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章讲的佛教的宇宙要素论和宇宙结构论,主要是论述宇宙现象的分类和结构,下面将要阐述的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是佛教关于人生和宇宙现象如何生起,万物的本原是什么,本体与现象是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基本上集中在缘起论中。佛教缘起论着重论述的是现象界的生起、因由和次第,以及本体和现象的复杂关系,也就是说,缘起论包含了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双重内容,而这双重内容又是和认识论密切交织在一起的,也是为佛教的宗教实践作论证的。佛教的所谓缘起,“缘”是结果所赖以生起的条件,“起”是生起的意思。缘起着重在“缘”字,“起”不过是表示缘的一种功能。“缘起”也就是一切事物所赖以生起的因缘。佛教缘起论认为,“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集”,生。世界万物的生起与灭亡都是因缘条件所决定的。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形形色色,生生化化,无一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为条件的,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存在,即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是互为因果的。简而言之,缘起论的实质也就是关于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佛教关于缘起的经典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起)故彼生(起)。”(《杂阿含经》卷十二)此是彼的缘,彼依此而起。意思是说,因为这个东西的有,所以那个东西就有;因为这个东西的生,所以那个东西就生。缘起论强调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无原因的,必须在彼此因果的相对关系下才可以说它的生起与存在。
缘起论是佛教理论的基石和核心。佛学全体的基本精神都奠定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佛教其他各种理论都是缘起论的展开。缘起论也是佛教区别于其他流派的基本思想特征,是与当时印度流行的无因论、偶然论和一因论(神我的转化)等理论根本对立的。佛教大小乘各派都以缘起论作为自己全部世界观和宗教实践的基础理论,各派的思想分化、理论分歧,都是出自对缘起的看法的不同。佛教有“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指释迦牟尼)说。”因缘起说十分重要,据唐代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印度一带佛教在塔基和佛像内多安置此偈。(www.xing528.com)
随着佛教从小乘发展到大乘,从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学者对于缘起理论的解释逐渐发生变化,其内容也不断充实,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缘起论思想体系。最原始的是“业感缘起”论,它不是对宇宙现象观察的结果,而是从观察人生过程和人的生命活动,尤其是心理活动而得出的一种看法,并用以说明人生的关键问题。按照缘起论,既然人生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由此推论,要改变一切现象,也必须从作依待的、起作用的各种条件上着手,舍此别无他法。如此也就得出道德上的善恶行为是转变人生现象的根本问题的结论。后来,佛教学者又进一步认为,客观环境对人生趋向也有重要的作用,也和主观因素一样可以作为主因。大乘佛教学者更是主张人生转变的关键在于对整个宇宙人生的了解,这就是中观学派着重从感觉、概念及其对象的“假有性空”方面说明一切现象得以产生的原因,称为“中道缘起”论。其后又有瑜伽行派用“种子变现”和“唯识无境”来说明世界现象及其本原,是为“阿赖耶识缘起”论。密教又宣扬“六大缘起”论。在中国又增添了几种缘起理论,这就是《大乘起信论》宣传以先天的“清净心”为世界本原的“真如缘起”论,天台宗鼓吹的“性具实相”论,华严宗倡导的“法界缘起”论,以及禅宗奉行的“自心顿现”论。
我们将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缘起论分开两章论述,并先简要地阐述佛教的因果论,再论述各类缘起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