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文献的地位:《何为历史学》

历史文献的地位:《何为历史学》

时间:2024-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新的历史文献的出现,史学研究会找到新的课题或新的途径。目前,大量的历史文献未被利用起来,甚至还未为人所知,比如包括兄弟民族的历史文献和流传域外的文献及外国人的有关记述。历史文献发展的本身,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史学领域各种不同部门的进展受到历史文献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和制约。

历史文献的地位:《何为历史学》

第三节 历史文献历史学中的地位

历史文献在史学工作中地位重要。说它重要,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因为历史文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除了史家的见闻及实物材料,历史工作者总要根据文献才能进行工作。如果离开了历史文献,很难想象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研究和史书编著工作会怎样进行。一般来说,史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之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条件和各种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史学工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和数量。所有深厚素养的史学家,都在历史文献的抉择和运用方面下过很大的工夫。

伴随新的历史文献的出现,史学研究会找到新的课题或新的途径。比如由于甲骨文字的出土,王国维和郭沫若对于殷商史的知识自然会多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没有见过甲骨文,尽管司马迁与殷商时期的年代距离要近很多,他也无从得知甲骨文所记的更多的史事。甲骨文被发现后,从甲骨文切入研究殷商史是史家的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另一个例子是大量青铜器的出土对于史家的助益。如大盂鼎、小盂鼎、舀鼎、克鼎等器所记的青铜器的铭文足以弥补《尚书》的遗缺。这是孔子在编订《诗经》、《尚书》时无缘得见,而我们后世研究者则有幸而得知。在这个意义上,西周铭文也为史学工作者提出了治史的一个新的途径。其他如侯马盟书、秦汉魏晋简牍、敦煌写卷以及一些古碑刻的发现和运用,都对当代的史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

柳如是(1618—1664),明末名妓,后为钱谦益妾。明亡时劝谦益自杀,不从。能诗画。有《戊寅草》、《柳如是诗》等。

有些历史文献虽然流传已久,但是长期没有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所以没有在史学工作上发挥什么作用。当这些文献一旦被史家利用起来,就可能出现新的成果。比如说,一直以来,人们并不重视诗词中的历史材料,或者说,是很少被人系统地利用过的。而陈寅恪先生著《元白诗笺证稿》,利用了元稹白居易的诗,阐发了对唐代一些史事的一些新理解。他的《柳如是别传》又利用了明清之际的诗词,用七八十万字的篇幅,从全新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明清之际的一些史事。过去的史学研究很少采用佛藏、道藏的材料,尽管它们收罗丰富。陈垣先生以《嘉兴藏》中的僧人语录为基础撰写了《明季滇黔佛教考》和《清初僧诤记》,又利用了道藏和道家碑刻的材料写出了《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目前,大量的历史文献未被利用起来,甚至还未为人所知,比如包括兄弟民族的历史文献和流传域外的文献及外国人的有关记述。这些都是史学工作者应该下大力气进行考察研究的。

史学工作的一大困难是研究者往往不善于利用材料或不善于掌握大量的、复杂的材料。然而另一方面,史家也常因为材料的不足而感到困难。在关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等一些重大研究项目中,虽然有一些文献可资利用,可在具体材料方面还是相当缺乏。再比如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除了太平天国等少数重大历史事件外,大多记载比较简单或过于简单。久久得不到解决的中国历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除缺乏必要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之外,文献的不足也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上述可见,每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材料缺乏的时候,就更感到历史文献的重要性了。(www.xing528.com)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但具体分期的界线都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史学工作者。

第二,我们说历史文献重要是因为对文献本身的研究就是史学工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历史文献发展的本身,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历史文献的研究,有自己的发展史。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的历史文献研究,是在历史中发展起来的,也有它们自己的历史。因此,史学工作者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必须总结前人已有的经验,并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如果对文献研究的历史以及文献研究发展的历史条件没有清楚的认识,历史文献研究当前的起点也难于确立,也就难以做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史学领域各种不同部门的进展受到历史文献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和制约。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历史文献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尚未建设起一个有体系的历史文献学,这些还有待于我们的不断努力。

【注释】

[1]阮孝绪(479—536),南朝陈留尉氏人,字士宗。隐居不仕,亲友呼为“居士”。其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集为《七录》一书,以总结前人目录学的成就。

[2]梅,字致斋,旌德人。明朝正德间,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盐课司提举。根据宋吴棫、朱熹和宋元之际吴澄对《尚书》的阐释,撰有《尚书考异》和《尚书谱》,对孔壁古文和伪《古文尚书》,疑为孔安国和皇甫谧伪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