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禁城里的洋大臣-中西交通的终结

紫禁城里的洋大臣-中西交通的终结

时间:2024-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中西交通的终结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对待西洋传教士的态度,与其父并无大的区别,即对于来华效力的教士优礼有加,但是禁教政策绝无丝毫松动。山东、江西、山西、陕西、湖广、广西、四川等地都查获有传教士的活动。有的传教士被监禁或处死,大部分则被押至广州,遣送回国。有四名教士在去西安的路上,在襄阳被查获。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混为一谈,暴露了乾隆帝的无知,也显示了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神经质。

紫禁城里的洋大臣-中西交通的终结

3.中西交通的终结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对待西洋传教士的态度,与其父并无大的区别,即对于来华效力的教士优礼有加,但是禁教政策绝无丝毫松动。

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传教士集中居住的南堂发生火灾,乾隆帝拨银万两,重新修建。建成后,亲自书联额——说明他颇礼遇西方传教士。可是,有时他又是另一副面孔。

乾隆十一年(1746)春,云贵、四川、湖广等地相继破获了许多白莲教准备起事的案件,当年五月,福建发现有西方传教士在该省传教,信奉天主教的教民达两千余人。乾隆帝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感到极为不安。他认为:“西洋人倡行天主教,招致男女,礼拜诵经,又以番民诱骗愚氓,设立会长,创建教堂,种种不法,挟其左道,煽惑人心,甚为风俗之害,天主教久经严禁,福建如此,或有遣散各省,亦未可知。”为此,全国各地开展了一场持续两年之久的大规模禁教活动。山东、江西、山西、陕西、湖广、广西、四川等地都查获有传教士的活动。有的传教士被监禁或处死,大部分则被押至广州,遣送回国。

郎世宁为此曾特意在皇帝驾临画院的时候,吁请他不要将教士处死。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脸色凝重没有理他。郎世宁再次重复了一遍,皇帝说:“你们这些外国人不懂得中国的风俗,朕已经令两个大臣保护这些人了。”

过了几天,皇帝听说沙如玉教士有病,遂询问起他的病情,并问郎世宁:“天主教的教士也怕死吗?”郎世宁答道:“行善的人不怕,有恶行的人才怕。”皇帝又问:“如何区分善恶呢?”郎世宁答:“在自己的良心而已。”沙如玉(Valentin Chalier,1697—1747,法国人)曾发明一种新颖的自动报时自鸣钟,是个极聪明的人。

清朝皇帝虽然施行了不少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以维持自己的异族统治,但是对于民间的“风吹草动”仍是十分敏感的。中国自汉代张角的“五斗米教”开始,反抗者一直以民间宗教作为掩护,行其反对暴虐统治的实际。反抗组织以宗教作为团结、联络群众的工具,尤其是当阶级矛盾激化的时候更是如此。元、明末年,白莲教多次兴起,而且以各种名目出现。乾隆朝的后期,因穷兵黩武造成人民不堪承担,起来闹事的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多打着这个“教”那个“教”的名号,这不能不引起皇帝的注意。(www.xing528.com)

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是一种平民的宗教,所以尤其受到贫苦百姓的拥护,基督教以苦为荣,传教士们也以身作则,故能够在平民中得以迅速传播。当然,不能否认有些地方的起义者打着基督教的幌子,招集群众,后来的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但是,还从未发现过外国传教士策动反抗朝廷的暴乱行动。

之后,在乾隆十七年、三十二年、三十九年、四十二年,都曾发生因各地捕获秘密宗教组织,而殃及天主教的禁教事件。

清末在中国南方的传教士

乾隆四十九年(1784)再次发生禁教事件。这年春天,居住在广州的传教士罗玛无视朝廷禁令,私自向内地派出十名传教士,前往直隶、山东、山西、湖广等地。有四名教士在去西安的路上,在襄阳被查获。乾隆帝得知后,遂将其与前不久发生在甘肃的回民起义联系起来,他说:“西洋人与回人向属一教,恐其得有逆回滋事之信,故遣人赴陕,潜通消息。”为此,皇帝严令各地查禁基督教。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混为一谈,暴露了乾隆帝的无知,也显示了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神经质。乾隆五十八年(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群众处死,这给乾隆帝最大的启迪就是加强对民众的控制,随时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于是引发了次年(1794)对白莲教的大搜捕。

因为,回疆、西南一带的分裂活动时有发生,乾隆帝自然将其与境外的势力联系起来,所以他改变了一向的引进政策,声称“西洋人已敷当差”,“嗣后可毋庸选派”西方教士进京效力。从利玛窦开始的中西文化接触,至此画上了句号。耶稣会士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几乎荡然无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