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陵出土文物精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词

秦陵出土文物精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词

时间:2024-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秦陵出土相关文物前面在向大家介绍秦始皇陵园建筑遗址及陪葬坑、陪葬墓分布时,对一些相关出土文物已有提及,但陵区内出土的文物多达5万余件,在此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重点介绍给大家。秦陵出土的这只博琼应该是当年负责陵园某项事务的官吏或工作人员在游戏时所使用的博具。始皇陵园内出土乐府钟,说明与秦的墓祭制度有关。莤(sù)府是古代管理皇室用酒的机构,与管理音乐的乐府密切相关。

秦陵出土文物精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词

(一)秦陵出土相关文物

前面在向大家介绍秦始皇陵园建筑遗址及陪葬坑、陪葬墓分布时,对一些相关出土文物已有提及,但陵区内出土的文物多达5万余件,在此再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重点介绍给大家。

1.水管

圆筒形和直角弯管形陶水管道

历年来在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陶质、石质水管道数量众多,有五角形陶水道、圆筒形陶水道、直角弯管水道;还有石质单孔、双孔和三孔直水道,单曲、双曲形弯孔石水道等。其中的五角形陶水道,发现有的成双排、三排乃至六排并联,说明当时的排水量是十分巨大的。始皇陵园东西两侧的内、外城垣墙基下共发现10处五角形陶水管道,这是根据内外城垣南高北低、中间高两侧低的自然地势,将城垣西侧的管道铺设成东南至西北或东西向,而将城垣东侧管道则铺设成西南至东北或东西向,把地面水导入东西两侧的古河道内排出。始皇陵园西侧内外城之间的食官遗址发现的一渗井,就是用竖立的五角形陶水道制成。水道的上口与地面平齐,下口连接一条平置的五角形陶管道,交接处两个水道各打制成一个斜形缺口,两个缺口对接构成直角形弯道。这是用于排除室内的污水管道。石水道的结构是在两块青石上各凿出半圆形的槽子,两石上下配合,刚好凑成圆孔形状,孔径有10多厘米的,也有20多厘米的。孔内排水,上部露出地表成为石板路面。石管道仅见于寝园、便殿遗址,说明其为陵园的主要建筑区,地位较尊贵。

石博琼

2.石博琼

1976年4月,在始皇陵园北侧内外城垣之间的一处建筑遗址内出土了多圆面的石球一枚,为青灰色细砂石,石球环周磨成十四个小圆面,每个小圆面直径为1.5厘米。其中十二个圆面上刻1~12的数字,另两个上下对顶面刻“骄”与“妻畏”(隈weì)二字。各面刻字的排列情况为相间交错。据专家分析,此石球为六博时所掷的琼,类似现在掷的骰子。

博,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同今天的下棋相近。博时每人执六个棋子,所以也叫六博。一套博具由棋盘、琼、博筹三者组成,有的博筹由博琼代替。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两套六博棋,均由木棋盘、骨棋子和竹博筹组成。博局的面上刻有曲道、方框等线条,两人对面相博,博琼轮流掷抛,按显示的刻字行棋或吃子以决定胜负。“骄”“妻畏”二字应是一对反义字,是决定博戏输赢的关键所在。秦陵出土的这只博琼应该是当年负责陵园某项事务的官吏或工作人员在游戏时所使用的博具。它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

3.丽山园铜锺

1958年10月于始皇陵园北代王街办安沟水库工地出土1件“丽山园”铜锺,通高44厘米,口径19厘米,腹围112.5厘米。铜锺底部外侧有两行刻铭:

丽山园容十二斗三升

重二钧十三斤八两

始皇陵原称丽山,丽山园锺的发现说明其陵园原名叫丽山园。此锺是陵园食官所用之器。器容“十二斗三升”,经实测容24570毫升,每升合199.75毫升。重“二钧十三斤八两”,一钧为30斤,共计折合秦时73.5斤。实测重为19.75千克,折合每斤268克。

“丽山园”铜锺

4.乐府钟

1976年在陵园西侧内外城垣之间的食官遗址中发现。钟放在一个残破的三足陶案内。铜钟高13.3厘米,钲和鼓部饰有错金的蟠螭纹。钟壁的内侧发现有四条调音带,带上有锉磨过的印痕,说明当年经过了校音。经过现代著名音乐家测试,属于C调,音质清脆悦耳,音调准确。钟钮的一侧刻有小篆字体“乐府”二字,说明秦代就有了乐府的设置,从而纠正了乐府最早产生于汉代的错误认识。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秦官”,为九卿之一。其属官有乐府令、丞。汉承秦制,西汉初年也设有乐府。乐府钟就是皇家庆典和祭礼时用来敲击的乐器。始皇陵园内出土乐府钟,说明与秦的墓祭制度有关。始皇帝于陵园内设立寝园,寝园内进行祭祀时要奏乐。乐府钟便是祭祀时用的乐器之一。食官掌管陵寝的日常祭祀,陵园内设的乐府就是用来贮藏乐器和管理乐人,以供在寝园进行祭祀时有各种礼乐助祭。

5.丽山莤府陶盘

1986年9月在位于鱼池遗址的吴中村发现。陶盘上刻有三行文字:“一斗二升,丽山莤府”。莤(sù)府是古代管理皇室用酒的机构,与管理音乐的乐府密切相关。无论庆典还是祭祀,乐离不开酒,酒离不开乐。《汉书·食货志》载:“百里之会,无酒不成。”秦始皇很好酒,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为了庆祝北逐匈奴、南平北越的重大胜利,置酒咸阳宫,大宴群臣。所以修建陵园时,管理酿制和储存酒的官署机构自然被列其中。实际上,早在雍都的秦公陵园就曾出土过莤府铜壶,说明秦始皇的祖先已在陵园设立制酒机构了。

盘上的“一斗二升”指的是这个陶盘的容量。秦代“一斗”约合现在2000毫升,“一斗二升”为2400毫升,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4瓶啤酒。古代饮酒以斗计量,唐代诗人李白就曾“斗酒诗百篇”。丽山即丽山园。莤与《礼记·郊特牲》:“缩酒用茅”中的“缩酒”通义,为滤酒去渣。就是用茅草滤酒,使酒清醇无糟。莤府是做酒的管理机构,长官是莤府令。丽山莤府说明秦始皇陵园中设有制酒的作坊,并有管理酒作坊的莤府。

两诏铜权

6.铜权

陵园西侧内外城之间的食官遗址内共出土3枚铜权,它们均铸于秦二世时代,三权的重量不一,其中1枚因锈蚀严重,土锈没有清除,重为325克,其余两枚分别重254.6克、256克,仅差1.4克,比较接近,此重量约为秦的1斤。(www.xing528.com)

权上均有刻文,其中两枚刻文内容相同,系一次刻成。另一枚从可辨认的字迹来看,亦应是相同内容,字体为小篆。内容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和秦二世元年统一度量衡的两个诏文:

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始皇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百姓安宁,确立了皇帝的称号,下诏丞相隗状、王绾,把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明确地统一起来。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勿疑。(二世元年诏)

大意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下诏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说,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所做,如今沿用皇帝名号,而刻辞如不称始皇帝,天长日久,好像是后代继位的皇帝做的,不能彰显始皇帝的功德。因此刻这个诏书在左边,不致产生疑惑。

“荣禄”铜印

7.铜印

1976年上焦村墓葬中有两座墓各出土铜印章1枚。一个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棺内出土方形桥纽铜印1枚,刻有阴文小篆“荣禄”二字,应为墓主的私印,墓主名为“荣禄”。另一墓的墓主为女性,年龄也是30岁左右,仰身直肢葬,身旁有铜印1枚,方形桥纽,刻有阴文小篆“阴嫚”二字,“阴嫚”为墓主人名,印属墓主私印。

上焦村陪葬墓共17座,被认为是秦始皇的公子及公主的墓。秦始皇有二十余子,有的说法是十八子。有名可考的是长子扶苏、少子胡亥以及公子高、公子将闾等,其余公子的名字史籍失载。印文中的两个人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填补了史籍空缺,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8.半两钱范

半两钱范

1991年4月,在秦陵东侧约2.5千米的代王镇孟家村遗址中出土两块铜质半两钱范,现收藏于临潼区博物馆。两块钱范均呈长方形,范内有并列的钱腔两行,钱腔内有阴刻的篆文“半两”二字。此遗址内有房屋建筑基址,出土有板瓦、筒瓦等秦代建筑遗物,据专家分析,此处为秦的铸钱作坊遗址。

秦半两钱

9.秦半两钱

始皇陵区内的一、二号兵马俑坑、上焦村陪葬墓、郑庄石料加工场遗址、陵西内外城之间和内城北半部的建筑遗址、鱼池遗址、陵西赵背户修陵人墓等地,都有秦半两钱出土。其中鱼池遗址就出土538枚,修陵人墓地出土45枚,其他遗址发现较少,总计为600枚。这些半两铜钱均为圆形、方穿、无廓,“半两”二字为小篆体,字画凸起,字体见方。钱的面径一般在2.5厘米~2.75厘米之间,重在2.55克~3.95克之间,合秦制3.77铢~5.85铢。二号兵马俑坑贴砖地面出土的1枚半两钱,未生锈,形制规整,面径2.72厘米,合秦制0.98寸,重4.1克,合秦6铢,应该是秦代比较标准的半两钱。

秦半两钱似从秦惠文王“初行钱”时开始铸造,后世继续流行。战国时秦半两钱比较大,也较厚重,面径一般为3.1厘米~3.3厘米,重5.4克~7.4克,合秦制8铢~11铢。《汉书·食货志》说:秦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秦一两为24铢,半两为12铢,这应是战国时期秦半两钱的标准。秦统一全国后的半两钱已文实不符。统一后推行的新半两钱,面径为2.7厘米左右,重4铢~6铢之间。其重量较秦之半两已差一半以上。加上铸造时技术和铜质的不同,形成了“轻重无常”“美恶杂之”的复杂情况。始皇陵园出土半两钱的轻重不一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10.铁器用具

秦始皇陵园出土的铁器种类繁多,包含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有铧、锸、铲、镰、锄等一整套农业工具。铧用以破土耕地,铲、锄用以中耕耘苗锄草,铁镰用以收割,铁锸既是深翻地的工具,又是各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起土的利器。这些工具的发现,反映了当时铁工具在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和建筑工程中的广泛使用。

手工业方面的生产工具有铁锤、锛、斧、凿、錾等。这些工具已有不同的型号,以适应不同生产情况下的需要。铁锤有大小二型,并有一种斧式锤;锛、斧、凿、錾均有大小或大中小不同的型号,表明手工工具的系列化,是社会生产进步的具体表现。

铁 铧

铁 釭

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杂器种类有铁釜、钵、箅、灯、刀、削、匕首等。还有用以铲灰的长柄铲,抬巨石的铁抬钩,掏挖石渣的长柄勺状铁工具,以及大量各式各样的铁钉、铁栓板、铁釟钉等等。当时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铁器发现。另外还发现有束颈的刑具铁钳,说明修陵人员中确有刑徒

中国铁器的使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晚期已推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子·轻重篇》记载:农人必有耜(sì,类似铧)、铫(yáo,古代一种大锄)、镰、鎒(nòu,同“耨”,锄草的农具)、椎、铚(zhì,短的镰刀)等农业生产工具;工匠必有斤(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锯、釭(gāng)、鑚(即钻)、凿等手工业生产工具;女子必有刀、锥、针等。说明铁器已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管子》反映的是战国时的情况,秦代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品种、质量、数量和分布的广度上都超越了前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