习,尽可能去学书本知识,那你的时间就会很少。所以我会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项目。另外,我会充分利用寒暑假这样的时间。因为寒暑假放假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样的时间会使你的学习和做项目比较有一个连续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另外,还有就是如何避免打酱油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同学、高年级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比赛。因为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与高年级同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你就不可避免地去给高年级的学生打一些下手,但是我觉得不能一直打酱油,应该学会如何从打酱油到打好酱油到熟练打酱油这样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组员,要明确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并主动地去承担一些有难度的任务。这样既是给自己信心,也是给你的组员、你的项目一个信心。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持续做这样一件事情很难,不是一天两天,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你需要动力,因为没有动力你是不会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为什么我会一直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一方面是我有兴趣,有爱好。我想做这样一件事情,不管前面路有多困难,有多坎坷,我都会坚持去做。另一个方面就是经过这样一个锻炼之后,我各方面的能力,跟其他同学相比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我觉得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和我相比各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差距了。经过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你会有许多成果,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它都是成果。成功呢,你会继续向往更高的成果。失败之后呢,你的目标是渴望获得成功。最后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老师和师兄们许多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这让我们很感动,让我们觉得如果不继续做下去对不起他们。因为我自己的一步一步成长都是师兄们和老师们帮助我走过来的,而今作为师兄,我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一些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所以就参加了这样一个社团,组织新生的一些电子知识培训,还组织了一些电工电子技能大赛等社团的活动。
到了大三,我就把它解读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经过大一、大二的学习过程之后,自己不论是基础知识啊,还是一些能力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更崭新的层次,可以去做一些东西、写写东西。对于我自己来说,主要是做了这样几件事情。一个是参加了国家科技创新实验计划,另外一个就是完成了课内的课程设计。虽然以前也做过科技创新,但是以前的科技创新都是我被别人引导,自己作为组员,有组长告诉我如何去做,去干什么,就只需跟着组长去干就可以了。现在不一样了,做创新实验计划的时候是自己作为组长,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被人领导变为领导别人。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思路,因为自己毕竟是第一次做组长,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锻炼和摸索,也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作为组长,你要整体规划自己的项目,并按照组员的特点去分配一些任务,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的效率达到一个最大化。另外,当时我们实行了一个制度,就是我们的组员每周都会在一起碰一次面,一是汇报自己上一周所完成的项目,另一个就是讨论一下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作为组长呢,你还要团结整个组员,你要理解他们,这样才能使组员能更开心和快乐。另外一方面,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一些中期检查、结题还有评奖一类的事,就不可避免地会写一些报告、做PPT,还有参加各种答辩。开始的时候,我对这些事情比较反感,因为很耽误时间。另外,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写报告和PPT,这样就很烦。但是经过这些过程之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说文字组织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一个就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组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最终的评比中,我们的项目获得了科技创新一等奖,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吧。再者就是在大三课内的课程设计也比较多,这也是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样一个工程实践。当时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路,一种思路就是你花两周时间按部就班地跟老师去上课,去做这样一个收音机,花两周的时间。还有种思路呢,就是你可以自己去做一些小东西,不一定很大,有创新性就可以了。当时我们就选择了第二条路,模仿了以前有人做过的一个摇摇棒。我们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做了这样一个摇摇棒,感觉挺有意思的。
到了大四,我就把它解读为汇入江河的阶段,因为经过三年的学习,不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我就是把它解读为这样一个成语。之后因为到了大四,时间也比较多,对于我个人,一个是参加实验室的项目,另一个就是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大四我参加了实验室的项目一共三项,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得到了授权。在参加实验室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对其中的两点说一下我的想法。一个就是要充满激情。因为在做项目的时候,你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样的话,有些时候你会感到很乏味,特别是你长时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感觉没有信心,不想再做这件事情了。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个过程要充满激情,你要想做这件事情,就能把它做好。如果你以这种情感去做事情的话,可能效果就比想象中的要好。另外,我觉得要学会苦中作乐。因为你做项目的时候,可能会很长时间,对于我来说,有一段时间差不多是一个月一直在实验室中,也没有休息。经过这样一个月的长时间工作之后,身体就会感到很乏累,可能已经透支了,但是我觉得你要学会去苦中作乐。当你发现你把一个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之后,会感觉到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你将非常有信心,这也为你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就是做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其实我的本科毕业设计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就是把我的前面的两个科技创新的所学、所用、所想和所感集中起来,就得到了我的本科毕业设计。最后我也是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果。
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也有一些小小的经验和一些体会。首先是自从我大一进到实验室,研究所就给我们量身定做了一些培养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一个长期的规划还有一个短期的规划。当然了,这个短期的规划会因为我们阶段的不同有所微调,但整体的思路是不会有很大的调整的。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从大一到大四,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细致的工程实践。连续性地做一件事情,以至于越做越专。不是不允许你多做,但有很多同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最后总结的时候却发现每件事情都不是做得很专,这样的话,效果很一般。另外一个方面,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分配任务,这样,一方面会使同学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呢,也使整体的效果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我们的研究所及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传递的方式: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这样一个传帮带模式还是比较好的。另外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你要坚持,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如果你半途而废了,也许什么都没有了。
另外这样一个过程的适应对象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同学?我的理解是这样,我把同学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强烈的兴趣爱好的同学,这些同学不管问题解决得如何,他都会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第二类是大部分保研的同学,因为保研的同学要继续去深造,等到做研究生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所以在本科的时候,他们就会更注意去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第三类是部分找工作的同学,对他们来说,我觉得一些工程实验的能力会增加他们在找工作时的筹码,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素质。第四类就是想到国外念书的同学,我觉得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英语这样一个过程中,还有寻求offer这类事情中。这就是我在大学四年的一些体会,谢谢各位老师。
宫佳鹏大学四年获奖情况:
●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NI2011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奖
●发表论文一篇
●申请发明专利四项授权两项
●国家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一等奖
●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二等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好学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团员
●电气学院科技之星
●德昌电机奖学金
●西门子奖学金
●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