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城撷英-送教下乡惠及农民

港城撷英-送教下乡惠及农民

时间:2024-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送教下乡惠及农民北仑区柴桥街道地处穿山半岛,农业人口占95%以上,其中参与花卉种植和销售的户数占69.9%,本街道花种植卉面积达2万多亩,外地种植1万亩以上,花卉品种达200多种,其中杜鹃、茶花、红花檵木、龟甲冬青等已成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花木总面积的80%,截至2007年底,该街道的花农种植户达5000余户;花卉产业已成为街道的主产业,花木成为了街道的特色经济。

港城撷英-送教下乡惠及农民

送教下乡惠及农民

【实施背景】

北仑区柴桥街道地处穿山半岛,农业人口占95%以上,其中参与花卉种植和销售的户数占69.9%,本街道花种植卉面积达2万多亩,外地种植1万亩以上,花卉品种达200多种,其中杜鹃茶花、红花檵木、龟甲冬青等已成为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花木总面积的80%,截至2007年底,该街道的花农种植户达5000余户;花卉产业已成为街道的主产业,花木成为了街道的特色经济。柴桥杜鹃成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陈列摆设的佳品,杜鹃花、彩叶花木等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点绿化和布景作物,柴桥街道无疑是名副其实的“花木之乡”,点缀神州大地,装饰名都闹市,美化了千家万户,花木声誉早已传遍全国。但长期以来,广大花农受传统农业影响,思想守旧、求稳求安,商品意识淡薄,对信息、科技的反应迟钝,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还占相当比例。因此,针对花农目前种植的现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对花农开展了有效的技术培训。

【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传授花卉技术,培育新型花农

“八十年代中期,我用一根扁担,挑着200多斤的花木,挤火车到上海去卖。”柴桥街道四河村花农曹剑敏说,“当年村里种植的主要还是水稻,改种花木完全是看到河头村、岭下村有村民赚了钱,自己也尝试着在自留地里种上一些,至于销路、种苗、技术等等都是边看边学。花木要想卖钱,品种就需要更新,那时候真的是没有渠道。我就到上海,在绿化带里找一些新品种,偷偷带回来培育。地里种的花木长虫了,只能根据以前种水稻的经验买点农药,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大了。”花农们的种植技术基本靠相互之间的经验传授,销售上依靠个人推销,品种引进也缺乏渠道。

柴桥街道的花木种植已有20多年历史,花农们学历虽然低,但这么多年在地里摸爬滚打,实践经验丰富,大多已成为行家,花木种植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员还不如花农的教学水平高,因此柴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选择授课老师上格外慎重,通过精心挑选,聘请宁波市农科院的专家作为授课教师,这些专家见多识广,而且他们还有实验基地,实际操作能力强。社区对课程的设置也作了精心安排,事先到村里、田间地头与花农们倾心座谈、交流,摸清花农们需要哪些新知识、新技术,再通过汇总,根据大部分花农的意愿制订菜单式课程。课程的内容为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新品种介绍、花木的病虫害预防、容器育苗的栽培与管理、苗木的栽培等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的知识,每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在室内进行,实践则由专家亲临田间,花农向专家提出自己在实际种植中遇到的困难、疑惑,专家当场解答。“老师上课的内容让我们开了眼界。”四合村村民曹爱康说,“同一种花木在不同的时期需要施用的农药也不同,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老师还专门提醒,种植过程中要用改变土壤酸碱性的方法来防治病害。”花农和专家们还建立了联系网络,平时遇到问题能随时向专家咨询。

二、因地因人施教,转变培训模式

花木种植依靠“天时、地利、人为”,以前社区教育中心安排培训是要求花农到社区教育中心集中培训,这种形式不受农民欢迎。经常能听到花农抱怨:“今天太阳好,是插枝的好时候,谁会坐在教室里安心听老师讲课,坐在那里也是心急如焚。”“来来去去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还不如多拔些草来得实惠。”这样的培训安排,导致来听课的花农人数少,效果较差。(www.xing528.com)

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深入剖析,从管理模式着手找原因查根源,归结为要转变观念,改变培训模式。只有在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才能调动和促使花农积极学习,不断进取。由此带来的做法是:培训送教到村,理论培训地点设在村大会堂,时间安排在晚上。这样不影响花农白天工作,省去花农来回奔波的时间,改被动为主动,方便、实惠。“晚上饭后到村大会堂既可以上课听知识、学技术,又可以互相交流种植经验,还可以向专家们咨询疑惑,真是一举多得。”虽然这样安排给学校带来许多麻烦,如上课教师要用车子接送,本校教师晚上要加班,经费的投入要大大增加,但听到花农的赞誉,学校感到十分欣慰,从中也知道培训的实效性与社会影响非常重要。

三、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以前上课的形式主要是老师传授式,不管农民能否听懂,能否理解,有的老师从头到尾都讲理论知识,花农们觉得枯燥无味,很多人中途离开了。“老师知识水平太高了,讲的都是专业术语,我们学历低,听不懂,而且这些专业知识、术语对我们有什么用?还不如看实际的图片好。”

考虑到花农的接受能力,学校与授课老师事先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将课上得生动些。要求老师们都采用PPT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术语、技术、知识,特别是新品种介绍、病虫害影响后的花木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花农们面前,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使得花农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反思】

柴桥社区教育中心在送教到村方面已取得了成效,凸显了社区教育的价值,柴桥街道10余个行政村、1000多名花农们享受了这种形式的培训,在今后的培训中,争取让所有的花农都能享受这一待遇。培训内容会考虑向花卉种植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覆盖,不仅在技术上对花农进行指导,在信息咨询、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以及市场营销方面也提供一定的帮助,真正做到服务“三农”造福百姓,“送教下乡”惠利农民。

柴桥社区教育中心陆剑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